◎ 国学经典书架——《论语》

    《论语》上篇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论语》下篇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论语》概要 《论语》原文解读 《论语》讲堂 《论语》参考书目 孔子生平年表 孔门十哲

    长按存相册,微信扫一扫,收藏手机里,随身天天读

    ◎ 《论语》上篇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 学而第一 [回目录]

    【故海导读】开篇,学习之目的、心态、方法、阶段和境界,之始于孝,进而礼,继而仁,及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故海试译】孔子说:学了能适时习用,岂不是很开心?能交得朋友即便远隔千山万水也会来看望,岂不是很快乐?不能闻达于世而不怨天尤人,岂不正是君子?

    【故海集注】时:适时。习:熟练掌握并践行。说:yuè,同悦,从心。朋:师出同门之惺惺相惜者。乐:快乐,表状。知:知晓,闻达。愠:不知天而怨天;不知人而尤人。君子:天大地大君亲师大,君子者,几乎君之子;此处义为才学智德出众者。

    【故海证道】学而篇章为首,《论语》编者用心良苦,立意深远。悦、乐,人之所欲,为良;闻达,人之使命,至深。夫圣人之教诲,有阳亦有阴。阳者,悦乎乐乎;阴者,不知不愠。人自胚胎至降生,无不有扰动。从性者益,留之;违者损,去之;此乃圣人之道。人有心有智亦有灵,心智取万象之理,灵感天人之情,此为成人之学。情理生化,习以为常,自性升华,能不内心愉悦乎?又人生而心孤,同性相吸,有朋来聚,怎不快乐绽放?然闻达,为在人,成在天。故圣人抚以安之,切勿必,但求无愧于天地,不枉生为人,此乃君子泰然而不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故海试译】有子说:一个人孝父母敬兄长,却喜欢犯上,很少见;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更是没有。君子重在根本,建立了根本,道自然也就有了。一个人有了孝敬心,诚敬心,其践行仁道的根本也就有了!

    【故海集注】有子:孔子学生。孝:敬爱父母。弟:tì,通悌,尊长护幼及互爱。鲜:xiǎn,少。本:根本,源头。道:轨道,广义人之道,狭义君子为人之道。仁:生灵之内核,人类之共心,人我物同一。

    【故海证道】……待更新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故海试译】孔子说:言语乖巧,面容夸张,举止做作,仁心和本真就很少了。

    【故海集注】巧:乖巧;令:做作;[郑玄笺]令,善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故海试译】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经常反省自己,给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教给别人的有没有亲身践行?

    子曰:道(dǎo)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故海试译】孔子说:治理一国,应当恭敬行事,诚实守信,开支有节度,爱民如子,要顾及民众的忙闲时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故海试译】孔子说:作为小辈,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师长,谨言慎行守信,与人交往心怀大爱,亲近仁德,做好这些还有余力,则要更进一步研习经典。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故海试译】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崇学贤德品质会改变一个人的举止。孝父母,竭尽全力;奉上级,全身全意;交朋友,言出必行。这样的人即便他说没学过,我也说他有学问和修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故海试译】孔子说:身为君子,轻浮不自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也不会固守。要主张固守忠实和诚信,这方面不是这样,不如自己的人,不要和他交朋友。自己有过失,不要害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故海试译】曾子说:慎待死者以尊严,隆重追祭先贤,树立榜样,民众受感化,德行风气就越来越好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故海试译】子禽问子贡:夫子到一个国家,一定会了解其政事。是他主动问人家的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夫子的态度温润平和而没有攻击性,用心良正而没有恶意,姿态恭敬而不清高,节俭务实而不讲排场,谦让切磋而不是辩个高低,和其他人所求或许不一样吧?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父亲在,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现,我们可以了解其志向。父亲不在,就观察他三年,看他怎么做。如果不急于标榜自我,弱化父亲,则可以称之为孝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故海试译】孔子的学生有子说:行得通的是,我们应当用礼制去实现和谐,这最为宝贵。过去贤明君主治理国家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大事小事都遵循用礼制的手段(更是原则),去追求和谐这个目的。而行不通的是,为了和谐去求和谐,不用礼制(以礼节制),结果是得不到和谐的。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故海试译】孔子的学生有子说:承诺合乎正义,则所言能兑现。恭敬合乎礼节,则不会小丑般自取其辱。投靠合乎亲近,则算可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不为饱足而吃,不为安稳而住。做事勤快补不足,说话要谦虚而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故海试译】子贡问:贫贱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怎么样?孔子答:还行吧!但不如乐于所处的阶段而忘记贫贱,乐善好礼而不自知富贵,子贡说:就像《诗经》上讲的,加工骨角切了又磋,磋了又切,加工玉石,琢了又磨,磨了又琢,是这样吗?孔子赞道:子贡啊,往后可以与你谈《诗经》了!你能举一反三,从讲过的话中悟到没有说过的意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不要操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操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 为政第二 [回目录]

      【故海导读】为政的内涵,如何为政,内修德,外齐礼,学而知而智,而君子、圣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故海试译】治理国家要以德行感化,而民众自然心悦诚服,就像北极星那样无为而治,永远就在那里,却众星都愿意围着他转。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故海试译】《诗经》三百来篇,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故海试译】治理国家用(外在的)政令和刑法来强制规范和约束,民众只是害怕处罚而规避,并不会内心感到耻辱。用(内在的)德行来教化,用礼乐让其效仿,则民众逐渐心悦诚服,违德背礼就会打心底里感到耻辱,进而不断匡正完善自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确立志向要学,经过十五年的学习实践,到三十岁可以立身行事而合乎礼法,又经过十年的历练,到四十岁完全坚定自己这辈子要做的而不迷惑,五十岁已参透天道之机和人力之可为,因而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到了六十岁,如大海纳百川,听各种话都顺如自然而觉正常,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七十岁已然心之所想,欲之所求,收放自如,得乎中而不偏不倚。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故海试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孟懿子似懂非懂也没追问。回来的路上,孔子跟驾车的弟子樊迟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跟他说“不要违背”。樊迟追问道:不要违背是什么?孔子解释道: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了,要按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故海试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将心比心,就像父母担忧子女生病时的那份心。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故海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人所谓的孝就是供养父母。就算是家里的犬马都要养着;没有感恩和恭敬之心的孝,和畜生有什么分别?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

      【故海试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的孝,不厌其烦、和颜悦色是最难的!难道仅仅是有事情替他们去做,有好吃的请他们先吃,就是孝了吗?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给颜回一整天讲学下来,他从不提出异议,看上去很愚钝。但之后去观察他私底下的日常表现,却能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看来颜回其实不愚钝!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sōu]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做了什么?然后进一步看他做事的出发点以及具体怎么做的?最后还要看他真正乐于(安心)做的又是什么?这样子看,还有什么善人恶人是看不清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能够通过以前的所学所闻,推理现在的所见所闻,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君子不器。”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所追求的不是某种有形之器的那个用,而是通适于所有器物的那个无形之道。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故海试译】子贡问要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你要主张什么,自己先去践行,再来讲。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所想所为周全广大而一心为公,不偏私一小撮人;小人与一小部分人比肩而行,步调一致,所想所为偏私一小撮人,而不能周全广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

      【故海试译】孔子说:只是一味地勤学苦作,而不去思考并融会贯通,自己就会像网中之物——困在其中,禁锢未化而不能突破。只是一味冥思苦想,而不博学广闻,自己就会渐渐油尽而灯枯,想来想去、翻来覆去就那点东西,越来越偏激。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故海试译】孔子说:看问题做事情要通体全面,专注一端,而忽视另一端,危害太大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子路啊,我来教你知道的原则吧!明确知道就是知道,不明确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故海试译】子张向孔子请教怎么做官。孔子说:多听别人说,把你觉得可疑的先放一放,余下的要说也要很谨慎地去讲,就会少过失;多看别人做,把你觉得不安的先放一放,余下的要做也要很谨慎地去做,就会少闯祸。说话少过失,做事少闯祸,做官当然就稳当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故海试译】鲁哀公问:要怎么做人民才会顺服?孔子答道:提拔重用那些正直的人而摒弃那些邪歪的人,人民自然心服口服;提拔重用那些邪歪的人而摒弃那些正直的人,人民当然愤愤不平。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故海试译】季康子问:要怎么做才能让人民对国家恭敬、忠诚,并且自强不息呢?孔子说:身为国家之栋梁、表率,理应身先士卒,对待人民庄正严肃,人民自然恭恭敬敬;上孝下慈,人民自然誓死效忠;推崇重用有德有才之人,给予德才不足的人以改正和学习的机会并耐心教导,如此则人民必然自强不息。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故海试译】有人问孔子:您怎么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里讲到一个很重要的字——孝!唯有把孝顺做好,进一步对兄弟友爱,最终推己及人,进而惠及治国平天下。这样也就是从政,为什么一定要坐在那个官位才算是从政呢?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不知道怎样去安身立命。就好像架牛的大车横木两头没有销钉,或是小车横木中间没有销钉,这样怎么能够行驶呢?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故海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会怎么样可以预知吗?孔子说:商代大体上承袭于夏代的礼制,有所增减的,在意料之中;同样,周代大体上承袭于商代的礼制,有所增减的,也在意料之中。因此,如若有接续周代的朝代,就算是一百代,也能够预知。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本不该祭拜的鬼神而祭拜,就是献媚巴结;遇到该出手的正义而不为,就是没有勇气。

        ◎ 八佾[yì]第三 [回目录]

        【故海导读】礼崩乐坏,礼、乐、文化的形式与内容,礼之用,君臣、君子之礼,礼之流变,对旧礼的态度,仁与礼之关系。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故海试译】孔子在谈到鲁国大夫季孙氏时感叹道:他能在自己的庭院演奏天子规格的八佾舞,这样违规越礼的事都狠心做,还有什么狠不下心做的?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bì)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故海试译】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和季孙这三家祭祖完唱着《雍》歌撤祭品。孔子叹惜道:《雍》诗写得明明白白,“各国诸侯协助祭祀,天子主祭盛美端庄”。这种天子祭祀用的诗歌怎么能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唱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故海试译】孔子说:人如果内在的心没有了仁,外在的礼仪会恰当得体吗?人如果内在的心没有了仁,外在的乐舞会和谐中听吗?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故海试译】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很弘大!礼仪,宁可俭朴一点,也比华丽排场更触及根本;丧礼,宁可哀伤一点,也比仪式周全更触及根本。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野蛮社会就算有君臣上下,国家之形,也不如文明社会,即便国破君亡,只要礼仪文化尚在。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故海试译】鲁国大夫季孙氏僭越祭奠泰山。孔子问冉有(谋差于季孙氏):你就不能阻止他这么做挽救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惜道:唉!难道说泰山神灵还不如林放一个凡人明礼?会保佑他这种僭越非礼?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不与人争什么,一定有争也是像六艺中的射箭比赛那样!互相作揖而谦让,然后登场比赛,完了不管谁输谁赢,下场对饮一杯,你祝贺我感谢,争而有礼,这样的争乃君子之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故海试译】子夏问:《诗经》里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怎么理解?孔子说:这就犹如绘画,倩兮盼兮是素,是底子灵魂,画之质,为先;绚乃巧笑美目,是画之饰,为后。子夏追问道:就如同礼在本(仁德)之后吗?孔子说:卜商(子夏的名)啊,你能从绘画后于素而知礼在本之后,往后可以与你谈《诗经》了!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夏时代的礼我能说说,可惜的是杞国不足以为证;殷时代的礼我也能说说,可惜的是宋国不足以为证。皆因二国可考的典籍和贤人不足呀!否则就能以此佐证我言之礼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举行禘祭的时候,灌酒降神之后便失礼,我就看不下去了。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故海试译】有人问禘祭之礼,孔子说:我不知道呀!能懂这个的人治理天下岂不是易如反掌?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故海试译】孔子祭祖如同祖先就在面前,祭神如同神就在面前。他说:如果我不亲临祭祀,还不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故海试译】卫国权臣王孙贾问孔子:与其巴结奥处(尊位,西南隅)神,不如巴结灶处神(管用实用),这句俗语懂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得罪了上天,到哪里去求情都没有用!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故海试译】孔子说:周是借鉴了夏、商二代之礼乐文制的演进并损益,因此,礼乐日备,文物日富,何等美好!我主张承袭周代来发展。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故海试译】孔子初入太庙从事助祭的工作,每件事都详细询问,好像不懂似的。所以有人就疑惑:谁说这位鄹邑大夫的儿子知礼啊?来到太庙,什么都事都要问。孔子听到后,说:这才是礼啊!(对祭祀诚敬才会谨慎,生怕出错)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比较射艺,比的是射中,而不是射穿靶心,因为每个人的体力不同,这才叫公平之道。君子无所争,尚礼不尚武,此乃很古老的一个传统了。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ì)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故海试译】告朔礼衰,子贡想去掉那头名不副实的祭羊。孔子反对道:端木赐啊!你爱惜的是那只羊,而我爱惜的则是礼,并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故海试译】孔子感慨道:现在尽臣子之礼去侍奉君主,反被认为是谄媚讨好啊!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故海试译】定公问:君该如何使用臣?臣该如何为君做事呢?孔子答道:君首先要以礼使用臣,而臣首先应忠心为君做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故海试译】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得恰如其分而不至放荡,悲哀得恰如其分而不至伤损。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故海试译】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树木(暗示想除掉三桓)。宰我回答说:夏人用松,殷人用柏,周人用栗。并强调说:用栗是为了让人战战栗栗而畏惧(暗意支持讨伐三桓)。孔子听到后告诫宰我:对于鲁哀公这样的心思,凡事已成定局,就没必要说了;事已近成,就没必要劝谏匡正了。这次这个事已经过去了就算了,就不再去追究它的过失与责任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管仲的器量太小了!有人就问:是说管仲节俭吗?孔子道:管仲有三处官邸,各设人事,从不兼用,称得上节俭吗?又有人问:那是管仲知礼吗?孔子讥道:国君在门外有屏,管仲也有屏。国君宴客在堂上设酒台,管仲也设酒台。要是管仲这叫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zòng)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故海试译】孔子教鲁国乐官音乐时说,乐的演奏过程是很好理解的:刚开始,钟鼓兴而翕然振奋,接着器声人声和谐纯一,节奏清晰分明,如流水连绵不断,如此一套音乐就完成了。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

        【故海试译】卫国仪邑的一个封疆官请求会见孔子,他说:凡是贤者路过这里,我没有不见的。弟子们领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说:诸位,何必忧虑你们夫子失去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天意将以你们夫子为木铎(圣人)来传道呀。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舜代之《韶》乐,表现形式和手法美极了,内容及蕴意又善极了。而武王之《武》乐,虽美极了,却善不足。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居于上位,不能宽仁宏量,遇礼不能诚敬而行,遇丧而无悲悯哀思,这些根本的东西都没有了,我怎么看得下去?还看得到什么?

