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书架——《周礼》

    《周礼》天官冢宰 叙官 大宰 小宰 宰夫 宫正/外饔 亨人/兽医 酒正/掌次 大府/职币 司裘/内树 九嫔/女史 典妇功/夏采

    《周礼》地官司徒 叙官 大司徒 小司徒 乡师/比长 封人/均人 师氏/媒氏 司市/掌节 遂人/土均 草人/羽人 掌葛/槁人

    《周礼》春官宗伯 叙官 大宗伯 小宗伯 肆师 郁人/典瑞 典命/职丧 大司乐/小师 瞽蒙/司干 大卜/诅祝 司巫/神仕

    《周礼》夏官司马 叙官 大司马 小司马/司险 候人/司右 虎贲氏/道右 大驭/形方式 山师/都司马

    《周礼》秋官司寇 叙官 大司寇 小司寇 士师/朝士 司民/掌戮 司隶/庭氏 衔枚氏/司仪 行夫/朝大夫

    《周礼》冬官考工记 总叙 轮人/輈人 筑氏/玉人 磬氏/车人 弓人

    《周礼》概要 《周礼》导读 《周礼》研究 《周礼》影响 《周礼》争议 “三礼”关系

      ◎ 《周礼》概要【回目录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西周时期,周公姬旦率军东征,平定叛乱,在“天下之中”洛邑(今洛阳)营建成周城,制礼作乐,将部分殷商遗民迁到了卫国。《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周礼》是古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其内容不仅涉及古代官制、军制、田制、礼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还涉及古代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制度,为我国秦汉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可谓是记载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微信扫一扫,收藏手机里,随身天天读

        ◎ 《周礼》天官冢宰【回目录

            【提要】天官系统共有六十三职官,其中大宰(即冢宰)既是天官之长,又是六官之首。天官系统的官,按《叙官》的说法,属于“治宫”,即治理国政之官,然其实际职掌,却十分复杂而琐细,可以称得上治宫的,仅大宰、小宰、宰夫、大府、内府、外府、司会、司书、职内、职岁、职币等十一官而已。其他诸官的职掌,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掌饮食的官,其中又分几类:一是负责烹煮或制作食物者,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腊人、醯人等七职皆是;二是负责捕获兽类或鱼鳖等以供膳食者,有兽人、渔人、鳖人等三职;三是负责进献食物者,有笾人和醢人;四是负责酒浆者,有酒正、酒人、浆人三职;还有专门为王调配饮食的食医,掌盐的盐人,掌供巾幕以覆盖饮食的幂人,掌供冰以冷藏食物的凌人等,皆可归属于掌饮食类的官。这一类的官除了为王、王后和太子的饮食服务外,还负责供给宾客、祭祀以及丧事等所需饮食。第二类是掌服装的官,其中有掌王皮裘的司裘,为王、王后缝制衣服的缝人,掌王后、九嫔和内外命妇首服(头上装饰物)的追师,为王、王后掌鞋的屦人等。第三类是医官,有医师、疾医、疡医、兽医等职。第四类是掌寝舍的官,其中有负责为宫寝清除污秽的宫人,有为王外出设宫舍、帷帐等的掌舍、幕人、掌次等。第五类是宫官,有宫正、宫伯、内宰、内小臣、闻人、寺八、内竖等五职。第六类是妇宫,其中有服侍王并协助王后行礼事的九嫔、世妇、女御,而为王后掌祭祀和礼事的女祝、女史,亦可附于此类。第七类是掌妇功的宫,有典妇功、典丝、典枲三职。另外还有为王掌借田的甸师,为王掌收藏的玉府,掌皮革的掌皮,掌染丝帛的染人,掌大丧为王招魂的夏采等五职,皆可自成一类。从本篇职文可以看出,作为天官之长、六官之首的大宰的职权是何等重大,他既“掌建邦之六典”,以作为天、地、春、夏、秋、冬六个系统官吏的典则,佐王治理天下邦国,又掌理王国的“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等。然其属官,除前所列第一类诸官(其中又主要是小宰)协助他施行部分职掌外,其他各类职官的职事皆甚细微,几与天官作为“治官”的职掌无涉,而尤以服务生活和宫内事务的职官为多,占了天官系统职官的绝大部分,因此颇为后世学者所讥。斯维至说:“曩读《周礼》,觉其言冢宰之权能极尊,而细按所属,则凡庖人、宫人、世妇、女御等,殆皆王之小臣,可谓头大尾小,殊不相称。”(《两周金文所见职官考》,载1947年9月《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七卷)蒋伯潜说,天官“以掌宫中事务者为最多,凡寝舍、膳食、饮料、服装、医药、妇寺,皆统于天官,次则为掌财货会计者。可见天官一方统摄六官,一方兼掌杂务,恰似现代各机关中之总务处焉”。(《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72页)这些批评,不为无见,然都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若从当时历史条件看,作者究竟为何如此设宫,恐怕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周礼》天官冢宰 卷一 叙官【回目录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所在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来作为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天官冢宰,让他率领下属,而掌管天下的治理,辅佐王使天下百姓各自安守本分。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治官的属官有:大宰,由卿一人担任;小宰,由中大夫两人担任;宰夫,由下大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有十二人、徒有一百二十人。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正,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另外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宫伯,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膳夫,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庖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内饔,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土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外饔,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亨人,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五十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甸师,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兽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渔人,中士四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渔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鳖人,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十六人。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腊人,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食医,由中士二人担任。

            疾医,中士八人。
            疾医,由中士八人担任。

            疡医,下士八人。
            疡医,由下士八人担任。

            兽医,下士四人。
            兽医,由下士四人担任。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正,由中土四人担任,下土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酒人,由奄十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浆人,由奄五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浆十五人,奚一百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凌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笾人,由奄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醢人,由奄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由奄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由奄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冪人,由奄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幕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宫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舍,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冪人,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掌次,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府,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玉府,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八人。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内府,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会,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下大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土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司书,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内,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岁,由上士四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职币,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司裘,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信人、徒八十人。
            内宰,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内小臣,由奄上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阍人,王宫每个门设四人,御苑中离宫也每个门设四人。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寺人,在王的正内,一共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内竖,人数比寺人多一倍。

            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奚八人、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嫔九人、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另外还配有奚八人,女史八人,另外还配有奚十六人。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妇功,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丝,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徒十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典枲,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三人、奚八人。
            内司服,由奄一人担任,女御二人[兼领其事],另外还配有奚八人。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缝人,由奄二人担任,女御八人[兼领其事],另外还配有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染人,由下土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追师,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屦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夏采,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四人。

            《周礼》天官冢宰 卷二 大宰【回目录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大宰的主要职责,掌管建立和颁行国家的六种法典,以辅助君王统治天下各国。第一是治典,用来治理天下各国,治理官府,治理百姓。第二是教典,用来安定天下各国,教育官府的官吏,使百姓顺服。第三是礼典,用来谐调天下各国,统御百官,使百姓和谐。第四是政典,是用来使天下各国政治公平,百官政风端正,百姓赋役平均。第五是刑典,用来禁止天下各国的叛逆,惩罚百官的违法者,纠察百姓。第六是事典,用来使天下各个国家繁荣富强,百官胜任职事,百姓能得生养。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依据八种法则来治理官府。第一是官属,用来开展国家的政事。第二是官职,用来区别国家不同官吏的职责。第三是官联,用来会合各官共同办事。第四是官常,用来考察官吏的工作。第五是官成,用来治理国家的政事。第六是官法,用来端正王国的政风。第七是官刑,用来纠察国家的政事。第八是官计,用来评断国家的吏治。

            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其官。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赋贡,以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八曰田役,以驭其众。
            依据八种制度治理王畿内的采邑。第一是祭祀制度,用来节制对神的祭祀。第二是有关宫室、车服等级的制度,用来统御属官。第三是废置制度,用来治理官吏。第四是禄位制度,用来督励学士。第五是赋贡制度,用来调节财用。第六是礼仪风俗,用来约束百姓。第七是刑赏制度,主要用来树立威信。第八是田役制度,用来役使百姓。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
            用八种权柄辅助君王统御群臣。第一是授予爵位的权柄,以使臣下尊贵。第二是授予俸禄的权柄,以使臣下富有。第三是赐予的权柄,以使臣下得宠幸。第四是安置官吏的权柄,以劝励臣下的贤行。第五是赦免死罪的权柄,以使臣下得免死之福。第六是剥夺的权柄,以使臣下贫穷。第七是废黜的权柄,以惩罚犯了错误的罪臣。第八是诛杀的权柄,以使罪臣遭祸。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用八项原则辅助王统御百姓。第一是亲近亲族,第二是尊敬故旧,第三是举荐贤人,第四是任用有能力的人,第五是抚慰有功的人,第六是尊重尊贵的人,第七是提拔勤劳的小吏,第八是礼敬宾客。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以九类职业任用百姓。第一是在三种不同地形从事农业,生产各种谷物。第二是园圃之业,培育瓜果。第三是虞衡之业,开发利用山林川泽的材物。第四是薮牧之业,蕃养鸟兽。第五是百工之业,利用各种原材料制造器物。第六是商贾之业,使财物得到大的流通。第七是嫔妇之业,治理丝麻。第八是臣妾之业,采集草木果实。第九是闲民,没有固定的职业,经常转换雇主为人做工。

            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
            用九种赋税法征收财物。第一是王都中的赋税法,第二是距离王都百里的四郊的赋税法,第三是距离王都百里至二百里的邦甸的赋税法,第四是距离王都二百里至三百里的家削的赋税法,第五是距离王都三百里至四百里的邦县的赋税法,第六是距离王都四百里至五百里的邦都的赋税法,第七是关市的赋税法,第八是山泽的赋税法,第九是给公用的剩余财物的回收法。

            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日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用九种法则调节财物的用度。第一是祭祀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二是接待宾客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三是遇死丧或灾荒所用财物的法则,第四是饮食和车服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五是工匠制作所用财物的法则,第六是行聘问礼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七是饲养牛马草料支出的法则,第八是分颁群臣俸禄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九是君王闲暇时为与诸侯和臣下结恩好而赐予财物的法则。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
            按九种贡法收取诸侯国的财物。第一是贡献祭祀用物,第二是贡献接待宾客所需之物,第三是贡献各种器物,第四是贡献丝织物,第五是贡献竹、木材,第六是贡献珠贝金玉等自然之物,第七是贡献缝制祭服用的材料,第八是贡献玩赏之物,第九是贡献各地的特产。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
            用九种和协的办法联系天下各国的百姓。第一是诸侯国君,以土地取得百姓。第二是官长,以尊贵的爵位取得百姓。第三是老师,以贤德取得百姓。第四是儒士,以道艺取得百姓。第五是大宗,以亲睦族人取得百姓。第六是主人,以有利可依取得百姓。第七是官吏,以治理民事取得百姓。第八是朋友,以可托付信任取得百姓。第九是掌管山林川泽的官吏,以山林川泽的材物取得百姓。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周历的正月初一,开始向各国诸侯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治典,把形成文字的治典悬挂在象魏上,让百姓观看治典,十天后再收藏起来。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其殷。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陈其殷,置其辅。
            在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施行治典,为各州设州牧,为各国设国君,为国君设三卿,为卿设五大夫,为大夫设众士,为士置府史。在王畿施行八则,为各采邑设君长,为君长设两卿,为卿设五大夫,为大夫设众士,为士置府史。在官府施行八法,为各官府设长官,为长官设副手,副手下设考核官,属官下设众士,士下置府史。

            凡治,以典待邦巩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客之治。
            凡是治理天下,用六典以待治理天下各国,用八则以待治理王畿,用八法以待治理官府,用官成以待治理百姓,用宾礼以待接待宾客。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亨,赞王牲事。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玉几玉爵。
            祭祀五帝,掌管告诫百官不要失礼,以及将祭祀用品准备齐备并把祭祀场所打扫干净。祭祀前的第十天,率领众官占卜祭祀的日期,接着就开始斋戒。等到了祭祀的前夕就携同众官员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等到祭祀那天黎明王牵牲行纳亨礼的时候,帮助王牵牲。到祭祀那天天大亮的时候,帮助王拿玉器、币帛和爵。祭祀天上的大神和地神的礼仪也是这样。祭祀先王也是这样的。还要帮助王拿玉几和玉爵。

            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
            诸侯朝觐王大会同而来,大宰协助王接受诸侯奉献的玉币,协助王接受诸侯进献的珍异之物,协助王设置玉几,协助王接受诸侯向王进酢酒的玉爵。

            大丧,赞赠玉、含玉。
            有王丧,协助[嗣王]行赠玉、含玉之礼。

            作大事,则戒于百官,赞王命。
            采取大的军事行动的时候,负责告诫百官,协助王发布命令。

            王视治朝,则赞听治。视四方之听朝,亦如之。
            王在治朝处理政事,就协助王评断政事。王巡守四方时听断政事,大宰的职责也是这样。

            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之宾客之小治。
            凡王国政务的小事,就由大宰处理。四方来朝宾客有小事也有待大宰处理。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夏历年末,命令各官府实事求是地整理文书资料,接受他们的会计总账,评断他们汇报的政绩,而帮助王决定对官吏的罢黜和提升。三年大考核众官吏的政绩,从而帮助王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励。

            《周礼》天官冢宰 卷三 小宰【回目录

            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
            小宰的职责,是掌管建立有关王宫中官吏的刑法,施行王宫中的政令,纠察一切违反王宫禁令的人。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
            掌管国家六典、八法、八则的副本,以辅佐大宰考核天下各国、王畿、朝廷官府的政事。掌管国家九贡、九赋、九式的副本,以辅佐大宰使国家均财节用。

            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一曰以叙正其位,二曰以叙进其治,三曰以叙作其事,四曰以叙制其食,五曰以叙受其会,六曰以叙听其情。
            依照官府六个方面的尊卑次序规正官吏们。一是依照尊卑次序规正朝位,二是依照尊卑次序排定上报政绩的先后,三是依照尊卑次序分派所做事情的大小,四是依照尊卑次序制定俸禄的多少,五是依照尊卑次序接受所上报的年终会计总账,六是依照尊卑次序安排向王陈述或提出请求的先后。

            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
            用官府的有关六类属官的法则辅佐大宰开展国家的政事。第一类是天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国家的治理,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二类是地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国家的教育,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三类是春官,它的属官一共有六十名,掌管国家的礼制,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四类是夏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国家的军政,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五类是秋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国家的刑法,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白行向王报告。第六类是冬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国家的生产事务,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

            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用官府有关六类职责的规定辅佐大宰分辨国家的政事。第一是治理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政治公平,以使民众赋役平均,以调节财物开支。第二是教育的职责,以安定天下各国,安定民众,安定来朝的宾客。第三是掌管礼制的职责,以和谐天下各国,和谐民众,祭祀鬼神。第四是掌管军政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顺服,以使民众遵循正道,以征集进贡的各种财物。第五是掌管刑法的职责,以禁止天下各国的叛逆,纠察民众,除去盗贼。第六是掌管生产事务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富庶,以养育民众,以增殖各种财物。

            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一曰祭祀之联事,二曰宾客之联事,三曰丧荒之联事,四曰军旅之联事,五曰田役之联事,六曰敛弛之联事。凡小事皆有联。
            用官府的六项联合办事的法则辅佐大宰会同各官合办国家的事务。一是祭祀之事的合办,二是接待来朝宾客之事的合办,三是王丧和赈济灾荒之事的合办,四是军事的合办,五是征发役徒进行田猎之事的合办,六是征赋和施惠之事的合办。凡小事也都有合办的。

            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闾里以版图,四曰听称责以傅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用官府的八种成事品式辅佐大宰治理国家。一是评断征派赋役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人口财产登记册。二是查核出征或田猎的人员兵器,就依据人员兵器登记册。三是评断阊里间.有关土地的争讼,就依据户籍和地图。四是评断有关借贷的争讼,就依据傅别。五是评断禄位的当否,就依据封赐时的策书。六是评断借取授予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书契。七是评断买卖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买卖质剂。八是评断财物收支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会计账册。

            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用公平治理官府的六项评断官吏的标准,辅佐大宰评断吏治。一是廉洁而又能做好工作,二是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是廉洁而又勤勉努力,四是廉洁而又处事公正,五是廉洁而又执法无误,六是廉洁而又明辨是非。

            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依据礼法掌管祭祀、朝觐、会同以及接待宾客时告诫有关官吏具备用品,如有军事、田猎和徒役、死丧和灾荒的事,也这样做。以上七事,都命令有关官府供给财物用具;决定免于服役的人,评断各官府的有关事项和争讼。

            凡祭祀,赞王币爵之事,祼将之事。
            凡祭祀,跟从大宰协助王拿玉器、币帛和爵,协助王献尸行裸礼的事情。

            凡宾客赞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币之事。
            凡接待宾客时协助大宗伯向宾客行裸礼;凡接受宾客向王酢酒之爵的事,凡接受宾客(向王所献币帛的事,都协助大宰去做。

            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遇王丧或荒年,负责接受诸侯、诸臣赠送的含玉、衣服、币帛、玉器的事。

            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岁终,则令群吏致事。
            每月月底,依照官府的尊卑次序,接受官吏们当月的会计总账。协助大宰接受一年的会计总账。年终,命令穹吏们汇报当年的政绩。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令于百官府曰:“各修乃职,考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夏历正月,协助大宰率领治官的属官观看悬挂在象魏上的治典,边走边摇动木铎,说:“不执行法令的,国家自有常刑。”于是退下,把有关王宫中的刑法悬挂公布,纠察王宫中违反禁令者。下令各官府说:“各自遵循你们的职守,遵守你们的规章制度,完备你们的职事,而听从王的命令。有不尽职的,国家自有重刑。”

            《周礼》天官冢宰 卷四 宰夫【回目录

            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
            宰夫的职责,掌管有关治朝的法令,以规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和群吏的朝位,监察他们是否违反禁令。

            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
            依尊卑安排群吏的职事,以待治理来朝宾客的小事,受理诸臣的奏事,以及民众的上书。

            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以征令。
            掌管[王对于]官府的征召和命令,分辨官府的八类职责[以备征令的下达]。一是正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法规制度而审核一年的会计总账。二是师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成事品式而审核一月的会计总账。三是司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法规制度而审核每天的会计账目。四是旅一级的职责,掌管按照官吏的常职而[对官吏]的工作进度进行考核。五是府的职责,掌管书契而负责[文书、器物等的]收藏。六是史的职责,掌管官府文书[的起草]而协助治理。七是胥的职责,掌管依照官事的轻重缓急而指派徒属。八是徒的职责,负责根据官府的命令而供召呼役使。

            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
            掌管治法用以考核各官府、各采邑以及县、鄙的政绩,计算他们钱粮财物的收支情况,凡钱粮财物使用失当,以及造假账的,就要根据官刑报告冢宰加以惩罚。那些用度充足、能够增殖财物、能使物产精良的,就奖赏。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从大宰而视涤濯。
            依照祭祀礼法负责祭祀时告诫有关官吏供给祭祀牲物,以及祭祀用的脯醢和各种食物,跟从大宰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

            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
            凡举行礼仪的事,协助小宰检查校核各官府所准备的器物[是否符合要求]。

            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飱牵,与其陈数。
            凡是朝觐、会同或有宾客到来,依照牢礼之法,负责供应牲肉和活牲、供应路途所需粮草和牲、供应宾客留居期间所需牲肉和禽鸟、供应燕礼和飨礼所需酒食、供应宾客初到时所赐便宴的用牲,以及[各种食品和器物]陈列的数量。

            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者。
            凡王国有吊唁[诸侯或大臣]的事,掌管[对前往吊唁的官吏]进行告诫和命令,负责供给所当用的币帛、明器、财物,以及凡所当供给的器物。

            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
            有大丧或小丧,负责对小官进行告诫和命令,率领有关官吏办理丧事。三公、六卿的丧事,与职丧一起率领有关官吏办理。凡是大夫的丧事,就使众下士率领有关官吏办理。

            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
            [夏历]年终就命令官吏们总结确定一年的会计文书,月终就命令总结确定当月的会计文书,旬终就命令总结确定本旬的会计文书,而用以考核官吏们的政绩。政令不按时施行的,就报告[冢宰]加以责罚。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令修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与其良者,而以告于上。
            [夏历]正月,就用法警戒官吏们,让他们做好王宫中的各项工作。记载他们当中的贤能者和优秀者,而用以报告上级。

            《周礼》天官冢宰 卷五 宫正/外饔【回目录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国有故则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外、内而时禁,稽其功绪,纠其德行,几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与其奇衮之民,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凡邦之大事,令于王宫之官府、次舍,无去守而听政令。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则执烛。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
            宫正掌管王宫中的戒令、纠察违反禁令的人。白天按时检查宫中大小官府人员的多少,记载在木版上以待考核。黄昏时敲击木梆而检查值班人员。王国有非常事故就命令宿卫王宫,对这些宿卫者也像平常一样进行检查。辨别宫外、宫内的人而禁止他们不在规定的时间出入。考察宫中官吏的功业,纠察他们的德行,检查他们的出入,合理发给他们食粮。摈弃那些放纵、懈怠的官吏,以及官吏家属中那些诡异、邪恶的人。按照什伍编制把宫中官吏的子弟组合起来,教他们礼乐射御书数。月底合计宫中官吏的报酬,年终总结宫中官吏的任职情况。凡王国有大事,就命令王宫中大小官府的人员,不要擅离职守而听从命令。春秋时节,摇动木铎告诫宫中严格遵守有关用火的禁令。凡王国有祭祀,在隶仆禁止宫中、庙中通行时,就拿火把为王照明。王丧,负责安排居丧的庐舍,要分别亲疏贵贱来安排居丧处所。

            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之职事。若邦有大事作宫众,则令之。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以时颁其衣裘,掌其诛赏。
            宫伯负责掌管王宫中的士和庶子,凡是列在名籍上的。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安排他们宿卫的先后次序,组织他们供太子役使,还有负责分配他们宿卫时的八次和休息时的八舍的职责。如果王国有大事要发动宫中众人,就负责召集士、庶子。月底调整士、庶子宿卫的次序,年终调整士、庶子轮值的先后。按时颁发给他们夏衣和冬衣。掌管对他们的奖惩。

            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王齐,日三举。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王燕食,则奉膳,赞祭。凡王祭祀、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王燕饮酒,则为献主。掌后及世之膳羞,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以挚见者,亦如之。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
            膳夫掌管王的饭食、饮料、牲肉、美味,以供养王、王后和太子。凡馈送王的饮食,饭用六种谷物做成,牲肉用六种牲,饮料用六种清饮料,美味用一百二十种,珍肴用八种,酱用一百二十瓮。王用膳每天一杀牲,陈列十二鼎,鼎中牲肉取出后都有俎盛着进上。用音乐助王进食。食前膳夫把当行祭礼的食物授给王,并先为王品赏食物,然后才吃。食毕,用音乐伴奏把食器彻回原处。王斋戒期间,每日三餐都杀牲。有大丧不杀牲,有大灾荒不杀牲,瘟疫流行不杀牲,天地出现灾异不杀牲,王国有大的军事行动不杀牲。王进午餐和晚餐时,就为王奉进牲肉,并帮助王行食前祭礼。凡王举行祭祀,或款待宾客酒食,礼毕就彻下王的胙俎。凡王因小事而饮酒,就为王进设脯醢。王与臣下燕饮酒时,就代王为主人向臣下献酒。掌管供给王后和太子的牲肉及美味。凡王用牲肉和股惰颁赐群臣的事,都由膳夫掌管。凡群臣祭祀而将祭肉馈送给王的,就接受而用作王的肴馔。对于臣下拿着挚来见王的,也这样做。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供给王、王后和太子的膳食不结算。

            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凡令禽献,以法授之。其出入,亦如之。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膻。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膳禽不会。
            庖人掌管供应六畜、六兽、六禽,辨别它们的名号和毛色。凡是那些死的、活的、鲜的、干的畜禽及兽肉,用以作为供奉给王的牲肉,和进献给王的美味,以及供奉王后与太子的牲肉何美味。供给祭祀所用的四时珍美之物。供给丧事所用各种美味,以及款待宾客所用的禽兽肉。凡命令兽人进献禽兽,把所应献禽兽的数目交给她。庖人接受兽人所献入的禽兽以及向宾客献出禽兽也按规定的数目进行。凡用禽兽肉进献给王,春季用羊羔肉和小猪肉,用有香味的牛膏脂煎和;夏季用干野鸡肉和干鱼,用有臊味的狗膏脂煎和;秋季用牛犊肉和小兽肉,用有腥味的鸡膏脂煎和;冬季用鲜鱼和鹅肉,用有逭味的羊膏脂煎和。到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供给王和王后的禽兽不结算。

            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辨体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选百羞、酱物、珍物,以俟馈。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牛夜鸣则庮,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乌□廌色而沙鸣狸,豕盲□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凡宗庙之祭祀,掌割亨之事;凡燕饮食,亦如之。凡掌共羞、修、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凡王之好赐肉修,则饔人共之。
            内饔掌管供给王及王后、太子的牲肉和美味的宰割、烹煮、煎熬以及调味的事情,辨别牲体和脏腑的名称,辨别各种美味的名称。为王杀牲,就负责陈列鼎和俎,并负责将牲体盛在鼎中和俎上。选择各种美味、酱类和珍肴,以待膳夫馈送给王。供给王后及太子牲肉和美味。辨别鸡、犬、羊、牛赞等牲中不可食用。牛如果在晚上叫,它的肉就会恶臭。羊如果毛长而又打结,它的肉就膻。狗如果后腿内侧没有毛而又奔跑急躁,它的肉就臊。鸟的毛色失去光泽而又鸣声嘶哑,它的肉就腐臭。猪如果作远视貌而睫毛相交,它的肉中就生有囊虫。马脊作黑色而前胫有杂斑,它的肉就作蝼蛄臭。凡宗庙祭祀,掌管宰割、烹煮的事,凡王、王后及太子行燕饮酒礼或用午餐、晚餐时也这样。预备各种美味、腶脩、铏羹、大肉片、不干的咸肉、牲体、干鱼等,以待供王、王后和太子膳食所用。凡王喜欢某臣而赐予牲肉和腶脩,就由内饔供给他。

            外饔掌外祭祀之割亨。共其脯、修、刑、膴。陈其鼎俎实之牲体、鱼腊。凡宾客之飧饔、饔食之事,亦如之。邦飨耆老、孤子,则掌其割亨之事。飨士、庶子,亦如之。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脯肉之事。凡小丧纪,陈其鼎俎而实之。
            外饔掌管外祭祀所用牲的宰割和烹煮,供给祭祀所需的脯、腶脩、铏羹、大肉片,陈列鼎和俎,并把牲体、鱼、于兽肉等盛入鼎中和俎上。凡为宾客设便宴、馈饔饩、举行飨礼和食礼的事,也这样做。王国用飨礼款待老人和孤子,就掌管所用牲的宰割和烹煮的事。用飨礼款待士和庶子时,也这样做。出师征伐及巡守、田猎,就掌管供给王向将帅献酒或赏赐时所需脯和牲肉的事。凡是小丧事,就负责陈列鼎、俎并盛入所需牲肉。

