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与家道传承

  刚才偶然发现,王弼只活了23岁,但是我们搞经学的,他是绕不过的千古牛人,他注解的《道德经》和《周易》必看。

  可以想得到,他没有家底,连书都读不起。说明一个家族要出一个流芳百世的大人物,没有先祖,父辈的铺垫,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根本不是一代两代三代,是数十代人的积淀。

  再说说孔子吧,他虽然穷,但是有身份,是几十代先祖经营的结晶,从殷商后裔到宋国贵族,到鲁国大夫,从弗父何到叔梁紇,因此南宫敬叔的爸爸才那么信任孔子,还让自己两个儿子都拜孔子为师,孔子能被鲁国当权派所认识,也是因为他的身份以及年轻时的与众不同。

  所以,一个有积淀和传承的家族,即便衰败了,还有机会卷土重来。而代代都是混口饭吃,而没有社会身份,连机会都没有。因为后代来到这个世界养活自己都难,更谈不上什么志向。

  补:

  王弼,其父王业,三国刘表外孙,曹魏大臣,家里经常都是大臣来往,包括同为曹魏大臣的何晏。王弼18岁,参加了一场何晏举办的清谈。何晏把往日最精彩的几个论点讲给王弼,王弼对其一一加以反驳。随后王弼开始自立自破地论证,在场的人都达不到王弼的思想高度,于是王弼一举成名。此后,又注释了《老子》《易经》,奠定了玄学的理论基础,并与何晏、荀融有过辩论。

  来源:国学读书网 书仙笙 作者:故海二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