          ◎ 里仁第四 [回目录]

          【故海导读】仁心,安仁,知仁,志于仁,仁与义、利,礼让、礼节,内省,忠恕,仁之本——孝,言行,德合。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故海试译】孔子说:身心居于仁为美。择身所处没有仁爱,哪里算是明智?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故海试译】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安于贫困(终为非作歹),也不能获得长久的安乐(终骄奢淫逸)。有仁德的人心有仁核而安于仁道(安贫乐道而不在意那些身外之物),有智慧的人洞见仁德之好而推行仁道。

          子曰:“唯仁者能好(hào)人,能恶(wù)人。”

          【故海试译】孔子说:只有仁者心正的人,才能真正(真实、正确、正当)地喜好人,才能真正(真实、正确、正当)地厌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心向仁,便不会心存厌恶,而会出于仁爱,劝恶返善。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故海试译】孔子说:富贵每个人都向往,以不正当去获得,君子不会心安理得。贫贱每个人都想摆脱,以不正当去摆脱,君子也不会。贪富贵厌贫贱而抛弃仁心这个实质内核,还有君子之名吗?君子每时每刻都不会违背仁心,偏离仁道,哪怕瞬间的仓促还是长久的颠沛流离。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没有见到喜好仁和厌恶不仁的人。真正喜好于仁的人,已经把仁放在心上,再无可加。厌恶不仁的人,其所行之仁,就是不让不仁的东西加到他身上。真有人肯花一天功夫在仁上的话,我没见他会力不足。或许真的有,但是我还真没见过!(因为仁在内心,不在身外,持之以恒不需要力气,只需用心。仁乃心之所向,而非力之所及。)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人之过失,源于其内心真实的偏私。观其过失,恰恰可以知道他是大仁还是小仁,仁多还是仁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要是早上悟出仁爱之道,那晚上死有什么不可?(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大彻大悟嘛!这个大彻大悟不是有形之物,而是心里的至善状态,人生已然臻于圆满,超越生命。)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既然一心想求道,却还在意那些外在的衣服啊饭菜啊座驾的档次不够会否丢人,这样的人啊,真不屑于搭理他。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事,没有一定的可为或不可为,只要合乎正义即可。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里装的是克己利人的仁义道德(怎么做合乎仁义道德,达成内在修为),而小人心里装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怎么做可以壮实力抢地盘,满足于外在的贪欲)。君子心里装的是切勿损人的法度规范(怎么做能维护社会的和谐清明),而小人心里在利己地寻找哪里有漏洞,怎么做可以钻空子投机获利。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故海试译】孔子说:做人处事以利害出发(而不是义),则多半会心生怨恨。(因为利害会随时而变,而正义恒久不变)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故海试译】孔子说:能以礼(外在的仪式)和让(内在的修为)来治理国家吗?除此还有什么能?如果不能以礼和让来治理国家,那要礼干什么?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不要愁没有自己的位置,该愁自己拿什么去立足(立身之本)?不要愁没有人知道自己,该愁我拿什么为人所知(德高则望重)?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都由一个基本思想来贯穿始终。曾子回答:是。孔子离开后,其他学生问:那是什么呢?曾子说:老师说的道,就是忠(尽己之心而及人)和恕(推己之心而及人)而已。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晓以正义(天理所宜),小人晓以利害(人情所欲)。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见到有贤德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德的人要扪心自省(是不是自己也有此不贤)。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故海试译】孔子说:对于父母有过失,委婉地劝说便是,反复劝说都不听,还是要照常恭恭敬敬地,不要硬来,该做什么继续做好自己,即便心里忧虑也不要对父母生怨恨有怨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故海试译】孔子说:父母健在,不该远行。不得已而远行,则要告知明确的去向。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父亲不在之后三年不急于标榜自我,弱化父亲,则可以称之为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故海试译】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常记在心啊!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因其衰老而担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dài)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发言,是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跟不上,兑不了现而耻辱至极!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礼节而不过度,收敛而不放纵,这样做的人很少有过失。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总希望说话迟钝些(慢一点),做事敏捷些(快一点)。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故海试译】孔子说:有德之人绝不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为伴。(利他为公)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故海试译】子游说:谏君屡谏不纳而不止则自取其辱;劝友屡劝不听而不止则不亲反疏。(君臣朋友合于义节于礼)

            ◎ 公冶长第五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品评人物,点评学生;记录学生及夫子。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léi)绁(xiè)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故海试译】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坐过牢(然有仁德),但不是他的罪过。遂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在谈到南容时说:国家有道(治世),他会有所作为;而国家无道(乱世),他(谨言慎行)也不会有祸患。所以把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故海试译】孔子谈到子贱时说:这个人是君子啊!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那子贱的君子美德是哪里来的?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故海试译】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你呀,有用之器啊!子贡追问:那是什么器呢?孔子说:瑚琏(贵重华美而实用的廊庙之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jǐ),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故海试译】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会说话。孔子说:哪里一定要会说话?对人能说会道,往往令人讨厌!不知道冉雍仁不仁,但哪里需要会说话?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故海试译】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就乘木筏漂洋过海,与我同往的恐怕只有仲由(子路)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啊,好勇(违中道)远胜于我,就是不善找木筏之材(裁度事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故海试译】孟武伯问:子路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再问。孔子说:仲由(子路)嘛,千辆战车之国,可以让他负责军事,至于仁德我不好说。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千户大邑,百辆战车的卿大夫家,可以让他做个总管,至于仁德我不好说。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宾客,做个外交官,至于仁德我不好说。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故海试译】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个更厉害呢?子贡回答:我端木赐哪敢望其项背?颜回他从一件事可以通晓十件事,我只能从一件事勉强知道两件事。孔子回应道:是不如啊,我和你一样不如他!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yú)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故海试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骂道:烂木头没法再雕刻,肮脏的墙没法再粉刷。像宰予这样的人责备又有何用?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那么说我就相信他会那么做。现在我看人,他说了什么,我还要看他做了什么。这全托宰予改变了我的看法。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没见到过德刚不屈之人。有人说:申枨就是。孔子说:申枨这个人多欲,哪里能做到刚而不屈?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故海试译】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于我(仁道),我也不会强加于别人(恕道)。孔子说:端木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得到的(仁道难及)。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故海试译】子贡说:听夫子讲礼乐诗书,能够有所得。而听夫子讲性与天道,却不能有所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故海试译】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来得领悟及践行验证,就特别害怕再听到更新的道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故海试译】子贡问:卫国大夫孔文子(不太光彩)为什么给一个文的谥号?孔子说:他做事勤敏又好学,能谦虚求教不如自己的人而不觉得丢人,所以就给他谥号为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故海试译】孔子谈到子产(公孙侨,郑国贤相)时说:他有君子的四大美德。他立身行事谦恭,事君诚敬,治下民众能得到实惠,劳民也合情合理。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齐国大夫晏平仲擅长与人交朋友,就算相处很久了,他还能做到相敬如初。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zhuō),何如其知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鲁国大夫臧文仲把藏龟占卜的房子装饰(斗拱雕刻山,梁柱画藻草)成祭周天子庙那样,他这样做(违礼制媚龟神)到底有没有脑子呢?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故海试译】子张问:楚国的令尹(宰相)子文,多次出任令尹,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多次被免职,也没有表现出怨恨。每次去职时也都把手里的政事一一交接清楚给继任者。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尽忠了。子张又问:达到仁的境界了吗?孔子答道:智慧都算不上,哪里达到仁的境界了?子张又问:齐国大夫崔杼(zhù)杀了他的国君齐庄公,陈文子放弃四十匹马坚决离开,到了另一个国家。然而他感叹到:这里的当政者跟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再次离开,到了下一个国家。他又感叹到:这里的当政者跟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还是差不多。遂再次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算得上清白吧。子张又问:达到仁的境界了吗?孔子答道:智慧都算不上,哪里达到仁的境界了?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故海试译】鲁国大夫季文子做事情总是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卫国大夫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清明的时候才显露出智慧,在国家昏乱的时候他就装傻。他那种智慧别人也许能做到,但他那种装傻就难以做到了。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故海试译】孔子在陈国的时候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学生们志存高远而莽撞,才华横溢而不明白大道在何方也。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故海试译】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耿耿于怀过去的那些烦心事,心中怨恨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哪个说微生高直爽率真?有人向他讨点醋,他自己没有也不直截了当地告诉人家实情,还偷偷地去找邻居家要了点来给人家。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嘴巴太会说,到了花言巧语的地步,脸色过分和颜,到了奴颜媚骨的地步,恭敬过了头,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左丘明鄙视,我也鄙视。心里明明放不下怨恨,表面却若无其事地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左丘明鄙视,我也鄙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故海试译】颜渊和子路都在边上的时候,孔子问:你们何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与朋友同享车马衣服,就算坏了也不觉得遗憾!颜渊说:我愿做个无名善者劳者,善而无赞,劳而无功。子路又说:我们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人能安享晚年,朋友能长久信任,少年人能受到呵护关怀而心生感念。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颜回死)罢了!罢了!我没有见到过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过失还能打心底里自我谴责。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般天生忠厚守信之人(天生性),只是不如我这般好学而已(学至道)!

              ◎ 雍也第六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品评人物,点评学生;记录学生、夫子及人物。孔子论世、论道,谈君子,乐学,教育,智,仁,礼,乐,文化,中庸等。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故海试译】孔子说:冉雍这个人(的德才),可以治国理政。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故海试译】冉雍(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行事从简。仲弓说:如果我们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而行事又简约,如此来管理百姓,不是更好吗?要是本身做事简单随意,然后在外处事也简单随意,那岂不是太简单潦草了?孔子道:你说得太好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故海试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谁最好学啊?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于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到谁好学的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yǔ)。”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故海试译】子华(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替其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有却给了她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肥马车,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君子救急不添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故海试译】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斛,他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了!(要是有剩)可以给你的邻里乡亲呀!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故海试译】孔子谈到冉雍(仲弓)时说:普通耕牛产下了一头全身赤红又两角周正的小牛犊,虽然人们不想用来做祭品,但山川之神肯舍弃它吗?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可以长久不离开仁德(安于仁),其他的学生则只能短暂地达到仁德(至于仁)便罢了。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故海试译】鲁国正卿季康子问: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治国理政吗?孔子回答道:仲由呀,能决断,对于治国理政你看有什么可以用到的?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治国理政吗?孔子回答道:端木赐呀,通达事理,对于治国理政你看有什么可以用到的?又问:冉求可以让他治国理政吗?孔子回答道:冉求呀,才艺高明,对于治国理政你看有什么可以用到的?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矣。”

              【故海试译】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说:请帮我妥善推辞掉吧。如果再来请的话,那我一定跑到汶水北岸去了。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故海试译】冉伯牛病重,孔子去看望他,从窗户握住他的手,感叹道:这就要去了,真是命啊!你这样的人怎么得了这个病啊!你这样的人怎么得了这个病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故海试译】孔子赞赏道:颜回真是个大贤之人啊!穷得用一竹筐来盛饭,用一瓢来喝水,甘于住在简陋小巷。是个人都忍受不了那样的清贫愁苦,他却根本不想改变而乐在其中(安贫乐道)。颜回真是个大贤之人啊!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故海试译】冉求辩解道:不是我不热爱老师您讲的那个大道,而是我确实能力不足呀。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是走到半路走不动了。而你现在是(心理作崇不上进)画根停止线自我设限。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故海试译】孔子对子夏说:你要成为君子一样的知识分子,不要成为小人一样的知识分子。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故海试译】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问:你哪里有觅得好的人才吗?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事从来不走捷径,不是公事,从来不跑我办公室来。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自夸(邀功)。军队打了败仗撤退的时候他殿后,快要退进城门时,他用鞭子抽打着马说道:不是我敢殿后啊(勇敢而自谦),是这匹马(怎么抽打也)不愿意快跑要继续战斗啊!