            《周礼》天官冢宰 卷六 亨人/兽医【回目录

            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职外,内饔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祭祀,共大羹、鉶羹。宾客,亦如之。
            亨人掌管供给鼎、镬,掌握[烹煮时]用水的多少和火候的大小。负责将外饔和内饔[所供食物]在灶上烹煮,辨别所烹煮的各种牲肉和美味。祭祀时供给大羹和铡羹。款待宾客时也这样。

            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共齐盛。祭祀,共萧茅、共野果、瓜之荐。丧事,代王受眚灾。王之同姓有罪,则死刑焉。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
            甸师负责率领下属耕种王的借田,按时进献收获物,以供给祭祀所需的谷物。祭祀,供给所需的香蒿和白茅,并供给野生的瓜果。王丧,就代后王受灾祸。王的同姓如果有罪,(判决后]就到甸师的官府那里去处死或施刑。率领徒属用薪柴(供给外饔、内饔],做替外饔和内饔服役的事。

            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时田,则守罟。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凡祭祀、丧纪、宾客,共其死兽、生兽。凡兽入于腊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凡田兽者,掌其政令。
            兽人掌管用网捕获野兽,辨别所捕野兽的名称和毛色。冬季献狼,夏季献麋鹿,春秋凡兽都可献。四季田猎时,就守候着捕兽的网。到停止田猎时,就命令把捕获的野兽聚集到树有虞旗的田猎处的中央。凡祭祀、丧事、款待宾客,就供给死兽和活兽。凡所捕获的兽交给腊人,兽的皮毛筋角交给玉府。凡捕猎野兽的,都由兽人掌管有关政令。

            渔人掌以时渔为梁。春献王鲔,辨鱼物,为鲜薨,以共王膳羞。凡祭祀、宾客、丧纪,共其鱼之鲜薨。凡渔者,掌其政令。凡渔征入于玉府。
            渔人掌管按照一定的季节捕鱼,修筑鱼梁。春季进献大鲔鱼。辨别各种鱼的名称和性状,用鲜鱼或制成干鱼,以供给王膳食的美味所用。凡祭祀、款待宾客和丧事,供给所需的鲜鱼和干鱼。凡捕鱼的,[为其]掌管有关政令。凡所征收的渔业税,交入玉府。

            鳖人掌取互物,以时簎鱼、鳖、龟、蜃,凡狸物。春献鳖蜃,秋献龟鱼。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掌凡邦之簎事。
            鳖人掌管捕取有甲壳的动物,按季节叉取鱼鳖龟蛤等,凡埋藏在泥中的动物。春季献鳖蛤,秋季献龟鱼。祭祀时供给蛤、蜗牛和蚁卵,交给醢人。掌管凡王国中有关叉取鱼鳖龟蛤等的事。

            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凡腊物,宾客、丧纪,共脯腊凡乾肉之事。
            腊人掌管干肉,凡将猎获的野兽做成脯,或整体风干,或薄切成大肉片、或做成不干的咸肉片的事[都由腊人负责]。凡祭祀,供给加馔的脯、正馔的脯、大肉片、不干的咸肉片等,以及供给凡所需用的干肉。款待宾客、丧事,供给脯,以及凡所需用的干肉。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医师掌管有关医药方面的政令,收集药物以供医疗所用。凡王国中有患疾病的,有头上长疮或身上有创伤的,都到医师的官府来看病,医师派医者对他们分别进行治疗。[夏历]年终,考核医者医疗的成绩,以确定给予他们食粮[的等级]: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有十分之二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三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四不能诊断准确的为下等。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春时,羹齐□夏时,酱齐□秋时,饮齐□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食医掌管调和王的六种饭食、六种饮料、六种牲肉、各种美味、各种酱类、八种珍肴。凡调和饭食应比照春天[以温为宜],羹汤应比照夏天[以热为宜],酱类应比照秋天[以凉为宜],饮料应比照冬天[以寒为宜]。凡调和食物的滋味,春天应多一些酸味,夏天应多一些苦味,秋天应多一些辛味,冬天应多一些成味,[四季的食物中都要]调和一些能使之变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凡调配牲肉和饭食,牛肉宜配合稻饭,羊肉宜配合黍饭,猪肉宜配合稷饭,狗肉宜配合梁饭,鹅肉宜配合麦饭,鱼肉宜配合菰米饭。凡君子的膳食都依照这种调配原则。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其死生。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四季都有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用五味、五谷、五药治疗患者的疾病。[首先]根据患者著的五气、五声和五色来观察患者是必死还是可以治好,第二步观察患者九窍的变化,第三步诊断患者九脏的活动情况,[这样来判断病情]。 凡民众有疾病的,就分别加以治疗,患者死了就分别记载死亡的原因,上报给医师。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疡医掌管按一定剂量和分寸为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患者敷药,以及刮去脓血、销蚀腐肉。凡治疗疡疮,用五种药性酷烈的药来敷治,用五谷来调养,用五药来治疗,用五味来调节药效。凡用药,以酸味补养骨骼,以辛味补养筋腱,以咸味凡患有疡疮的人,都可以接受疡医的药物治疗。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讲退之。
            兽医掌管治疗家畜的疾病,治疗家畜的疡疮。凡治疗畜病,先灌药使它行走,节制它行走的快慢,以发动它的脉气,再观察所发的脉气[以判断病情]而加以治疗。凡治疗家畜的疡疮,先灌药而后刮去浓血和腐肉,以挖出患处的坏死部分,然后敷上药,加以疗养,喂以饲料。凡家畜有疾病的,有疡疮的,就使兽医进行治疗,[未能治好而]死了就统计死畜的数量,以决定兽医俸禄的增减。

            《周礼》天官冢宰 卷七 酒正/掌次【回目录

            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为公酒者,亦如之。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馔,及后、世子之饮与其酒。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共宾客之礼酒,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皆使其士奉之。凡王之燕饮酒,共其计,酒正奉之。凡飨士、庶子,飨耆老、孤子,皆共其酒,无酌数。掌酒之赐颁,皆有法以行之。凡有秩酒者,以书契授之。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小宰听之。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饮酒不会。以酒式诛赏。
            酒正掌管有关酒的政令,按照法式授给[酒人]造酒的材料。凡为公事酿造酒的,也按法式授给造酒的材料。辨别五齐的名称种类:一是泛齐,二是醴齐,三是盎齐,四是缇齐,五是沉齐。辨别三种酒的名称种类:一是事酒,二是昔酒,三是清酒。辨别四种饮料的名称种类:一是清,二是医,三是浆,四是酏。负责辨别它们的厚薄程度,以供王所需用的四种饮料、三种酒的陈设,以及供给王后、太子的饮料和酒。凡祭祀,按常法供应五齐、三酒,用以盛满八个酒尊。[三酒]大祭祀要添加三次,中祭祀添加两次,小祭祀添加一次,都有一定的勺数。只有齐酒不添加,[注入尊中]都有一定的数量。供应王送给宾客所需的酒,供应王后送给宾客所需的饮料即未经过滤的医和酏,都是派士送去。凡王举行燕饮酒礼,供给预计所当用的酒,酒正亲自送去。凡用飨礼款待士、庶子,款待老人、孤子,都供给所需的酒,没有一定勺数。负责供应[王]颁赐臣下卢卮声的酒,都有一定的制度依照执行。凡有依常制当供应酒的,就依照符券账册授予。

            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奉之,以役世妇。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凡事,共酒而入于酒府。凡祭祀,共酒以往。宾客之陈酒,亦如之。
            酒正支出的造酒材料和酒,[由酒人]每日记载其数而将十日的会计文书上报[给酒正],[酒正]每月将当月的会计文书上报[给小宰],由小宰加以评断,年终总结全年的会计文书[上报给大宰加以评断]。只有王和王后饮用的酒不结算。按照造酒的法式[考核酒人造酒的好坏]以决定赏罚。

            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酒府。共宾客之稍礼,共夫人致饮于宾客之礼,清醴医酏糟,而奉之。凡饮共之。
            酒人负责酿造五齐、三酒,祭祀时供给所需用的酒,[并命前往送酒的女奚]听从世妇指使。把供应宾客所需的礼酒和饮酒送到酒正那里。凡[王]有燕饮的事就供应酒而送到酒正的府那里。凡有小祭祀就[派人]送酒前往。馈赠宾客的酒也派人送去。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浆人掌管供应王的六种饮料:水、浆、醴、凉、医、酏,送到酒正的府那里。供给宾客[留居期间]所需的饮料。供给夫人向宾客行致饮礼所需的饮料:经过过滤的,或未经过滤的醴、医、酏,而送到(酒正那里]。凡所需的饮料都负责供给。

            笾人掌四笾之实。朝事之笾,其实麷、蕡、白、黑、形盐、膴、鲍鱼、鱐。馈食之笾其实枣、□、桃、乾{艸橑}、榛实。加笾之实,凌、芡、□脯。羞笾之实。糗、饵、粉、餈。凡祭祀,共其笾荐羞之实。丧事及宾客之事,共其荐笾羞笾。为王及后、世子共其内羞。凡笾事,掌之。
            凌人掌管有关藏冰出冰的政令。夏历十二月,命令斩伐冰块,[要斩伐]三倍的数量而藏入冰窖。春天开始检查盛冰的鉴。凡外饔、内饔的牲肉和美味都盛在冰鉴中[以防腐]。凡酒人的五齐、三酒和浆人的六饮也都盛在冰鉴中。祭祀时供给冰鉴[以盛祭物]。对于宾客则供给冰。王丧,供给[寒尸的]夷粲所需的冰。 夏季[王]颁赐冰给臣下,就掌管颁赐的具体事宜。秋天,清除冰窖。

            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醓醢、蜃、蚳醢、豚拍、鱼醢。加豆之实,芹菹、兔醢、深蒲、酝醢、箈菹、雁醢、笋菹、鱼醢。羞豆之食,酏食、糁食。凡祭祀,共荐羞之豆实。宾客、丧纪,亦如之。为王及后,世子共其内羞。王举,则共醢六十瓮,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宾客之礼,共醢五十瓮。凡事,共醢。
            笾人掌管[宗庙祭祀时]四次用笾进献的食物。行朝事礼时所进献的笾,盛的食物是炒熟的麦、麻子、炒熟的稻米、炒熟的黍米、虎形的盐块、大块的生鱼片、烘干的鱼、干鱼块。行馈食礼时所进献的笾,盛的食物是枣、栗子、桃、干梅、榛食。进献加笾所盛的食物是菱角、鸡头米、栗子、肉脯,[再加上四笾]菱角、鸡头米、栗子、肉脯。进献羞笾所盛的食物是糗饵、粉糍。凡举行祭祀,供给需用笾进献的食物。有丧事以及燕享宾客的事,供给需用笾进献的食物。为王及王后、太子,供给陈放在房中的食物。凡有关笾的事都由笾人掌管。

            醯人掌共五齐、七菹,凡醯物。以共祭祀之齐菹,凡醯酱之物。宾客,亦如之。王举,则共齐菹醯物六十瓮,共后及世子之酱齐菹。宾客之礼,共醯五十瓮。凡事,共醯。
            醢人掌管[宗庙祭祀时]四次用豆进献的食物。行朝事礼时所进献的豆,盛的食物是韭菜做的菹、多汁的肉酱、菖蒲根做的菹、带骨的麇鹿肉做的酱、蔓菁做的菹、带骨的鹿肉做的酱、凫葵做的菹、带骨的獐肉做的酱。行馈食礼时所进献的豆,盛的食物是葵菜做的菹、蜗牛肉酱、牛肚、蛤肉酱、大蛤肉酱、蚁卵酱、小猪两胁的肉、鱼肉酱。进献加豆所盛的食物是水芹菜做的菹、兔肉酱、嫩蒲叶做的菹、多汁的肉酱、小竹笋做的菹、鹅肉酱、竹笋做的菹、鱼肉酱。进献羞豆所盛的食物是酏食、糁食。凡举行祭祀,供给需用豆进献的食物。款待宾客及丧事,也供给需用豆进献的食物。为王及王后、太子,供给陈放在房中的食物。王杀牲盛馔,就供给六十饔,用五种齑类、七种酱类、七种菹类、三种蔫类盛在里边。接待宾客[行致饔饩]之礼时,供给酱类五十饔。凡有事需用酱类就负责供给。

            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凡齐事,鬻盐,以待戒令。
            醯人掌管五齑、七菹等,凡用醯调和的食物,以供给祭祀所需的齑、菹。凡所需调和醯的齑、菹以及未调和醯的酱类[都负责供给]。款待宾客也这样。王杀牲盛馔,就供给用醯调和的齑、菹六十饔。供给主后和太子所需的酱类,以及[用醯调和的]齑、菹。接待宾客[行致饔饩]之礼,供给醯物五十饔。凡有事需用醯物就负责供给。

            幂人掌共巾幂。祭礼,以疏布、巾幂八尊,以画布、巾幂、六彝,凡王巾皆黼。
            盐人掌管有关盐的政令,以供各种事情所需用的盐。祭祀时供给所需的苦盐、散盐。款待宾客时供给所需的形盐、散盐。为王烹制膳食佳肴共给饴盐,为王后和太子[烹制食品]也这样。凡调和食品的事,煮盐以待命。

            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共王之沐浴。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炉炭,凡劳事。四方之舍事,亦如之。
            幕人负责供给覆盖器物所需的巾。 祭祀时用粗疏的布巾覆盖八尊,用画有花纹的布巾覆盖六彝。凡为王覆盖饮食的巾都带有黼纹。

            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设车宫辕门,为坛壝宫棘门,为帷宫,设旌门。无宫,则共人门。凡舍事,则掌之。
            宫人掌管王的六寝的清扫整理,在隐蔽处修建厕所,清除厕所中的污秽,消除它的恶臭。供给王洗头洗澡所需。凡六寝中的杂事,如扫除、(天黑]执掌火把、(冬天]供给炉炭,凡属脏累的活都负责干。王有事外出时的行宫中的杂事也同样负责干。

            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凡朝觐、会同、军旅、田役、祭祀,共其帷、幕、幄、帟、绶。大丧,共帷、幕、帟、绶。三公及卿、大夫之丧,共其帟。
            掌舍负责王外出会同时的宫舍。设置两重梐桓作为防禁。(如果停宿在险阻处就]用车围成一圈以象宫,用相对仰起的车辕以象宫门。[如果停宿在平地就]筑土坛,并筑矮墙以象宫,树立双戟以象宫门。[如果白天在途中暂息就]用帷帐围宫,设置旌旗以象宫门。[如果途中临时停留]不设宫,就选择人站立两边以象门。凡[王外出]有关宫舍的事都负责掌管。

            掌次掌王次之法,以待张事。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合诸侯,亦如之。师田,则张幕,设重帟、重案。诸侯朝觐、会同,则张大次、小次。师田,则张幕、设案。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孤卿、大夫不重。凡祭祀,张其旅幕,张尸次。射,则张耦次。掌凡邦之张事。
            幕人掌管有关帷、幕、幄、帘和绶带的事。凡有诸侯朝见王、王出外与诸侯会同、征伐、田猎、祭祀等事,供给所需的帷、幕、幄、帘和绶带。有大丧,供给所需的帷、幕、帘和绶带。有三公及卿大夫的丧事,供给所需的帘。

            《周礼》天官冢宰 卷八 大府/职币【回目录

            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人,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凡官府、都鄙之吏及执事者受财用焉。凡颁财,以式法授之。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馀之赋;以待赐予;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凡式贡之余财,以共玩好之用。凡邦之赋用取具焉。岁终,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
            大府负责协助大宰掌管九贡、九赋、九功,以收取交纳的财物,并把财物分拨给负责收藏以待用的各府。凡王朝各官府和王畿内采邑的官吏以及暂时执行某项任务的官吏,帮可[按照规定来大府]领取所需财物。凡分拨财物,都按照制度授给。关市的赋税,供给王的膳食和衣服所用。王都中的赋税,供给接待宾客所用。[距王都百里的]四郊的赋税,供给饲养牛马草料所用。[距王都二百里至三百里的]家削的赋税,供给颁赐群臣所用,[距王都百里至二百里的]邦甸的赋税,供给工匠制作所用。[距王都三百里至四百里的]邦县的赋税,供给行聘问礼所用。[距王都四百里至五百里的]邦都的赋税,供给祭祀所用。山泽赋税,供给死丧或灾荒所用。给公用的剩余财物,供给王闲暇时与诸侯和臣下结恩好而赐予所用。凡诸侯国贡献的财物,供给吊唁诸侯之丧所用。凡向万民征收的赋税,用以充实府库。凡赋税收入开支后的余财,用以供王的玩好所用。凡王国所用财物,都可以从大府领取。[夏历]年终,就总计一年财物的收支[而上报大宰]。

            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齐,则共食玉;大丧,共含玉、复衣裳、角枕、角柶。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亵器。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凡王之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凡王之好赐,共其货贿。
            玉府负责王的金玉、玩好、兵器和车乘礼乐之器,及一切珍贵物品的收藏。[平日]供给王所需的服玉、佩玉、珠玉。王斋戒时,就供给食玉。王的丧事,供给含玉、招魂衣、角枕、角栖。掌管王燕寝中所用的衣被、卧席、床铺,以及便溺之器。如果会合诸侯,就供给[盟誓所需用的]珠粲、玉敦。凡献给王的金玉、兵器和车乘礼乐之器、绘画的帛和刺绣的锦,以及其他珍贵的物品,都负责接受而收藏。凡王喜欢[某臣]而加赏赐,就供给赏赐的财物。

            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凡适四方使者,共其所受之物而奉之。凡王及冢宰之好赐予,则共之。
            内府负责接受[由大府分拨来的]九贡、九赋、九功所交纳的财物、优良的兵器和优良的车乘礼乐之器,以供给王国中大事所用。凡四方诸侯[朝见王]所进献的玉币珍异和金玉、兽齿皮革、兵器和车乘礼乐之器等,以及一切珍贵的物品,都藏入内府。凡出使四方诸侯国的使者,供给他们所当领受的财物而送给他们。凡王和冢宰喜欢[某臣]而加赏赐,就供给赏赐的财物。

            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凡有法者,共王及后、世子之衣服之用。凡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旅,共其财用之币赍,赐予之财用。凡邦之小用,皆受焉。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外府掌管王国钱币的收支,以供[购取]各种物品,并供给王国[官府]合法的公用开支。供给王和王后、太子穿衣的开支。凡祭祀、招待宾客、丧事、会同、出兵征伐,供给所需赍带的财物费用:以及行赏赐所需的财物费用。凡王国小事的开支,都到外府来领受。[夏历]年终就做收支总计。只有王和王后的穿衣费用不计算。

            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以九贡之法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之法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之法令民职之财用,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
            司会掌管王国六典、八法、八则的副本,以接受天下各国和畿内采邑各官府呈报的政绩[而加以考核]。按照九种贡法,收取诸侯国的财物。按照九种赋税法,命令征收出于[王畿]的地税。按照九种职业的征税法,命令征收民众的从业税。用九种法则,调节王国的财物开支。掌管王国各官府以及郊、野、县、都记载各种财物开支的账册和户籍地图的副本,据以接受各级官吏呈报的政绩而加考核,评断他们的会计文书。相互参照[司书、职内和职岁三官的记录]以考核十日的办事文书记录,用月结算的会计文书考核当月的办事文书记录,用年终结算的会计文书考核全年的办事文书记录。全面了解各诸侯国的治理情况,以协助王和冢宰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励。

            司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于职币。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以知民之财、器械之数,以知田野、夫家、六畜之数,以知山林、川泽之数,以逆群吏之征令。凡税敛,掌事者受法焉。及事成,则入要贰焉,凡邦治考焉。
            司书掌管有关王国的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赋、九贡、九式[的文书],以及王国中的户籍,土地的地图,以全面了解各种财物的收支情况,(经考核后]依次记载各种财物的使用情况,接受各官府的余财,交到职币那里。凡王和冢宰所用财物,也必经司会考核[而后记载]。三年[协助大宰]对各级官吏的政绩进行一次大考核,以了解民众的财物、农具和兵器的数目,以了解田地、各家的劳动力和牛马等牲畜的数目,以了解山林和川泽的数胃,以考察各级官吏的征敛命令[是否合理]。凡征收赋税,主管官吏从司书那里接受所当征收之数,到征收完毕,就将征税记录的副本交给司书。 凡治理王国[而对于治理之法有疑问或发生争执的]就到司书那里考察。

            职内掌邦之赋入,辨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入之数,以逆邦国之赋用。凡受财者,受其贰令而书之。及会,以逆职岁与官府财用之出,而叙其财以待邦之移用。
            职内掌管王国的赋税收入,分辨所征收财物的种类,掌握财物的分类明细账和总账。用所掌握的王朝官府和王畿官吏财税收入数的副本,以考核王国的赋税用途。凡领取财物的,就接受他们领取财物的命令的副本而登记入册,到年终结算的时候,就[协助司会]用以考核职岁与各官府财物支出的情况,而依次记载财物考核的结果,[有余财]就供王国移作他用。

            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凡官府、都鄙、群吏之出财用,受式法于职岁。凡上之赐予,以叙与职币授之。及会,以式法赞逆会。
            职岁掌管王国所收赋税的支出,用所掌握的王朝官府和王畿官吏赋税支出和赏赐之数的副本,以待年终结算时考核用。凡王朝官府及王畿各级官吏支出财物,都要从职岁那里接受有关支出的规定。凡王和冢宰有所赐予,按照[受赐者的]尊卑会同职币授给所赐的财物。到年终结算时,用所掌有关支出的法则[协助司会]考核群吏的会计文书。

            职币掌式法,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余财,皆辨其物而奠其录,以书楬之,以诏上之小用赐予。岁终,则会其出。同邦之会事,以式法赞之。
            职币掌管支出的法则据以收取王朝官府和王畿群吏与凡使用王国财物者所剩余的财物,并收取奉王命办事者[所用财物]的余财,分辨所收剩余财物的名称、种类、数量和品质优劣而录定簿册,书写小木牌作为标识,以报告王和冢宰,以作为小事的开支和赏赐之用。(夏历]年终,就结算所掌剩余财物的支出。凡王国中年终考核的事,就依据法则协助[司会]进行。

            《周礼》天官冢宰 卷九 司裘/内树【回目录

            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季秋,献功裘,以待颁赐。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聊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大丧,廞裘,饰皮车。凡邦之皮事,掌之。岁终,则会,唯王之裘与其皮事不会。
            司裘掌管制作大裘,以供王祭天所穿的服装。仲秋进献良裘,王于是用[司裘所供飞鸟]赏赐官吏们。季秋进献功裘,以待颁赐给群臣。王举行大射,就供给虎侯、熊侯、豹侯,在侯上设置鹄。诸侯举行大射,就供给熊侯、豹侯。卿大夫举行大射,就供给麇鹿侯。都在侯上设置鹄。王的丧事,陈设皮裘,用皮装饰皮车。凡王国中有关皮革的事都掌管。[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王的皮衣和所使用皮革不结算。

            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遂以式法颁皮革于百工。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岁终,则会其财赍。
            掌皮负责秋天收取兽皮,冬天收取革,春天献上[以供王用],接着便依照旧例分拨皮革给百工。供给细缛的兽毛制作毡,以待王国有事时用。[夏历]年终,就结算所收取和库存以及分拨百工的皮革数。

            内宰掌书版图之法,以治王内之政令。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九嫔,以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绪。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正后之服位,而诏其礼乐之仪,赞九嫔之礼事。凡宾客之祼献、瑶爵、皆赞,致后之宾客之礼。凡丧事,佐后使治外内命妇,正其服位。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阴礼。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岁终,则会内人之稍食,稽其功事,佐后而受献功者,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会内宫之财用。正岁,均其稍食,施其功事,宪禁令于王之北宫,而纠其守。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
            内宰掌管有关登记宫中人员的名册以及绘制宫中官府地图的法则,以施行有关内宫的政令,[按名册]合理分发内宫官吏食粮,合理分配内宫官吏子弟的居住地[以担任宿卫]。用阴礼教导王后。用阴礼教导九嫔。用有关妇人职事的法则教导九御,使[她们九人一组]各分属于九嫔,以做好有关丝、麻方面的职事,端正她们的服装,禁止奇装异服,记录她们[在妇职方面]的成绩。举行[宗庙]大祭祀,王后向尸行裸礼和进献牲肉时,就协助王后进行。王后用瑶爵向尸进酒时,也协助王后进行。规正王后的礼服和行礼时所应处的位置,告诉王后配合礼乐所应有的仪态。协助九嫔[帮助王后]行祭礼之事。凡招待宾客[王后继王之后]向宾客进献郁鬯、[在飨礼和燕礼上]向宾客献酒,以及用瑶爵向宾客进酬酒,都协助王后进行。致送王后馈赠宾客的礼物。凡有丧事,[命令上士]协助王后管理外命妇和内命妇,规正她们应穿的丧服和当处的位置。凡建立国都,就协助王后建立市场,设置管理市场官吏的办公处所次和叙,合理安排店铺,分类陈列所卖的货物,出示[标准的]长度单位、容量单位、布幅的宽度和布匹的长度。用阴礼祭祀市中的社神。仲春时节,告诉王后率领外命妇和内命妇开始在北郊养蚕,以制作祭服。[夏历]年终,就总计九御等内人的食粮,考察她们的成绩。协助王后接受她们所呈献的布帛等,比较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而对她们进行赏罚。结算内宫的财用开支。[夏历]正月,合理分配内人的食粮,交给她们应完成的任务。在王的北宫悬挂禁令,纠察守卫者。孟春,告诉王后率领六宫的人,挑选能够生殖的各类谷种,而进献给王。

            内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后出入,则前驱。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诏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事,正内人之礼事,彻后之俎。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有好令於卿大夫,则亦如之。掌王之阴事、阴令。
            内小臣负责发布王后的命令,规正王后应穿的服装和应处的位置。王后出入,就为她在前面开路。如果有祭祀、接待宾客和丧事,就为王后传达辞命,告诉王后应行的礼事,协助九嫔行礼事,规正内人的礼事。[礼事完毕]为王后彻去席前的牲俎。王后有对四方诸侯施恩惠的事,就派内小臣前往。有对卿大夫施恩惠的命令,也派内小臣前往。掌管为王安排群妃御见的事、传达有关裁缝织纫的命令。

