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海随语(七):自用自证,随缘普利他人

  • 2024年12月27日
  • 故海

  【医中】

  医者,阴阳,中和也。

  对于一个深受科学训练的现代学子,于中医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不确定,不否定,直到自己亲身试过几次,方确信,中医真实不虚,只是中医精通的人不多,导致效果参差不齐,不尽人意。这确实是中医光大的一个致命问题。

  ​先前,自己生病,有过念头要学中医,有幸也遇到一中医专业人士,并推荐了一入门经书,看完懵懵懂懂,又备好几乎全部中医典籍,准备将来有空潜心攻读。

  ​不料,近几年重点都在研读儒释道。现在回过头看,正好,有了更加扎实的古文功底和易经阴阳理论体系,再去琢磨中医,应该更好入手。

  入中医,​不定目标,不定时间,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首先自用自证,随缘普利他人。

  ​其核心典籍首推《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等。

  【佛】

  ​直到昨天,才又回到了儒家正统经学。先前几个月一直沉浸在佛学当中,《金刚经》《心经》《坛经》。

  ​正如王德峰教授所言,为什么佛学在中国文化占有一席之地?因为缺这一块。

  ​如是,如是。

  ​儒学,道学,主要还是强调整体,关注社会结构,而佛学直指人心,关注的是个人。

  ​而人类发展至今,恰恰是阶级下沉,从奴役走向自由,从威权走向人权,由少数精英操控走向民智大开。​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和生产力大爆发,以及生产关系的复杂推进,个人的生命和情感,需要一个学说去护念,这就是中国的佛学。

  ​当然,其他学说依然重要,人类仍然是一个整体。只要有国家存在,依然需要修齐治平,需要顺任自然。

  【自性】

  ​一刻也离不开他力,吃饭,喝水,空气,阳光,哪里来的自性?

  ​非离非有,名自性。

故海摄于杭州小河直街

  【光明】

  ​孔子说,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光是明之用,明乃光之体。

  ​整饬什么?收拾好我们的心情和调整好我们的体态,让我们像光一样,人人见之都能感受到温暖。

  ​学习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通透且明白万事万物各于其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若能各正其性命,则如日月,越近越明。

  【平经】

  ​华人圈大体还是受儒家文化浸润,其核心源泉就是四书五经。在我看来,那么多的经典,首推还是《论语》。不管是《大学》《中庸》还是《易经》,都是大系统,大道理,不是一般人一般境界能深入的。而《论语》既是门户,又是殿堂,微言而又大义。真正的圣学大师,是寡言的,更不可能动笔文章。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平实又无边无量。

早期杭州雷峰塔 古朴沧桑

  【背后谈人】

  ​在背后议论别人,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很容易得罪人,也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人品。

  ​孔子认为有智慧的做法是,

  ​言人之美,隐而显。

  ​言人之过,微而著。

  ​妙得很!行犹难啊!

  【十月】

  ​这个月,在杭州带孩子登山两次,头次听这5岁小子说长大了要么像爸爸一样回老家学习传统文化,要么当科学家。回想我五岁的时候是恍恍惚惚的。

  ​与阔别10多年的高中老友在老家小住,又在杭州重聚,一起登北高峰。

  ​与阔别10多年的大学同学漫步运河,海阔天空,光辉岁月,岂不快哉!

  ​复读《金刚经》《心经》《坛经》,读《大学问》,整理疏注《大学》《中庸》完成第一阶段,打印成稿,复读《家语》,读《圣经》。制订2025年读书计划。

  ​启程回重庆。

  来源:国学读书网 书仙笙 整理自故海甲辰年十月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