              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故海试译】孔子讽刺道:没有祝鮀那样的伶牙俐齿,就算有宋国公子朝那样的美色,在当今这个世道恐怕很难避免灾祸呀!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谁能够走出房屋不经过房门的?但为何没有人(入世)去走我讲的这条人生正道、人间正道呢?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故海试译】孔子说:质朴多过文采,粗俗得像个乡野人,文采多过质朴,则浮夸得像个宣传员(歌功颂德的史官)。文采质朴恰如其分,才是个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要在这个世上求得生存必须诚心正直,而那些歪心邪道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免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故海试译】孔子(谈到学习之道)说:知道(满足好奇心而求知)不如喜欢(满足好胜心而孜孜以求),喜欢不如乐在其中(学以致用而内心充实有所得)。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中等慧根或悟性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只能讲浅显能懂的。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yuàn)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故海试译】樊迟问怎样算是智慧?孔子说:致力于百姓做好五伦十义,对待鬼神要礼敬,但又要离他们远点儿,这可以说是智慧了。樊迟又问怎样算是仁呢?孔子说:吃苦受难在人前,获得回报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故海试译】孔子说:智慧的人喜好水的(灵动)品性,仁德的人喜好山的(厚重)品性。智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所以动而灵活精进;仁者安于义理,厚重不迁,所以静而无欲知止。智者动而无括(拘束),所以快乐;仁者静而恒常,所以长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故海试译】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的样子(近周礼)。鲁国一改变,就可以实现人间大道、正道(复周礼)了。

              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装2升的酒器不像个2升酒器的样子,这是2升的酒器吗?这还是2升的酒器吗?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故海试译】宰我问:假如有人告诉仁者,井里掉下去一位仁者啦,他会信以为真跳下井救人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跳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想办法救人,但不会盲目地自陷其中;可以被欺骗,但不会被蒙蔽去干这种蠢事。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还要学礼懂礼用礼,以约束和匡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不会背道而驰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pǐ)者,天厌之,天厌之!”

              【故海试译】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风流成名),子路很不高兴。孔子指天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天打雷劈!天打雷劈!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中庸这种美德,至高无上了吧?但人们缺少这种美德已经很久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故海试译】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施恩百姓而能惠及众生,怎么样?可以称作仁人了吧?孔子说:何止是仁人啊!简直就是圣人啊!尧和舜都难以做到!作为仁者,自己想要立足于世,也要别人也立足于世,自己想要通达人事,也要别人也通达人事。凡事能设身处地,可算是走对了践行仁道的路子。

                ◎ 述而第七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谈为学,教人,行道,人生,义正,圣人,君子小人,善人,恒,仁,礼,过,大部分言己。及学生描绘夫子的修养气质,仁,乐,严,礼,天,教人。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故海试译】孔子说自己: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时候的文化,私下把自己比作商代贤大夫彭祖。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默默地牢记于心,学习而不觉厌烦,教导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做了什么吗?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德性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义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是我所忧虑的。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故海试译】孔子闲暇之时,仪态端庄大方,神情温和舒畅。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人生与时事)到:我衰老得太厉害了!我好久都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们应当立志于道,据守于德,依从于仁,畅游于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之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故海试译】孔子说:只要行了束脩仪式(备薄礼拜师),我没有不教诲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ǔ)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到想破了头也突破不了的地步,不要去启示他;没有到似乎明白但又说不出来的地步,不要去启发他;告诉他墙的一个角,而不能推知其它三个角,不能举一反三,则不能继续教了。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故海试译】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那天吊丧哭泣,就不再歌唱。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fú)!”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对颜回说:用我的主张就行道于世(入世),不用我的主张就藏道于身(出世),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则问:老师您要统帅三军的话,谁能和你一起呢?孔子说:徒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要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故海试译】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追求(为了行道),即便是给人执鞭的低贱职业,我也愿意做。如果不可以追求(不为行道),我还是按我喜欢的方式做吧。

                子之所慎:齐(zhāi),战,疾。

                【故海试译】孔子慎重对待的三件事是:斋戒(精神信仰),战争(众生命运)和疾病(生命修炼)。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故海试译】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味道。他感叹道:没想到《韶》乐的美妙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啊!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故海试译】冉有问:老师会赞同和帮助卫国国君(卫出公辄)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于是进入孔子房中,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德之人呀。子贡又问:他们怨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还有什么怨悔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赞同和帮助卫国国君。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故海试译】孔子说:(就算是)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我也乐在其中。而靠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无足轻重,毫无意义。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再给我数年时间,五年或者十年,去学习《周易》,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了。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故海试译】孔子坚持用雅言(传统标准读音)的场合,如讲读《诗》、《书》,主持礼事,都用雅言。

                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故海试译】楚国大夫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答不上来。(回来告之),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一旦发愤起来会忘记吃饭,一旦喜欢做某事会忧虑全无,也感觉不到自己快老了,如此等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并不是一个天生就知道那么多的人,而是真心喜好古代的那些传统文化,然后勤快地去求去学的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故海试译】孔子(正向务实,珍惜时间)谈常不谈怪,谈智不谈力,谈治不谈乱,谈人不谈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三(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其中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进自我。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乃天德附体,桓魋(要杀孔子)能把我怎样?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诸位以为我有什么藏着掖着吗?我从来不藏着掖着!我没有什么不是与你们同心同行,这就是我孔丘。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故海试译】孔子主要教学生四个方面:一,典籍遗文;二,践行义理;三,忠实立心;四,诚信立本。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智德完美的圣人,我是看不见了,能见到智德出众的君子,那也可以啊!孔子又说:“仁德无恶的善人,我是看不见了,能见到持之以恒(追求仁德)的人,那也可以啊!没有却装作有,虚空却装作充盈,困窘却装作安泰,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地孜孜以求啊!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故海试译】(心怀仁德,敬畏生命)孔子(也)钓鱼但不下网,射鸟但不射归巢哺育之鸟。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zhì)之,知之次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也许真有天生不闻不见(生而知之)就会创作的人,但我并不是。多听闻,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观察,然后牢记于心;这种“学而知之”的求知方法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四知境界: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故海试译】互乡这个地方的人不受人待见。但来了个少年却见到了孔子,学生们很是疑惑。孔子说:我是在肯定他的进步,不是在肯定他的退步,这有什么过分吗?人家洁身向好求进步,我们应该肯定他的洁身向好,而不是抓住他的过往不放。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仁离我们很遥远吗?只要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故海试译】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开后,陈司败作揖来到巫马期(孔子学生)身边,不解道:我听说君子不会偏私,难道君子也会包庇(鲁昭公的不知礼)吗?鲁昭公违礼取了同为姬姓的吴国女子,然后改叫吴孟子(本为吴孟姬)。如果说鲁昭公这也叫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太幸运了!只要有过失,人家一定会知道。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故海试译】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会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再一起唱。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故海试译】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和别人差不多。而身体力行君子之道,我还没有做到。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如果说圣和仁,那我岂敢当!只不过是毫不不厌弃地在为之努力,不知疲倦地在教导大家,这些是说得过去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没有做到的。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ěi)曰:‘祷尔于上下神祇(qí)。’”子曰:“丘之祷,久矣。”

                【故海试译】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请求代老师祈祷。孔子问:有这回事吗?子路回答说:有的。《诔》文里说:为您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故海试译】孔子说:奢华就会不谦逊而越礼,俭朴则显得过于固陋寒酸而失礼。(比较而言奢华劳民伤财、骄纵遭祸)与其不谦逊,宁可寒酸一些。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宽广因而不拘小节,常泰然;小人的心胸狭长因而斤斤计较,常烦恼。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故海试译】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 泰伯第八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颂扬圣贤,谈礼、仁,修养,为政,为学,行道,乐,中庸,人才和德。及曾子谈孝,修养,为学,君子,士和仁。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故海试译】孔子赞扬道:泰伯可以称得有至高无上之德了!三次苦心孤诣地让位于季历(文王之父),而天下人都找不出什么来称赞他。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dǔ)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海试译】孔子说:恭敬过了头而没有礼的节制便会走向劳烦疲倦,谨慎过了头而没有礼的节制便会走向胆怯懦弱,勇猛过了头而没有礼的节制便会走向莽撞作乱,直率过了头而没有礼的节制便会走向尖刻伤人。具有模范效应的君子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则民间就会兴起仁德厚道的社会风气;不忘记自己的故交旧友,则民间就不会人情淡薄。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故海试译】曾子病重,召来门人弟子们说:看看我的脚!再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翼翼地,好像面前就是深渊,好像走在薄薄的冰面上。从今往后,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我受之父母的身体有损伤)了!各位年轻人!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

                  【故海试译】曾子病重,鲁国大夫孟敬子去看望。曾子说:鸟快要死了,它的叫声是哀伤的;人快要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最应当注重的修身养性之道在三个方面:端庄自己的仪貌体态,可以远离粗暴怠慢;端正自己的面容表情,更加给人以真诚信服;言辞清朗又语气平和,则会远离粗鄙背理。至于礼仪方面的其它细节,则有专门的礼司人员负责。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ào)。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故海试译】曾子说:自己有那个能力还会请教能力不如自己的,自己知道得多也会请教知道得少的,本来很有学问却好像没有,本来很充实却好像挺虚空,被冒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一个好友就是这样做的。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故海试译】曾子说:可以把幼主托孤给他,可以把国家命运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关头毫不动摇,这样的人是君子吧?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啊!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故海试译】曾子说:一个士人(读书人)必须弘大而刚毅,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而前进的道路非常遥远。把实现天下之仁道作为自己的使命,不够重大吗?直到死才能停下来,不够遥远吗?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故海试译】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言志),立身于学礼,性成于学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对于一般民众(当时的非国人)来说,让他们好好干活就可以了,不必让他们懂得好好干活有什么意义。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天生勇敢而又怨恨自己太贫困,很容易作乱。那些不仁德的人,厌恶他们而不是隐恶他们,这样过分逼急了而不是慢慢化之,也很容易生乱。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就算有周公那样的才华横溢且办事漂亮,但因此而骄傲凌人且吝啬小气,那其他一切都不值一提了。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学上三年,其心思还不去想做官求俸禄,这样的人太难得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定要相信并好好地学,然后才能死死守住和善于明白且践行这个道。岌岌可危的国家不去,动荡混乱的国家不居。世道兴则一显身手,世道亡则归隐山林。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自己却贫困堕落,可耻!政荒民弊,国破家亡,自己却富裕显贵,可耻!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故海试译】孔子说:没有亲身处于那个位置,就不要去掺和那个位置上的事情。(不合礼,信息不对称,有违自主性、各显神通)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从鲁国乐师挚开始演奏,到最后《关雎》乐章结尾,美妙动听的乐曲一直萦绕耳畔。

                  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而不愿,悾悾(kōng)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声势很大却不爽直痛快,愚笨无知却不谨慎小心,诚恳老实却不守信用,我真是看不懂这样的人!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学习(进入状态)就像追赶什么东西一样,生怕赶不上,甚至到了恐惧害怕的地步,不学习似乎会丢失什么东西。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yù)焉。”

                  【故海试译】孔子赞扬道:多么崇高啊!舜、禹获得天下,不是自己主动参与争取来的,而得来天下后也不是为了自己参与享受。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故海试译】孔子赞颂道:多么伟大啊!像尧这样的君王。多么崇高啊!只有天能有那么高大,也只有尧能齐天之高大。(恩泽)多么广大啊!人们没法用语言来称颂。他的丰功伟绩多么的崇高啊!他的文治章法多么的光辉灿烂啊!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故海试译】舜有五位贤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周武王曾说:我有十位治国的能臣。孔子感叹道:人才难得啊!不是这样吗?唐尧、虞舜时期如此,到周武王时期(人才有十),可谓人才济济了,除去一个女性,实际上不过九人而已。周朝在文王时期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顺服殷朝。周朝所展现出来的德,可以称作真正的至高无上之德了!

                  子曰:“禹,吾无间(jiàn)然矣。菲(fěi)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ú)冕(miǎn);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xù)。禹,吾无间然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大禹,我是无可挑剔的了。他自己吃得简简单单,却尽心尽力孝敬鬼神;他平时穿得也很俭朴,却把祭服尽量做华美;他自己住着简陋的宫殿,却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大禹,我的确是无可挑剔的了!

                    ◎ 子罕第九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的才学与教导,对君子、文化之信念,品性、德行与志忠诚;论时、性、命,知、智仁勇,礼、乐,笃行与健行,中庸,及表扬颜回。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故海试译】孔子很少谈到利,而肯定命,赞同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故海试译】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孔子伟大啊!博学多才却没有一个特长为世人所称颂。孔子听到后,对弟子们说:我应该专攻什么呢?专攻驾车怎么样?专攻射箭怎么样?我还是专攻驾车吧!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故海试译】孔子说:用麻做礼帽符合过去的礼制,现在改用丝做礼帽,由于比较节省一点,我顺从大家。臣见君先在堂下拜礼符合过去的礼制,现在改为到堂上再拜礼,有点过头了。就算违众逆流,我还是坚持在堂下拜礼。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故海试译】孔子平日里绝无四种心思:无臆测心,无绝对心,无固执心,无自我心。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故海试译】孔子被困在匡地的时候说,文王不在了,难道他的文道也不在了吗?老天如果要灭掉这种文道,那我这个后死的人就不会得此道。老天现在并没有灭掉这种文道,匡地的人能把我怎样?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故海试译】太宰问子贡:孔子是位圣人吧?怎么那么地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固然是老天要让他成为圣人,所以才那么多才多艺的吧。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是因为小时候卑微又贫穷,为了谋生才学会那么多干脏活粗活的本事。君子需要很多那样的本事吗?不需要的呀!牢(孔子弟子)说:孔子曾说过,我是因为一直怀才不遇,才不得不学那么多技艺谋生的啊!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什么都懂吗?我不是的。有一个农夫来问我,可我对农事一窍不通,我只能从他疑问的两端尽可能分析全面清楚。(两端已明,作何选择在他自己)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故海试译】孔子叹惜道:舜时曾来仪的凤鸟不来,伏羲时曾现的黄河负图龙马不出,我的命如此,也该结束了!