            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丧服、凶器不入宫,潜服、贼器不入宫,奇服、怪民不入宫。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辟。掌埽门庭。大祭祀、丧纪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凡宾客亦如之。
            阍人掌管王宫中门的守卫纠禁。穿丧服、拿凶器的不准入宫,里面暗穿甲衣、拿着盗贼所用伤人器械的人不准入宫,穿奇装异服的人、精神失常的人不准入宫。凡内人、拿着公家器物的人以及宾客,如果没有人引导,就要检查他们的出入。按时开闭宫门。凡外命夫、内命夫,以及外命妇、内命妇出入宫门,就为他们清除闲杂人员。负责扫除宫门和庭院。有大祭祀、大丧事,要在宫门前地上设火把,宫门、庙门禁止通行。招待宾客时也这样做。

            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纠之。若有丧纪、宾客、祭祀之事,则帅女宫而致于有司,佐世妇治礼事,掌内人之禁令。凡内人吊临于外,则帅而往,立于其前而诏相之。
            寺人掌管有关王的内人,以及宫中女奴的戒令,负责告诫和引导她们出入宫庭的事,并加以纠察。如果有丧事、招待宾客和祭祀的事,就率领宫中女奴到掌事的官吏那里,[供他们役使]。协助世妇办理有关礼的事。掌管有关内人的禁令。凡内人到外面去吊唁,就率领她们前往,站在她们前面告诉并协助她们行吊礼。

            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若有祭祀、宾客、丧祀之事,则为内人跸。王后之丧,迁于宫中,则前跸。及葬,执亵器以従遣车。
            内竖负责传达[王有关小事]对宫内外的命令,凡小事[供役使]。如果有祭祀、招待宾客和丧事,就为[跟从世妇在宗庙的]内人禁止他人通行。王后的棺柩将迁到宗庙[行朝庙礼],就在前边清道禁人通行。到出葬时,就拿着洗沐器具跟在送葬车后边。

            《周礼》天官冢宰 卷十 九嫔/女史【回目录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凡祭祀,赞玉赍,选后荐,彻豆笾。若有宾客,则従后。大丧,帅叙哭者亦如之。
            九嫔掌管有关妇人学习的法则,以教育女御作为妇人所应具有的德行、言辞、仪态、劳动技能,各率领所属的女御,按时依次到燕寝侍候王歇息。凡举行祭祀,协助[王后]进献盛有黍稷的玉敦,协助王后进献和彻下豆与笾。如果有宾客,就跟从王后[协助招待宾客]。有大丧,也跟从并协助王后率领[内外命妇]依尊卑次序排列哭位而哭。

            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澹攥为赍盛。及祭之日,莅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掌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功事。凡祭祀,赞世妇。大丧,掌沐浴。后之丧,持习翣。従世妇而吊于卿大夫之丧。
            世妇掌管有关祭祀、招待宾客和丧事的事,率领宫中女奴洗涤和拭擦礼器,精选供祭祀用的谷物。到祭祀那天,亲临[率领]宫中女奴陈列祭器,以及所有[当预先陈放在]房中的食物。负责哭吊卿大夫的丧事。

            女祝掌王后之内祭祀,凡内祷词之事。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逆内宫,书内令。凡后之事,以礼従。
            女御负责安排[嫔妃们]依次到燕寝陪侍王(过夜]。按每年的一定季节呈献劳动成绩。凡祭祀协助世妇做事。王或王后死,负责为尸体洗头洗身。王后的丧事,负责[为柩车]掌萋。跟从世妇前往吊唁卿大夫之丧。

            《周礼》天官冢宰 卷十一 典妇功/夏采【回目录

            典妇功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赍。凡授嫔妇功,及秋献功,辨其苦良,比其小大而贾之物书而楬之。以共王及后之用,颁之于内府。
            典妇功掌管妇功用材数量的标准,据以授给九嫔、世妇及女御从事妇功所需取用的材料。凡分配给嫔妇的任务,到秋季呈献成绩时,辨别所做活计质量好坏,比较数量多少,而估定价值,书写标签加以标明,以供给王和王后所用,交到内府收藏。

            典丝掌丝入而辨其物,以其贾楬之。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颁丝于外内工,皆以物授之。凡上之赐予,亦如之。及献功,则受良功而藏之,辨其物而书其数,以待有司之政令,上之赐予。凡祭礼,共黼画组就之物。丧纪,共其丝纩组文之物。凡饰邦器者,受文织丝组焉。岁终,则各以其物会之。
            典丝掌管入贡之丝的收受,而辨别丝的种类和精粗,依据丝的价值题写标签。掌管丝的收藏和支出,以准备制作丝织品所用。颁授丝给外、内女工,都按照她们所当制作的丝织品的种类授给所需的丝。凡王用丝物赏赐臣下也由典丝授给。到[秋季外女工们]呈献成绩的时候,就接受所献的丝织品加以收藏,辨别丝的种类,登记它们的数目,以待有关官吏下令[调用],以及供王赏赐所用。凡祭祀,供给制作祭服、冕旒等所用的丝。丧事,供给所需用的丝线、丝绵、丝绳、有绘画的缯帛等物。凡修饰国家器物的,可以前来领受有绘画的缯帛,刺绣的锦、丝线、丝绳等物。[夏历]年终,就[将所收支的丝物]分类进行结算。

            典枲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以待时颁功而授赍。及献功,受苦功,以其贾楬而藏之,以待时颁,颁衣服,授之。赐予,亦如之。岁终则各以其物会之。
            典枲掌管制作麻布、细而疏的麻布、麻线、白而细的麻布等的材料麻和葛、萌等,以待按季节分配[女工们]任务时授予[她们]所当取用的。到[秋季外女工们]呈献成绩的时候,就接受所献的麻织品,依照价值题写标签而加以收藏,以待随时颁发给需用者。到颁发衣服的时候,就授给领取的人。王赏赐臣下[麻织品]也这样由典枲授给。[夏历]年终,就[将所收支的麻织品]分类进行结算。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纱。辨外内命妇之服,鞠衣、展衣、缘衣、素纱。凡祭祀、宾客,共后之衣服,及九嫔世妇。凡命妇,共其衣服,共丧衰,亦如之。后之丧,共其衣服,凡内具之物。
            内司服掌管王后的六种服装,即秫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都是白纱里子。辨别外命妇和内命妇所当穿的以下几种服装,即鞠衣、展衣、缘衣,都是白纱里子。凡举行祭祀、招待宾客,供给王后应穿的衣服,以及九嫔、世妇,凡内外命妇,都供给所应穿的衣服。供给丧服也这样。王后的丧事,供给所需的衣服,以及凡妇人所应具备的物件。

            缝人掌王宫之缝线之事。以役女御,以缝王及后之衣服。丧,缝棺饰焉,衣翣柳之材。掌凡内之缝事。
            缝人掌管王宫中缝纫的事,而听从女御的指使,以缝制王及王后的衣服。[王、王后、太子的]丧事,就缝制棺饰,(用彩缯]缠饰翣和柳的木材。掌管宫内所有缝纫的事。

            染人掌染丝帛。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掌凡染事。
            染人掌管染丝和帛。凡染,春季煮晒丝帛,夏季染纁色和玄色,秋季染五色,冬季呈献染成品。掌管所有有关染色的事。

            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为九嫔及外内命妇之首服,以待祭祀宾客。丧纪,共笄绖,亦如之。
            追师掌管王后头部的服饰,制作副、编、次,琢治衡和笄。制作九嫔以及外、内命妇的头饰,以备祭祀和招待宾客时用。有丧事,也这样供给丧笄和絰带。

            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繶、青句、素屦、葛履。辨外内命夫命妇之命屦、功屦、散屦。凡四时之祭祀,以宜服之。 夏采掌大丧,以冕服复于大祖,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
            屦人掌管王和王后配合各种服装所应穿的鞋。制作赤舄、黑舄等,制作装饰屦舄的赤缌、黄缝、青绚等,并制作白色的屦和葛屦。辨别外、内命夫和命妇所应穿的命屦、功屦和散屦。凡四季的祭祀,使他们[依照尊卑等级]穿所应穿的鞋。

            ◎ 《周礼》地官司徒【回目录

                【提要】地官系统共有七十八职官,加上《叙官》中提及而职文中未列的乡老一职,合计七十九职。地官之长叫做大司徒。据《叙官》说,地官是“教官”,即掌教育之官,但细按其职文,掌教育固其职责之一,然并非主要职责。地官的主要职责,是掌土地和人民。《大司徒》开头就说:“大司徒之职,掌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此其大纲,以下即据此以记其具体职掌。小司徒是大司徒的副手,协助大司徒工作,其主要职责,亦不外掌土地和人民两大类。大、小司徒之下的七十七属官,职掌则甚繁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掌基层各级政教的官,其中有掌都郊六乡各级政教的乡师、乡老、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等八职;有掌郊外野地六遂各级政教的遂人、遂师、遂大夫、县正、鄙师、酇长、里宰、邻长等八职。第二类是掌征赋税堂、力役的官,有载师、闾师、县师、遗人、均人、旅师、稍人、委人、土均、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草、掌炭、掌荼、掌蜃等,凡十六职。第三类是掌管山林、川泽、场圃、矿藏等的官,有山虞、林衡、川衡、泽虞、迹人、矿人、囿人、场人等,凡八职。第四类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官,有草人、稻人、司稼等三职。第五类是掌管粮食及仓储的官,有廪人、仓人、司禄(职文缺)、舂人、、饎人、槁人等,凡七职。第五类是掌管市政(市场管理)及门关的官,有司市、质人、廛人、胥师、贾师、司暴、司稽、胥、肆长、泉府、司门、司关、掌节等,凡十三职。第六类是掌管教育的官(其中包括教王、教贵族子弟、教万民等),有师氏、保氏、土训、诵训、司谏、司救等,凡六职。第七类是服务于祭祀的官,有封人、鼓人、舞师、牧人、牛人、充人等,凡六职。还有掌为民调解仇怨的调人,掌民婚姻的媒氏,皆可自成一类。以上诸职,特别是前四类以及调入和媒氏,其主要职责仍可以概括为掌土地和人民两大类。可见在六官中,地官所掌,关乎国计民生,乃立国之根本,最为重要。郑伯谦《太平经国书》卷一《教化》日:“司徒一官名日教典,自今职职而考之,六十官之内,大抵皆分画乡遂,整理田畴,征敛财赋,掌山泽与夫市井门关之事,师田、行役、祭祀、丧纪、冠昏、乡社之法而已。有如乡大夫、州长、族、党之职,则不过属民读邦法,师氏、保氏、谏、救、调、媒之职,则不过掌国中得失之事,其日十二教,日三物之教,日五礼、六乐之教,教之条目甚设,而教之官属不详见焉。”孔广林《(月加乙)测》亦日:“司徒以教官名,而考德行道艺者,十数职耳。他皆经理田畴,区画疆邑,蕃息牛牧,整齐货贿,与教无与焉。”这些说法都不错。还有些职掌,可能当属他官而混入此官,如《大司徒》记其所掌“乡八刑”及听断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即当属秋官之职;而上述第七类掌祭祀诸职,则似当归之春官。还有职掌与他官相冲突者,如《大司徒》日“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而所颁之前九职与天官大宰所掌“任万民”之“九职”无异,而又增学艺、世事、服事三职,则“任万民”之职,究竟当由何官颁之,又究竟是九职还是十二职?读者不能不生疑窦。诸如此类的问题还不少,盖皆由作者思之未密,或因《周礼》尚属未成之书所致也。

                《周礼》地官司徒 卷一 叙官【回目录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蜀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地官司徒,让他率领下属,掌管天下的教育,以辅佐王安定天下各国。

                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教官的属官有:大司徒,由卿一人担任;小司徒,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乡师,由下大夫四人担任;[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比长,五家下士一人。
                乡老,每二乡由公一人兼任。乡大夫,每乡由卿一人担任。州长,每州由中大夫一人担任。党正,每党由下大夫一人担任。族师,每族由上士一人担任。阊胥,每阊由中士一人担任。比长,每五家由下土一人担任。

                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封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鼓人,由中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舞师,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
                舞师,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胥四人,舞徒四十人。

                牧人,下士六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六十人。
                牧人,由下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六十人。

                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牛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充人,下士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充人,由下土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载师,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闾师,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县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闾师,由中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二十人。县师,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遗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遗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均人,中士二人、一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均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师氏,由中大夫一人担任,上士二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保氏,由下大夫一人担任,中士二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谏,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司谏,由中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二十人。

                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司救,由中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二十人。

                调人,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调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十人。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媒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二十人。

                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司市,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质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质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廛人,由中士二人疽西卞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胥师,二十肆则一人,皆二史。贾师,二十肆则一人,皆二史。司虣,十肆则一人。司稽,五肆是一人。胥,二肆则一人。肆长,每肆则一人。
                胥师,每二十肆一人,每人都有二史为副手。贾师,每二十肆一人,每人都有二史为副手。司暴,每十肆一人。司稽:每五肆一人。胥,每二肆一人。肆长,每肆一人。

                泉府,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八人、徒八十人。
                泉府,由上土四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八人,徒八十人。

                司门,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每门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门,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每门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关,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每关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关,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每关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掌节,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节,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人,由中大夫二人担任。遂师,由下大夫四人担任,上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中士十六人,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四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县正,每县下大夫一人。鄙师,每鄙上士一人。赞阝长,每赞阝中士一人。里宰,每里下士一人。邻长,五家则一人。
                遂大夫,每遂由中大夫一人担任。县正,每县由下大夫一人担任。鄙师,每鄙由上士一人担任。郯长,每郝由中士一人担任。里宰,每里由下士一人担任。邻长,每五家则设一人。

                旅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稍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旅师,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稍人,由下士四人担任又还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委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委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土均,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土均,由上士二人担任,中j_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下十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草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草人,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稻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一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稻人,由工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土训,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土训,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诵训,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八人。
                诵训,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土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干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山,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山,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山虞,每座大山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每座中等的山由下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每座小山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一人,徒二十人。

                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虞。
                林衡,每处大的林麓由下土十二人担任,[还配有]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中等林麓的林衡如同中等山的山虞的编制,小林麓的林衡如同小山的山虞的编制。

                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川,十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川衡,每条大河由下士十二人担任,[还配有]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每条中等河流由下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每条小河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一人,徒二十人。

                泽虞,每大泽、大薮,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泽、中薮,如中川之衡;小泽、小薮,如小川之衡。
                泽虞,每个大泽、大薮由中士咀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疋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等的泽、中等的薮的泽虞如同中等河流的川衡的编制,小泽、小薮的泽虞如同小河的川衡的编制。

                迹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迹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史二人,徒四十人。

                矿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矿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角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角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徒八人。

                羽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羽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徒八人。

                掌葛,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葛,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染草,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掌染草,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掌炭,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掌炭,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二十人。

                掌茶,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掌荼,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掌蜃,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掌蜃,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囿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场人,每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廪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廪人,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中士八人,下土十六人,府八人,史六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舍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下誓十人。
                舍人,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仓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仓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土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禄,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司禄,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司稼,下士八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司稼,由下土八人担任,[还配有]史四人,徒四十人。

                舂人,奄二人、女舂二人、奚五人。
                舂人,由奄二人担任,[还配有]女舂枕二人,奚五人。

                饎人,奄二人、女饎八人、奚四十人。
                饎人,由奄二人担任,[还配有]女饎八人,奚四十人。

                稾人,奄八人、女稾,每奄二人、奚五人。
                稾人,由奄八人担任,每奄[还配有]女蒿二人,奚五人。

                《周礼》地官司徒 卷二 大司徒【回目录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大司徒的职责,掌管天下各国土地的地图与记载人民数[的户籍],以辅助王安定下天各国。

                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
                依据天下土地的地图,遍知九州地域面积之数,辨别各地的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的名称与所出产之物,辨别天下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数,制定各国的畿疆而挖沟起土以为界。设立各国社稷的壝坛而以树作为田主,各用当地田野所宣生长的树[为田主],于是就用这种树作为社和田野的名称。

                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麟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荚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裸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
                根据按土地计算贡税的法则,辨别五种不同地形所宜生长的人和物。一是山林,那里宜于生长毛细密的动物,宜于生长栎树之类可供染色用的植物,那里的人民毛长而体方。二是川泽,那里宜于生长麟甲类的动物,宜于生长莲芡之类结子多的植物,那里的人民皮肤黑而润泽。三是丘陵,那里宣于生长有羽毛的动物,宜于生长李梅之类有果核的植物,那里的人民体型圆而长。四是坟衍,那里宜于生长有甲壳的动物,宜于生长有荚角的植物,那里的人民肤色白而体瘦。五是原隰,那里宜于生长毛短浅的动物,宜于生长萑苇之类丛生的植物,那里的人民胖而矮。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根据以上五种地形的生长物所形成的人民的生活习惯,而施行十二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用祭祀之礼教民尊敬,人民就不会马虎随便。二是用(乡射礼、乡饮酒礼之类的]阳礼教民谦让,人民就不会相争。三是用[婚礼那样的]阴礼来教民相亲,人民就不会相互怨恨。四是用乐教民和睦,人民就不会乖戾。五是用礼仪来辨别[上下尊卑等级],人民就不会僭越。六是用习俗教民安居,人民就不会苟且。七是用刑法教民遵守礼法,人民就不会暴乱。八是用誓戒教民敬慎,人民就不会懈怠。推是用制度教民节制,人民就会知足。十是用世间技艺之事教民技能,人民就不会失业。十一是根据贤行颁授爵位,人民就会谨慎修养德行。十二是根据功绩制定俸禄,人民就会致力于建立功业。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蓺。
                依据土地[同所生长的人民和动植物]相适宜的法则,辨别十二个区域土地的出产物及其名称,以观察人民的居处,而了解它们的利与害之所在,以使人民繁盛,使鸟兽繁殖,使草木生长,努力成就土地上的生产事业。辨别十二种土壤[所宜种植]的作物,而知道所适宜的品种,以教民种植谷物和果树。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用按土地合理[征收赋税]的法则,辨别以上五种地形的生长物和九种土质,制定天下的地税,而兴起人民的各种职业,以使民贡献各种谷物,以收取钱谷赋税,以使天下赋税的征收公平合理。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用土圭测日影之法测量土地四方的远近,校正日影,以求得地中央的位置。位置偏南就日影短,气候炎热。位置偏北就日影长,气候寒冷。位置偏东,[当地中之日正中时则此处]日已偏西,气候[干燥]多风。位置偏西,[当地中之日正中时则此处]日还偏东,气候[潮湿]多阴雨。[测得]夏至[那天中午]的日影,长一尺五寸,[这个地方]叫做地中,这是天地之气相和合的地方,是四时之气相交替的地方,是风雨适时而至的地方,是阴阳二气和协的地方,因而百物丰盛而安康,于是在此建立王国,制定地方千里的王畿,而[在畿疆]挖沟植树以为固。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凡建立诸侯国,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量该国的土地而制定该国的疆域。各公国的土地,疆界之内五百里见方,公可收取租税的土地占一半;各侯国的土地,疆界之内四百里见方,侯可收取租税的土地占三分之一;各伯国的土地,疆界之内三百里见方,伯可收取租税的土地占三分之一。各子国的土地,疆界之内二百里见方,子可收取租税的土地占四分之一。各男国的土地,疆界之内一百里见方,男可收取租税的土地占四分之一。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凡建造采邑,制定该采邑的地域,而挖沟起土以为界,根据采邑的室家数来制定井田规模。无须休耕的地每家一百亩,种一年休耕一年的地每家二百亩,种一年休耕二年的地每家三百亩。

                乃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而颁职事焉,以为地法,而待政令。
                于是分配从事土地生产的职业,确定守护地产的官职,制定从事土地生产应交的税,而分别[命令官民各自]恪尽本职,以此作为有关地政的法则,而准备执行[王的]政令。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昬,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
                用十二项救济灾荒的政策聚集万民:一是借贷种子和粮食[给灾民],二是减轻赋税,三是减缓刑罚,四是免除力役,五是放松[关市山泽的]禁令,六是免除关市之税,七是简省吉礼,八是简省丧礼,九是收藏起乐器而不演奏,十是[简化婚礼以促使]多嫁娶,十一是求索[已废弃祭祀的]鬼神[而重修祭祀],十二是铲除盗贼。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用六项使万民安定而繁衍生息的政策养育万民:一是慈爱幼儿,二是赡养老年人,三是拯救穷困的人,四是救助贫穷的人,五是宽免残疾人的赋役,六是[公平分派赋役]使富人安心。

                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
                用六种传统风俗使万民安居:一是使房屋坚固,二是使坟墓按族分布,三是团结异姓兄弟,四是使乡里子弟相连合而从师学习,五是团结朋友,六是使民衣服相同。

                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教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教法,把形成文字的教法悬挂在象魏上,让万民观看教法,过十天而后收藏起来。于是在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施行教法,让他们各用以教育所治理的人民。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令五家组成一比,使他们互相担保。五比组成一闾,使他们[有事]可以互相托付。四闾组成一族,使他们有丧葬事互相帮助。五族组成一党,使他们[有灾荒]互相救助。五党组成一州,使他们互相周济。五州组成一乡,使他们[对乡中的贤者]以宾客之礼相待。

                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曰树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饬材,六曰通财,七曰化材,八曰敛材,九曰生材,十曰学艺,十有一曰世事,十有二曰服事。
                在各诸侯国和王畿内采邑分配十二种职业,用以成就万民[的生计]:一是种谷物,二是种瓜果,三是开发山林川泽的材物,四是畜牧业,五是手工业,六是商业,七是纺织业,八是采集业,九是做雇工,十是[做学士]学习道艺,十一是世代相传的专业,十二是在官府服务。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用三方面内容来教育万民,而荐举贤能者。一是六德:明白事理、爱人及物、通达而能预见、适时决断、言谈发自内心、刚柔适宜。二是六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九族、亲爱姻戚、信任朋友、救济贫穷。三是六艺:五类礼义、六种歌舞、五种射法、五种驾驭车马法、六种造字法、九种数学计算法。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用实行于乡中的八种刑罚纠察万民:一是针对不孝的刑罚,二是针对不和睦九族的刑罚,三是针对不亲爱姻戚的刑罚,四是针对不友爱兄弟的刑罚,五是针对不信任朋友的刑罚,六是针对不救济贫困的刑罚,七是针对制造谣言的刑罚,八是针对暴乱之民的刑罚。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用五礼防止万民的诈伪而教他们符合中正,用六乐防止万民的情欲而教他们心地平和。凡万民不服从教化而有争讼的,就与地方官一同听取而加以评断,其中有触犯刑律的,就交给司法官审理。

                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享先王亦如之。大宾客,令野修道、委积。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
                祭祀五帝,就奉进牛牲,进献经过豚解的牲体。祭祀先王也这样做。接待大宾客,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积聚粮草[以待宾客到来]。有大丧,率领六乡为丧事服役的徒众,拴系六条大绳在柩车上[以便拉柩车],而负责指挥。

                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大征伐,大田猎,用旗召集万民,而负责指挥徒众。如果国家有大事故,就召集万民到王宫门前[待命],并命令无符节的人不得在全国各地任意通行。

                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遇到大灾荒或疾病大流行的年头,就命令诸侯国迁移灾民、百通米粮、放宽[关市和山泽的]禁令、免除力役、减轻租税、宽缓刑罚。

                岁终,则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岁,令于教官曰:“各共尔职,修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
                [夏历]年终,命令所属官员明白审慎地整理文书资料而上报。[夏历]正月初一,命令教官们说:“各自恪尽你们的职守,努力做好你们的工作,而听从王的命令。如有失误,国家自有常刑处置。”

                《周礼》地官司徒 卷三 小司徒【回目录

                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
                小司徒的职责,负责建立王国教官的为官法则,以考察王都中以及四郊和畿内采邑的男女人民的数目,分辨他们当中的贵贱、老幼和残疾者,凡赋税徭役的免除,和有关他们祭祀、饮食、丧事方面的禁令都掌管。

                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征令。及三年则大比。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
                向六乡大夫颁布校比法,使他们各自登记本乡人数的多少、六畜和车辇的数目,弄清各家的财物,每年按季呈报数字,以便施行政教,执行征收赋役的法令。到三年就举行大校比。大校比时接受各诸侯国呈报的登记校比结果的簿册。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
                协助大司徒编制万民的军事组织而(备用。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四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以起兵征伐,以进行田猎,以相配合追击外寇和伺捕国内盗贼,以施行有关贡赋的政令。

                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与其戒禁,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
                协助大司徒合理调配土地,核查人民,而遍知人民的数目。上等土地授给七口以上人家,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一家有三人;中等土地授给六口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二家有五人;下等土地授给五口以下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一家有二人。凡征调兵役和劳役,不超过每家一人,把其余的丁壮作为羡卒,只有田猎和追捕寇贼时正卒和羡卒全体出动。凡征用民众,就掌管有关的政教和对被征用者的禁戒,评断他们的争讼之辞,施行对他们的赏罚,惩罚他们当中的的触犯禁戒者。凡国家有出兵征伐的事就召集正卒,有灾害寇贼的事就还要召集羡卒。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划分土地,而用井法和牧法划分田野。九夫所受的土地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四丘为一甸,四甸为一县,四县为一都,以使民从事土地生产事业,使民交纳贡赋,以及田税等所有当收取的租税。

                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政。
                协助大司徒划分各行政区域而确定守护地产的官职,使民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而合理地征收地税。

                凡小祭祀奉牛牲,羞其肆。小宾客,令野修道、委积。
                凡有小祭祀就奉进牛牲,进献经解割的牲体。接待诸侯的使臣,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积聚粮草以待使臣到来。

                大军旅,帅其众庶。小军旅,巡役,治其政令。大丧,帅邦役,治其政教。
                有大征伐,就率领徒众交给大司徒。有小征伐,就负责巡视徒役,执行有关他们的政令。有大丧,就率领王国中为丧事服役的民众,执行有关他们的政教。

                凡建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
                凡建立诸侯国,使他们设立社稷坛遗,规正诸侯国疆域的封界。凡民众在赋税、徭役方面有争讼,就依据当地清查居民的簿册来判决;有关土地的争讼,就依据地图来判决。

                岁终,则考其属官之治成而诛赏,令群吏正要会而致事。
                夏历年终,考察属官们办事的文书记录而进行惩罚和奖赏,命令官吏们明白审慎地整理全年的会计文书而上报。

                正岁则帅其属而观教法之象,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令群吏宪禁令,修法,纠职,以待邦治。
                夏历正月初一,就率领属官们观看悬挂在象魏上的教法,边走边摇动木铎,说:“不执行法令的,国家自有常刑。”命令官吏们『:各自在治所悬挂禁令,加强法制,纠察职事,以待满足国家对于治理的要求。

                及大比,六乡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众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
                到大校比时,对于六乡四郊的官吏,评断他们的教育和治理情况,规正他们的政事,考察田地以及人民、六畜、武器和器械的数目,以待国家下达有关政令。

                《周礼》地官司徒 卷四 乡师/比长【回目录

                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
                乡师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所治理之乡的教育,评断乡中官吏的治理情况。

