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注疏附记:观己观人只需一个字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是老子《道德经》里最妙的一句话,却被后世篡改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可以理解为善良,也可以理解为善于,善道,合乎道。

  多是个形容词,适用于一切。比如,多言的人不善,多为的人不善,多钱的人不善。这样去观己观人,是不是一目了然?

  ​其实,这是老祖宗很早就总结出来的教训和智慧,不是道德经才有的。

  ​孔子在参观周朝都城时,就已经看到,周朝的先王早就把『慎多』刻在一个巨大的铜人背面,就是要警示后人,多必亡。

  ​周朝的先贤早就悟到,人本性里的『逐多』是人最大的劣根,有最大的破坏性,而中国人太聪明,再用在多上面,那就会坏上加坏。所以,道德经同样点化人们,善者不多。可惜的是,居然后世流传中,把多字改成辩,这是不是掩耳盗铃呢?

  来源:国学读书网 书仙笙 作者:故海耕菑草堂·凌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