                    子见齐(zī)衰(cuī)者、冕衣裳者与瞽(gǔ)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故海试译】孔子遇到穿丧服的人,穿官服的人和盲人,碰面的时候,就算他们很年轻,也一定要起身表示敬意。如果从旁经过,必定快步走表示敬意。

                    颜渊喟(kuì)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故海试译】颜渊感叹道:(孔子的学问)抬头仰望吧高不可攀,低头钻研吧深不可测,明明看到在前面,忽然好像又在后面,难以捉摸把握。老师还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人学习,用文章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想停下来都不行。即使我用尽全力,好像面前还是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形象。虽然我想追随上去,却又无路可循。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jiàn),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故海试译】孔子病重,子路让孔子的学生临时充当总管(准备料理丧事)。后来孔子的病好转后,知道了此事,就说:仲由干这种骗人的把戏很久了!没有总管却要装作有总管,我去骗谁呢?骗天吗?况且我与其在假总管的伺候中死去,还不如在学生们的伺候中死去。而且我纵然不能以大夫之礼安葬,难道我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yùn)匵(dú)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故海试译】子贡说:如果这儿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啊!卖掉啊!我就正在等待一个识货的人呢。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故海试译】孔子想搬到偏远之地去隐居,有人就说:那地方蛮荒闭塞非常落后,怎么住啊?孔子说:(智德出众的)君子住到那里去,还会闭塞落后吗?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整理修订了乐谱,雅乐和颂乐才又复归到原本应有的作用。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出门在外精忠报国,回到家里孝父敬兄,对待丧事尽心尽力,喝酒有分寸,对于我来说还做了什么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故海试译】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道:时间流逝就像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啊流,一去不复返。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感慨:我没有见到像陶醉于外在色相那样去痴迷内在仁德的人。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还差一筐土就堆好了,这时停下来(就是没完成),是我自己要停下来,停止进步。又譬如用土平整地,虽然只倒了一筐土,这时倒下去,那我就是在平整地,在进步中。

                    子曰:“语(yù)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听我讲课而毫不厌倦懈怠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了吧。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故海试译】孔子提到颜回时说:太可惜了!我只看到他一直在进步,没有看到他停滞不前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庄稼长了苗不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呀!开了花不结果也是有的呀!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故海试译】孔子说:年轻人(前途无量)令人敬畏啊!怎么知道下一代就不如这一代呢?要是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了。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用规则正言告诫,能不听从吗?但要真心改过自新才有意义。恭顺赞许的话,谁听了不高兴?回头要仔细思量才有意义。只高兴不思量,表面听从而不思悔改,我也是拿这样的人没有办法的了!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要主张固守忠实和诚信。在这方面不是这样——不如自己的人,则不要和他交朋友。自己有过失,不要害怕改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夺去,但一个人的志向夺不了。

                    子曰:“衣(yì)敝缊(yùn)袍(páo),与衣狐貉(mò)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故海试译】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絮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自卑羞耻的人,估计就只有仲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难道不好吗?仲由听后得意洋洋,从此常常念叨这句话。孔子知道后说:我们求的是大道,(仲由)这么点好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故海试译】孔子说:充满智慧的人不迷惑,怀有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故海试译】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不一定就志同道合;志同道合也不一定就都能矢志不渝;即便矢志不渝也不一定都能相机应变。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故海试译】《诗经》上说:棠棣的花儿开了,翩翩摇曳。让人怎能不想你呢?就是住得太远了!孔子说:那就是没有真心地想啊,不然跟遥远有什么关系呢?

                      ◎ 乡党第十 [回目录]

                      【故海导读】生动描绘孔子在乡间、朝堂、太庙及出使之容貌神态和言行举止,恭敬,尊礼,尽忠,智慧;以及日常生活充满仁德,有礼有节。圣人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传而习之的伟大形象犹在眼前。

                      孔子于乡党,恂(xún)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pián)便言,唯谨尔。

                      【故海试译】孔子在家乡,为人温和恭顺,看起来不善言谈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堂上,就显得善于言辞,只是比较小心谨慎。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如也。君在,踧(cù)踖(jí)如也,与(yǔ)与如也。

                      【故海试译】孔子在朝堂,(国君不在的时候)与低一级的同事聊天和乐融融。与高一级的同事聊天有礼有节。国君在,恭敬谨慎,仪态适中。

                      君召使摈(bīn),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故海试译】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的时候,孔子面容庄肃,脚步轻快。向和他一起迎宾的礼官做作揖,向左向右前倾拱手,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轻快平稳自如。宾客走后,他一定向国君回报说:客人已走远了,不回头张望了。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ù)。过位,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cù)踖(jí)如也。

                      【故海试译】孔子走进朝堂大门的时候谨慎而恭敬,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不站在门中间,也不踩着门槛。经过国君的位置时,面容庄肃,脚步轻快,说话低声细语好像气力不足。提起衣服下摆走上堂的时候,谨慎而恭敬,憋住气好像没呼吸。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了,怡然自得的样子。下完台阶,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轻快平稳自如。回到自己的位置,恭敬谨慎,仪态适中。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yī),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sù)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

                      【故海试译】(出使到别的诸侯国,行聘问礼时)拿着圭,谨慎而恭敬,好像很重拿不动。向上举圭时像在作揖,放下圭时像在给人递东西。面容庄肃,战战兢兢地,脚步细碎紧凑,像沿着一条线在走。献礼物的时候,和颜悦色。私下和国君会面时,则愉快轻松。

                      君子不以绀(gàn)緅(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xiè)服。当暑,袗(zhěn)絺(chī)绤(xì),必表而出之。缁(zī)衣羔裘,素衣麑(ní)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故海试译】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罩衣配黑色的羔羊皮袍,白色的罩衣配白色的鹿皮袍,黄色的罩衣配黄色的狐皮袍。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小被,长度是人身长的一倍半。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服丧期满之后,可以佩带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上朝或祭祀的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能穿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正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齐(zhāi),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故海试译】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戒酒、荤和葱蒜韭等),一定要换卧室(不与妻妾同房)。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xiù)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fǔ),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zhāi)如也。

                      【故海试译】主食不嫌舂得精不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不细。饭发臭变味,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变色了,不吃。味道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合时令的,不吃。肉切割不当,不吃。调味佐料没有或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醉乱性。从市集小摊买的非陈酿酒和肉干,不吃。吃饭少不了姜,但也不能吃太多。参加国君祭祀得来的祭肉,不能留到第二天。自己家里的祭肉,存放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就算是粗饭、菜汤、瓜类,吃之前也要祭,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席不正,不坐。

                      【故海试译】坐席摆放安排不规正,不就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

                      【故海试译】与家乡人一起吃酒席,要等长辈离席后,自己再离席。家乡人举行驱鬼活动,就穿着朝服站在家庙东边的台阶上。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故海试译】(孔子)托使者向其它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总是便向使者一拜再拜送行。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后接受了,然后说:“我对送来的药该怎么回礼还不了解,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故海试译】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急问:伤到人了吗?而不问马的情况。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sì)驾,行矣。

                      【故海试译】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先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饲养起来。陪侍国君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他会替国君先尝一尝。孔子病了,国君来看望,他便头朝东而卧,把上朝的礼服盖在身上,拖着长长的衣束带。国君有命召见,车马还没驾好,孔子就先走了。

                      入太庙,每事问。

                      【故海试译】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事先问一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故海试译】朋友死了,没有人收殓,孔子说:“丧事就由我来办吧。”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便是车马(很贵重),只要不是祭肉,孔子接受的时候也是不拜的。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zī)衰(cuī)者,虽狎(xiá),必变。见冕者与瞽(gǔ)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zhuàn),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故海试译】(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直挺挺,平时在家里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遇见穿丧服的人,即使关系很亲密,也一定表情变得肃穆以表哀悼。遇见穿官服的人和盲人,即使很熟悉,也一定要表示礼貌。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身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即便遇见的是担货小商贩,也这样做。(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菜肴,一定要表情变得肃然并起身致谢。遇到迅雷大风,一定要变得严肃起来(以敬畏自然)。

                      升车,必正立执绥(suí)。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故海试译】孔子上车时,一定先正身站好,然后拉着扶手的带子登车。在车上,不回头乱看,不大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故海试译】《诗经》上说:鸟儿但闻四周风吹草动,便会警觉而起,盘旋环顾,然后安全才会停下。此时孔子指向山梁上的那群野母鸡说,(你看这就叫)逢其时啊!逢其时啊!子路茅塞顿开,肃然起敬,对着那群野母鸡拱手作揖,那群母鸡受惊打探一番遂飞去。

                      长按存相册,微信扫一扫,收藏手机里,随身天天读

                      ◎ 《论语》下篇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 先进第十一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谈礼乐、鬼神、生死、践善、论笃、大臣、具臣、学与为;点评学生,点赞闵子骞之孝,南容、颜回之好学,曾皙之志;记录孔子教学方法,与颜回之情深以及学生个性与言志。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故海试译】孔子说:礼乐最开始在民间进行,质朴而诚敬。后来进入到上层君子间,则变得文质彬彬甚至文过其质,缺少了那种初始的诚敬心。如果施行礼乐,我偏向于取法前者。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故海试译】孔子说:曾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身陷绝境的学生们,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孔门四科十哲)德性修养好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口才好的是: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是:冉有、季路。通晓诗书礼乐文章的是: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故海试译】孔子说:颜回不是一个能助益我继续深究提升的人,对于我所讲总是一点即通,心领神会,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故海试译】孔子赞美道:闵子骞真是个大孝子啊!他的父母兄弟都说他很孝悌,没有人怀疑。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故海试译】孔子的学生南容经常吟诵《诗经·大雅·抑》中的句子: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以此提醒自己说话要谨慎。孔子很是欣赏,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故海试译】季康子(鲁哀公时权臣)问孔子:你的学生里谁最好学啊?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故海试译】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卖掉孔子的车子买个外棺(厚葬)。孔子说:(颜渊和孔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可说起来都是自己的孩子。孔鲤死了,也是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棺。我并没有为了给他买外棺而卖掉车子改步行。(更重要的是我虽不做大夫,但身份级别还在)我有时还要跟着大夫们上朝,于礼是不可以步行的。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故海试译】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真是要我的命啊!老天真是要我的命啊!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故海试译】颜渊死了,孔子去吊丧哭得悲痛欲绝。跟随的人说:夫子您悲痛过哀了。孔子说:我有悲痛过哀吗?我不为他哀痛,那还要为谁哀痛呢?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故海试译】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有违他生前意愿)。后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厚葬这件事上)我却不能把他当自己的孩子那样去阻止。不是我要厚葬他,是我的学生们要这样做。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故海试译】子路问如何事奉鬼神。孔子说:不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好鬼神呢?子路接话:斗胆问下死(后)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生都没弄明白,能明白死吗?

                      闵子伺侧,訚訚(yín)如也。子路,行行(hà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故海试译】闵子骞站在孔子边上,气宇中正。子路(仲由),气宇刚强。冉有、子贡,气宇和乐。孔子很高兴。半开玩笑地批评道:像仲由这个样子,恐怕将来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哟。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故海试译】鲁国翻修藏财货武器的府库(企图制约三桓)。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不好吗?何必改来改去呢(暗示不可轻举妄动)?孔子赞美道:闵子骞这个人不轻易开口,一开口必切中要害(符合中庸之道)。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故海试译】孔子半开玩笑地批评道:仲由弹的这琴瑟(因他性情刚猛而乐里透着杀气,欠缺和善),哪里像我的学生啊?之后孔子的学生们就不尊敬仲由(子路)了。于是孔子又说:仲由他(弹琴及学习境界)已经登堂了,只是还没有入室而已。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故海试译】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能呀?”孔子答道:“子张过头了,子夏不足。”子贡追问:“那就是说子张更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及一样(都不符合中庸之道)。”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故海试译】三桓之首的季康子比周公(意指鲁国国君)还富有,而冉求(季康子家臣)还帮助其增加赋税,聚敛财富。孔子大骂道: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孔子的学生)完全可以大张旗鼓地去讨伐他。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yàn)。

                      【故海试译】高柴(子羔)愚直[仁厚而智不足],曾参(曾子)迟钝[恒勤而敏不足],颛孙师(子张)偏激[才高而少实诚],仲由(子路)鲁莽[刚猛而欠礼乐]。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故海试译】孔子说:颜回几近于(圣贤),(因)总是空乏其身行(而近道)。端木赐(子贡)不相信天命去做了买卖,(因)整天执迷行情,而总是财源滚滚(但远道)。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故海试译】子张问成为善人要怎么做?孔子说:不沿着圣贤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是不能进入善人之境界的。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故海试译】孔子说:赞许一个人言论笃实,还要看他是真君子(心口、言行一致)呢?还是巧言令色,故作端庄(心口不一,言过其实)呢?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故海试译】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回答:“有父亲和兄长在,怎么可以闻之即动呢?”冉有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回答:“听到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夫子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冉求(冉有)问‘听到就行动吗?’夫子您却说‘听到就行动起来’。我都弄迷糊了,斗胆问到底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冉求谨慎过头,退缩不前,宜激励他当机立断(多进);仲由勇猛过人,鲁莽冒进,宜拉住他悠着点儿(多退)。”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故海试译】孔子被围困在匡地的时候,颜渊最后一个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在,学生我怎能轻易先死而不顾呢?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故海试译】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不以为然道:我以为你问别的什么事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的大臣啊,是能够以仁道辅佐君主,行不通宁可辞职不干。现在的仲由和冉求,充其量算是按部就班,凑凑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誓死追随,言听计从吗?孔子说:杀掉父亲,杀掉君主这样的事,他们是不会跟着干的。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故海试译】子路让子羔去做费邑的长官。孔子说:你这是误人子弟啊!子路反驳道:那里有百姓可以治理,有土神谷神可以祭祀,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叫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巧言善辩的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故海试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旁边。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就不敢畅所欲言。平时你们总是说别人不了解我呀。那如果真有人想了解,该怎么办?