                以国比之法,以时稽其夫家众寡,辨其老幼、贵贱、废疾、马牛之物,辨其可任者与其施舍者。掌其戒令纠禁,听其狱讼。
                依据国家的校比法,按时清查各家人数的多少,分辨他们当中的老幼、贵贱、残疾者,以及牛马等,分辨他们当中可以充任兵役、劳役的和应当免除兵役、劳役者,掌管有关他们的戒令、纠察和禁令,评断他们的争讼。

                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受州里之役要,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
                有大劳役,就率领民夫来到施工地,监督他们执行政令的情况。劳役开始后,接受各基层[呈报]的民夫名册,按照司空的施工章程,来考查他们服役的情况。

                凡邦事,令作秩叙。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戮其犯命者。
                凡王国有[使用民力的]事,令[乡中长吏征调民夫]有秩序。王亲征、会同,管理监督[随军]役徒和车辆,惩罚那些违犯禁令的人。

                大丧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及葬,执纛以与匠师、御而治役。及窆,执斧以莅匠师。
                有大丧需用役徒,就率领乡民而来,于是负责监督乡民。到下葬时,持纛与匠师引导柩车前进,而监督[拉柩车的]役徒。到下棺入墓穴时,持斧临视匠师。

                凡四时之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简其鼓铎、旗物、兵器,修其卒伍。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挛其政令、刑禁,巡其前后之屯,而戮其犯命者。断其争禽之讼。
                凡四季的田猎,事前先向各基层宣布田猎的法则,检阅他们的鼓铎、旗帜、武器和器械,整齐他们的军事编制。到期,用司徒的大旗召集民众,用[代表乡邑的]旗帜[为标志]排列队形,辨别乡邑而监督他们执行政令、刑法和禁令,巡视前后驻扎的[车辆徒众],而惩罚违犯禁令的人,评断他们争夺猎物的争讼。

                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铎徇於市朝。
                凡四季当定期宣布的法令,就在众人聚集的地方边走边摇动木铎宣布。

                以岁时巡国及野,而赒万民之艰,以王命施惠。
                在有必要时就巡视国都和六乡四郊,而救济民众中饥饿困乏的人,以王的名义施予恩惠。

                岁终,则考六乡之治,以诏废置。正岁,稽其乡器,比共吉凶二服,闾共祭器,族共丧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吉凶礼乐之器。
                [夏历]年终,就考察乡的治理情况,报告上级以决定[对乡中官吏的]罢免或提升。[夏历]正月,核查乡中的公共器物和衣服。[当需要时],比长供给祭服和吊服,闾胥供给祭祀器具,族师供给丧葬器具,党正供给乡射礼的器具,州长供给乡饮酒礼的器具,乡大夫[当下级器具供给不足时可补充供给]祭器、丧器和乡射礼、乡饮酒礼的器具。

                若国大比,则考教、察辞,稽器、展事,以诏诛赏。
                如果国家大校比,就考核[乡中官吏的]教育成绩,考察汇报的情况[是否属实],核查衣服器物[是否完备无缺],省视所办事情[的好坏],以报告上级决定赏罚。

                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
                乡大夫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本乡的政教和禁令。

                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艺。
                [周历]正月初一,从大司徒那里接受教法,下来颁布给乡吏们,让他们各自用以教育所治理的民众,并据以考察被教民众的德行和道艺。

                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
                每年按季登记乡中男女的多少,分辨其中可以胜任役事的人。都城中从二十岁到六十岁,郊野从十五岁到六十五岁,都要为公事服役。其中可以免除役事的,是都城中地位尊贵的人、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在官府当差的人、年老的人、有残疾的人,都免除服役。每年按季把[登记清查结果的]簿册上报[给大司徒]。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兴其众寡,以礼礼宾之。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
                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校比,考查乡民的德行和道艺,而荐举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乡老和乡大夫率领属吏以及善良的乡民而不论人数多少,用乡饮酒礼像对待宾客一样礼敬被荐举出来的人。第二天,乡老和乡大夫以及乡吏们,呈献荐举贤能的文书给王,王行再拜礼而后接受文书,再把文书上交到天府收藏,内史收藏文书的副本。回来后[举行乡射礼]而用有关乡射礼的五个方面询问众人:一是看[参加射箭比赛的人]是否做到了身体与心志相和协,二是看仪容是否符合礼,三是看是否射中目标,四是看是否符合音乐节奏,五是看舞姿怎样。这就叫做让人民自己推举有德行的人,使他们做人民的长官;让人民自己推举有才能的人,使他们治理人民。

                岁终,则令六乡之吏,皆会政致事。正岁;令群吏考法于司徒以退,各宪之于其所治。
                [夏历]年终,就命令本乡的官吏总结政事并将文书上报。正月,命令乡吏们到司徒那里考察教法,而后回来,各自把教法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处。

                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以致政令。以旌节辅令,则达之。
                国家有大事要征询广大民众的意见时,就各自率领本乡的民众来到王的外朝。国家有大的事故,就命令民众各自聚守在闾门,以等待命令。[稽查来往行人],有用旌节帮助说明是奉命而行的,才允许通行。

                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亦如之。
                州长各掌管本州有关教育、治理、行政和禁令的法则。[周历]正月初一,各聚集本州的民众而宣读法令,用以考察州民的德行和道艺则而加以劝勉,用以纠正州民的过错而加以告诫。如果是在春秋二季祭祀州的社神的时候,就利用此时聚集州民而宣读法令,也这样对州民进行劝勉和告诫。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凡州之大祭祀、大丧,皆莅其事。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掌其戒令与其赏罚。
                春、秋二季依礼会聚州民,而在州序中举行乡射礼。凡州中的大祭祀、大丧,都亲临其事。如果国家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狩、劳役的事,就率领本州的民众到小司徒那里,并掌管对于本州被征之民的戒令和赏罚。

                岁终,则会其州之政令。正岁,则读教法如初。
                [夏历]年终,就总结本州执行政令的情况。[夏历]正月,像当初一样宣读法令。

                三年大比,则大考州里,以赞乡大夫废兴。
                到三年大校比时,就对州里官吏进行一次总考核,以协助乡大夫决定对州里官吏的罢免或提升。

                党正各掌其虺之政令教治。
                党正各自掌管本党的行政、禁令、教育和治理。

                及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春秋祭萗,亦如之。
                每到四季的第一个月的初一,就会聚民众宣读国家的法令,用以纠察和告诫民众。春秋举行禁祭时,也这样做。当王国[举行大蜡八之祭]、搜求各种鬼神加以祭祀时,就用饮酒礼在党序中会聚民众,而按照年龄长幼排列位次。

                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一命的官要与乡里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二命的官要与本族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三命的官就不与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了,[而特设其位以示尊宠]。

                凡其党之祭祀、丧礼、昏冠、饮酒,教其礼事,掌其戒禁。凡作民而师田、行役,则以其法治其致事。
                凡党中的祭祀、丧事、婚礼、冠礼、饮酒礼,教民众行礼的事,并掌管有关的戒令而加以纠禁。凡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守、劳役的事,就用有关的法治理有关政事。

                岁终,则会其党政,帅其吏而致事。正岁,属民读法而书其德行道艺。
                [夏历]年终,就总结本党的政事,率领本党属吏[向州长]呈报政绩。[夏历]正月,会聚民众宣读法令,并记录人们的德行和道艺。

                以岁时涖校比,及大比,亦如之。
                按照一年的四季亲临[监察族师]对民众的校比。到三年进行大校比时,也这样。

                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
                族师各自掌管本族的戒令和政事。

                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姻有学者。春秋祭酺,亦如之。
                每月初一,就会聚民众而宣读国家法令,记录民众中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和睦姻戚和学有所成的人。春秋祭酺时,也这样做。

                以邦比之法,帅四闾之吏,以时属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车辇。
                依照王国的校比法,率领所属四闾的长吏,按时会聚民众而登记本族人数的多少,辨别其中的贵贱、老幼、残废疾病和可胜任役事的人,以及民众的各种牲畜和车辆数。

                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爱,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
                [在家]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在军]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在家]四闾为族,[在军]八闾[所出之二卒]为联;使他们相互担保托付,有刑罚、喜庆、赏赐的事,相互共受共享,这样来承担王国的职事,为国事服役,相互帮助丧葬。

                若作民而师田行役,则合其卒伍,简其兵器,以鼓铎旗物帅而至。掌其治令、戒禁、刑罚。
                如果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守、劳役的事,就把他们按军事编制加以组合,检阅他们的武器和器械,带着鼓铎和旗帜率领徒众而到[乡师那里],并掌管对徒众的治理、禁戒和刑罚。

                岁终,则会政致事。
                [夏历]年终,就总结政事呈报政绩。

                闾胥各掌其闾之征令。
                闾胥各自掌管本闾有关征收赋税、徭役的命令。

                以岁时各数其闾之众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点。既比,则读法,书其敬敏任恤者。
                按一年的四季清点本闾人数的多少,辨别其中[可以胜任役事者和]应当免除役事者。凡春秋举行祭祀、田猎、乡射礼或饮酒礼、丧事等事聚集民众的时候,及[四季]校比民众的时候,就要[向民众]宣读法令,并记录民众中具有尊敬长上、及时行仁义、信任朋友和救济贫困等德行的人。

                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凡有[聚众行礼的]事,掌管对众人的稽查、罚失礼者饮酒或鞭挞失礼者的事。

                比长,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有辠奇邪,则相及。
                比长各自掌管对本比的治理。五家相互托付、相互和睦亲善,有犯罪或造谣惑众的,就连带受惩罚。

                徙于国中及效,则従而授之。若徙于他,则为之旌节而行之。若无授无节,则唯圆土内之。
                [如果比内居民]迁徙到都城中或郊里,[比长]就要跟从[迁徙者]而把他交付给当地官吏。如果迁徙到[郊以外]其他地方,就授给迁徙者符节让他上路。如果迁徙者没有[比长前往]交付或没有符节,就要被收进圜土。

                《周礼》地官司徒 卷五 封人/均人【回目录

                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令社稷之职。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福衡置其絼,共其水稾,歌舞牲及毛炮之豚。凡丧纪、宾客、军旅、大盟,则饰其牛牲。
                封人掌管修建王的社稷的壝坛,在王畿周围修筑疆界并在界上种树[以为固]。凡分封诸侯国,修建该国社稷的壝坛,在该国的四周修筑疆界。建造都邑的[社稷壝坛和]疆界,也这样做。[将要祭祀社稷时],命令对于祭祀社稷负有职责的人[各依职责去做]。凡将举行祭祀,洗刷用于祭祀的牛牲,给牛设福衡,栓上牵牛绳,供给[杀牲时]所需用的水和麦秸。[当王将牲迎入庭中时],要为牲歌唱舞蹈,以及负责除去猪毛而后加以炮制。凡举行丧事、款待宾客、军队出征、大会盟,就洗刷所用的牛牲。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饶止鼓,以金铎通鼓。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救日月,则诏王鼓。大丧,则诏大仆鼓。
                鼓人掌管教授六种鼓和四种金属敲击乐器以使五声和合发出乐音,用以节制音乐,协调军队,指挥田猎。教击鼓而分辨鼓的声音和用途。祭祀天神时击雷鼓,祭祀地神时击灵鼓,祭祀宗庙时击路鼓,军事行动击鼗鼓,兴起役事击馨鼓,敲击钟、铸等乐器时击晋鼓。用金錞调和[作乐时的]鼓声,用金镯节制[行军时的]鼓声,用金铙停止[行军时的]鼓声,用金铎[示令]军鼓齐作。凡祭祀各种小神,击鼓作为兵舞、帗舞的节奏。凡出征,夜里敲击鼜鼓。军队将冲锋陷阵,就击鼓鼓舞士气。发起徒役田猎时,也这样击鼓鼓舞士气。解救日食、月食,就告知王击鼓。有大丧,就告知大仆击鼓。

                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叹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凡小祭祀,则不兴舞。 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凡阳祀,用骍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凡外祭,毁事,用尨可也。凡祭祀,共其牺牲,以授充人系之。凡牲不系者,共奉之。
                舞师掌管教习兵舞,祭祀山川之神时率舞队前往而舞。教习帗舞,祭祀社稷之神时率舞队前往而舞。教习羽舞,祭祀四方名山大川时率舞队前往而舞。教习皇舞,为解除旱灾而举行雩祭时率舞队前往而舞。凡民众想学习舞蹈的,就都教他们。凡是小祭祀,就不起舞了。牧人掌管牧养六牲,而使六牲繁殖,供应祭祀所用完好而纯色的牲。凡祭祀天或宗庙,用毛色纯赤的牲;祭祀地和社稷,用毛色纯黑的牲;祭祀名山大川,各用代表各方颜色的纯毛的牲。凡四季定期举行的祭祀所用牲,一定要用毛色纯一的。凡举行外祭或毁折牲体之祭,可以用杂色的牲。凡祭祀供应所需的牺牲,交给充人另加系养。凡[临时的祭祀]所用牲无须系养的,也供应。

                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飨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槁牛。丧事,共其奠牛。凡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牵彷,以载公任器。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事。
                牛人掌管饲养国中公家的牛,以待国家的命令而供应。凡祭祀供给所需的享牛和求牛,交给职人系养。凡招待宾客的事,供给为宾客设便宴或馈饔饩、赠送道路之资以及宴请宾客所需的牛。举行飨礼、食礼或宾射礼,都供给进献膳食所需的牛。有军事行动,供给犒劳将士所需的牛。有丧事,供给奠祭死者所需的牛。凡[王]与诸侯会同、出兵征伐、巡守,供给驾兵车所需的牛,并在辕外帮助牵牛,以运载公用器物。凡祭祀,供给悬挂牛牲肉所需的架子,以及[盛牲血]的盆和[盛牲肉]的笼,以待祭事。

                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享先王,亦如之。凡散祭祀之牲,系于国门,使养之、展牲,则告牷;硕牲,则赞。
                充人掌管系养祭祀所用的完好而纯色的牲。祭祀五帝,就拴系在栏圈中,喂养三个月。祭祀先王也这样做。凡散祭祀所需用的牲,拴系到国都城门的司门官那里,使[守门人]负责喂养。[祭祀前夕]省视牲,就[向省视者]报告牲体完好毛色纯。[向神报告]牲体肥硕时,就帮助[王牵牲]。

                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时征其赋。
                载师掌管使用土地的法则,以分辨不同土地的功用,授给不同职业的人,以待完成国家征收赋税的命令。用国都中的土地作居宅,用城郭间的空地作场圃,用近郊的土地作宅田、士田、贾田,用远郊的土地作官田、牛田、赏田、牧田,用甸地中[六遂以外的余地]作公邑,用稍地作家邑之田,用县地作小都之田,用疆地作大都之田。凡用地,官宅不征税,园圃和民宅的税率是二十分取一,近郊的税率是十分取一,远郊的税率是二十分取三,甸、稍、县、都的税率都不超过十分取二,只有对漆树林的征税率是二十而取五。凡田宅不种桑麻的,罚出居宅税钱;凡田地不耕种的,[根据所荒废田地的多少]罚出屋粟;凡民无职业而又无所事事的,罚他照样出夫税、家税。按时征收各种赋税。

                闾师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时征其赋。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饬材事,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物;任虞以泽事,贡其物;凡无职者出夫布。凡庶民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树者,无椁;不蚕者,不帛;不绩者,不衰。
                闾师掌管国都中及四郊的人民、六畜的数目,以任用他们的劳动力,以等待国家的命令,而按时向他们征收赋贡。凡任用人民:用农民从事耕种的事,贡纳各种谷物;用圃人从事种植的事,贡纳蔬菜瓜果;用工匠从事制作的事,贡纳器物;用商贾从事贸易的事,贡纳财物;用牧民从事畜牧的事,贡纳鸟兽;用妇女从事女工的事,贡纳布帛;用山民从事山林生产的事,贡纳山林的出产物;用川泽之民从事川泽生产的事,贡纳川泽的出产物。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出一人的人头税。凡民众不饲养牲畜的,祭祀不得用牲;不耕种的,[祭祀]不得用谷物;不种树的,[丧葬只可用棺而]无椁;不养蚕的,不得穿丝绸;不纺织的,[丧服前]不得缀衰。

                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稽。三年大比,则以考群吏而以诏废置。若将有军旅、会同、田役之戒,则受法于司马,以作其众庶及马牛、车辇,会其车人之卒伍,使皆备旗鼓兵器,以帅而至。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以岁时征野之赋贡。
                县师掌管外到诸侯国、内自郊里,这当中除了采邑以外的[都、县]、稍、甸地区[的公邑],而负责查明其间的男女民众、耕地和休耕地,及其六畜、车辆[的数目]。三年大校比,就考察[公邑的]官吏们而报告上级加以罢免或提升。如果有将要出征、会同、田猎或劳役的戒令,就到大司马那里接受指示,以征调民众和马牛车辆,把车和人按军事编制加以组合,使他们都备足旗鼓、武器和器械,而[由各公邑的长官]率领他们到达[县师那里]。凡建造采邑,测量它的土地,辨别该地所有的人民和物产,而划定它的地域。每年按季征收野地的赋贡。

                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阨;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凡宾客、会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 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三年大比,则大均。
                遗人掌管王国的委积,以待[向民]施恩惠。乡里的委积,用以救济乡民中饥饿困乏的人;门关的委积,用以抚养[为国事而死者的]父母和孩子,郊里的委积,用以供给[出入王都的]宾客;野鄙的委积,用以供应寄居的旅客;县都的委积,用以防备灾荒。凡有接待宾客、会同、征伐、劳役等事,掌管道路所需的委积。凡国都中和野外的道路,每十里设有庐,庐中备有饮食;每三十里设有宿,宿处有路室,路室有委;每五十里有集市,集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有关委积的事,加以巡视查核,按时颁布有关委积的政令。 均人掌管使地税合理,使山林川泽之税合理,使各种从业税合理,使对于人民、牛马、车辇的力役征调合理。凡力役的征调,依照年成的好坏:丰年公事平均[每人]征用三天,中等年成公事平均[每人]征用二天,歉收年成平均[每人]征用一天。发生饥馑疫病就免除力役,免除赋税,不征收山林川泽税和各种从业税,因而也无须做使地税合理的工作。三年大校比时,就[对各种赋役]作一次大的合理调整。

                《周礼》地官司徒 卷六 师氏/媒氏【回目录

                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従,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
                师氏负责以美善的道理告诉王。用三德教育国子:一是中庸之德,用作道德的根本;二是及时行仁义之德,用作行为的根本;三是孝德,用以制止犯上和邪恶的事。教国子三行:一是孝行,用以亲爱父母;二是善于交友之行,用以尊敬有德行而善良的人;三是敬顺之行,用以侍奉师长。王临朝时师氏站在虎门外的左边,观察王处理朝政。掌握王国中符合礼和不符合礼的故事,用以教育国子弟。凡国中的贵游子弟也参加学习。凡有祭祀、接待宾客、会同、丧事、征伐之事,王如果亲自参加就随行。王在野外处理朝政,师氏也像在国中那样观察王处理朝政。使自已的下属率领四夷奴隶,各自拿着本族的兵器、穿着本族的服装守卫在王的库门外,并禁止行人靠近王宫。朝设在野外,就负责内线的守卫。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日车马之容。凡祭礼、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従。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守王闱。
                保氏负责劝谏王的过失。用道艺来教养国子。教国子六艺:一是五礼,二是六乐,三是五射,四是五驭,五是六书,六是九数。教国子六种仪容:一是祭祀时的仪容,二是做宾客时的仪容,三是在朝廷上的仪容,四是丧事时的仪容,五是征伐时的仪容,六是驾车时的仪容。凡有举行祭祀、接待宾客、会同、丧事、征伐的事,王如果参加就随行。王在野外处理朝政,保氏也像在国中那样站在路门的左边观察王处理朝政。使下属守卫王的闱门。

                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
                司谏负责纠察万民的德行而鼓励他们在增进善道方面相互研讨,规正他们的品行而劝勉他们学习道艺,并到民间访问、观察,按时记录人们的德行和道艺,辨别其中有才能而可以担任国事的人。通过访问、观察以考察乡里的治理情况,以报告上级决定对乡里官吏的罢免或升迁,或对有罪者实行赦免。

                司救掌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凡民之有袤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司救负责了解民众的邪恶和过失,而对之加以责罚,用礼来防禁、挽救他们。凡民有邪恶的,三次谴责不改而后加以挞罚,三次挞罚不改而后由司寇施加明刑,让他坐在嘉石上羞辱他,再交到司空那里罚服劳役。那些有过失的,三次谴责不改而后加以挞罚,三次琏罚不改而后关进圜土。凡一年的四季有自然灾害而使民困病,就拿着旌节巡视国都中以及郊野,而用王的名义对灾民施行救济。

                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鸟兽亦如之。凡和难、父之仇辟诸海外,兄弟之仇辟诸千里之外,従父兄弟之仇不同国。君之仇眡父,师长之仇,眡兄弟,主友之仇,眡従父兄弟。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凡杀人有反杀者,使邦国交仇之。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仇,仇之则死。凡有斗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
                调人负责对民众间的仇怨加以调解。凡因过失杀伤人的,就与乡里民众共同评断其是非。对于因过失杀伤他人畜禽的也这样处理。凡调解仇怨:如果是某人的杀父的仇人就让他躲避到海外去,杀害兄弟的仇人就让他躲避到千里之外去,杀害从父兄弟的仇人就让他不要居住在同一国;对于杀君的仇人比同杀父之仇,杀害师长的仇人比同杀害兄弟之仇,杀害主子或朋友的仇人比同杀害从父兄弟之仇。如果不肯躲避,王就授给调人瑞节而抓捕他治罪。凡官吏依法诛杀有罪的人而被杀者的亲属有敢报复杀人的,就使天下各国都把他当作仇人加以捕杀。凡杀人而符合义理的,就使杀人者与被杀者之家不要同住在一国,劝令被杀者之家不要报仇,如果报仇就要判死罪。凡有吵嘴打架的,就加以评断和解;不可和解的,就把双方的姓名和事端记录下来,先行报复的要加以惩罚。媒氏掌管民众的婚姻。凡男女自出生三月取名以上的,都要记录他们出生的年月日和姓名。使男子年满三十而娶妻,女子年满二十而出嫁。凡娶再嫁妇为妻和接纳再嫁妇所带子女的,都要加以记录。仲春二月,令男女成婚。这个时候,如果有私奔的也不加禁止。如果无故该嫁娶而不嫁娶的,就要处罚。了解男女过了婚龄尚未成婚的而帮助她们成婚。凡嫁女娶妻,送聘礼用缁帛,不超过五两。禁止把生前没有夫妻名分的男女迁葬在一起,禁止对于殇死的男女再行嫁娶。凡因男女淫浃引起的争讼,在胜国的社坛听断;其中有触犯刑律的,交给司法官处置。

                《周礼》地官司徒 卷七 司市/掌节【回目录

                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价,以质剂结信而止讼,以贾民禁伪而除诈,以刑罚禁虣而去盗;以泉府同货而敛赊。大市,日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凡万民之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之叙。凡得货贿六畜者,亦如之,三日而举之。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靡者使微。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其附于刑者,归于士。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従,治其市政,掌其卖儥之事。
                司市掌管听断市场的争讼、教道经营、掌管有关的政令、刑罚、度量单位和禁令。按照次和叙的设置来区分地段、划分市场,按照货物的不同来分类陈列店铺而使买卖公平,用政令禁止出售细巧侈靡的物品而使买卖合理,通过招致商贾而使货物丰盛、钱币流通,通过度量确定价格而招徕购买者,通过质剂结成买卖双方的信任而避免争讼,用胥师、贾师等小吏来禁止假货而杜绝欺诈,用刑罚来禁止暴乱而铲除盗贼,通过泉府的收购或赊予来体现与民同财货。大市在日过正午的时候开始交易,以百姓为主。朝市在早晨开始交易,以商贾为主。夕市在夕时开始交易,以男女小贩为主。凡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胥手拿鞭杖守在肆门,市中群吏按货物分类划分行列,审视将成交的货物而估定价格,把旌旗悬挂到思次的屋楼丰以表示交易开始。司市来到思次,而听断大事和大的争讼;胥师,贾师来到介次,而听断小事和小的争讼。 凡民众相约到市上进行交易的,其中有争讼钱物的,想量度货物的,或因违法当受处罚的,都各在所交易之地的叙处进行处理。凡拾得货物或牲畜的,也放在叙处供认领,过三天无人认领的就没收归公。凡调剂市中的货物、牲畜和四季珍异的食物,没有的使之有,对民有利的使之多,对民有害的使之消失,侈靡细巧的使之减少。 凡商贾运输货物,凭印章出入。国有大灾荒、大瘟疫,就不征收市场税,而多铸造钱币。凡市场禁止诈伪巧饰:对于民众有十二项,对于商人有十二项,对于贾人有十二项,对于工人有十二项,总计四十八项诈伪巧饰。市中的刑罚:小刑公布违禁之状以示罚,中刑游街以示罚,大刑鞭挞以示罚。其中有触犯刑律的,就交给司法官处置。国君经过市场,当受刑的人就被赦免。国君夫人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幕了事。太子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帟了事。命夫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盖了事。命妇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帷了事。凡有会同、征伐、劳役等事,司市率贾师随行,治理临时市场的事务,掌管市场买卖的事。

                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车辇、珍异。凡卖儥者质剂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掌稽市之书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巡而考之。犯禁者,举而罚之。凡治质剂者,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期内听,期外不听。
                质人掌管评定市场上的货物、奴婢、牛马、兵器、珍异之物的价格。凡从事买卖的授予质剂做凭证:大买卖用质做凭证,小买卖用剂做凭证。掌管考察市场上取予货物所用的书契,统一度量标准,统一布匹的幅宽和匹长,巡行检查,有违犯规定的就没收货物并罚钱。凡处理有关券契的争讼,都城中约定在十天以内,四郊在二十天以内,甸、稍之地在三十天以内,小都、大都在三个月以内,诸侯国在一年以内。在约定的时期内前来投诉就受理,过期不受理。

                廛人掌敛市絘布、緫、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
                廛人掌管收取市场的店铺税、货物税、质剂税、罚款、市宅税,而交入泉府。凡屠宰牲畜的,收取牲畜的皮角筋骨以当税,交入玉府。凡珍异之物有滞销的,收购而交入膳夫之府。

                胥师各掌其次之政令;而平其货贿,宪刑禁焉。察其诈伪、饰行、儥慝者,而诛罚之,听其小治小讼而断之。
                胥师各自掌管本次的政令,而使各肆货物的价格公平,公布有关的刑罚和禁令。察觉那些欺诈作假、巧饰其行以兜售劣质货物的人而加以惩罚,受理小事和小的争讼而加以裁断。

