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的版本只会越来越多
我一开始注疏老子道德经的时候,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版本比较上,结果越往后问题越多。主要是每个版本都有每个版本的特色,该以哪个版本为定本呢?郭店竹简本最早,帛书甲乙本较全面,王弼本及通行本,以及各种其它版本,都是各有千秋。
实际上,我怀疑老子道德经的初稿就是个草稿,并不是非常精益求精,所以导致在流传过程中,每经手一人,都在改动,原因是语法、习惯问题,以及个人无法理解部分的再加工。
另外一个,就是时代的变迁造成的必然之改动。比如:由于时间跨度大,很多词不常见了,必须改;由于语义变化,认知变化,造成的改动。
再一个,就是老子道德经的成书年代可能非常久远,早期版本早已失传,导致没有一个最权威的版本,后世不得不查漏补缺。
幸运的是,主要的几个版本,郭店竹简本,帛书甲乙本和王弼本,通行本,基本都保留着老子的核心思想,只要深加研读,都能理出老子的思想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对老子道德经的深入研究,以及时代文化迁流,以后的老子道德经版本只会越来越多,每一个研究者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独特的理解,这也是老子一书的特殊魅力。
当然,字面上,甚至少量语义上的差别,不影响老子一书的整体思想。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们不需要追求谁的版本最好,而是谁讲述的老子思想更能给人带来启发,就达到目的了。
来源:国学读书网 书仙笙 作者:故海于杭州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