                      子路急忙答道: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之患,内有饥荒之忧,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做到让民众自强勇敢,识礼数,懂道义。夫子微微一笑。

                      孔子问冉求(冉有),你怎么样?冉求答道: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去治理,待到三年,可以做到百姓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则要期望于君子去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我能,但我愿意虚心学习。在宗庙祭祀或外交会见中,我可以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好一个小小的小傧相。

                      孔子又问一旁弹瑟的曾点(曾皙),你呢?接着瑟声渐渐稀落,慢下来,而后铿锵一声,曾点放下瑟,站起身来,答道:我和他们三个说的不一样。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抒己志而已。于是曾皙说:晚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水洗澡玩耍,登上求雨坛沐浴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此时孔子感叹道:我赞同曾点!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离开了,曾皙留在后面。追问道:他们三个讲得怎么样?孔子说:不过是各抒己志而已。曾皙又问:那你为什么笑子路(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应当懂得礼让,他讲话一点儿也不谦让,所以笑他。曾皙接着问:那是不是冉有(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算一个国家呢?曾皙再问:那是不是公西华(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宗庙祭祀和外交会见,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像公西赤这样的人只能做小傧相,谁能做大傧相?

                        ◎ 颜渊第十二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谈仁、智、信,君子,小人,明与远,崇德、修慝、辨惑,为政,博文,约礼,讼、盗,闻与达,并点评子路;学生论兄弟,天命,文与质,税政;以及孔子和曾子谈交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故海试译】颜渊问怎么才能做到仁。孔子说:严格要求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原则去做,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都会回到仁的正轨。要做到仁,完全在于自己,难道在别人那里吗?颜渊又问:做到仁的具体纲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聪敏,但一定按照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故海试译】仲弓(冉雍)问怎么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就像要见很重要的客人一样,对待百姓如同举行重大祭祀活动。自己不愿意的,更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诸侯国,还是在卿大夫家做事,都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聪敏,但一定按照这些话去做。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故海试译】司马牛问怎么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做到仁的人说话是很谨慎,难于出口的。司马牛追问:谨慎而不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因为事情总是做比说难,因此,说不就得很慎重吗?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故海试译】司马牛问怎么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追问:不忧愁不恐惧,就算是君子吗?孔子说:内心不断自我反省,则无愧无咎,哪里来的忧愁和恐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故海试译】司马牛忧心感叹: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快没有了。子夏(卜商)安慰道:我听说过‘死与生由命运主宰,富与贵在老天安排’这句话。君子只要尽心竭力了就没有过失(针对兄长谋反之事)。与人交往恭恭敬敬而有礼有节,天底下哪里的人都能成为兄弟。君子何必担心没有兄弟呢?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同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故海试译】子张问明智。孔子说:像水浸润物体那样悄悄地说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地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就算是明智了。暗地的挑拨说坏话,明里的直接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真算是远见(明智之极)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故海试译】子贡问为政之道。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取信于民。子贡又问:如果必须去掉一个,这三个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再问:如果必须再去掉一个,剩下这两个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要死的,但民众不信任了国家机器就散架了。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故海试译】卫国大夫棘子成说:君子注重本质就好了,干嘛要哪些繁文缛节呢?子贡说:太遗憾了!夫子您这样解说君子呀,就算有四匹骏马也追不回来您的口舌之失了。形式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也和形式一样重要。虎皮豹皮去掉了毛色花纹,那不就和去掉毛色花纹的狗皮羊皮差不多了嘛。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hé)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故海试译】鲁哀公问计于孔子的弟子有若道:年岁歉收,用度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施行彻的田税制度只收十分之一的税呢?鲁哀公说:收十分之二,我都觉得不够,怎么能收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说:百姓足够了,君主您怎么会不够呢?百姓都不够,您怎么会足够呢?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zhǐ)以异。’”

                        【故海试译】子张问怎么提高德行和辨别是不是迷惑。孔子说:主张固守忠实和诚信,遵循正义,就可以提高德行了。喜欢就希望他活着,讨厌就希望他死。既望他活,又望他死,这就迷惑了。正如《诗经》上说:不是形式上多与少的问题,而是本质上的异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故海试译】齐景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说:君上尽君道,臣下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齐景公赞道:说得太好了!要是真的君不尽君道,臣不尽臣道,父不尽父道,子不尽子道,就算有饭,我吃得到吗?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故海试译】孔子说:仅凭片面之词就断案的,恐怕只有仲由(子路)了吧?他答应要办的事从不拖着。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故海试译】孔子说:断官司,我心如当事人,一定要尽力避免官司的产生,最好不打官司。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故海试译】子张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做官就要勤政不怠,执行政事就要尽忠职守。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故海试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还要学礼懂礼用礼,以约束和匡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不会背道而驰了。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干坏事。小人恰恰相反。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故海试译】三桓之一的鲁国上卿大夫季康子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说:政的意思就是要正。您自己首先做表率很端正,正派,正气,谁敢不端正?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故海试译】季康子经常被偷盗非常恼火,于是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道:如果你自己不贪财图利,即便你悬赏,盗贼也不会来偷。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故海试译】季康子问孔子为政之道: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你处理政事,哪用得着杀人呢?你要向善,老百姓自然跟着向善。在上的君子的德行就像风,下面的小人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必然顺着风倒。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故海试译】子张问:读书人怎么样才叫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国那里有所耳闻,在卿大夫家有所耳闻。孔子说:这是虚名,而不是通达!真正通达的人,内在品性真直(忠信)而遵行正义,会观察脸色听懂话语揣摩心思,始终心存谦卑居下之态,在诸侯国那里定会通达,在卿大夫家也定会通达。而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假仁假义而实际行动起来就原形毕露了(伪君子),并且还扛着这个假仁义自信不疑,在诸侯国那里定然名气很大,在卿大夫家定然名气也很大。

                        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故海试译】樊迟陪着孔子在求雨坛下散步,说:敢问如何提高德行、剔除邪恶和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情后想回报,不就提高德行了吗?改正自己的过失,不要去挑别人的毛病,不就剔除邪恶了吗?按耐不住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甚至连累父母亲人,难道不是迷惑吗?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也,吾见(xiàn)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gāo)陶(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故海试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弄不明白。孔子说:提拔重用那些正直的人而摒弃那些邪歪的人,能够使那些邪歪的人变得正直。樊迟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他说:提拔重用那些正直的人而摒弃那些邪歪的人,能够使那些邪歪的人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讲得深刻啊!舜有了天下,从一众人中选拔出一个皋陶,不仁的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从一众人中选拔出一个伊尹,不仁的人就疏远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故海试译】子贡问朋友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他,不行就要适可而止,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故海试译】曾子说:君子通过文章学问来交朋友,通过交朋友来提升仁德。

                          ◎ 子路第十三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谈为政(导之,道正,名正,身正,潮流,渐进,体用,定数,善治,仁治,为公,兴废,德望,本末,教化);谈学之不器、能用,直道,仁,士,中庸,恒德,知人;君子与小人之体不同,道不同,心不同。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故海试译】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率先示范,勤政操劳。子路请求深入讲。孔子说:不厌倦不懈怠。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故海试译】仲弓(冉雍)做了季氏的家臣,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先做到各司其职,并能宽容小的过错,提拔贤能的人。仲弓追问:怎么把这些贤能的人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知道和了解的,你不知道不了解的,别人难道就会埋没而不推荐了吗?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zhòng),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故海试译】子路问孔子:卫出公要您去主持国政,你打算从哪里着手呢?孔子说:肯定是先匡正名分呀!子路惊讶道:有这样做的吗?你太迂腐了!这个名怎么匡正?孔子说:仲由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就闭嘴。如果名分不正当则道理讲不通,道理讲不通则事情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则礼乐制度兴不起来,礼乐制度兴不起来则刑法执行不到位,刑法执行不到位则老百姓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君子有了正当的名分一定可以讲出个道理,道理讲出来了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绝不是随随便便草草了之。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故海试译】樊迟请教孔子怎么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夫。又请教怎么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走了后。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啊!(我要做的是让)居上位的人崇尚礼,则百姓不敢不敬仰;居上位的人崇尚义,则百姓不敢不信服;居上位的人讲信用,则百姓一定会真情实意。要是真做到这些,那天下人都会拖家带口地纷纷来投,我哪里需要自己去种庄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故海试译】孔子说:天天背诵《诗经》三百篇,让他处理政事,却办不好;让他出使外交,不能随机应对。读再多的书,又有何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海试译】孔子说:自己坐得正行得正,即便没有命令底下的人也会自觉行动起来,自己坐得不正行得不正,即便下了命令底下的人也不会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鲁国和卫国的政治情势就像兄弟一样。(开国的时候,周公和康叔是兄弟,国风均佳,如今也一样每况愈下)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故海试译】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理财。刚开始就一点点家用,他会说:差不多凑合着用吧。然后家用稍微多起来,他会说:差不多挺完备了。等家用多起来的时候,他则会说:差不多很完美了。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故海试译】孔子到卫国去,冉有驾车。孔子感叹:卫国人口兴旺啊!冉有问:人口已经充足了,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追问:富了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教化他们。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jī)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故海试译】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的人,(治理国政)只需一年就能有模有样了,三年一定会成效显著。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古语讲善者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基本上可以遏制残暴,消除杀戮。这句话的的确确不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故海试译】孔子说:如果有行王道的人,也必然需要一代人(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实行仁政。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故海试译】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对于为政还有什么难处?不能端正自身,怎么管理别人?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故海试译】冉有退朝回来,孔子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冉有回答说:有政事。孔子说:私事吧!如果有国家政事,虽然现在朝廷不用我了,我还是会有所耳闻的。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故海试译】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兴盛国家,有吗?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说得这么绝对,但也基本差不多。有人说过:做国君难,做大臣也不容易。如果知道了做国君的难处,(君臣都会尽心竭力地办事)不近乎就是一句话可以兴盛国家吗?鲁定公又问:因为一句话而亡国,有吗?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说得这么绝对,但也基本差不多。有人说过:我做国君没有什么快乐,唯有一点就是我说的话没人敢违抗。如果是对的不敢违抗,不好吗?如果是不对的不敢违抗,不近乎就是一句话而亡国吗?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故海试译】楚国叶公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就近的人(本国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他国人)就会纷纷来投。

                          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故海试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的长官,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盯着蝇头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

                          叶公语(yù)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rǎng)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故海试译】叶公告诉孔子:我的家乡有一个正直的人,他能站出来告发他父亲偷羊。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不是这样的!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道就在这里面呀!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故海试译】樊迟问怎么做才是仁道。孔子说:居于位要庄重谦恭,办事要敬心敬业,对人要忠实诚信。即便在很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放弃这些为人处事之道。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子)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āo)之人,何足算也!”

                          【故海试译】子贡问道:怎么做可以叫做士?孔子说:以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各国,能够完成君主托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子贡又问:次一等的士呢?孔子说:宗族人称赞他孝顺,家乡人称赞他尊兄爱弟。子贡再问:更次一等的士呢?孔子说:说话守信用,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虽是有点儿一根筋的小人,或许也可以称做更次一等的士了。子贡继续追问:现在那些理政的人怎么样?孔子直摇头道:哎!那些心胸狭隘的人,怎么能算士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juàn)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不能和行为中庸的人交往,也一定要和狂者狷者交往啊!狂的人,性情虽勇猛但有进取心;狷的人,性情耿直独善其身,但不做坏事。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的是:人如果没有恒心,不可以做巫医。说得太好了!《易经》恒卦上说:不能持久的坚守德行(反求诸己,过而改之),免不了遭羞辱。孔子接着说:(这句话就是说没有恒心的人)没必要去给他占卜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海量)懂得调和而包容不同,小人(狭隘)强求一致而不和谐。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故海试译】子贡问:周围人都喜欢他,这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周围人都厌恶他,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能肯定。还不如(这样认定)周围的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厌恶他。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yuè)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好事奉但是难取悦啊!如果不合乎正道地去讨好,君子是不高兴的,但是在用人方面,却能量才器用(好事奉)。小人不好事奉但是容易取悦啊!即便不合乎正道地去讨好,但小人照样高兴,然而在用人方面,却是求全责备(难事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泰然(内定)而不骄傲,小人骄横(外显)而不泰然。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故海试译】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慎言,(有了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sī)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故海试译】子路问:怎么做可以叫做士?孔子说:相互切磋提升,和睦顺遂,可以叫做士了。朋友相互切磋提升,兄弟之间和睦顺遂。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善德之人教了百姓七年之久的善德,也可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了。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让没有教化过的百姓去打仗,等于是抛弃了他们。

                            ◎ 宪问第十四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谈为政(耻,始慎终善,量才用人,道与术,道义,忠,当位,礼);谈仁,智,德,勇,士,爱,忠,贤,直道,天人,天命,天道,人道;谈王霸之道,人性(贫富),君子之道(仁、知、勇,修己);谈学(成人,言与行,君子与小人,本末,内求,贼,速成);以及点评和记述人物。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故海试译】子思(原宪)问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可以当官食俸禄。国家无道,还当官食俸禄,可耻!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故海试译】(子思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了,可以算是仁了吧?孔子说:可以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是不是仁我就不好说了。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读书人心里老是执念于那个位置,是不配做一个读书人的。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故海试译】孔子说:国家有道,要一本正经地讲,一本正经地做。国家无道,还要一本正经地做,但说话要收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故海试译】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说得头头是道,说得头头是道的人不一定有德。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南宫适(kuò)问于孔子曰:“羿(yì)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jì)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故海试译】南宫适问孔子道:后羿善于射箭,奡能在陆地推舟,皆好神力,却都不得好死。大禹和稷注重农业民生而得到了天下。孔子默不作答。待南宫适走后,孔子说:像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啊!像这样的人就是崇尚仁德啊!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做不到仁是有的,而小人是根本没有仁。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故海试译】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勉励其走正道吗?忠一个人,能不劝导其走正道吗?