                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然后令市。凡天患,禁贵儥者,使有恒贾。四时之珍异,亦如之。凡国之卖儥,各帅其属而嗣掌其月。凡师役、会同,亦如之。
                贾师各自掌管对本次货物的管理,辨别本次的货物使分类合理而价格公平,审视将成交的货物而估定价格,然后使他们成交。凡有天灾,禁止高价贵卖,使价格稳定。对于四季珍异之物也禁止贵卖。凡国家出卖或购买物资,就各自率领下属而按月相继轮流掌管买卖的事。凡征伐、劳役、会同,也这样为公家掌管买卖的事。

                司虣掌宪市之禁令。禁其斗嚣者,与其虣乱者,出入相陵犯者,以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搏而戮之。
                司虣掌管公布有关市场的禁令,禁止那些打斗吵闹的人和那些用暴力扰乱市场的人,禁止那些出入市场相互欺凌侵犯的人,禁止那些在市场上聚众游逛和吃喝的人。如果不可禁止,就抓捕而加以惩罚。

                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掌执市之盗贼以徇,且刑之。
                司稽掌管巡视市场,察觉违犯禁令的人以及那些奇装异服、窥探偷看和所拿的东西怪异的人而加以抓捕。负责抓捕市场上的盗贼游街示众,且处以刑罚。

                胥各掌其所治之政,执鞭度而巡其前,掌其坐作出入之禁令,袭其不正者。凡有罪者,挞戮而罚之。 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陈其货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而平正之。敛其緫布,掌其戒禁。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买者各従其抵,都鄙従其主,国人郊人従其有司,然后予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凡国事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
                胥各自掌管所治理的二肆的事务,拿着鞭杖巡视在肆门前,掌管肆中有关坐起、出入的禁令,掩捕那些违犯禁令的入。凡有罪的人,加以鞭打而且罚款。肆长各自掌管本肆的政令,陈列肆中的货物,使名相近而实不同的相互远隔开来,使实相近而名不同的相互放在一起,而使分类正确、价格公平。收取本肆的货物税,掌管本肆的戒令。泉府掌管用所征收的市场税款,收购市场上卖不动、滞销而又切于民用的货物,按原价收购,一件一件地加上标签标明价钱,以待急需的人购买。购买者各从他们的主管官那里采邑的人从他们的邑宰那里,国都的人和四郊的人从他们的有关官吏那里开出证明,然后卖给他。凡赊取钱物的,为祭祀而赊取不超过十天归还,为丧事而赊取不超过三个月归还。凡民有贷取钱物的,就同他的主管官一起辨别钱物而授给他,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来收取利息。凡国事所需钱物都从泉府支取。夏历年终,计钱物的收支,而缴纳盈余给职币。

                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几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凡财物。犯禁者,举之,以其财养死政之老与其孤。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凡岁时之门,受其余。凡四方之宾客造焉,则以告。
                司门掌管授给属吏钥匙和锁,用以开关国都城门。检查那些奇装异服、窥探偷看和所拿的东西怪异的人,征收进出的货物税,凡贩卖的财物违犯禁令的加以没收。用国门的委积抚养为国事而死者的父母和孩子。祭祀用的牛牲拴系在这里,由监门负责喂养。凡一年四季对国门的祭祀,接受祭祀的余财加以保管。凡四方的宾客到来,就向王报告。

                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凡货不出於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凡四方之宾客关,则为之告。有外内之送令,则以节传出内之。
                司关掌管检查国境上过往货物的玺节,以与司门、司市相联合。检查携带货物出入的人,掌管有关治理的禁令和征收货物税以及货物存放仓库的租金。凡货物不从关门出入的,就没收货物,惩罚货主。凡携带货物到来而未经司市授予玺节的,就授给玺节和传而放行。国家发生灾荒、瘟疫,就免除关税,但仍然要进行检查。凡四方的宾客前来见关人,就为他们向王报告。有境外或境内奉命传送贡物或文书等的,就授给旌节和传让他们通行。

                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掌节负责保管王国的节而分辨它们的用途,以辅助执行王的命令。诸侯派遣使者出使于国内用玉节,采邑主派遣使者出使于采邑内用角节。凡诸侯国的使者出境所用的节,山区之国用虎节,平地之国用人节,泽地之国用龙节,都是铜制的,用有画饰的函盛着。出入国都城门和关门用符节,运输货物用玺节,通行道路用旌节,各种节的使用都规定了有效日期以便按期归还。凡通行天下,必须持有节,用传辅助节。没有节的人,遇有检查就不得通行。

                《周礼》地官司徒 卷八 遂人/土均【回目录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氓,以乐昏扰氓,以土宜教氓稼穑,以兴锄利氓,以时器劝氓,以疆予任氓,以土均平政。
                遂人掌管王国的野地。按照地图划分田野,制定县鄙等的区划。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四里为一酇,五酇为一鄙,五鄙为一县,五县为一遂,都有一定的地域,挖沟种树为界,使各自掌管区域内的政令、刑罚和禁令,按照一年的四季清查区域内的人民,而授给他们田地,检阅他们的武器和器械,教他们种庄稼。凡治理野地:用最低服役人数的名册来征召民夫服役,用田地和房宅使民众安定,用鼓励民众成婚来使民和顺,用各种土壤所适宜的种植来教民种庄稼,用兴起互助来使民获得好处,用铸造四时所用的农具来鼓励农民耕作,用多授给强有余力的农民土地来任用民力,用按土地合理征收赋税的法则来使赋税公平。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二百亩,余夫亦如之。
                辨别野地的土地,分为上地、中地、下地,据以颁授田地和宅地。上地,一夫授给一处宅地,田一百亩,休耕地五十亩,余夫也照这样授田;中地,一夫授给一处宅地,田一百亩,休耕地一百亩,余夫也照这样授田;下地,一夫授给一处宅地,田一百亩。休耕地二百亩,余夫也照这样授田。

                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几。
                凡治理野地的田地,夫与夫的田之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与十夫的田之间有沟,沟上有畛;百夫与百夫的田之间有洫,洫上有途;千夫与千夫的田之间有浍,浍上有道;万夫与万夫的田之间有川,川上的路,通达畿内各地。

                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辨其老、幼、废、疾,与其施舍者,以颁职作事,以令贡赋,以令师田,以起政役。若起野役,则令各帅其所治之民而至,以遂之大旗致之,其不用命者,诛之。
                按照一年的四季登记男女人数的多少,以及六畜、车辆的数目,辨别老幼、残疾和那些应当免除赋税徭役的人,以分配职事使民众的工作,以使民众缴纳贡赋,以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以起用民众服劳役。如果起用野地民众服役,就命令属吏各自率领所治理的民众到来,用遂的大旗召集他们,有不服从命令的就加以诛罚。凡国家举行祭祀,命令供给野地所牧养的牲畜,供给柴炭。凡是接待宾客,命令修治野地的道路并具备粮草。有大丧,就率领六遂的役徒而到大司徒那里,并掌管有关役徒的政令。到出葬的时候,率领役徒牵引六绰。到下棺的时候,就陈列役徒。凡有兴建工程的事就召集野地的役徒,而有征伐、田猎的事就征调野地的民众,率领他们到来,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治理和禁令。

                凡国祭祀,共野牲;令野职。凡宾客,令修野道而委积。大丧,帅六遂之役而致之,掌其政令。及葬,帅而属六紼,及窆,陈役。凡事致野役,而师田作野民,帅而至,掌其政治禁令。
                遂师各自掌管所治理的遂的政令和戒禁,按时登记遂中男女人数的多少,以及六畜、车辆的数目,辨别其中应当免除徭役的以及可以胜任役事的人。在田野上划分田界和井田,辨别今年可以耕种的土地,全面了解它的数量而任用农民耕种,据以征收赋税。征发役徒就听断有关的事项和争讼。巡视地里的庄稼,而安排农民互助,以帮助农忙时节困难农户的农事。

                遂师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以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施舍与其可任者。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周知其数而任之,以征财征。作役事,则听其治讼。巡其稼穑,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凡国祭祀,审其誓戒,共其野牲,入野职野赋于玉府。宾客,则巡其道修,庀其委积。大丧,使帅其属以幄帟先,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笼及蜃车之役。军旅、田猎,平野民,掌其禁令,比叙其事而赏罚。
                凡国家举行祭祀,督察遂民遵守誓戒,供给野地所牧养的牲畜。把所征收的野地民众的从业税、地税适合于王用的交给玉府。将有宾客到来来,就巡视所修整的道路,具备粮草。有大丧,大宰使遂师率领下属拿幄、帘先行,引导野地的役徒前往墓地。到下棺的时候,手持执绰人名册查核和陈列役徒,供给用笼取土填圹起坟以及从蜃车上卸下棺柩所需的役徒。征伐和田猎,整齐野地服役民众的队伍,掌管有关的禁令,比较、排列役徒的工作表现而行赏罚。

                遂大夫备掌其遂之政令。以岁时稽其夫家之众寡、六畜田野,辨其可任者与其可施舍者,以教稼穑,以稽功事,掌其政令戒禁,听其治讼,令为邑者。岁终则会政致事。正岁,简稼器,修稼政。三岁大比,则帅其吏而兴甿,明其有功者,属其地治者。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遂大夫掌管本遂的政令,按照一年的四季稽查遂中男女的多少,以及六畜、田地的数量,辨别遂中可任役事的和可以免除役事的人,教他们种庄稼,考察他们的工作成绩,掌管有关的政令和禁戒,听断有关的事项和争讼。命令治理邑里的属吏,每年夏历年终总结政事上报。

                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稼事而赏罚之。若将用野民,师田、行役、移执事,则帅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稽功会事而诛赏。
                夏历正月,检阅农具,教民做好各项备耕工作。三年大校比,就率领属吏荐举民众中贤能的人,表彰属吏中有功的人,聚集各级属吏教导他们做好工作。凡治理邑里的官吏,告诫他们以四项大事作为工作的重点,并据此对他们进行赏赐、诛罚、罢免或提升。

                鄙师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则掌其戒令。以时数其众庶,而察其  恶而诛赏。岁终,则会其鄙之政而致事。 赞阝长各掌其赞阝之政令。以时校登其夫家,比其众寡,以治其丧纪祭祀之事。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若岁时简器,与有司数之。凡岁时之戒令,皆听之。趋其耕耨,稽其女功。 里宰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行其秩叙,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征敛其财赋。
                县正各自掌管本县的政令、征发和校比,而颁授田地和宅地,分配各种职事,掌管听断有关的事项和争讼,督促人们耕作,并进行赏罚。如果将征用野地的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狩、劳役,或调用民众帮助困难户.就率领役徒到来,,掌管有关的政令。役事完毕后,就稽考、总结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加以赏罚。

                邻长掌相纠相爱。凡邑中之政,相赞。徙于他邑,则従而授之。 旅师掌聚野之锄粟、屋粟、间粟,而用之。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凡新氓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以地之媺恶为之等。
                鄙师各自掌管本鄙的政令和祭祀。凡征调民众服役就掌管有关的戒令。按季节清点鄙中的民众,考察他们的表现好坏而加以赏罚。夏历年终,就总结本鄙的政事而向上级报告。

                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若有会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以至,治其政令,以听於司马。大丧,帅蜃车与其役以至,掌其政令,以听於司徒。
                酇长各自掌管本都的政令,按季清查登记酇中男女的多少,治理酇中的丧事、祭祀等事。如果征调酇民服役,就率领役徒带着旗鼓兵器和甲胄到来。如果到了每年按季检查农具、武器和器械的时候,就同遂大夫共同统计。凡一年四季上级卡,达的最令,都接受而执行、督促酇民耕作,考核妇女的工作成绩。

                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宾客,以甸聚待羁旅。凡其余聚,以待颁赐,以式法共祭祀之薪蒸木材。宾客,共其刍薪。丧纪,共其薪蒸、木材。军旅,共其委积、薪刍,凡疏材,共野委兵器,与其野囿财用。凡军旅之宾客馆焉。
                里宰掌管清查本里男数的多少,以及六畜、武器和器械数,执行有关本里的政令。按照一年的四季在锄处对农民进行耦耕的搭配,以进行耕种,督促农民耕作,安排农民相互帮助以行耦耕的先后次序,以待执行遂人和司稼征税的命令,而征收里中的赋税。

                土均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贡,以和邦国、都鄙之政令、刑禁。与其施舍、礼俗、丧纪、祭祀。皆以地媺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掌其禁令。
                邻长掌管使邻中居民相互纠察和相互托付。凡上级下达里中的政令都协助执行。邻中有居民迁徙到别的邑里,就跟从迁徙者把他交付给当地官吏。

                《周礼》地官司徒 卷九 草人/羽人【回目录

                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坟壤用麋,渴泽用鹿,咸澙用貆,勃壤用狐,埴垆用豕,彊用蕡。轻用犬。 稻人掌稼下地。以猪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旱叹,共其雩敛。丧纪,共其苇事。 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王巡守,则夹王车。
                草人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凡浸种,赤色而坚硬的土地用牛骨汁,赤黄色的土地用羊骨汁,润泽而苏松的土地用麇骨汁,干涸的泽地用鹿骨汁,盐碱地用獾骨汁,沙土地用狐骨汁,有黏性的黑色而坚硬的土地用猪骨汁,坚硬成块的土地用麻子汁,轻脆而缺乏韧性的土地用狗骨汁。稻人掌管在泽地种稻,用陂塘蓄水,用堤防阻止水,用沟排放水,用遂均分水,用畦埂留止水,用浍泻水。涉水入田扬弃去年割除的草而治理田[以便种稻]。凡在泽地种稻,夏季用水淹的方法灭绝草而[到秋季水干时再将尚未灭绝的草]割除。泽地草所生长的地方,就可以在那里种稻麦。[为解除旱灾]举行雩祭就供给为雩祭所征收的财物。有丧事就供给填塞墓坑底部所用的芦苇。土训掌管解说地图,以告诉王不同的地区所适宜施行的事。解说各地的害人之物,辨别各地的有益于人之物而了解它们的生产时间,以便[王有所需求时]告诉王某地的物产何时可以求取。王外出巡守,就在王车左右随行。

                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则夹王车。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春秋之斩木不入禁。凡窃木者有刑罚。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且跸。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诵训负责解说四方的历史典故,以告诉王[而使王能广泛地]了解古代的事。负责解说四方言语的忌讳,以告诉王避免触犯忌讳,而了解各地的风俗。王外出巡守,就在王车左右随行。山虞掌管有关山林的政令,为山中的各种物产设置藩界,并为守护山林的民众设立禁令。仲冬时节砍伐山南边的树木,仲夏时节砍伐山北边的树木。凡制造车较和耒,砍伐较幼小的木材,按时送交负责制造的官。命令民众按规定的时间砍伐木材,并规定了砍伐的刑罚加以惩处。如果祭祀山林[之神],就负责办理和监视[祭祀],并负责修整扫除[道路和祭祀坛场],且禁止行人通行。如果王亲自田猎,就芟除山中田猎场周围的草。到停止田猎时,就在猎场中央树起虞旗,在旗下集中所猎获的禽兽而[由猎获者]割取兽的左耳[以待计功]。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若斩木材,则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
                林衡掌管巡视平地和山脚的林木而执行有关的禁令,合理安排守林的民众,按时核计他们守护平地和山脚林木的成绩而对他们进行赏罚。若要砍伐木材,就要到山虞那里接受所安排的时间,而掌管有关的政令。

                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祭祀、宾客,共川奠。
                川衡掌管巡视川泽,执行有关的禁令,而合理安排守护川泽的民众,按时安置守护人,有违犯禁令的就抓捕而加以惩罚。举行祭祀,或招待宾客,供给河中所产的鱼、蛤等物。

                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凡祭祀、宾客,共泽物之奠。丧纪,共其苇蒲之事。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属禽。
                泽虞掌管王国湖泽的有关政令,为之[划分范围]设置藩界和禁令,使当地的民众守护湖泽的财物,按时缴纳皮角珠贝等给玉府,其余的财物分归民众所有。凡祭祀或接待宾客,供给湖泽所产芹菜、莼菜、菱角、鸡头等物。丧事,供给所需的芦苇和蒲草。 如果王亲自田猎,就芟除湖泽猎场周围原野的草。到停止田猎时,就在猎场中树起虞旌而聚集所猎获的禽兽[加以归类分等]。

                迹人掌邦田之地政,为之厉禁而守之。凡田猎者受令焉,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迹人掌管王国田猎场的政令,为之设置藩界和禁令而加以守护,凡田猎的人都要接受迹人的安排。禁止猎杀幼兽和获取鸟卵的人以及用毒箭射猎的人。

                丱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
                矿人掌管出产金玉锡石等的地方,为之设置藩界和禁令而加以守护。如果按时采取,就选择开采地,绘成地图交给开采者。巡视是否有人违犯禁令。

                角人掌以时征齿角凡骨物於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度量受之,以共财用。
                角人掌管按时向山泽地区的农民征收兽齿、兽角、兽骨之物而用以算作上缴国家赋税的政令,用度量器具加以度量而接受征收物,以供[国家的]财用。

                羽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缚。
                羽人掌管按时向山泽地区的农民征收羽毛而用以算作上缴国家赋税的政令。凡接受所征收的羽毛,十根羽毛为一审,百根羽毛为一抟,十抟为一缚。

                《周礼》地官司徒 卷十 掌葛/槁人【回目录

                掌葛掌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征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权度受之。 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掌葛掌管按时向山农征收葛草和凡属如葛的草类、向泽农征收萌芝等麻类而用以算作上缴国家赋税的政令,称量轻重长短而接受征收物。掌染草掌管春秋季节征收可用作染料的草类,用秤称量轻重而后收纳,以待用时颁授给染人。

                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征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
                掌炭掌管执行征收草木灰、木炭等物的命令,按时征收,用秤称轻重而后收纳,以供王国之用。凡有关炭、灰的事都负责掌管。

                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
                掌荼掌管按时收聚荼,以供办丧事时用。征收野生的草木果实,以待王国有事时用。凡瓜瓠葵芋等可蓄聚之物都加以收聚以备用。

                掌蜃掌敛互物蜃物,以共闉圹之蜃。祭祀,共蜃器之蜃,共白盛之蜃。
                掌蜃掌管征收蚌蛤中的蛤类,以供填塞墓坑底部所需的蛤。举行祭祀供给勘祭器所需的蝗。供给研粉涂饰器物或墙壁使成白色所需的蛤。

                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祭纪、丧纪、宾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
                囿人掌管囿中离宫小苑游观处野兽的蕃卫防禁,牧养苑中的各种野兽,有祭祀、丧事、宾客时,供给所需的从囿中猎获的活兽与杀死的兽。

                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
                场人掌管王国的场圃,而种植瓜果和珍异的果树,按时收取果实而加以收藏。凡祭祀或接待宾客,供给所需的瓜果。行宗庙荐新礼也照样做。

                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诏谷用,以治年之凶丰。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人二鬴,下也。若食不能人二鬴,则令邦移民就谷,诏王杀邦用。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大祭祀,则共其接盛。
                廪人掌管谷米数,以备国家分颁群臣俸禄、救济民众或恩赐、发给庶人在官者食粮。依据年成的好坏计算王国的开支,以知道够用不够用,以报告上级用谷的原则,据以制定适于丰年或荒年的不同用谷标准。凡民众吃粮,每人每月四□,是上等年成;每人每月三□,是中等年成;每人每月二□,是下等年成。如果每人每月吃不够二□,就命令国中饥民迁移到产粮多的地方,并告诉王减省国家开支。凡国家有会同、征伐、劳役的事,就置备所需的粮食。有大祭祀,就供所取用的祭粮。

                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法掌其出入。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宾客,亦如之,共其礼车米、筥米、刍米。丧纪,共饭米、熬谷。以岁时县穜稑之种,以共王后之春献种。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岁终,则会计其政。
                舍人掌管有关合理分发宫中用米的事务,分颁米给在宫中各官府的办公人员,按制度掌管米的支出与退还。凡祭祀,供给簋簋,盛上饭,加以陈列。接待宾客也这样做,并供给行致饔饩之礼所需的用车载的米、用笛盛的米、饲草和禾。有丧事,供给行饭含礼所需的米,并供给炒熟的谷。按一年的四季悬挂各类谷种而风干,以供王后孟春向王献种。掌管米谷的支出和收入,辨明它们的种类和名称而分别记账。夏历年终就总计用谷的多少。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若谷不足,则止余法用。有余,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凡国之大事,共道路之谷积,食饮之具。
                仓人掌管所收入谷物的储藏,分辨九谷的名称种类,以备王国所用。如果谷物不足,就减省委积的支用;谷物有余,就把它储藏起来,以备灾荒年而颁用。凡国家有大事,供道路委积所需的谷物和饮食。

                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县于邑闾,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掌均万民之食,而赒其急而平其兴。
                司稼掌管巡视王国野地的庄稼,辨别各种谷物的种类,全面了解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所适宜种植的土地,作为下年种植的法则,悬挂在邑中里门上。巡视野地的庄稼,根据年成的好坏制定出征收赋税的法则。掌管调度民众粮食的多少,而救济人们的急困,公平地颁授所征收储积的粮食给急困之民。

                舂人掌共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宾客,共其牢礼之米。凡飨食,共其食米。掌凡米事。
                舂人掌管供给各种米。祭祀供给盛在篮簋等器中的米。款待宾客供给行致饔饩之礼时盛在笛中的米。凡举行飨礼和食礼供给饭食所用的米。掌管凡属舂米舀米的事。

                饎人掌凡祭祀共盛,共王及后之六食。凡宾客,共其簠簋之实;飨食,亦如之。
                饎人掌管凡属祭祀所当供给的炊熟的米。供给王和王后用六谷做的饭食。凡接待宾客,供给用篱簋盛的饭食。举行飨礼和食礼也这样做。

                槀人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若飨耆老、孤子、士、庶子,共其食。掌豢祭祀之犬。
                槁人掌管供应在外朝和内朝当值官吏的饭食。如果用飨礼款待老人、孤子、士、庶子,供给所需的饭食。掌管豢养供祭祀用的狗。

                ◎ 《周礼》春官宗伯【回目录

                    【提要】春官系统共有七十职官,大宗伯是其长,小宗伯是大宗伯的副手。按照《叙官》的说法,春官是“礼官”,即掌礼事的官,此说大体不误,如大、小宗伯的职责主要就是掌礼(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其下六十八属官,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掌礼事的官,有肆师、郁人、鬯人、鸡人、司尊彝、司几筵、典瑞、典命、司服、典祀、守祧、世妇、内宗、外宗、冢人、墓大夫、职丧、都宗人、家宗人、神仕等,凡二十职。第二类是掌乐事的官,有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大师、小师、瞽蒙、视瞭、典同、磬师、钟师、笙师、鏄师、袜师、旄人、籥师、籥章、鞮鞻氏、典庸器、司干等,凡二十职。第三类是掌卜筮的官,有大卜、卜师、龟人、菙氏、占人、筮人、占梦、视祲等,凡八职。第四类是祝巫之官,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等,凡八职。第五类是掌史及星历的官,有大史、小史、冯相氏、保章氏、内史、外史、御史等,凡七职。第六类是掌车旗的官,有巾车、典路、车仆、司常等,凡四职。还有天府一职,其主要职责则是掌宗庙宝器以及吏治文书的收藏,可自成一类。从以上分类看,春官的职责虽不尽掌礼事,但主要还是掌礼。如第二类掌乐事的官,就是直接为礼事服务的,且礼、乐二官的数量占了春官系统的大半。第三、第四、第七三类职官,也主要是为礼事服务的,而天府一官,也有为祭礼服务的职责。然而第二类即掌乐事的官,又有掌学校教育的职责,如《大司乐》“掌成均(大学)之法”,《乐师》“掌国之学(小学)政”,《大胥》“掌学士之版”,《小胥》“掌学士之徵令”等等,此种职责似当属之地官而不当在春官,盖亦因作者对职官的分工尚不够严密所致。

                    《周礼》春官宗伯 卷一 叙官【回目录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做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春官宗伯,让他率领下属,而掌管天下的礼事,以辅佐王使天下各国和谐。

                    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礼官的属官有:大宗伯,由卿一人担任;小宗伯,由中大夫二人担任;肆师,由下大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郁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郁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鬯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鬯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鸡人,下士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鸡人,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四人。

                    司尊彝,下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尊彝,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几筵,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司几筵,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天府,由上士一人担任,中士二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瑞,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命,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命,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司服,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司服,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守祧,奄入人,女姚每庙二人、奚四人。
                    典祀,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守祧,由奄八人担任,每庙另外还配有女祧二人,奚四人。

                    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 内宗,凡内女之有爵者。
                    世妇,每宫由卿二人担任,下大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六人。内宗,由凡内女中出嫁而有爵位者担任。

                    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
                    外宗,由凡外女中出嫁而有爵位者担任。

                    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冢人,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墓大夫,下大夫一人、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墓大夫,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职丧,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职丧,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司乐,由中大夫二人担,I壬。乐师,由下大夫四人担任,上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大胥,由中士四人担任。小胥,由下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眡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大师,由下大夫二人担任。小师,由上士四人担任。瞽蒙:上瞽四十人,中瞽一百人,下瞽一百六十人。视瞭三百人。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同,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磬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磬师,由中土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钟师,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助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笙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笙师,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助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鏄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鏄师,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助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韎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
                    韎师,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六人,徒四十人。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旄人,由下士四人担任,舞者的多少无定数,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籥师,由中土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鞮鞻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二十人。
                    籥章,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鞮鞻氏,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庸器,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典庸器,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二疋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司干,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菙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大卜,由下大夫二人担任。卜师,由上士四人担任。卜人,由中士八人担任,下士十六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龟人,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菙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八人。

                    占人,下士八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占人,由下土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筮人,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占梦,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四人。

                    眡祲,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眡祲,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四人。

                    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祝,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祝,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小祝,由中士八人担任,下士十六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丧祝,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甸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丧祝,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甸祝,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诅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诅祝,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司巫,中士三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巫,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男巫,无定数。女巫,无定数。男女巫之长,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史,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小史,由中士八人担任,下士十六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冯相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冯相氏,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保章氏,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内史,中大人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内史,由中大夫一人担任,下大夫二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外史,由上士四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十六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御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其史百有二十人、府四人、徒四十人。
                    御史,由中士八人担任,下士十六人为副手,其下另外还配有史一百二十人,府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巾车,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工一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路,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车仆,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车仆,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常,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一人.中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都宗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都宗人,每都由上土二人担任,中土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家宗人,如都宗人之数。凡以神士者无数,以其艺为之贵贱之等。
                    家宗人,如同都宗人的编制。凡以神土为职业的,无固定的员数,按照他们才艺的高低来区分地位的贵贱。