                            子曰:“为命,裨(bì)谌(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郑国拟定外交文书,首先叫裨谌草拟,然后找世叔讨论,再让外交官子羽修改,最后由子产润色定稿。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故海试译】有人问郑国大夫子产怎么样。孔子说:恩泽仁惠之人啊。问郑国大夫子西。孔子默而不语:他嘛!他嘛!问齐国大夫管仲。孔子说:人物啊!没收了伯氏三百户的骈邑封地,弄得人家生活困难,到死都没有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故海试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傲相对容易。

                            子曰:“孟公绰(chuò),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故海试译】孔子说:鲁国大夫孟公绰(清心寡欲,短于才干)做晋国之赵、魏两家的家臣绰绰有余,但做不了滕、薛这种小国的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故海试译】子路问怎样才算是修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说:要像鲁国大夫臧武仲那样智慧,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浸润以礼乐,就可以算是修成真正意义的人了。接着又说:如今修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哪里要做到这个程度?看到好处还能想到道义,危难时刻能不负使命,再久的约定都不会忘记当初的信誓旦旦,就可以算是修成真正意义的人了。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故海试译】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问道:公叔文子真的是不说,不笑,也不求取吗?公明贾回答说:这是转述人说过头了。公叔文子是该他说时他才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确实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笑。合乎道义的他才求取,所以别人不讨厌他取。孔子回道:原来这样啊,真是这样吗?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君,吾不信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臧武仲盘踞防这个封地请求鲁国国君给他另立一个继承人,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国君,但我不敢相信。

                            子曰:“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故海试译】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当,齐桓公正当而不诡诈。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故海试译】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追随公子纠的召忽自杀以殉,管仲却没有死,有人就说:管仲这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使用武力称霸,都是管仲的功劳啊。像这样才是仁!这样才是仁啊!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pī)发左衽(rèn)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故海试译】子贡说:管仲不算是有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而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维持了统一,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今天还能感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现在还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呢。难道要像平民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自杀在小山沟里无人问津。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故海试译】卫国大夫公叔文子举荐自己的家臣僎,与自己一起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知道这事后说:公叔文子(死后)可以封给“文”的谥号。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鮀(tuó)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故海试译】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时,季康子说:像这样,怎么没有亡国倒台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主持外交,祝鮀掌管祭祀,王孙贾统帅军队。像这样,怎么会亡国倒台呢?

                            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则为之也难。”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说话不知惭愧,那么践行起来一定困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fú)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故海试译】齐国大夫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后上朝,很郑重地向鲁哀公报告:齐国大夫陈成子(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发兵讨伐他。鲁哀公说:你去问问季、孟、叔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跟大家说:因为我以前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报告这个事,国君却叫我去问问季、孟、叔三位大夫。然后孔子就去征询了三位大夫的意见,都不同意。孔子说:因为我以前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报告这个事。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故海试译】子路问君臣之道。孔子说:一定不能欺骗,但可以冒犯劝谏。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积极向上(通晓天理),小人自甘堕落(追逐人欲)。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过去的人学习是为了修行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表现给人看。

                            蘧(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故海试译】卫国大夫蘧伯玉(老朋友)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与使者坐在一起后,便问道:老先生最近做些什么?使者回答:老师想要减少自己的过失但还做得不够。使者走后,孔子赞道:使者了得!使者了得啊!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故海试译】孔子说:没有亲身处于那个位置,就不要去掺和那个位置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思考问题不脱离自己的实际位置。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把说得过头做得不够视为可耻。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道行的三个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仁心德厚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老师您自勉了。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故海试译】子贡议论他人。孔子批评道:端木赐你就那么完美无缺吗?我可没那个闲工夫。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能力不足。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故海试译】孔子说:不先入为主地怀疑别人欺诈,不先入为主地揣测别人不诚信。然而事发前又能敏锐觉察到欺诈和不诚信,才是贤明啊!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xī)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故海试译】长者微生亩问孔子道: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莫不是巧语蛊惑吧?孔子说:我哪里敢巧语蛊惑啊,我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气,而是称赞它的德行。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故海试译】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无人懂我了!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懂您呢?孔子说:怨不得天,怪不得人,下学人事,上晓天理,只有老天是最懂我的!

                            公伯寮(liáo)愬(sù)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故海试译】公伯寮向季孙氏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蛊惑了,我能出力把公伯寮治罪杀掉,陈尸街头。孔子说:道义行得通,在天命;道义行不通,也是天命。公伯寮那样做又能把天命怎么样?

                            子曰:“贤者辟(bì)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贤能智慧的人懂得在乱世把自己隐藏起来,其次是另觅他处,再其次是离开冷眼相看的人,再再其次,话不投机赶快走。孔子接着说:做到这样的人,七个(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鲁少连)而已。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故海试译】城门关了,子路靠着石头门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看门人问:哪儿来的?子路说:从孔子家来。看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道行不通还要义无反顾地去做的那个人吗?

                            子击磬(qìng)于卫,有荷蒉(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故海试译】孔子有一次在卫国敲击磬,一个背着草筐的人刚好经过,说:心事重重啊!这磬敲得!接着又说:没什么花样儿!一根筋啊!没有人喜欢,不过是孤芳自赏而已。《诗经》上说:水深只能穿着衣服过河,水浅就撩起衣服过河。孔子说:话糟理不糟呀!然而大道就像寒冬的树梢难以生长一样难行。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hōng),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故海试译】子张问:《尚书》上说,商朝的高宗为父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何意呢?孔子说:何止高宗?那时候的人都是这样啊。国君去世,朝廷百官各尽职责,听命于太宰,长达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居于上位的君主彬彬有礼,那么下面的老百姓就容易差使了。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故海试译】子路问君子要怎么做?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诚敬心。子路又问:就这样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让周围人跟你交往起来舒舒服服。子路再问:就这样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让所有百姓安宁。修养自己让所有百姓安宁,尧、舜也犯难吧?

                            原壤夷俟(sì),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故海试译】孔子旧友原壤伸出双脚一屁股坐在那里等候孔子。孔子毫不客气地骂道:你小时候就毫不谦逊没大没小,长大了还是不学无术,再老也毫无益处还不死,简直就是偷生的贼。接着抡起拐杖敲打原壤的小腿。

                            阙(quē)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家乡阙里的一个童子来传话。有人问道:这是个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置,又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一个内求上进的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 卫灵公第十五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谈道不同,一;谈穷德,修德,失德,诚德,仁德,智德,至善之德,教德;谈无为,直道,智,仁,劝学,恕,弘道,过,本末,体用;谈君子之德,君子小人之用,君子之贞;及点评人物。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故海试译】卫灵公请教孔子军事阵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我倒略知一二。用兵打仗,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故海试译】孔子一行人在陈国断绝了粮食,从行及弟子们都饿病了,没力气爬起来。子路怨声载道地去问孔子:君子也会有这样穷途末路吗?孔子说:君子再穷困也会坚持着,固守正道,而小人一穷困,就会胡作非为。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故海试译】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那种学得多又记性好的人吗?子贡说: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孔子说:当然不是!我是有一个根本在贯穿始终。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仲由啊,懂得德的人很少了。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fú)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好像什么也没做就把天下治理好的人,就是舜了吧!他是怎么做到的?不过是让自己诚心、恭敬、端正地坐在那个王位上罢了。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fú)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故海试译】子张问怎么做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实守信,行动笃厚恭敬,即便是在野蛮落后的地方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实守信,行动不笃厚恭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就仿佛看到这几个字立在面前,坐车上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几个字写在了自己的衣带上。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故海试译】孔子赞道: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清明有道,他像箭一样径直言行;国家昏暗无道,他还是像箭一样径直言行。蘧伯玉真君子啊!国家有道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他就辞官归隐。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故海试译】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却不与他交谈,错过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却与他交谈,说错了话。智慧的人不会错过人,也不会说错话。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故海试译】孔子说:有志向和心怀仁德的人,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损害仁德,会有牺牲生命而成全仁德。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故海试译】子贡问怎样践行仁德。孔子说:工匠想把活儿干好,一定要先锋利他的工具。认定在那个国家,就要给有贤德的大夫做事,与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故海试译】颜渊问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奏舜时的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巧言谄媚的人。(因为)郑国的乐曲淫靡,巧言谄媚的人危险。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感叹道:完了完了!我没有见到像陶醉于外在色相那样去痴迷内在仁德的人。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臧文仲是个不称职的窃位者啊!明明知道柳下惠的贤能,却不举荐他同朝为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比别人严格,就不会有那么多怨恨了。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从来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不谈正经事,喜欢玩弄小聪明,真是难有长进了!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根本,行为举止有礼,出手保持谦逊,靠诚信获得成就,这才是君子啊!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只会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担心别人发现不了自己。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担心离开这个世界后名字不被人称赞。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总是责求自己,小人永远责怪别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起争执,合群但不拉帮结派。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不会仅凭一个人嘴巴说就推举他,不会因为否定一个人就完全不理会他说的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海试译】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一辈子行之有效的?孔子说:那就是恕(推己及人)啊!自己不愿意的,更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对待别人,诋毁过谁?又赞美过谁?如果有赞美过的人,那一定是经过考验名符其实的。正因为有是非观正直的老百姓,夏商周才能沿着公正的道路代代接续。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wú)矣夫!”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在史书上还能看到因存疑而空缺的现象,把自己的马先借给别人乘用,现在是没有了!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故海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乱了德性,小事上不能忍耐,心神不定必然会搅乱全局大计。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故海试译】孔子说:很多人都讨厌他,我们一定要好好查证一下;很多人都喜欢他,我们也一定要好好核实一下。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故海试译】孔子说:宇宙本体就在我们每个人这里,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践行合一,才能把正义大道显现出来并发扬光大。而没有人的践行,宇宙本体并不能生出一个我们人看得见的大道出来,更不可能光大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有过错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是大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冥思苦想,也没收获,还不如转而外求,博古通今学起来。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něi)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谋求本体之大道而不谋求衣食住行之表用。耕作的人,常常操心的是不要挨饿;求学的人,往往担忧的是能否当官拿俸禄。而君子担忧的是能否行道、弘道,而不担忧贫穷与否。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lì)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通过智慧谋取,但不坚守仁德,即便得到,终将失去。通过智慧谋取,坚守了仁德,但不能庄重对待,那么老百姓不会敬重。通过智慧谋取,坚守了仁德,也能庄重以待,但是行动不合乎礼,那也是不完美。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从小处小事去识别和使用,而可以堪当大任。小人则不可以堪当大任,但可以从小处小事去识别和使用。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老百姓对仁德的需要,远大于水火。我只看见跳进水火里死掉的,没有看见靠近仁德而死的。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故海试译】孔子说:践行仁道要率先,即便是老师,也不必礼让。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为了坚守正道,有些时候可以不拘泥于小信。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故海试译】孔子说:事奉君主,首先是尽心竭力地把事情办好,然后才去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

                              子曰:“有教无类。”

                              【故海试译】孔子说:每个人都是可以教化的,不分类别。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故海试译】孔子说:致力于弘扬正道的心志不相同,就没必要在一起了。(这个道,既高又低)

                              子曰:“辞,达而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说话书写表达清楚意思就可以了,重在真实内容,不要过于追求华丽外饰。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故海试译】盲人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前,孔子提醒道:这是台阶。到了桌席前,孔子提醒道:这是桌席。大家都入席坐下,孔子介绍道: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乐师冕走后,子张问:这就是与盲人乐师相处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就是关照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

                                ◎ 季氏第十六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孔子谈王道与霸道,兴替之道;谈交友,爱好,君子(言三愆,三戒,三畏,九思),学,德(求志,行道),礼;记载孔鲤过庭的典故。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故海试译】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向孔子报告:季氏将要攻打颛臾。

                                孔子说:冉求(冉有)啊,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是以前周天子封的东蒙之主,而且在鲁国的疆域范围内,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

                                冉有说:是季氏想这么做,我们两个都不想这么做。

                                孔子说:冉求啊,史官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履职,干不了就辞职。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而且你说的话大错特错!老虎、犀牛从兽笼里逃出来,龟甲、玉器在盒子里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池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如果现在不攻取,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啊,君子讨厌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么做还要找个理由辩解。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不分配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分配均匀了就没有贫穷,和谐团结就不担心少,大家都安心也就没有了倾覆的危险。如果做到这样,要是远方的人还不顺服,就要加强修养仁义礼乐等文化道德感化他们来投。他们来了,还要让他们安心。可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顺服却不能招抚他们来,国内民心涣散分裂崩溃却不能守护保全,反而想着攻打颛臾搞内战。我真担心季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内部啊。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故海试译】孔子说:天下太平有序,那么制定礼乐打仗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混乱无序,那么制定礼乐打仗落入诸侯做主。(然而)由诸侯做主,大概经过十代很少不垮台的;由大夫做主,经过五代很少不垮台的;由大夫的家臣做主,经过三代很少不垮台的。天下太平有序,国政就不会落入大夫手里。天下太平有序,老百姓也不会议论朝政。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鲁国国君失去权力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入大夫手里已经四代了。因此,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实守信的人交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友,有益。与善于旁门左道的人交友,与善于表面柔和的人交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交友,有害。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也有三种。喜欢讲究礼乐,喜欢称道别人的好处,喜欢多交贤德的朋友,有益。喜欢骄纵出风头,喜欢游荡闲逛,喜欢吃喝玩乐,有害。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

                                【故海试译】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犯三种过失:没到该说话的时候就说话了,叫作急躁;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叫作隐匿;不察言观色就贸然说话,叫作眼瞎。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要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身体还在发育,血气没有充盈,特别要戒男女之色;到了年轻力壮的时候,血气旺盛而刚强,特别要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渐衰,体力不济,特别要戒贪得无厌。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大敬畏:敬畏天地道与人的命数,敬畏位高的人,敬畏圣人的教诲。小人根本不知道有天命而无所畏惧,更不会敬畏,蔑视大人,嘲笑贬低圣人的教诲。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有上等智慧;学了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智慧;遇到困难了才去学的人,是又次一等的智慧;遇到困难还不学,这种人是最下等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nàn),见得思义。”

                                【故海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方面要重点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真的看明白;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真的听清楚;脸色要思考是否足够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足够恭敬;说话要思考是否足够忠实;做事要思考是否足够认真;有疑问要思考请教别人;有愤怒要思考后患;遇到有所得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看到善的人就好像赶不上一样去追随,看到不善的人就好像手摸到沸汤赶快躲避。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起来保持自己的志向,践行义理来实现正道。我听到过这样的话,但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故海试译】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看上去很富有,死的时候,老百姓却找不出什么德行来称颂他。伯夷、叔齐在首阳山挨饿,看上去一无所有,可是老百姓到现在还称颂他们。正如《诗经》上说:不是表相上富与少的问题,而是本质上的异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yuàn)其子也。”

                                【故海试译】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有得到老师的特别教诲吗?

                                伯鱼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厅堂,我快步走过那里。他就问我: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于是我退下来就开始学《诗经》。又有一次,他又独自站在厅堂,我快步走过那里。他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知道如何立身。于是我退下来就开始学《礼》。我私底下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伯鱼一个问题,知道了三件事情。知道要学《诗经》,知道要学《礼》,还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孩子。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故海试译】孔子(正礼)说道: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呼她为夫人;夫人自己谦称为小童;国人称呼她为君夫人,国人在他国人面前称呼她为寡小君;他国人也和国人一样,称呼她为君夫人。

                                  ◎ 阳货第十七 [回目录]

                                  【故海导读】记载孔子道不同而避人;孔子谈天性(自性),习性,学(道、宜、诗),行道,礼、乐,仁,孝,德,小人,鄙夫,天道不言,义勇;孔子三恶(礼丧、乐丧、言丧),君子四恶和子贡三恶,以及孔子劝恶从善。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孔子豚。孔子时(sì)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qì)失时,可谓知(zhì)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故海试译】鲁国季氏的家臣阳货想见孔子,孔子避而不见,阳货就送给孔子一头烤乳猪。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去他家拜谢回礼,不巧半路上撞见他。阳货对孔子说:来来来,我有话跟你说。接着质问孔子:一个人身怀本领却任由国家迷乱,可以叫作仁吗?接着自答道:不可以。又质问孔子:想要参与政事却一次又一次地错失机会,可以叫作智吗?接着自答道:不可以。然后催促孔子道:时光一天天地逝去,岁月不等人啊。孔子回道:好吧,我很快将去做官的。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每个人的本性与宇宙之道本来共为一体,是相近的,伴随成长,慢慢模仿人世的各种现象,习染而成的个性就千差万别了。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故海试译】孔子接着上面的话说:只有最上等智慧的人与最下等愚直的人的本性不会随人世的现象而改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故海试译】孔子到武城,听到了弹琴歌唱的声音。微微一笑,然后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说:过去言偃我听老师您说过,君子学习了诗书礼乐之道就会仁爱人,普通百姓学习了诗书礼乐之道便容易差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所言极是!我刚才说的话就是开个玩笑罢了。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故海试译】季氏邑宰公山弗扰盘踞费邑而反叛季氏,来召孔子辅佐,孔子想去。子路一脸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也就罢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既然叫我去,难道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一定让东周重回正道!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故海试译】子张请教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由内而外(天下)地做到这五个方面就算是仁了。子张追问是哪五个方面。孔子说:恭敬、宽容、诚信、勤敏、恩惠。恭敬则不被侮慢,宽容便会得人心受众人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容易做成事情,恩惠就能够差使人。

                                  佛(bì)肸(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mù)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lìn);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匏(páo)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故海试译】(晋国赵简子挟君令攻打范氏、中行氏,邑宰佛肸反“叛”)佛肸来召孔子辅佐,孔子打算去。子路说:以前仲由我听老师您说过,亲手干过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盘踞在中牟叛乱,你还要去,为什么呢?孔子说:是的,我说过这话。不是说真正坚硬的东西,再怎么磨也不会变薄吗?不是说真正洁白的东西,再怎么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匏瓜吗?只用来挂着好看而不能拿来吃?(君子不器,圣人不用,而无所不用)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故海试译】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美德(名不符实)就是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听说过。孔子说:坐下,我来告诉你。喜好仁德而不爱学习,弊病是不能裁度事理而愚昧;喜好聪明才智而不爱学习,弊病是自负而放荡不羁;喜好诚信而不爱学习,弊病是不知义而反受其害;喜好直率而不爱学习,弊病是不通情理而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爱学习,弊病是不知义而作乱;喜好刚强而不爱学习,弊病是不能做到正直寡欲而逞强狂妄。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故海试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能够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够观天地知兴替,能够从音乐的和而不同中懂得和谐之道,进而合群,能够懂得疏解怨气和讽谏。(这些)往近了说,可以学会与父母的相处之道而尽孝;往远了说,可以学会与君主的相处之道而尽忠。起码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花草树木的名字。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故海试译】孔子问儿子伯鱼: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不习《周南》、《召南》,就好像正对着墙站在那里,什么也看不到,寸步难行。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礼讲什么礼讲什么?难道仅仅是玉器和丝织品吗?乐讲什么乐讲什么?难道仅仅是敲钟打鼓吗?

                                  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

                                  【故海试译】孔子说:外表看上去威风凛凛,其实内心虚弱得很,就像小人一样,心虚得不敢正大光明地走正门,如同一个钻狗洞的小偷。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大家都说他好的老好人(假仁假义,伪善迎合),实际上是道德修养的毒害和歧途。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知道了一些圣贤大道,还没来得及践行,悟道,融会贯通,就好为人师地四处去讲,这样一来,德行修养就自我废弃了。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庸俗浅薄的人,可以和他共同事奉君主吗?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一旦害怕失去,就会不择手段,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lì);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故海试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有三个毛病,现在恐怕连这样的毛病都不如了。古时候的狂只是肆其意而不顾及,但有理有据有德,现在的狂却是放荡不羁,无理无据无德;古时候的傲只是有棱有角锋利伤人,但还算方正讲规矩,现在的傲却蛮横无理,动辄发怒;古时候的愚只是憨直不懂变通,现在的愚却是装傻不老实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说话过了头,脸色举止过了头,不合乎礼,超出正常的本分,其动机可疑,心术则不正,仁心和本真就很少了。

                                  子曰:“恶(wù)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讨厌紫色(间色)取代赤红(正色),讨厌郑国的靡靡之音淫乱了雅正之乐,讨厌伶牙俐齿祸害国家的人。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故海试译】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老师您不说话,学生们怎么传道呢?孔子说:老天说什么了吗?春夏秋冬不是照常运行,人事万物生生不息。老天说什么了吗?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故海试译】鲁国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托病不见,传话的人一出门,孔子便拿起琴瑟又弹又唱,故意让孺悲听到。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suì)改火,期(jī)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yì)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故海试译】宰我问:父母去世,服丧守孝三年太久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肯定坏掉了;三年不奏演音乐,乐肯定也荒废了。而且旧谷已吃完,新谷也登场,钻木取火的木头都轮换完一遍了,满一年该可以了。

                                  孔子说:(才一年)就享吃着精细贵重的稻米,穿着漂亮的锦衣,你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啊。

                                  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为父母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听音乐不感到好听,坐卧都不舒服,所以不会一年而是三年才缓过来正常生活。既然现在你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做吧!

                                  宰我走后,孔子骂道:宰我这个人真是不仁啊!一个人生为人子,从生下来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是天下都通行的丧礼啊!宰我有用(最低限度的)三年去报答父母的恩情吗?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整天吃饱了,什么也不想,无所事事,真是难为做人了!不是还有下棋的娱乐吗?下下棋,也能花点心思,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故海试译】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吧?孔子说:君子把道义天理放在首位。君子(能量大)只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天理就会兴风作乱,小人(能量小)只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天理就会鸡鸣狗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ù)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jiāo)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jié)以为直者。”

                                  【故海试译】子贡问:君子也有厌恶心吗?孔子说:有啊。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居下位而毁谤居上位的人,厌恶好勇而不讲礼节规矩的人,厌恶干脆果决而不通情达理的人。孔子接着问:端木赐,你也有所厌恶吗?子贡回道:我厌恶抄袭别人还自以为聪明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还自以为率直的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故海试译】孔子感慨道:就数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了。亲近一点,他们就没了分寸,毫不谦逊失掉礼节;离远一点,他们又觉得你不够关心他们,没有人情味,而心生怨气。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故海试译】孔子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 微子第十八 [回目录]

                                    【故海导读】记述德、圣之垂范——行义达道(三仁,直道,不能用,三日不朝);德之隐(隐士、逸人)与孔子(无可,无不可);德之种(乐散);德之源(周公传道);德之风(周有八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故海试译】(纣王不听劝),微子离去,箕子装傻做了奴隶,比干强谏被杀。孔子说:其实殷商有三位仁人啊!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故海试译】鲁国贤大夫柳下惠做典狱官,多次被罢免。有人就说:你不可以离开这里吗?柳下惠说:堂堂正正事奉君主,去哪里不被多次罢免?靠歪门邪道事奉君主,哪还需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故海试译】齐景公谈到给予孔子的待遇时说:像鲁君给予季氏那样的位高权重,我做不到。我能做到介于季氏(上卿)和孟氏(下卿)之间,比季氏低一点,比孟氏高一点。后来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便离开了齐国。

                                    齐人归(kuì)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故海试译】齐国人馈送来一批美女歌舞伎,季桓子带鲁君大饱眼福并接受了,鲁君色迷心窍,几天都不上朝。于是孔子离开了鲁国。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故海试译】楚国一位佯装癫狂的隐士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念道:凤凰啊凤凰!奈何现在德运不济呢?过去不可挽回,未来改变还来得及(指归隐)。结束了,结束了!如今的当政者都危在旦夕呀!孔子连忙下车,想和他谈谈。那隐士却快步离开,孔子没能搭上话。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yōu)而不辍(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故海试译】长沮、桀溺两位隐士在一起耕作,孔子经过,叫子路去问过河的渡口在哪里。

                                    长沮反问道:车上拿着缰绳的人是谁呢?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追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知道渡口在哪里的。

                                    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反问道:你是谁呀?子路回答说:我叫仲由。桀溺追问:是那个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说:对啊。桀溺说:世道如滔滔浑水浊乱不堪,天下哪里都一样,谁又能改变呢?况且你与其跟从躲避小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样躲避浊世的人。一边说着一边继续耕作。

                                    子路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可不会跑到山里隐居起来与鸟兽为伍,我不去跟现在这些浊世之人打交道,那谁去呢?要是天下天平有序,我也不会去与他们讲什么变变变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而食(sì)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故海试译】子路跟随孔子一行人,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竹筐。子路问:老人家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回道:双手双脚劳动起来都不好使了,五种谷子也分不清,哪来您的老师啊?说着插起拐杖弯腰除起草来。子路便恭敬地拱手而立。随后老人家挽留子路到他家过夜,又是杀鸡又是煮小米饭盛情款待,还叫自己的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一行人并说了这件事。孔子说:老人家是个隐士啊。便派子路再回去拜见这位老人。子路到那里,老人家已经出去了。

                                    子路便跟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出来为国家办事,就是失了天人之大义啊。长幼的礼节不可以废弃,君臣之间的义务怎么能够废弃呢?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却破坏了君臣这个最根本的伦常大道。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尽到君臣各自的义务。虽然现在伦常大道行不通,但还是要明知不可行而行之。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zhòng)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故海试译】隐逸世间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大概就是伯夷、叔齐了吧?

                                    说到柳下惠、少连,虽降低了自己的志向,委屈了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考虑得当,如此而已。

                                    说到虞仲、夷逸,他们则隐居起来,不问世事,洁其身也合乎清白,放弃也合时宜。

                                    我却和他们不同,(无执念)没有什么可以做,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唯义之所在。

                                    大(tài)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liáo)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qìng)襄入于海。

                                    【故海试译】[鲁国八位乐师]首席乐师挚去了齐国,第二餐饭奏乐的干去了楚国,第三餐饭奏乐的缭去了蔡国,第四餐饭奏乐的缺去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去了黄河边,拨弄小鼓的武去了汉水边,助理乐师阳和击磬的襄去了海边。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故海试译】周公旦教导儿子伯禽(即鲁公)说道:处在上位的君子不要故意疏远自己的亲人而不用,不要让大臣们抱怨没有做到人尽其才。旧交老臣没有大的过失,不能弃之不用。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追求完美。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kuò)、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

                                    【故海试译】周代一妇生了四胎八子都成了贤才名士,按长幼分别是:伯达、伯适兄弟,仲突、仲忽兄弟,叔夜、叔夏兄弟,季随、季騧兄弟。

                                      ◎ 子张第十九 [回目录]

                                      【故海导读】子张谈士为仁,德弘道笃,交友内求;子夏谈小道,学,仁,过,君子(三变、信),大德小德;子游和曾子谈致诚与子张未仁;曾子谈孝与仁;子贡谈君子(恶与过),夫子之学,以及道圣人之伟哉!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故海试译】子张说:一个士人见到危难敢于献出生命,有利可图时首先考虑是否合乎道义,祭祀的时候要怀着诚敬心,临丧的时候心里要充满哀伤,做到这些算是名符其实了。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故海试译】子张说:执著于德行修养而不去发扬光大,知道要合乎道义但不坚定地去践行,你能说他有吗?你能说他无吗?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yú),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故海试译】子夏的学生问子张怎么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讲的?子夏的学生回答道:子夏老师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子张说:这和我所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崇贤人但也容得下别的人,赞美善人但也理解和同情为善不足或不能为善的人。如果我是大贤人,对于别人有什么容纳不了的?如果我不贤,别人就会拒绝和我交往,哪还轮得到我去拒绝别人呢?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nì),是以君子不为也。”

                                      【故海试译】子夏说:即便是百业工用技艺,也一定有他可取之处,但是要通达弘大深远的大道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说君子不执念于这些。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故海试译】子夏说:每天能够学到一些不知道的东西,每月能够不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可以说算是好学的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故海试译】子夏说:学习要广泛而博采众长,意志要坚定,遇到疑惑要及时求问,随时随地勤于思考,仁就在学志问思里面。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故海试译】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沉浸钻研在工坊来成就能巧事业,君子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来通向圣贤之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故海试译】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是绞尽脑汁地去遮遮掩掩,巧言善辩地去文过饰非。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yǎn)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故海试译】子夏说:君子给人感觉到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重正气,接近了却温润和悦,可听他说起话来又非常严格和认真。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故海试译】子夏说:君子要首先取得民众的信赖,然后才能差使民众;没有信赖,民众就会认为是在压迫他们。君子要首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后才能劝谏君主;没有信任,君主就会认为是在毁谤他,与他作对。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故海试译】子夏说:(德行方面)在大节上不可以逾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故海试译】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们,能够做一些洒水扫地,迎送宾客,仪态举止方面的事情是可以的。只是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子夏听到后说:唉哟!子游这话说得言过其实了!君子的教学方法,哪些可以立刻传授?哪些需要不知疲倦地教诲呢?就像栽培草木一样,还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君子的教学方法,怎么可以不加甄别地盲目而行呢?始终一以贯之,那恐怕是圣人了吧?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故海试译】子夏说:做官要通达则要学习圣贤大道,学习圣贤大道要通达则要做官。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故海试译】子游说:服丧尽到哀思的真情流露就可以了。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故海试译】子游说:我的学友子张能力非常了得,只是还没有做到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故海试译】曾子说:我的同学子张气场十足,大开大合,和他一起做到仁比较难。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sàng)乎?’”