                    《周礼》春官宗伯 卷二 大宗伯【回目录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大宗伯的职责,是掌管建立王国对于天神、人鬼、地神的祭祀之礼,以辅佐王建立和安定天下各国。用吉礼祭祀天下各国的人鬼、天神和地神。用禋祀来祭祀昊天上帝,用实柴来祭祀日、月、星、辰,用槱燎来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用血祭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用埋沉来祭祀山林、川泽,用毁折牲体来祭祀四方和各种小神。用经解割而煮熟的牲肉、牲血和生的牲肉、向地下灌郁鬯来祭祀先王,用黍稷做的饭祭祀先王,以这样的礼节用祠祀在春季祭祀先王,用禴祭在夏季祭祀先王,用尝祭在秋季祭祀先王,用烝祭在冬季祭祀先王。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
                    用凶礼哀悼天下各国所遭遇的忧伤,用丧礼哀悼死亡,用荒礼哀悼饥馑和疫病,用吊礼哀悼水遭和火灾,用禬礼哀悼被敌国战败的国家,用恤礼哀悼遭受侵犯或有内乱的邻国。用宾礼使天下各国相亲附:春季朝王叫做朝,夏季朝王叫做宗,秋季朝王叫做觐,冬季朝王叫做遇,无定期地会合诸侯叫做会,天下众诸侯国都来朝王叫做同,无定期地派卿慰问王叫做问,每十二年中有三年众诸侯派卿看望王叫做视。

                    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用军礼协同天下各国:大军出征之礼,是利用民众的义勇;大校比以平均赋税之礼,是忧虑民众的赋税不均;举行大田猎之礼,是为了检阅徒众和战车;大兴劳役之礼,是为了任用民众的劳动力;大规模勘定疆界之礼,是为了聚合民众。用嘉礼使民众相亲和:用饮酒礼和食礼,使宗族兄弟相亲和;用婚礼和冠礼,使男女相亲爱并使行冠礼的男子具有成人的德行;用宾射礼,使故旧和朋友相亲和;用飨礼和燕礼,使四方前来朝聘的宾客相亲和;用赏赐祭祀社稷和宗庙祭肉之礼,使同姓兄弟及异姓之国相亲和;用庆贺之礼,使异姓及同姓之国相亲和。

                    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用九等仪命,规正诸侯国的地位。一命可接受国君分派的职务,再命可接受国君所赐的命服,三命可接受王朝的臣位,四命可接受公所赐的祭器,五命可由王赐予一则之地,六命可赐予在采邑中自设官吏的权力,七命可出封为侯伯之国,八命可被任命为州牧,九命可担任方伯。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用玉制作六种玉瑞,以区别诸侯的等级。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用禽兽作六种见面礼,以区别臣的等级。孤拿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士拿野鸡,庶人拿鸭,工商之人拿鸡。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用玉制作六种玉器,祭祀时用以进献天地四方。用苍璧进献天,用黄琮进献地,用青圭进献东方,用赤璋进献南方,用白琥进献西方,用玄璜进献北方。都有牺牲和束帛,牲、帛之色各依照所用玉器的颜色。

                    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
                    用动物性食物促使人体的阴气动起来,用教人适中的礼来防止动得过分;用谷类食物促使人体的阳气静下来,用教人和谐的乐来防止静得过分。用礼乐配合天地间化生的无生物,以及各种动植物,来祭祀鬼神,和谐万民。

                    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齍,诏大号,治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大宾客,则摄而载果。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王命诸侯,则傧。
                    凡祭祀大天神,大人鬼,大地神,事先率领有关官吏占卜祭祀的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对百官的告诫,祭祀的前夕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临视(行裸礼用的圭瓒,察看煮牲体用的镬,奉上盛黍稷用的玉敦,告诉大祝祭祀对象的大名号以便作祝祷辞,预习王所当行的祭祀礼仪,到祭礼时教王并协助王行礼。如果王因故不参加祭祀,就代王行祭礼。凡大祭祀,王后因故不参加,就代王后进献和彻除豆、笾。招待大宾客,就代王向宾客行裸礼。诸侯朝觐王或王外出会同,就担任上相。有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也担任上相。王哭吊死去的诸侯时也担任上相。王策命诸侯,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五大封,则先告后土,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
                    国家有凶灾,就旅祭上天和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王大封诸侯,就先告祭后土。向各诸侯国、各采邑、各乡遂和公邑颁布所当遵循的祀典。

                    《周礼》春官宗伯 卷三 小宗伯【回目录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
                    小宗伯的职责,掌管建立王国祭祀的神位:右边建社稷坛,左边建宗庙。在四郊确定五帝祭祀坛场的范围。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类祭日、月、星、辰也这样做。为山川丘陵坟衍确定祭祀坛场的范围,各依它们所在的方位。

                    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辨庙祧之昭穆,掌三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
                    掌管有关五礼的禁令,以及所用牲和礼器的等差。辨别四亲庙和祧庙神位的昭穆次序。辨别王和公、卿、大夫、士五等吉凶服装,掌管有关五等服装和车旗宫室的禁令。掌管区别三族,辨别他们的亲疏,其中嫡子都称门子,掌管有关门子的政令。选择六牲的毛色,辨别牲的名称和种类,而分颁给五官,使供奉于祭祀。辨别六谷的名称种类及其用量,使六宫之人供奉于祭祀。辨别六彝的名称形制,以待行裸将礼时用。辨别六尊的名称和形制,以待祭祀和招待宾客用。

                    掌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常四时祭祀之序事与其礼。若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大祭祀,省牲,视涤濯。祭之日,逆齍,省镬,告时于王,告备于王。凡祭祀、宾客,以时将瓒果,诏相祭祀之小礼。凡大礼,佐大宗伯,赐卿大夫士爵,则傧。
                    掌管衣服:车旗、宫室等的赏赐的事。掌管四时祭祀之事的前后顺序及其礼仪。如果国有大事而占卜,就供奉玉帛并告诉卜人神和玉帛的名号。大祭祀,祭祀的前夕省视祭牲,察看祭器是否洗涤干净。祭祀那天,要迎受祭祀用的谷,省视镬中的牲肉是否煮熟,向王报告进献和陈列祭品时间的早晚,并报告馔具都已齐备。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按时奉送行裸礼用的玉勺。告教群臣行祭祀小礼。凡祭祀大礼,就佐助大宗伯告教王行礼。策命卿、大夫、士,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小祭祀,掌事,如大宗伯之礼。大宾客,受其将币之礼□。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若军将有事,则与祭有司将事于四望。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饁兽于郊,遂颁禽。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
                    小祭祀,所掌管的礼事如同大宗伯掌管祭祀的礼法。有诸侯来朝,接受他们所带来贡献给王的财物。如果王率军亲征,就率领大祝设立军社,护奉载有迁主的斋车。如果军队将交战,就同掌管祭祀的官吏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如果王亲自田猎,田猎完毕就率领大司马的属官在国郊用猎获的禽兽馈祭群神,接着就把猎物颁赐给群臣。发生大灾荒,就同大祝以及男、女巫向天地诸神祈祷祭祀以求免灾。

                    王崩,大肆以秬鬯渳;及重衰拱大敛、小敛,帅异族而佐;县衰冠之式于路门之外;及执事视葬、献器,遂哭之;卜葬兆,甫竁,亦如之;既葬,诏相丧祭之礼;成葬而祭墓,为位。
                    王死,负责督察伸陈王尸和用郁鬯为王尸沐浴。同大祝等官临视大敛、小敛,并率领异姓的人帮助行敛事。在路门外悬挂丧服和丧冠的标准样式。到将葬时同梓匠等官吏视察随葬明器,接着便代嗣王而哭。占卜墓地,开始挖墓穴时,也这样代哭。葬后,告教王行丧祭之礼。坟丘筑好后祭祀地神,设置祭位。

                    凡王之会同、军旅、甸役之祷祠,肄仪、为位、国有祸灾,则亦如之。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
                    凡因王会同、征伐、田猎或兴起劳役而祭祀求福,就预习礼仪,设置祭位。国家有灾祸而祭祀祈祷,也这样做。凡天地有大灾祸,用类祭祭祀社稷、宗庙,就设置祭位。凡王国的大礼,就协助大宗伯行礼事。凡小礼,就掌管礼事如同大宗伯掌管礼事时的仪法。

                    《周礼》春官宗伯 卷四 肆师【回目录

                    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以岁时序其祭礼,及其祈珥。大祭祀,展牺牲,系于牢,颁于职人。凡祭祀之卜日,宿为期,诏相其礼;□涤濯,亦如之。祭之日,表齍盛;告絜,展器陈,告备。及果,筑鬻,相治小礼诛其慢怠者。掌兆中庙中之禁令。凡祭祀礼成,则告事毕。
                    肆师的职责是,掌管建立王国的祭祀之礼,而协助大宗伯。建立大祭祀之礼,规定用玉、束帛和纯色而完好的牲;建立次一等祭祀之礼,规定用牲和束帛;建立小祭祀之礼,规定用牲。按照一年的四季安排祭祀的次序,以及对新落成的庙行衅礼。举行大祭祀时,负责察看牺牲,将符合要求的牲拴系在栏圈中,交付给充人和监门负责喂养。凡祭祀占卜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对百官的告诫,以及祭祀前夕确定明日开始祭祀的时间,都告教并协助大宗伯行礼事。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时也这样做。祭祀那天,用标签标明器物中所盛的谷物,报告谷物洁净;察看所陈列的馔具,报告陈列齐备;到将行裸礼时,筑捣郁金香草并煮而用以调和鬯酒。告教并协助群臣行祭祀的小礼,责罚怠慢礼事的人。掌管各祭坛兆域中以及庙中的禁令。凡祭祀的礼仪完成,就报告礼事完毕。

                    大宾客,莅筵几,筑鬻,赞果将。大朝觐,佐傧,共设匪瓮之礼。飨食,授祭,与祝侯禳于疆及郊。
                    招待来朝诸侯,临视布设的席和几,筑捣郁金香草并煮而调和鬯酒,协助大宗伯向宾客行裸礼。诸侯大朝觐,担任承摈而协助上摈。王如因故不能参加飨礼或食礼,就供给所当设的酒食,派人送到宾客的馆舍去;王亲自为宾客举行飨礼或食礼,就把当祭的食物授给宾以供宾行食前祭礼。同小祝一起在畿疆及国郊举行侯祭和禳祭。

                    大丧,大渳以鬯,则筑鬻,令外内命妇序哭,禁外内命男女之衰不中法者,且授之杖。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类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亦如之。凡师不功,则助牵主车。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尝之日,莅卜来岁之芟。猕之日,莅卜来岁之戒。社之日,莅卜来岁之稼。若国有大故,则令国人祭。岁时之祭祀,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相其礼。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凡国之小事,治其礼仪而掌其事,如宗伯癣礼。
                    有大丧,将用郁鬯洗沐尸体,就筑捣郁金香草并煮而调和鬯酒。令外命妇和内命妇依次而哭。禁止外内命夫、命妇的丧服不合定制者,并授给他们丧杖。凡征伐或田,用牲祭祀军社和迁主,就设置祭位。用类祭祭祀上天,就封土筑坛以向上天行祭礼。为军事而告祭山川,也负责设置祭位。凡军队战败,就协助大司马牵载有迁庙主的斋车。凡四季大田猎,在立表处举行貉祭,就设立神位。用尝祭祭先王那天,临视占卜明年是否需要芟除杂草。开始田猎那天,临视占卜明年是否有外敌入侵、是否有盗贼。祭社神那天,临视占卜明年庄稼好坏。如果国家遭受大的灾害,就命令国人祭祀。一年四季的常祀也命令国人进行。

                    《周礼》春官宗伯 卷五 郁人/典瑞【回目录

                    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凡祼玉,濯之陈之,以赞祼事,诏祼将之仪与其节。凡祼事,活盥。大丧之渳,共其肆器。及葬,共其祼器,遂狸之。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
                    郁人掌管行裸礼的器具。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有行裸礼的事,就调和郁鬯盛在彝中而加以陈设。凡行裸礼用的圭瓒、璋瓒,要洗涤干净,加以陈设,而佐助行裸礼,告教王献裸的礼仪和时间。凡行裸礼都要洗手。有大丧将洗沐尸体,供给洗沐所用的器具。到将出葬时,供给设遣奠所需的裸器,用毕随即埋掉。大祭祀的礼仪完毕后,同量人一起接受王所赐最后一斝酒而饮之。

                    鬯人掌共秬鬯而饰之。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门用瓢赍,庙用修,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概,凡疈事用散。大丧之大渳,设斗,共其衅鬯。凡王之齐事,共其衅鬯。凡王吊临,共介鬯。
                    鬯人掌管供应柜鬯并用布巾覆盖。祭祀盛酒的器具,凡祭祀社稷用大垦,在国都城门举行萦祭用瓢盛酒,宗庙祭祀用卣尊,凡祭祀山川和四方用蜃尊,凡行埋祭用概尊,凡毁折牲体(祭祀四方小神用散尊。大丧将为尸体沐洗,就设置斗,供给涂抹尸体用的柜鬯。凡王斋戒,供给沐洗用的柜鬯。凡王临吊臣下,供给洒被王身用的柜鬯。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虖旦,以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鸡人掌管供给祭祀用的鸡牲,辨别鸡牲的毛色。举行大祭祀,夜将尽时就呼喊天亮了以叫起百官。凡王国有招待来朝诸侯、会同、征伐、丧事等,也这样做。凡王国有事确定了行事的时间,就把时问报告主事官吏。凡祭祀,或四面禳祭以消灾,或举行衅礼,供给所需的鸡牲。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诏其酌,辨其用与其实。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四时之闲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
                    司尊彝掌管六尊、六彝的陈列位置,告教执事者酌酒,辨别各种尊彝的用途以及所当盛的酒。宗庙春季举行祠祭,夏季举行榆祭,行裸礼用鸡彝、鸟彝,都有托盘;行朝践礼用两牺尊,行醑礼用两象尊,春祠和夏禴都设有基,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秋季举行尝祭,冬季举行熏祭,行裸礼用稼彝、黄彝,都有托盘;行酯礼用两著尊,行馈食礼用两壶尊,(秋尝和冬蒸都设有孽,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凡四季之间的祭祀,如追享、朝享,行裸礼用虎彝、蛙彝,都有托盘;行朝践礼用两大尊,行醑礼用两山尊,(追享和朝享都设有基,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

                    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齐献酌,醴齐缩酌,盎齐涚,凡酒修酌。大丧,存奠彝。大旅,亦如之。
                    凡六彝、六尊中之酒的酌用,郁鬯要经过搓拌再过滤而后酌用,醴齐(用茅草过滤而后酌用,盎齐用清酒掺和经过滤而后酌用,三酒要掺和明水再过滤而后酌用。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省视举行大遗奠时所设的彝尊。举行大旅祭也负责省视彝尊。

                    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须知与其位。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祀先王昨席,亦如之。
                    司几筵掌管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别它们的用途和所当布设的位置。凡大朝觐、大飨礼、大射礼,凡封建国家、策命诸侯,在王位设置黼依,黼依的前边面向南布设有黑丝带镶边的莞席,莞席上加放边缘画有云气图案的五彩蒲席,蒲席上再加绣有黑白花纹镶边的竹席,席左右两端设玉几。为王祭祀先王和接受酢酒所布的席也是这样。

                    诸侯祭祀席,黼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雕几。昨席,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右彤几。甸役,则设熊席,右漆几。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诸侯则纷纯,每敦一几。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
                    诸侯祭祀宗庙,(为神布设边缘绘有花纹的蒲席,蒲席上加用黑色丝带镶边的莞席,席右端设雕几。为诸侯接受酢酒设带有黑色镶边的莞席,莞席上加放边缘绘有花纹的五彩蒲席。(在王的宗庙里为国宾在室窗前布席也是这样,为国宾中的孤卿大夫在席的左端设红漆几。王发徒役田猎,在立表处举行貉祭时就设熊席,席右端设黑漆几。凡丧奠,设苇席,席的右端设素几;奠祭时放置黍稷的席是边缘绘有黑白两色花纹的萑席,诸侯设奠放黍稷的席就用黑色丝带镶边,每只敦放在一张几上。凡吉礼随着仪节的进行要变换几,凶礼则仍沿用一几。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知治。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媺恶。若迁宝,则奉之。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而藏之。
                    天府掌管始祖庙中宝物的收藏,以及有关的禁令。凡王国的玉镇和大宝器都收藏在祖庙中,如果有大祭祀或大丧事,就拿出来陈设,事毕再收藏起来。凡王国各官府、各乡、州以及各采邑治理政事的文书,都接受而加以保存,以诏告王考察官吏们的政绩。春正月,用牲血涂抹宝镇和宝器而祭之。凡祭祀或丧事,在祖庙中举行,有关官吏洗手时就为他们持火把照明。冬十二月,陈设玉器而占卜明年年成的好坏。如果迁移祖庙的宝器就负责奉送。如果是在冬十月祭祀司民、司禄的时候,有关官吏向王呈报人民数和谷物数,就从王那里接受薄书加以保存。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三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
                    掌管玉瑞、玉器的收藏,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种类以及运用它们的事项,为它们设置装饰物。王腰插大圭,手执镇圭,圭垫上用五种色彩绘饰五匝,这样行拜日礼。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圭垫都用三种色彩绘饰三匝;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璧垫都用两种色彩绘饰两匝:这样来向王行春朝、秋觐、夏宗、冬遇和会同之礼。诸侯相见也执同样的瑞玉。有刻纹隆起的圭、璋、璧、琮,它们的衬垫都用丽种颜色绘饰一匝,用以看望或慰问王。

                    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
                    用以璧为本的四圭祭祀天,并用以旅祭上天。用以琮为本的两圭祭祀地,并用以旅祭四方名山大川。用有勺的裸圭肆祭先王,并用以向宾客行裸礼。用圭璧祭祀日月星辰。用以琮为本而锐出一璋的玉器祭祀山川,并用在造赠宾客时拿着它致辞。

                    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谷圭,以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大祭祀、大族,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土圭用以测度四季的日影、月影,封建诸侯国就用以测度地域。珍圭用以征召诸侯,抚恤灾荒。牙璋用以发兵,用以调动驻守的部队。璧的径长可用作度量的标准。用丝带贯穿圭、璋、璧、琮、琥、璜沟纹(中的孔眼,使璧、琮上面的沟纹上下贯通,这样用来敛尸。谷圭用以调和仇怨,用以行聘女礼。琬圭用以表彰有德的诸侯,用以缔结诸侯间的友好。琰圭用以告喻诸侯改变行为,消除恶行。举行大祭祀、大旅祭,以及凡招待宾客的事,供给所需的玉器并奉送到行礼之处。有大丧,供给所需的饭玉、含玉和赠玉。凡有玉器赐出,就供给并奉送到被赐者之处。

                    《周礼》春官宗伯 卷六 典命/职丧【回目录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
                    典命掌管诸侯的五等礼仪,以及王的诸臣的五等礼仪。上公九命担任伯,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九为节度;侯伯七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七为节度;子男五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五为节度。王的三公为八命,王的卿为六命,王的大夫为四命,到他们出封王畿之外,都加一等,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也依命数为节度。

                    凡诸侯之适子誓於天子,摄奇牸,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眡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壹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目氐其命之数。侯伯之聊、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壹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眡其命之数。
                    凡诸侯的嫡长子被天子命为太子,代理他的国君朝聘天子时,就比国君的礼仪降一等;未被天子所命,朝聘天子时就拿着用皮裹饰的束帛继子男之后行礼。公的孤卿的等级是四命,朝聘天子时手拿用皮裹饰的束帛而比照小国之君的礼仪;公的卿三命,公的大夫再命,公的士一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各依他们的命数为节度。侯伯的卿、大夫、士也一样。子男的卿的等级是再命,子男的大夫一命,子男的士不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各依他们的命数为节度。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生,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韦弁服;眡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其,服皆弁绖。大札、大荒、大灾,素服。
                    司服掌管王行吉礼或凶礼所当穿的衣服,辨别这些衣服的名称和种类,以及所适用的礼事。王行吉礼穿的服装:祭祀昊天上帝就穿大裘而戴冕,祭祀五帝的穿戴也一样;祭祀先公、举行飨礼、射礼就穿鳖服而戴冕;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和一般的山川就穿毳服而戴冕;祭祀社稷和五行之神就穿希服而戴冕;祭祀各种小神就穿玄服而戴冕;凡军事穿韦服而戴韦弁;处理朝政就穿白布衣裳而戴皮弁;凡田猎穿缁衣白裳而戴玄冠。凡丧事戴丧冠、穿丧服。凡吊唁的事戴爵弁加环经,穿吊服。凡服丧,为天王服斩衰丧,为王后服齐衰丧;王为三公、六卿服丧穿锡衰,为诸侯穿缌衰,为大夫、士穿疑衰,头上戴的都是爵弁加环经。发生大瘟疫、大饥荒、大灾害,君臣都穿戴白色的衣帽。

                    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丧,共其复衣服、敛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陈序。
                    公的服装,从衮冕以下如同王的服装;侯伯的服装,从氅冕以下如同公的服装;子男的服装,从毳冕以下如同侯伯的服装;孤的服装,从希冕以下如同子男的服装;卿大夫的服装,从玄冕以下如同孤的服装,他们的丧服,还要加上大功服和小功服;士的服装,从皮弁服以下如同大夫的服装,他们的丧服还要加上大功服、小功服以及缌麻服,他们斋戒的服装有玄端和素端。王亲自参加祭祀或招待来朝诸侯,供给所需的礼服并奉送(到王那里。有大丧,供给招魂所用的衣服,大敛、小敛所用的衣服,奠祭死者所用的衣服,以及用于陈列的明衣,掌管所有这些衣服陈列的次序。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若以时祭祀,则帅其属而修除,征役于司隶而役之。及祭,帅其属而守其厉禁而跸之。
                    典祀掌管外祭祀坛位的守护,都有一定的范围,掌管此范围内的禁令。 如果是按季举行的祭祀,就率领属下对祭祀坛场进行扫除,并从司隶那里征调徒役以供役使。到祭祀那天,率领属下守护警戒而禁止闲人通行。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
                    守祧掌管守护先王、先公之庙,并负责把先王、先公遗留的衣服收藏在庙中。如果将举行祭祀,就把各庙所藏的衣服授给各庙的尸。将举行祭祀的宗庙就由宗伯负责扫除,由守祧负责把墙涂白、把地涂黑。祭祀结束,就把尸用以行食前祭礼的食物收藏起来,并把尸穿的衣服收藏起来。

                    世妇掌妇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诏王后之礼事。帅六宫之人共齍盛,相外内宗之礼事。大宾客之飨食,亦如之。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凡王后有拜事於妇人,则诏相。凡内事有达於外官者,世妇掌之。
                    世妇掌祭祀前三日重申对女宫的告诫,到祭祀那天,依次具备祭祀器物。告教王后行祭礼的事。率领六宫的人供奉祭祀所用的谷物。协助外宗和内宗行祭礼的事。为招待来朝诸侯而举行飨礼和食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依尊卑次序排列外、内命妇的朝夕哭位,有不恭敬的就加以责罚。凡王后拜谢前来吊丧的夏殷二王后代国君夫人,就告教并协助行拜礼事。凡内宫的事有需要通知宫外官府的,就由世妇负责。

                    内宗掌宗庙之祭祀,荐加豆笾。及以乐彻,则佐傅豆笾。宾客之飨食,亦如之。王后有事,则従。大丧,序哭者。哭诸侯,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掌其吊临。
                    内宗掌管宗庙祭祀时向尸进献加豆、加笾,到依照音乐的节奏彻除祭品时,就协助传递彻下的豆、笾。招待宾客举行飨礼、食礼时也这样做。王后有事就随从前往。有大丧,依尊卑次序排列妇人的哭位。哭诸侯也这样做。凡王的卿大夫的丧事,就代王后掌吊唁临哭的事。

                    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眡豆笾,及以乐彻,亦如之。王后以乐羞齍,则赞。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不与,则赞宗伯。小祭祀,掌事。宾客之事,亦如之。大丧,则叙外内朝莫哭者。哭诸侯,亦如之。
                    外宗掌管宗庙祭祀时协助王后向尸进献玉豆、玉笾,进献前要察看豆笾所盛的食物,到依照音乐的节奏彻除祭品的时候,也协助王后彻豆笾。王后依照音乐节奏向尸进黍稷时就协助王后。凡王后向尸献酒,也协助王后。王后因故不参加宗庙祭祀,就协助代理王后的宗伯行祭礼。王后举行小祭祀,就为王后掌管祭事。接待宾客,也掌管须由王后参与的有关事宜有大丧,就依照尊卑次序排列外内宗和外内命妇朝夕哭的哭位。哭诸侯也这样做。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凡死於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大丧,既有日,请度甫,遂为之尸。及以度为丘隧,共丧之窆器。及葬,言鸾车、象人。及窆,执斧以莅。遂人藏凶器,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凡祭墓、为尸。凡诸侯及诸臣葬於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禁。
                    冢人掌管王的墓地,辨别墓地的范围而绘制地图,先王的墓葬处在中间,子孙们按照昭穆的次序分葬左右。凡做诸侯的子孙葬在王墓的左右前方,做卿、大夫、士的子孙葬在王墓的左右后方,各依他们所出之王安排前后左右。凡死于战争的人,不葬入王族墓地。凡有功者葬在王墓的前边,按照他们爵位的等级来决定所起坟的高度和种树的多少。有大丧,已经确定了葬期,就请求开始度量挖墓穴的地方,葬毕祭墓地就充当尸。到挖墓穴时,度量建造坟丘和墓道的规模,供给丧事下葬所需的器物。到出葬那天,告诉随葬的鸾车和人偶上路。到下葬的时候,手执斧在旁督察,接着便将明器藏入椁中,然后规正墓位,禁止闲人进入墓区,守护好墓区的地界。凡祭墓地之神就充当尸。凡王的同姓或异姓诸侯及诸臣要葬入墓地的,就划给墓葬区域,为之禁止闲人通行,并使守护墓地界域的人劳逸均等。

                    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凡争墓地者,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而守之。
                    墓大夫掌管王国中民间墓地的地域,绘制成图。令国中民众聚族而葬而掌管有关的禁令。指导民众排正昭穆位置,掌管其中依爵位所定墓葬规模的大小,并使各族都有本族私有的墓葬地域。凡有争夺墓地的,评断他们的争讼。率领下属巡视各墓地的地界,在墓地中央的办公处指挥下属分守各处墓地。

                    职丧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莅其禁令,序其事。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赞主人。凡其丧祭,诏其号,治其礼。凡公有司之所共,职丧令之趣其事。
                    职丧掌管王畿内诸侯的丧事,以及卿、大夫、士等凡有爵位者的丧事,依照国家规定的丧礼,亲临督察他们执行禁令,安排丧事的先后次序。凡王国的官吏依照王的命令前来行吊丧礼事,就告教并协助主人接受赠物。凡主人举行丧祭,就告教所用牲、谷等的名号,预习有关的礼仪。凡王国官吏按规定当对丧家有所赠送的,由职丧告令他们,并催促办理。

                    《周礼》春官宗伯 卷七 大司乐/小师【回目录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
                    大司乐掌管大学的教学法,建立并掌理王国有关学校的政令,聚集国子到学校里学习。凡有道艺、有德行的人,让他们在学校任教,死了就奉之为乐祖,在学校祭祀他们。用乐德教育国子具备忠诚、刚柔得当、恭敬、有原则、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德行,用乐语教国子掌握比喻、称引古语、背诵诗文、吟咏诗文、提起话头、回签筮述的语言按巧,用乐舞教国子学会《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湮》、《大武》等舞蹈。用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和六代的舞一起配合演奏,以招致人鬼、天神和地神而祭祀,以使各国亲睦,民众和谐,宾客安定,远人悦服,动物繁生。

                    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
                    于是分别演奏六代的乐舞而依尊卑排列先后,用以祭祀地神、人鬼、天神。用黄钟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大吕宫的调式歌唱,跳《云门》舞,以祭祀天神;用大蔟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应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咸池》舞,以祭祀地神;用姑洗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南吕宫的调式歌唱,跳《大韶》舞,以祭祀四方名山大川;用蕤宾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函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大夏》舞,以祭祀山川;用夷则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小吕宫的调式歌唱,跳《大灌》舞,以祭祀姜嫖;用无射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夹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大武》舞,以祭祀先王、先公。所有六种调式的舞乐,都要用五声、八音相配合。

                    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赢物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六种舞乐,演奏一遍而招致有羽毛的动物,以及川泽之神;演奏两遍而招致毛短浅的动物,以及山林之神;演奏三遍而招致有鳞甲的动物,以及丘陵之神;演奏四遍而招致毛细密的动物,以及坟衍之神;演奏五遍而招致有甲壳的动物,以及土神;演奏六遍而招致龙凤龟麟,以及天神。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征,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征,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征,应钟为羽,路鼓、路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之舞,於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凡舞乐,用圜钟律定宫音的音高,用黄钟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姑洗律定羽音的音高,敲响雷鼓、雷鼗,吹奏孤竹做的管,弹奏云和山的木材做的琴瑟,表演《云门》舞,冬至那天,在地上的圜丘上进行演奏,如果舞乐演奏六遍,天神就都会下降,就可以向神进献玉继而进行祭祀了。凡舞乐,用函钟律定宫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姑洗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南宫律定羽音的音高,敲响灵鼓、灵鼗,吹奏孙竹做的管,弹奏空桑山的木材做的琴瑟,表演《咸池》舞,夏至那天,在泽中的方丘上进行演奏,如果舞乐演奏八遍,地神就都会出来,可以向神进献玉,继而进行祭祀了。凡舞乐,用黄钟律定宫音的音高,用大吕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应钟律定羽音的音高,敲响路鼓、路鼗,吹奏阴竹做的管,弹奏龙门山的木材做的琴瑟,唱《九德》歌,表演《大韶》舞,在宗庙中进行演奏,如果舞乐演奏九遍,就可以向祖先的神灵进献玉,继而进行祭祀了。

                    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従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
                    凡演奏音乐,如果是大祭祀,就在祭祀前夕悬挂乐器,将乐器依次陈列并试奏检查。祭祀时王出入就令演奏《王夏》;尸出入就令演奏《肆夏》;牲出入就令演奏《昭夏》。率领国子表演舞蹈。招待宾客举行大飨礼不牵牲入庙,其他都同祭祀时一样。举行大射礼,王出入就令演奏《王夏》,到王射箭的时候,就令演奏《驺虞》;告教诸侯拿着弓矢舞蹈。王大食时,要三次奏乐以劝王饱食,都命令演奏钟鼓。王出征凯旋向宗庙祖先大献战功,就令演奏凯乐。

                    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大札、大凶、大灾、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大丧,莅廞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之。
                    凡出现日食、月食,四镇、五岳崩裂,以及大怪异的灾害,或有诸侯死,就命令彻去舞乐。大瘟疫、大饥馑、大水灾或火灾、大臣死,凡遇国家的大忧患,就命令解下悬挂的乐器。遇有大丧,要亲临督察陈放随葬的乐器。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环拜以钟鼓为节。
                    乐师掌管有关小学的政令,而教国子小舞。凡小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王依音乐节奏行礼仪:行走的时候依《肆夏》的节奏,小步快走的时候依《采荠》的节奏,乘车的时候也这样。转身行拜礼就依钟鼓的节奏。

                    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
                    凡举行射礼,王射箭的时候演奏《驺虞》为节奏,诸侯射箭的时候演奏《狸首》为节奏,大夫射箭的时候演奏《采蒴》为节奏,士射箭的时候演奏《采蘩》为节奏。

                    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凡国之小事用乐者,令奏钟鼓。凡乐成,则告备,诏来瞽皋舞。及彻,帅学士而歌彻,令相。
                    凡演奏音乐掌管有关乐器陈列和演奏先后次序的事,治理有关音乐的事务。凡国家举行小祭祀需用乐的,就命令演奏钟鼓。凡音乐演奏终了就向王报告演奏完毕。告诉(视瞭扶瞽者进来表演歌唱,告诉当舞的国子表演舞蹈。到祭祀完毕彻祭器的时候,就率领学士而歌唱并彻去祭器,命令视瞭搀扶(瞽者离去。

                    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令相,如祭之仪。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乐出入,令奏钟鼓。凡军大献,教恺歌,遂倡之。凡丧,陈乐器,则帅乐官。及序哭,亦如之。凡乐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
                    用飨礼或食礼招待诸侯的时候,安排有关乐器陈列和演奏先后次序的事,命令演奏钟鼓,命令视嘹搀扶瞽者,都如同祭祀的礼仪。举行燕射时,率领射夫手持弓矢而舞。乐人出入的时候,就命令演奏钟鼓。凡征伐而向祖庙大献战功,事前教(瞽者】唱凯歌,到时候)就担任领唱。凡王家的丧事,陈设随葬的乐器时,就率领乐官前往陈设。到随葬乐器填入墓穴排列哭位而哭的时候,也率领乐官而哭。掌管所有乐官的事务和戒令,听断他们的请求和争讼。

                    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比乐官,展乐器。凡祭祀之用乐者,以鼓征学士,序宫中之事。
                    大胥掌管学士的名册,以待有事时召集他们。学士春季入学,用菜祭先师教他们舞蹈,使他们动作整齐而又符合音乐节奏。秋季颁布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使他们的歌声整齐而符合音乐节奏。用六代的音乐与舞蹈相配合并端正舞者的位置,依年龄长幼排列舞者出入的次序。考核乐官,检查乐器。凡祭祀需要用乐的,就击鼓召集学士。依次安排学宫中有关教授舞乐的事。

                    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小胥负责协助大胥发布征召学士的命令而考核人数,迟到的就罚他饮酒;巡视舞蹈的队列,而挞罚怠慢的人。端正所悬挂的乐器的位置。王的乐器悬挂四面,诸侯悬挂三面,卿大夫悬挂两面,士悬挂一面。辨别所悬挂乐器的声音是否符合音律。凡悬挂钟磬,仅悬挂十六枚钟或十六枚磬叫做堵,钟磬全都悬挂叫做肆。

                    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大师掌理六律、六同,以使阴声与阳声相配合。阳声是指: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这六律;阴声是指: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这六同。阳声和阴声都用宫、商、角、徵、羽五声和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相配合。

                    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大飨,亦如之。大射,帅瞽而歌射节。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大丧,帅瞽而廞作谥。凡国之瞽蒙正焉。
                    教瞽蒙六种诗的表现手法:叫做风,叫做赋,叫做比,叫做兴,叫做雅,叫做颂。学诗的人要以六德作为根本,用六律来确定歌唱的音调。举行大祭祀,就率瞽噱登堂歌唱,敲击拊作为开始歌唱的命令。歌毕堂下演奏管及其他乐器时,敲击悚作为开始演奏的命令。举行大飨礼招待来朝诸侯时也这样做。举行大射礼时,率领瞽噱歌唱以作为射箭的节奏。大征伐时,手持铜制的律管以辨别军将发出的呼声,而告诉王吉凶。有大丧时,率领瞽蒙陈设随葬的乐器;将把棺柩装载到柩车上的时候,为死者作谥号。凡王国的瞽蒙都听从大师的政教。

                    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大祭祀,登歌击拊,下管击应鼓,彻歌。大飨,亦如之。大丧,与廞。凡小祭祀、小乐事,鼓朄,掌六乐声音之节。
                    小师掌管教授演奏鼓、鼗、枧、敌、埙、箫、管、琴瑟和歌唱。举行大祭祀,瞽蒙登堂歌唱的时候,就敲击拊;歌毕堂下演奏管笙等乐器时,就敲击应鼓;彻祭器的时候,就歌唱。举行大飨礼招待来朝诸侯时也这样做。有大丧的时候,参与陈放随葬的乐器。凡举行小祭祀而小规模地演奏音乐,就敲击朄以为管笙等的演奏发令。掌管六代舞乐声音的节奏及其相互应和

                    《周礼》春官宗伯 卷八 瞽蒙/司干【回目录

                    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
                    瞽蒙负责演奏鼗、祝、敌、埙、箫、管、弦等乐器和歌唱,讽诵诗以及小史撰定的帝系和世本等,弹奏琴瑟。掌管《九德》和六诗的歌唱,以听从大师的指挥。

                    视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掌大师之县。凡乐事,相瞽。大丧,廞乐器。大旅,亦如之。宾射,皆奏其钟鼓,鼜、恺献,亦如之。
                    视瞭掌管凡演奏音乐时就敲击鼗,敲击颂磬、笙磬。负责为大师悬挂乐器。凡演奏音乐就搀扶瞽蒙。有大丧时,陈设随葬的乐器。举行大旅祭时也陈设乐器。凡举行宾射礼,都击朄以令奏钟鼓。巡夜的鼙鼓和军队凯旋献功的钟鼓,也负责敲击。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凡声,高声昆,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回声衍,侈声笮,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凡和乐,亦如之。
                    典同掌管六律、六同的和谐,以辨别天地、四方、阴阳的声音,以调整各种乐器的声音。凡(钟所发出的声音:钟体上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盘旋在钟内难扩散;钟体上下过直,发出的声音就迟重缓慢;钟体下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会放肆而去不稍容留;钟体一边偏大,发出的声音就离散而不稍内敛;钟体一边偏窄,发出的声音就内敛而不外扬;钟体过大,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宏大;钟体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小;钟体过圆,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宛转回旋;钟体中央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于迫促;钟体中央过宽,发出的声音就抑郁回旋而难出;钟体过薄,发出的声音就像震掉出来的一样;钟体过厚,就难以叩击发声。凡制造乐器,都以发出的声音能够符合十二律来确定它们的度数,对照十二种病钟的声音来纠正大小容量。凡调整旧乐器也依照上述标准。

                    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磬。凡祭祀,奏缦乐。 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蘩》。掌鼙鼓、缦乐。 笙师,掌教龠竽、笙、埙、籥、箫、篪、笛、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及丧,奉而藏之。大旅,则陈之。
                    磬师掌管教授敲击编磬、编钟,教授配合缦乐、燕乐演奏的钟磬。凡举行祭祀,演奏缦乐。钟师掌管敲击钟镩。凡演奏音乐,击钟鼓演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诫夏》、《骜夏》。凡举行祭祀、飨礼或食礼,就演奏燕乐。凡举行射礼,王射时奏《驺虞》,诸侯射时奏《狸首》,卿大夫射时奏《采蓣》,士射时奏《采蘩》。掌管敲击应鼙,磬师演奏缦乐时就敲击应鼙以相和。笙师掌管教授吹奏竽、笙、埙、籥、箫、篪、篷、管,撞击牍、应、雅,以教授配合演奏《陔夏》之乐的节奏。凡举行祭祀、飨礼或食礼,供给所需的与钟声相应和的笙乐。演奏燕乐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到下葬的时候奉送这些乐器到墓穴而藏入椁中。举行大旅祭时,就陈设所掌管的乐器。

                    鏄师掌金奏之鼓。凡祭祀,鼓其金奏之乐。飨食、宾射,亦如之。军大献,则鼓其恺乐。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鏄师掌管演奏钟铸时敲击晋鼓。凡举行祭祀,击晋鼓配合钟铸演奏。举行飨礼、食礼和宾射礼也这样做。出征凯旋而大献战功时,击鼓配合演奏凯旋之乐。凡军营中巡夜,三次譬鼓都由铸师负责敲击,(王宫日常守备的譬鼓也负责敲击。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韎师掌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飨,亦如之。
                    韎师掌管教授东夷舞乐,祭祀时就率领属下跳东夷舞。举行大飨礼时也这样。

                    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
                    旄人掌管教授从民间选拔出来的善于舞乐的人,教授四夷舞乐。凡从四方选出从事舞乐的人都隶属于旄人。凡举行祭祀或招待宾客,在演奏燕乐时使所统领的四方从事舞蹈者表演四夷舞乐。

                    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龠籥。祭祀则鼓羽龠之舞。宾客飨食,则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龠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龠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龠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籥师掌管教国子持羽吹籥而舞。举行祭祀时就击鼓作为舞羽籥之舞的节奏。招待宾客举行飨礼或食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籥章掌管击土鼓和吹豳籥。春二月,白天敲击土鼓,吹奏豳诗,以迎接暑气的到来。秋八月,夜间迎接寒气的到来也这样做。凡国中向田祖祈求丰年,就吹奏豳雅,敲击土鼓,以使田畯快乐。国中举行蜡祭,就吹奏豳颂,敲击土鼓,以祈使老而疲劳的万物得到休息。

                    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祀,则龠而歌之。燕,亦如之。
                    鞮鞻氏掌管四夷的舞乐及其歌唱,举行祭祀时就吹管、籥伴奏歌唱,举行燕礼时也这样做。

                    典庸器掌藏乐器庸器。及祭祀,帅其属而设荀虡,陈庸器。飨食、宾射,亦如之。大丧,廞荀虡。 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宾飨,亦如之。大丧,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
                    典庸器掌管收藏乐器和庸器。到祭祀的时候,率领属吏陈设笱虞,陈列庸器。举行飨礼、食礼和宾射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用以随葬的笋虞。司干掌管授予和收藏舞蹈器具。举行祭祀时,舞蹈者排列好之后,就授予他们舞器,舞蹈完毕后再接受舞器而收藏。招待宾客举行大飨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列用以随葬的舞器,到下葬时奉送到墓地并藏入椁中。

                    《周礼》春官宗伯 卷九 大卜/诅祝【回目录

                    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廖。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眡高作龟。大祭祀,则眡高命龟。凡小事,莅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
                    大卜掌管对于三类兆象的占卜法:一是玉兆,二是瓦兆,三是原兆。它们基本的兆象之体,都有一百二十种,它们的繇辞都有一千二百条。掌管三种《易》书的占筮法:一是《连山》,二是《归藏》,三是《周易》。它们的经卦都有八卦,它们的重卦都有六十四卦。掌管三种梦书的占梦法:一是《致梦》,二是《觭梦》三是《咸陟》。它们所记载的基本占法有十种,又变化出九十种占法。根据国家大事制作八个方面的命龟辞:一是有关征伐,二是有关天象,三是有关赐予,四是有关谋议,五是有关事情果能成功与否,六是有关到达与否,七是有关下雨与否,八是有关病好与否。借用这八个方面的命辞,帮助推演三类兆象、三种《易》书和三种梦书之占,以观察国家的吉凶,如果不吉就香诉王采取挽救国政的措施。凡国家有大事要贞问,如占卜立新君,占卜大分封,就指示龟甲高起的部位给大宗伯看并在此处凿眼以便灼烤。占卜举行大祭祀,就指示龟甲高起的部位给大宗伯看并发布命龟辞。凡是占问小事,就代大宗伯临视卜事。占卜国都大迁移,或进行大征伐,就端正地把龟甲放置在卜位上。凡占卜举行旅祭,就把龟甲陈放出来。凡占卜丧事,就发布命龟辞。

                    卜师掌开龟之四兆,一曰方兆,二曰功兆,三曰义兆,四曰弓光。凡卜事,眡高,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
                    卜师掌管占卜时拿出龟卜的四篇兆书:一是《方兆》,二是《功兆》,三是《义兆》,四是《弓兆》。凡占卜就指示龟甲高起的部位给临视卜事的官员看,举火灼烤龟甲,直到出现兆纹。凡是占卜,辨别龟的仰头、低头、左斜、右斜、后长、前长,以授给发布命龟辞的人,并告教和协助发布命龟辞。

                    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曰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上春衅龟,祭祀先卜。若有祭事,则奉龟以往。旅,亦如之。丧,亦如之。
                    龟人掌管六类龟,各有各的名称与特征:行走低头的天龟之类叫做灵属,行走仰头的地龟之类叫做绎属,前甲稍长的东龟之类叫做果属,龟甲左侧稍斜的西龟之类叫做雷属,后甲稍长的南龟之类叫做猎属,龟甲右侧稍斜的北龟之类叫做若属,各依照这些龟的方色及其龟体特征来辨别它们。凡捕龟用秋季,治龟甲用春季,各依照它们的名称种类,收入藏龟室。春正月用牲血涂龟,祭祀卜筮的发明者。如果有祭祀,就捧龟而往。举行旅祭也这样。有丧事也这样。

                    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凡卜,以明火热燋,遂龠其焌契,以授卜师,遂役之。
                    菙氏掌管供给燃和契,以待占卜用。凡占卜,先用明火点燃憔,接着吹燃火点燃契,以授给卜师,然后听从卜师的吩咐以协助卜师。

                    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眡吉凶。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
                    占人掌管用龟甲占卜和用蓍草占筮。占卜之前先据筮辞占筮八事,如果只筮而不卜,就依八卦占筮的八事,来观察吉凶。凡卜筮,君观察兆象,大夫观察兆气,史官观察兆的粗纹,卜人观察兆的细纹。凡卜筮完毕,就把进献神的帛和(记录下来的命辞及兆系在一起收藏起来。年终,就总计全年卜筮的结果应验或未应验的各有多少。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
                    筮人掌管三种《易》书,以辨别九筮的名称:一是《连山》,二是《归藏》,三是《周易》;九筮的名称,一是筮更,二是筮成,三是筮式,四是筮目,五是筮易,六是筮比,七是筮祠,八是筮参,九是筮环:以辨别吉凶。凡国家大事,先占筮而后占卜。春正月选择蓍草。凡占筮国事负责供给蓄草。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恶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驱疫。
                    占梦掌管每年四季观察日月的交会,辨别阴阳之气。依据得梦时日月运行的度数和交会的位置来占测六类梦的吉凶:一是正梦,二是噩梦,三是思梦,四是寤梦,五是喜梦,六是惧梦。冬十二月,问王所梦以占来年吉凶,将全年所占王的吉梦献给王,王先拜而后接受。于是用菜祭四方,以送走恶梦,接着令方相氏开始驱逐疫鬼。

                    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镌,四曰监,五曰暗,六曰瞢,七曰弥,八曰叙,九曰隮,十曰想,掌安宅叙降。正岁,则行事;岁终,则弊其事。
                    视祲掌管观察十种日旁气晕之法,以观察善恶,辨别吉凶:一是稷,二是象,三是锖,四是监,五是暗,六是瞢,七是弥,八是叙,九是防,十是想。掌管安定居宅、依次占测凶祸所降之地而进行攘除或迁移。夏历正月开始进行安定居宅的事,年终总计全年安定居宅的情况。

                    大祝掌六祸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说。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辨六号,一曰神号,二曰鬼号,三曰示号,四曰牲号,五曰齍号,六曰币号。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绝祭,八曰缭祭,九曰共祭。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日肃拜,以享右、祭祀。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则执明火、水而号祝。隋衅,逆牲,逆尸,令钟鼓;右,亦如之。来瞽,令皋舞;相尸礼。既祭,令彻。大丧始崩,以肆鬯渳尸,相饭,赞敛。彻奠,言甸人读祷,付练祥。掌国事,国有大故、天灾,弥祀社稷,祷祠。大师,宜于社,造于祖。设军社,类上帝。国将有事于四望,及军归献于社,则前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建邦国,先告后土用牲币,禁督逆祀命者,颁祭号于邦国都鄙。
                    大祝掌握六种祝告辞,用于祭祀人鬼、天神和地神,祈求福祥,祈求永得正命而无邪:一是顺祝,二是年祝,三是吉祝,四是化祝,五是瑞祝,六是策祝。掌握六种祭祀祈祷法以使人鬼、天神和地神和协一致:一是类祭,二是造祭,三是桧祭,四是萘祭,五是攻祭,六是说祭。撰作六类文辞,以沟通上下、亲疏、远近的人:一是朝聘往来交接之辞,二是外交辞令,三是上对下的训诫、劝励之辞,四是会同盟誓之辞,五是祝福庆贺之辞,六是对死者的诔辞。辨别六种祭祀时所用的尊美的称号:一是神的美号,二是祖先的美号,三是地神的美号,四是牺牲的美号,五是谷物的美号,六是玉帛的美号。辨别九种食前祭礼:一是命祭,二是衍祭,三是包祭,四是周祭,五是振祭,六是搞祭,七是绝祭,八是缭祭,九是供祭。辨别九种拜礼:一是稽首,二是顿首,三是空首,四是振动,五是吉拜,六是凶拜,七是奇拜,八是褒拜,九是肃拜,用于祭祀时向尸献酒和劝侑尸吃饭。凡用大袒祀祭祀天神、剔解牲体祭祀宗庙、祭祀地神,就拿着明水和明火而告教各种祭祀的名号并发布祝辞。向祖先进献牲血、迎取祭祀用牲、迎接尸的时候,就命令演奏钟鼓。劝侑尸吃饭时也命令演奏钟鼓。呼瞽者进来歌唱奏乐,并命令呼舞者进来表演舞蹈,相赞尸行礼。祭祀完毕,命令彻除祭器。大丧,王始死,为陈尸设郁鬯并用以浴尸,协助行饭含礼,协助大敛、小敛,负责彻除奠祭物;(撰作并告诉甸师读代王受灾祸的祷辞;在举行衬祭、小祥祭和大祥祭时,掌管供给祭物和相赞礼仪等国事。国家有大的变故或天灾,就遍祀社稷,并向诸神祈祷消灾,事后举行祭祀以报答诸神。王亲征,用宜祭祭祀社神,用造祭祭祀祖先,在军中设立军社,并用类祭祭祀上天,国家的军将们还要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到军队出征回来向社神献捷时,就在前先致祝告辞。有大会同,就用造祭祭祀宗庙,用宜祭祭祀社神。前往会同途中经过大山川,就对它们进行祭祀。返回后就在宗庙行释奠礼。封建诸侯国,就先告祭社神后土,用牲和玉帛做祭品。禁止和督察诸侯是否有违背有关祭祀命令的。颁布有关祭祀的各种名号给各诸侯国和王畿各采邑。

                    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弥灾兵,远皋疾。大祭祀,逆齍盛,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彻,赞奠。凡事,佐大祝。大丧,赞渳,设熬,置铭。及葬,设道赍之奠,分祷五祀。大师,掌衅祈号祝。有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凡外内小祭祀、小丧纪、小会同、小军旅、掌事焉。
                    小祝负责在举行小祭祀时,为之撰作侯祭、禳祭、祈祷和报福之祭的祝辞及有关的名号,以祈求福祥,祝祷风调雨顺年成丰收,迎接时雨,宁息风旱,消弭灾兵,远离罪咎和疾病。举行大祭祀时,负责迎取盛在祭器中的谷物,迎送尸,浇水为尸盥手,协助尸行食前祭礼,协助彻除祭器,协助酌酒放置在尸席前。凡事协助大祝。有大丧,协助沐浴尸体,殡棺时在棺柩周围放置炒熟的谷物,设置铭旌。到将出葬时置遣奠,并分出牲体祭祀五祀。王亲征,掌管衅鼓、祈祷、祭祀的各种名号和祝告辞。有寇贼或外敌入侵的事,就负责祭祀和守护国郊诸祀坛及社坛。凡外内小祭祀、小丧祭、小会同、小征伐,掌管有关祈祷祝号的事。

                    丧祝掌大丧劝防之事。及辟,令启;及朝,御,乃奠;及祖,饰棺,乃载,遂御。及葬,御,出宫,乃代。及圹,说载,除饰。小丧,亦如之,掌丧祭祝号。王吊,则与巫前,掌胜国邑之社稷之祝号,以祭祀祷祠焉。凡卿大夫之丧,掌事,而敛,饰棺焉。
                    丧祝掌管大丧时指挥(拉柩车者和执披者以防护柩车的事。到需要除去殡棺的涂封物时,下令开启棺殡。到行朝庙礼时,指挥运载棺柩前往祖庙’,于是设置朝庙奠。到设祖奠时,装饰棺柩,载上柩车,接着指挥柩车调头。到出葬时,指挥拉柩车出庙,于是由另一丧祝接替指挥。到达墓穴处,把棺柩从柩车上卸下,除去棺饰。遇有小丧也这样做。负责有关丧祭的祝告辞和各种名号。王外出吊唁臣丧,就与男巫走在王前为王驱除凶邪之气。掌管对被灭之国的社稷的祝告和各种名号,以对它进行祭祀、祈祷和事后的报祭。凡卿大夫的丧事,掌管有关的事项并负责尸体入殓和装饰棺柩。

                    甸祝掌四时之田表貉之祝号。舍奠于祖庙,弥亦如之。师甸,致禽于虞中,乃属禽。及郊,馌兽,舍奠于祖弥,乃敛禽,禂牲禂马,皆掌其祝号。 诅祝掌盟、诅、类、造、攻、说、禬、禜之祝号。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
                    甸祝掌管四季田猎在立表处举行貉祭时的祝声辞和各种名号,出发前在祖庙和祢庙行释奠礼时也这样做。举行大田猎,当把猎物集中到树有虞旗的田猎处的中央时,便给猎物分类。返回时到达国郊,就用所猎获的禽兽馈祭国郊四方群神,回到国都又用所猎获的兽在祖庙和祢庙行舍奠礼,然后挑选三十头禽牲缴纳给腊人。用稠祭祭所猎获的禽牲,用禂祭祭马,都负责祝告辞和各种名号。

                    《周礼》春官宗伯 卷十 司巫/神仕【回目录

                    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祭祀,则共主,及道布,及蒩馆。凡祭事,守瘗。凡丧事,掌巫降之礼。
                    司巫掌管有关群巫的政令。如果国家发生大旱,就率领群巫起舞而进行雩祭。国有大灾,就率领巫官察视先世之巫攘除同类灾情的旧例以便仿行。举行祭祀时,就供给盛木主的匣和神所用的布巾,以及盛藉草用的筐。凡祭祀,负责守护瘗埋的牲币。凡丧事:掌管巫下神之礼。