                                      【故海试译】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一个人不可能自发地流露出全部真实情感,(如果有)那一定是父母离世服丧的时候吧?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故海试译】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鲁国大夫孟庄子的孝行,其它方面别人可以做到,而他不改换父亲的旧臣和父亲的政策,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故海试译】鲁国下卿大夫孟氏让曾子的学生阳肤做典狱官掌管刑罚,阳肤便向曾子请教。曾子说:上面的统治者昏庸无道,老百姓散漫无助惯了。你如果抓住老百姓犯案的实情,要报以同情心,而不是沾沾自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故海试译】子贡说:殷商纣王的坏,其实没有传说的那么夸张的。所以啊,君子厌恶堕落而自陷道德洼地,以至于天下的所有坏事恶名都归到他头上(如同水往低处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故海试译】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他有过失缺陷,(一下子就黯然下来)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在看着;他要是改过自新呢,则所有人都在(盼望复明)仰望着他。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zhì)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故海试译】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你的老师孔子的学问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所行的大道并没有陨落埋入土里,还留在人间。这大道在贤慧的人那里留存着根本,在一般人那里也表现在细枝末节,哪里都有周文王、周武王所行的大道啊!我的老师哪里不能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故海试译】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跟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贤德。鲁国大夫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宫墙来打比方。我这堵围墙只有肩膀高,很容易看见里面房屋的好。我的老师那堵围墙高不可及,如果找不到门进去,根本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壮美和众多馆舍的富丽。能够摸到妙门懂得我的老师的人可能太少了!叔孙武叔那样讲,不是很正常吗?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故海试译】鲁国大夫叔孙武叔诋毁孔子。子贡说:没用这样做!我的老师孔子诋毁不了!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以超越。我的老师孔子的贤德,堪比日月,是没有办法超越的。虽然有的人想自断日月之光辉,这对日月又有什么伤害呢?仅仅暴露了他的不自量力而已。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zhì),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dǎo)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故海试译】孔子的学生陈子禽跟子贡说:你太谦虚了,我们的老师怎比得上你贤德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出口就能显现出他有智慧,一句话出口也能显现出他没有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啊。我们老师的德行学问之高度不可企及,就像天一样不可以搭个梯子爬上去。如果我们的老师有机会治理国家,那就会像古人说的“教百姓立于礼,则百姓就会以礼立;用仁德引导百姓,则百姓就会践行仁德;用仁政安抚百姓,则远方的人纷纷来投;用雅正乐舞感动百姓,则人心调和而社会和谐。”我们的老师活着是那么的光辉荣耀,去世又是那么的令人痛惜。这样的圣贤怎么能赶得上啊?

                                        ◎ 尧曰第二十 [回目录]

                                        【故海导读】收尾,记述古代先贤之至德至伟与孔子的德政大道;为政之五美与四恶;人生秘籍之知天命,知礼位,知言以知人。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曰:“予(yú)小子履,敢用玄牡(mǔ),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lài),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故海试译】尧(禅让于舜的时候)嘱咐道:啧啧!你这位舜啊!按照老天的(运行秩序)安排帝位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你要诚实地守持中道。假如天下的人变得困苦和贫穷,老天赐予你的这份禄位也就永远地终结了。舜(禅让于禹的时候)也这样嘱咐过禹。

                                        (商汤)说:我小子(名履),斗胆祭以黑色公牛,斗胆明明白白地禀告至高无上的天帝:有罪的人(夏桀)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您不会包庇您的臣子(夏桀),叩请天帝您用心明鉴。我本人如果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万民;天下万民如果有罪,罪责在我,由我一人承担。

                                        (周更替商是因为)周朝得到上天的恩赐,善人多多,人才济济。(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的亲人,也不如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过错全在我一人身上。

                                        (孔子说):严格规范度量衡,认真审查礼制法规,重新设立废弃了的官职,下达到天下各方的政令就通行无阻了。复兴灭亡了的诸侯国,接续已经断绝祭祀的卿大夫世家,启用隐逸避世的人才,天底下的老百姓自然就会真心归顺。治国理政要重视四件事:生民、饭食、丧礼、祭礼。居上位者宽厚待人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信守诺言老百姓才会信任他并听他安排,勤敏办事才能做出成绩来,做到公平公正则人人心悦诚服而毫无怨言。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bǐng)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故海试译】子张问孔子道:怎么样才可以处理政事呢?

                                        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行,就可以处理政事了。

                                        子张追问:哪五种美德呢?

                                        孔子说:君子要做到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还不破费财力,差使老百姓干活还而不会被埋怨,想要有所作为而不会变得贪功,内心泰然而无骄傲之意,仪态威严而不凶猛。

                                        子张又问:怎样是“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还不破费财力”?

                                        孔子说:顺着老百姓的利益去让老百姓谋利,(如顺水推舟)不就是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还不破费财力吗?选择老百姓有时间做且做得了的事情做,又有谁会埋怨呢?一心为公,想要实现的是所有人得利的仁道,而不是一己之名利,自己又哪里来的贪得呢?君子不论人多还是人少,不论这个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处之泰然而无骄傲之心吗?君子穿衣打扮端庄得体,神态正清气爽,给人感觉就庄重、正派,别人一看到就肃然起了敬畏心,这不就是仪态威严而不凶猛吗?

                                        子张再问:那四种恶行呢?

                                        孔子说:事先不教导,犯了错就杀罚就是暴虐无道;事先不提醒督促,上来就要看成果就是蛮暴无理;命令下得慢拖拖,还要限期完成就像贼一样故意害人;(作为处理政事的掌舵者)如同东西要给人家,但要拿出手的时候却吝啬起来,就是一位把门的官吏。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故海试译】孔子说:不通天命,则不能成为君子;不通礼位,则不能立身行事;不通言语,则不能真正了解人。

                                          ◎ 《论语》概要【回目录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辞约义富。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风格雍容和顺、纡徐含蓄,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政治主张和教育原则。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主要包括三个既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之“仁”,社会政治范畴之“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之“中庸”。

                                              《论语》之思想核心——“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首先确立了“仁”的范畴,继而将“礼”阐述为适应和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规范,进而确立“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论语》作为“四书”之首,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于不同对象,不同素质,针对优缺点和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 《论语》讲堂【回目录

                                              课程名称:2023国学综合班(已开课,可插班)

                                              讲授导师:东治书院 林辉先生

                                              学费全免,学制一年(线上课程,每周六下午14点至16点,腾讯视频连线)。

                                              第一学期自2023年10月14日开学,主要学习儒家“四书”(侧重《论语》、《大学》、《中庸》三书)。

                                              第二学期自2024年3月2日开学,学习《易经》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另加《道德经》精解。

                                              初次入学东治书院者,除依古礼象征性纳束脩金199元(代替束脩礼,予学员以便捷)外,分文不取。这是林先生连续三年坚持公益教学。老学员中以前交过束脩金的,如报名本班学习,则无需再交束脩金。此系林先生提倡老学员终身返校学习之践行。

                                              微信扫码报名

                                              课程名称:2024国学论语班(报名中)

                                              讲授导师:耕菑草堂 故海先生

                                              学制半年(线上课程,每周日下午14点至16点,腾讯视频连线)。

                                              自2024年10月20日开学,到2025年4月20日结业。系统讲解《论语》20篇。学费1199元。

                                              初次求学者,依古礼纳束脩金199元(代替束脩礼,予学员以便捷)。

                                              微信扫码报名

                                                ◎ 《论语》参考书目【回目录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论语集解》/魏晋·何晏/商务印书馆
                                                《论语义疏》/南北朝·皇侃/中华书局
                                                《论语注疏》/北宋·邢昺/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集注》/南宋·朱熹/中华书局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中华书局
                                                《论语集释》/程树德/中华书局
                                                《论语疏证》/杨树达/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论语新解》/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论语今读》/李泽厚/中华书局

                                                鸣谢:以上为耕菑草堂国学论语班参考书目,感谢耕菑草堂及故海先生整理此《论语》参考书目,为国学论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份重要指引。

                                                  ◎ 孔子生平年表【回目录

                                                      没落贵族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祈父,祈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少也鄙贱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为妻。

                                                      仕途坎坷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这一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因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四十岁,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春天,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周游弘仁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国使人聘鲁国,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接见孔子。在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五十九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孔子离开陈国,来到了蔡国。

                                                      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孔子从蔡国来到叶国。叶国君主叶公向孔子问政,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离开叶国返回蔡国的途中,孔子遇到一位隐者。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又回到卫国,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夫人亓官氏去世。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率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六十八岁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至此结束。孔子仍有心从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田赋,孔子反对。对冉有说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施舍的时候,会从重付出;做事的时候,会中庸而行之;死的时候,会对自己薄葬。

                                                      返回鲁国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七十岁,称自己这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这一年,孔子最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感慨到昔日曾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却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三天,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卒葬泗上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于是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孔子流下了眼泪,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孔子卒后,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 孔门十哲【回目录

                                                      德行

                                                      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政事

                                                      冉有

                                                      季路

                                                         

                                                      言语

                                                      宰我

                                                      子贡

                                                         

                                                      文学

                                                      子游

                                                      子夏

                                                         

                                                        ◎ 孔门七十二贤【回目录

                                                        闵损( 子骞)

                                                        冉耕( 伯牛)

                                                        冉雍( 仲弓)

                                                        冉求( 子有)

                                                        仲由( 子路)

                                                        宰予( 子我)

                                                        端木赐( 子贡)

                                                        言偃( 子游)

                                                        卜商( 子夏)

                                                        颛孙师( 子张)

                                                        曾参( 子舆)

                                                        澹台灭明( 子羽)

                                                        宓不齐( 子贱)

                                                        原宪( 子思)

                                                        公冶长( 子长)

                                                        南宫括( 子容)

                                                        公皙哀( 季次)

                                                        曾蒧( 皙)

                                                        颜无繇( 路)

                                                        商瞿( 子木)

                                                        高柴( 子羔)

                                                        漆雕开( 子开)

                                                        公伯缭( 子周)

                                                        司马耕( 子牛)

                                                        樊须( 子迟)

                                                        有若( 子有)

                                                        公西赤( 子华)

                                                        巫马施( 子旗)

                                                        梁鳣( 叔鱼)

                                                        冉孺( 子鲁)

                                                        曹恤( 子循)

                                                        伯虔( 子析)

                                                        冉季( 子产)

                                                        公祖句兹( 子之)

                                                        秦祖( 子南)

                                                        漆雕哆( 子敛)

                                                        颜高( 子骄)

                                                        漆雕徒父( 子文)

                                                        壤驷赤( 子徒)

                                                        商泽( 子秀)

                                                        石作蜀( 子明)

                                                        任不齐( 选)

                                                        公良孺( 子正)

                                                        后处( 子里)

                                                        秦冉( 开)

                                                        公夏首( 乘)

                                                        奚容箴( 子皙)

                                                        公肩定( 子中)

                                                        颜祖( 襄)

                                                        鄡单( 子家)

                                                        句井疆( 子疆)

                                                        罕父黑( 子索)

                                                        秦商( 子丕)

                                                        申党( 周)

                                                        颜之仆( 叔)

                                                        荣旗( 子祈)

                                                        县成( 子祺)

                                                        左人郢( 行)

                                                        燕伋( 思)

                                                        郑邦( 子徒)

                                                        秦非( 子之)

                                                        施之常( 子恒)

                                                        颜哙( 子声)

                                                        步叔乘( 子车)

                                                        原亢籍( 籍)

                                                        乐欬( 子声)

                                                        廉絜( 庸)

                                                        叔仲会( 子期)

                                                        颜何( 冉)

                                                        狄黑( 皙)

                                                        邦巽( 子敛)

                                                        孔忠( 子蔑)

                                                        公西舆如( 子上)

                                                         

                                                         

                                                          ◎ 儒家四圣【回目录

                                                          孔子(至圣)

                                                          孟子(亚圣)

                                                          曾子(宗圣)

                                                          颜回(复圣)

                                                            ◎ 儒家代表人物【回目录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韩愈

                                                            李翱

                                                            朱熹

                                                            王阳明

                                                            刘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