                    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冬堂赠,无方无算;春招弭,以除疾病。王吊,则与祝前。 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若王后吊,则与祝前。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
                    男巫负责在举行望祀、望延时授给所祭神的名号,用茅向四方招请所祭之神。岁终举行堂赠之祭以送走不祥和恶梦,所送的方向和远近没有一定。春季招求福祥,安息灾祸,以除去疾病。王外出吊唁臣丧,就与丧祝走在王前为王除去凶邪之气。女巫掌管每年在一定时节举行祓祭以除去邪疾,以及用香草煮水沐浴的事。发生旱灾,就为雩祭而舞如果王后外出吊唁,就与女祝走在王后前面为王后除去凶邪之气。凡王国遇有大灾,就或歌或哭而请求神灵消灾。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凡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以贰六官,六官之所登,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大祭祀,与执事卜日,戒卑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辩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大之日、朝觐,以书协礼事。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大迁国,抱法以前。大丧,执法以莅劝防。遣之日,读诔,凡丧事考焉。小丧,赐谥。凡射事,饰中,舍筭,执其礼事。
                    大史掌握大宰所建王国的六种法典,以迎受天下各国上报的治理情况的文书;掌握八种法则以迎受各官府上报的治理情况的文书;掌握八种法则以迎受采邑上报的治理情况的文书。凡邦国、官府、采邑有争讼的就据法考其是非,不合法的就加以惩罚。凡邦国、采邑和民众订有盟约券书的就负责收藏,用作六官所藏正文的副本,如果盟约券书有所更改又收藏六官所上报的副本。如果盟约券书被违背,就打开盟约券书(加以考察,不守约的就加以惩罚。调整岁和年的误差以便按季节安排民众应做的事,把这种安排颁布给各官府和采邑。年终颁布明年十二个月的朔日给各诸侯国。逢闰月,就告诉王居住到路寝门中处理政事而过完这个月。举行大祭祀,与掌卜事的官吏一起占卜祭日。告诫百官那天和申诫那天,都要同所有参与祭事的官吏一起阅读礼书而预习并记录下所当办的事。祭祀那天,手执礼书以安排助祭诸臣按常礼所当在的位次。有因礼争讼的就据礼书以察断,违礼者就要受惩罚。诸侯大会同而来朝觐王,事先依照礼书预习并记录所当行的礼事。到诸侯向王进献玉那天,拿着礼书以告教王行礼事。王亲征,就抱持观测天象的仪器与大师同乘一车。国都大迁徙,就抱持司空营建国都之法前往。有大丧时,执掌丧葬之法而临视指挥拉柩车者和执披者防护柩车的事,设大遣奠那天宣读诔辞。凡丧事考察行礼的得失。有小丧负责赐给死者谥号。凡举行射箭比赛,洗刷盛笄的中,从中里取笄放在地上计算射中的多少,并执掌有关的礼事。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
                    小史掌管王国和王畿内侯国的史记,撰定帝系和世本,辨别诏穆的次序。如果王有事要到宗庙祈祷祭祀,就告诉王先王的忌日和名讳。举行大祭祀,大史与有关官吏读礼法书,小史依据礼法书排定诏穆和俎簋的位次。在有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征伐时,协助大史行事。凡王国的事要用礼法的,掌管其中小事所当用的礼法。卿大夫的丧事,负责赐予谥号,宣读诔词。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月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冯相氏负责观测十二年绕天一周的太岁、一年十二次盈亏的月亮、斗柄所指的十二辰、一旬的十天、日月五星所在二十八宿的位置,辨别和排列年月时节朔望等历法的事,以与日月五星等天体运行的位置相对照。冬至、夏至测度日影的短长,春分、秋分测度月影的短长,据以辨别四季的代序。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保章氏掌管观测天上的星象,以记录星、辰、日、月的变动,据以观测天下的变化,辨别这种变化的吉凶。根据星宿的分野来辨别九州的地域,所分封国家的界域都有自己的分星,通过观察分星以观测各国的妖祸吉祥。根据岁星历经十二次时的星象,来观测天下的妖祸吉祥。根据日旁五种云色,来辨别能够预兆吉凶和水旱所降以及年成丰欠的阴阳相犯的气象。根据十二个月的风,来观测天地之气的和与不和所预示的妖祸吉祥。凡以上所述五种占验方法坦以告教王补救政治失误,谋议并依次安排好所应做的事。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讷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内史协助大宰掌管王的八种权柄的运用之法,以告教王治驭群臣:一是授予爵位,二是授予俸禄,三是废黜官职,四是安置官职,五是诛杀,六是赦免死罪,七是赐予,八是剥夺。执掌国法和国家政令的副本,据以考察各诸侯国、府和采邑的政事,据以受纳并考察他们的会计文书。掌管依尊卑次序安排群臣向王奏事之法,接受群臣的谋议转告给王而由王听断处置。凡策命诸侯以及孤卿大夫,就受王命作策书加以任命。凡四方奏事的文书,由内史读给王听。王制定俸禄,就帮助王撰定文辞,用方版宣示出去。当王有所赏赐时也这样做。内史负责书写王的命令,接着便抄写命令的副本加以保存。

                    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外史负责书写王下达给畿外的命令。掌管四方诸侯国的史记,掌管三皇五帝的典籍。负责把统一的文字传达到四方各国。如果使者拿着王的命令出使四方,就负责书写命令授给使者。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従政者。 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缋緫;安车,雕面,鹥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辇车,组挽,有翣,羽盖。王之丧车五乘:木车,蒲蔽,犬衤冥,尾櫜疏饰,小服皆疏;素车,棼蔽,犬礻冥,素饰,小服皆素;藻车,藻蔽,鹿浅礻冥,革饰。駹车,萑蔽,然礻冥,髹饰。漆乘,藩蔽,豻衤冥,雀饰。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凡赐阙之。毁折入赍于职币。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及葬,执盖,従车持旌。及墓,虖启关,陈车。小丧,共柩与其饰。岁时,更续,共其币车。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典路掌王及后之王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说。若有大祭祀,则出路,赞驾说。大丧、大宾客,亦如之。凡会同、军旅,吊于四方,以路従。
                    御史掌管有关各诸侯国、采邑以及民众治理方面命令的文书,以协助冢宰进行治理。凡从事治理的官吏都从御史那里受取书写成文的法令。负责帮助王撰写命令。凡统计从政者人数的事都由御史负责。巾车掌管有关官车的政令,分辨它们的用途和所当建树的旌旗,区别等级和尊卑次序,管理它们的接收和分配。王的五种车:一是玉路,驾车的马有用金镂饰的当卢,繁和缨都用五彩的厕缠绕十二匝,车上树大常旗,大常旁饰有十二脖,用于祭祀;二是金路,(驾车的马有金饰的钩,樊和缨都用五彩的厕缠绕九匝,车上树大旃旗,用于会宾客,封赐同姓;三是象路,驾车的马配有朱饰的络头,樊和缨都用五彩的厕缠绕七匝,车上树大赤旗,用于上朝,封赐异姓;四是革路,驾车的马配有白黑二色杂饰的韦做的络头,樊和缨都用丝绦缠绕五匝,车上树大白旗,用于军事,用于封赐守卫四方的诸侯;(五是木路,驾车的马饰有浅黑色的樊和白色的缨,车上树有大麾旗,用于田猎,用于封赐九州外的蕃国。王后的五种车:一是重翟,驾车的马面上有用金镂饰的当卢,(马勒两侧缀饰着红色的缯带;二是厌翟,驾车的马面上有杂饰黑白二色的韦做的当卢,马勒两侧缀饰着画有花纹的缯带;三是安车,驾车的马面上有画饰的当卢,马勒两侧缀饰着青黑色的缯带;以上三种车上都设有容盖;四是翟车,(驾车的马面上有用贝壳装饰的当卢,马勒两侧缀饰着丝带,车上设有幄;五是辇车,有供人牵引用的丝带,车两旁设有要扇,车上设有羽盖。王的丧车有五种:一是木车,用蒲草做车上的藩蔽,车轼上覆盖用白狗皮做的禊,设有用白狗皮尾做的盛兵器橐,祺和橐都用粗布饰边,小兵器袋也都用粗布饰边;二是素车,用蓣麻做车上的藩蔽,车轼上覆盖用白狗皮做的禊,祺用白缯饰边,小兵器袋也都用白缯饰边;三是藻车,用苍色的缯做车上的藩蔽,车轼上覆盖用浅毛的鹿皮做的祺,祺用去毛的鹿皮革饰边.L四是骁车,用细苇席做车上的藩蔽,车轼上覆盖用果然皮做的禊,稹用赤而微黑的韦饰边;【五是漆车,用黑漆的细苇席做车上的藩蔽,车轼上覆盖用犴皮做的旗,祺用黑而微赤的韦饰边。执行公务的车有五种:孤乘用夏篆,卿乘用夏缦,大夫乘用墨车,土乘用栈车,庶人乘用役车。凡良车或散车,不在分等级的车之中,它们的用途也没有一定。凡车辆的派出收回,年终就要对车辆的完损情况做一次统计。凡赏赐出去的车不论完损不在统计之内。损毁车的要交赔偿金到职币那里。有大丧,装饰遣车,接着加以陈列,而后由人举着往墓地。到出葬的时候,拿着盖跟从柩车,并拿着写有死者名字的旌旗。到达墓前,呼令打开墓道的门,陈列祥车。有小丧,供给载棺柩的车,以及柩车上的装饰物。每年按季节更换新车以续用,把换下来的坏车供给车人取材。举行大祭祀的清晨,摇铃以与鸡人(呼喊天亮的声音相应和。典路掌管王和王后的五路,辨别它们的名称种类,以及套马驾车和解马卸车的事。 如果有大祭祀,就出车,帮助给车套马和解马卸车。有大丧、大宾客,也这样做。凡王会同、征伐、吊唁四方诸侯,就驾着王所乘以外的车随行。

                    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会同,亦如之。大丧,廞革车。大射,共三乏。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析羽为旌。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道车载┸,斿车载旌,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凡祭祀,各建其旗。会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大丧,共铭旌,建廞车之旌。及葬,亦如之。凡军事,建旌旗洮共旅瘳置旗弊之。甸,亦如之。凡射,共获旌。岁时,共更旌。
                    车仆掌管戎路的副车,广车的副车,阙车的副车,蓣车的副车,轻车的副车。凡征伐供(王革车,又以(其余各革车的副车随行。(王外出会同时也这样做。有大丧就陈列王的革车。举行大射礼,供给所需的三乏。司常掌管九种旗的名称,各种旗都有同类属的小旗,以待国家有事肘用。画有日月的叫做常,画有交龙的叫做旃,缪和脖同色叫做旃,缪和脖不同色叫做物,画有熊虎的叫做旗,画有鸟隼的叫做旃,画有龟蛇的叫做旒,用全羽饰旗杆叫做旌,用析羽饰旗杆叫做旌。到国家大阅兵的时候,协助司马颁发旗帜:王树大常,诸侯树旃,孤卿树缪和旃同色(的旃,大夫士树缪和旃异色的旃,军帅和大都、小都之长树缪和旃同色的旗,乡吏树缪和脖异色的旖,县鄙官吏树旒,道车所载旖杆饰为全羽,脖车上所载旒杆饰为析羽。旗的缪上都书写各自的官事、姓名:官府各书写官事、姓名,州里官吏各书写官事、姓名,采邑主各书写官事、姓名。凡举行祭祀,(为参加祭祀者各树其旌旗。参加会、同、接待宾客也这样,并为王在外的住处设置旌旗以象宫门。有大丧,供给铭旌,为所陈列的遣车树旌旗,到下葬时也要为遣车树旗。凡有军事行动,为兵车树旌旗,到召集民众时也设置旌旗,待民众到齐后就把旗放倒。田猎时也这样设置旌旗。凡举行射箭比赛,供给唱获者所需的旌旗。每年按季供给新旗以更换旧旗。

                    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若有寇戎之事,则保群神之壝。国有大故,则令祷祠。既祭,反命于国。
                    都宗人掌管都中的祭祀之礼。凡都中举行祭祀,祭毕把祭肉送给王。规正都中的各种礼仪和服饰。如果有贼寇或外敌侵犯,就保护群神的祭坛。国家有大的变故,就命令都中官吏祈祷并于事后报神;报神祭后,就向王报告。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
                    家宗人掌管家邑的祭祀之礼。凡举行祭祀祭毕都要送祭肉给王。国家有大的变故,就命令家邑官吏祈祷、事后报神,然后向王报告。获福后命令举行报神祭,祭后也向王报告。管有关家邑的礼仪及其衣服、宫室、车旗等的禁令。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各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凡担任神仕的,掌管根据日、月、星三辰以确定众神神位之法,以绘制人鬼、天神和地神在天位置的图形,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类别。在冬至那天招致天神和人鬼加以祭祀,在夏至那天招致地神和百物之神(加以祭祀,以除去国家和民众的灾荒、瘟疫。

                    ◎ 《周礼》夏官司马【回目录

                        【提要】夏官系统共有六十九职官,大司马是其长,小司马是大司马的副手。按照《叙官》的说法,夏官是“政官”,即掌理军政之官,此说大体不误。如大司马所掌九伐之法,征收军赋,教民习战,救无辜而伐有罪,以及王亲征时掌其戒令等,皆属军政,而所掌“佐王平邦国”的“九法”,亦当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其中的“制军诘禁”一项则纯属军事性质。本篇的《小司马》职文佚缺,仅残存数语,其详虽不可考,而由其“掌其事,如大司马之法”一语,可推知其职掌的性质亦属军政无疑。大、小司马之下的六十七属宫,其中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掌疆、司甲五官职文佚缺,其他六十二官的职掌,则较复杂,虽多属掌军政者,然亦有许多与军政无关的职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掌军事或与军事有关者,有司勋、环人、挈壶氏、诸子、司右、司兵、司戈盾、司弓矢、槁人、戎右、戎仆、掌固、司险、候人、都司马、虎贲氏、旅贲氏等,凡十七职。第二类是掌天下邦国者,包括邦国的封建,疆域的划分,协调各国的关系,通财利,一度量,徕远民,致方贡等,有职方氏、量人、土方氏、怀方氏、合方氏、训方氏、形方氏、山师、川师、原师、匡人、撢人等,凡十二职。盖对邦国的管理需依靠军事实力,故将此类职官属之司马。以上两类职官数量最多,其所掌也是夏官的最主要职责。第三类是掌养马及马政者,有校人、趣马、巫马、牧师、度人、圉师、圉人、马质等,凡八职。盖马为军事所需,故将此类官属之司马。第四类是为王掌车者,其中戎右、戎仆掌王军车,已属之第一类中,此外还有齐右、道右、大驭、齐仆、道仆、田仆、驭夫等,凡七职,分掌王其他诸事所乘车。盖王车安全保卫第一,故将此类职官属之司马。此外还有一部分职官,则与军政无关,依《周礼》对于六官性质的划分,本当属之他官,而亦属之司马。如掌吏治及朝仪的司士,掌出纳王命的大仆、小臣,掌吏民向王的上书和奏事的御仆,掌王冕服的节服氏、弁师,以及掌寝庙杂役的隶仆,似当属之天官;掌射礼之事的缮人、射人,掌视察祭祀准备情况的祭仆,掌羊牲以供祭祀和宾客的小子、羊人,掌驯养猛兽以供祭祀的服不氏,掌射鸟、捕鸟、养鸟以供祭祀和膳羞的射鸟氏、罗氏、掌畜,掌驱疫鬼和魍魉的方相氏等等,则似当属之春官。还有掌行火之政令的司燧,则可自成一类。《周礼》之六官,要数夏官属官的职掌最为复杂错综,盖皆因作者思之未密,或尚未及修改定稿所致。《夏官》的《叙官》详载军事建置,这是《夏官》写法的一个特点。又《职方氏》详载天下九州的划分,以及各州的山川、泽薮、人民和物产,与其他职文的写法不同而颇类《禹贡》之体,这是《夏官》的又一特点。

                        《周礼》夏官司马 卷一 叙官【回目录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夏官司马,让他率领下属而掌管天下的政典,以辅佐王使天下各国政治公平。

                        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 大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晨有二十人。
                        政官的属官有:大司马,由卿一人担任;小司马,由中大夫二人担任;军司马,由下大夫四人担任;舆司马,由上士八人担任;行司马,由中士十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六人,胥三十二人,徒三百二十人。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凡军队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王拥有六军,大国拥有三军,次国拥有二军,小国拥有一军,军的将领都是命卿;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帅都是中大夫;五百人为一旅,旅帅都是下大夫;一百人为一卒,卒长都是上士;二十五人为一两,两的司马都是中士;五人为一伍,每伍都有伍长。每一军配有府二人,六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勋,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土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马质,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量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小子,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羊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司爟,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固,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司险,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疆,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候人,由上士六人担任,下士十二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史六人,徒一百二十人。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环人,由下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壶氏,由下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射人,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服不氏,由下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射鸟氏,下士一人、退人。
                        射鸟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罗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畜,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士,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六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十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诸子,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右,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贲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虎贲氏,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十二人为助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旅贲氏,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十六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节服氏,由下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
                        方相氏,由狂夫四人担任。

                        御仆,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大仆,由下大夫二人担任;小臣,由上士四人担任;祭仆,由中士六人担任;御仆,由下士十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隶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隶仆,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弁师,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甲,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兵,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戈盾,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只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弓矢,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缮人,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槀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槁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戎右,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上士二人为副手。

                        齐右,下大夫二人。
                        齐右,由下大夫二人担任。

                        道右,上士二人。大驭,中大夫二人。
                        道右,由上士二人担任。大驭,由中大夫二人担任。

                        戎仆,中大夫二人。
                        戎仆,由中大夫二人担任。

                        齐仆,下大夫二人。
                        齐仆,由下大夫二人担任。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道仆,由上士十二人担任。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由下士十二人担任。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驭夫,由中士二十人担任,下士四十人为副手。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校人,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趣马,每皂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巫马,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马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牧师,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廋人,每闲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圉师,每四匹马一人,另外还配有徒二人。圉人,好马每匹一人,低能的马每二匹一人。

                        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职方氏,由中大夫四人担任,下大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中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十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土方氏,由上士五人担任,下士十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怀方氏,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训方氏,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山师,中山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山师,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师,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信十人。
                        原师,由中士四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匡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都司马,每都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家司马,各使自己的家臣担任,而听命于公司马。

                        《周礼》夏官司马 卷二 大司马【回目录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仆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诘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大司马的职责,负责建立有关诸侯国的九项法则,以辅佐王成就诸侯国的政治。制定诸侯国的封域,以正定它们的疆界;为诸侯国设立仪法、辨别君臣的尊卑之位,以明确诸侯国君臣的等级;进用和荐举贤能有功的人,进用和荐举贤能有功的人,以激发诸侯国臣民的进取心;设立州牧和国君,以维系邦国的臣民;建立军队、惩治和严禁违法者,以纠正邦国的失误;分配诸侯国应缴的贡赋,以确定诸侯国的合理负担;查核诸侯国的乡民数,以便诸侯国任用民力;根据诸侯国爵位的尊卑和拥有土地的大小,建立合理的守卫土地之法,以安定诸侯国。使大国亲小国、小国服事大国,以使各诸侯国和睦相处。

                        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用九伐之法规正诸侯国。诸侯有以强陵弱、以大侵小的,就削弱他;有杀害贤良和民众的,就讨伐他;有对内暴虐、对外欺陵邻国的,就幽禁他而更立新君.有土地荒芜、人民离散的,就削减他的封地;有依仗险固地形而不服从的,就派兵进入他的国境以示惩罚;有无辜杀害亲族的,就抓起来治罪;有放逐或弑杀他的国君的,就杀死他;有违犯王的命令、轻视国家政法的。就杜塞他同邻国交通的途径;有外内悖乱人伦,行为如同禽兽的,就诛灭他。

                        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乃悬政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之,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政法,把形成文字的政法悬挂在象魏上,让万民观看政法,过十天而后收藏起来。 依照划分九畿的簿籍,分施各诸篌自所当奉行的政治和职责。地方千里是国畿,国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侯畿,侯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甸畿,甸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男畿,男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采畿,采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卫畿,卫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蛮畿,蛮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夷畿,夷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镇畿,镇畿之外地方五百里是蕃畿。

                        凡令赋,以地舆民制之:上地,食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
                        凡征兵,依据土地的好坏和人口的多少来制定服役人数的标准。上等土地每年可耕种的占三分之二,休耕三分之一,耕种上等土地的农民可用以服役的每家三人;中等土地每年可耕种的占一半,休耕一半,耕种中等土地的农民可用以服役的每二家五人;下等土地每年可耕种的占三分之一,休耕三分之二,耕种下等土地的农民可用以服役的每家二人。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师执提,旅帅执鼓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
                        仲春,教民众习战。大司马用旗召集民众,整编队列阵形,如同实战时那样列阵。教民众辨别鼓、铎、镯、铙的用途。王执掌路鼓,诸侯执掌贲鼓,军将执掌晋鼓,师帅执掌提鼓,旅帅执掌鼙鼓,卒长执掌铙,两司马执掌铎,公司马执掌镯。教民众坐下、起立、前进、后退、快速、慢速,以及距离疏密的节度。接着便用他们进行春季田猎,有关官吏在立表处举行貉祭,警诫民众不要违犯有关田猎之法,然后击鼓,于是开始围猎。焚烧野草的火停止燃烧,然后进献所猎获的兽以祭祀社神。

                        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群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县鄙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遂以苗田,如搜之法,车弊,献禽以享礿。
                        仲夏,教民众在草野之地宿营,如同仲春教民习战那样布阵。选择车辆和兵众加以配合,阅读簿册校核兵甲器械。教民众辨别各种徽识的用途:各级军帅的徽识都与他们军营门前所树旌旗书写同样的官事、姓名,六遂的徽识各与本遂的旌旗书写同样的官事、姓名,采邑主的徽识各与本采邑的旌旗书写同样的官事、姓名,六乡官吏的徽识各与本官的旌旗书写同样的官事、姓名,公邑大夫的徽识都与各邑的旌旗书写同样的官事、姓名,各官府的徽识都与它们的旌旗书写同样的官事、姓名,以便夜间军事行动好辨别。其他方面都同仲春教民习战那样。接着进行夏季田猎,如同春季田猎之法。车停止追逐野兽,田猎结束,便进献所猎获的野兽祭祀宗庙。

                        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载旂,车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各书其事是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獮田,如搜田之法,罗弊,致禽以祀祊。
                        仲秋,教民众演习作战,如同仲春教民习战那样布阵。教民辨别各种旌旗的用途。王树大常,诸侯树旃,军吏树旗,军帅和大都、小都之长树缪和旃同色的旗,乡吏和家邑之长树缪和脖不同色的旃,郊野的公邑大夫树旒,王的百官树旃,各旗的缪上都书写各自的官事、姓名。其他方面都同仲春教民习战那样。接着进行秋季田猎,如同春季田猎之法。停止用网捕兽,田猎结束,集中所猎获的兽并用以祭祀四方之神。

                        中冬,教大阅,前期,群史戒泉庶,修战法,虞人菜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而致,质明,弊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陈,皆坐,群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不用命者斩之。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群吏弊旗,车徒皆坐。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乃鼓退,鸣铙,且却,及表乃止,坐作如初。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间以分地,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既陈,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于陈前,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及所弊,鼓皆駴,车徒皆噪,徒乃弊,致禽饁兽于郊。入,献禽以享。
                        仲冬,教民众大检阅之礼。大检阅之前,乡吏们要告诫民众,演习战法。虞人芟除将要举行田猎的野地的荒草而设表,每百步设一表,设三表,又间隔五十步设一表。到举行甲猎那天,司马在后表与二表的中间树立旗帜,乡吏们打着旗,敲着鼓、铎、镯、铙等各率领乡民到来。天亮时司马把旗帜放倒,惩罚后到的人。于是用车辆和徒众布阵,如同实战时的阵形,全体坐下。军帅们站在阵前听取有关军法的誓诫,斩杀牲给左右军阵看,说:“不服从命令的,斩!”中军元帅敲击鼙鼓命令击鼓,鼓人都击鼓三通。两司马摇响金铎,军帅们举起旗帜,车辆和步兵都起立。鼓人击鼓命令前进,公司马敲响镯作为行进的节度,车辆和步兵都前进,从后表前进到二表而后停止。鼓人击鼓三通,两司马用手捂住铎口而摇铎,军帅们放下旗帜,车辆停止前进、步兵都坐下。鼓人又击鼓三通,两司马摇响金铎,军帅们举起旗帜,车辆和步兵都起立。鼓人击鼓命令前进,公司马敲响镯,车辆快速奔跑,步兵快步前进,从二表前进到三表才停止,坐下和起立都和前次一样。于是鼓人又击鼓,车辆迅猛奔驰,步兵快速奔跑,从三表前进到四表才停止。三次连续不断地击鼓命令进攻,车上的射手先后射出三发箭,步兵三次击刺。于是击鼓命令从南向北退兵,卒长敲响铙,兵众向北退,退到后表处才停止,坐下和起立都如同当初一样。接着进行冬季田猎。用旌旗分立左右作为军门,军帅们各率领车辆和步兵依次出军门,分左右用车辆和步兵布阵,乡师规正兵众出入军门的队列。旗树在卒与卒之间以划分地段,车和步兵前后分别屯驻而相距百步,乡师巡视军阵前后。凡布阵,险阻的地方步兵在前,平坦的地方车辆在前。布阵完毕,于是设置驱赶野兽的车和拦击野兽的车,肆师、甸祝等在阵前立表处举行貉祭。中军元帅敲击鼙鼓命令击鼓,鼓人击鼓三通,两司马们摇响金铎,车辆和步兵都起立,接着鼓人击鼓命令前进,步兵都口中衔枚而行。猎获大兽交给公家,小兽留给自己,猎获野兽的人割取兽的左耳以便计功。到达田猎场的边界处就停下来,鼓声震响如雷,车辆和步兵齐声欢呼。徒众于是停止田猎,就集中所。猎获的禽兽并在国郊馈祭四方之神,进入国都又进献所猎获的兽以祭祀宗庙。

                        及师,大合军,以行禁令,以救无辜伐有罪。若大师,则掌其戒令,莅大卜,帅执事莅衅主及军器。及致,建大常,比军众,诛后至者。及战,巡陈,□事而赏罚。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王吊劳士庶子,则相。
                        到需要率军队随王出行时,就集合六军,执行有关的禁令,以救援无辜被侵之国,讨伐有罪的人。如果王亲征,就执掌有关的戒令。出发前临视大卜占卜吉凶,率领有关官吏临视衅祭将随军而行的迁庙主和社主以及军事器械。到召集军众时,就树起王的大常旗,校核所到的军众人数,惩罚后到的人。到作战时,巡视军阵看有无战功以施行赏罚。如果军队打了胜仗,就左手拿着律管,右手拿者钺,在军前做先导,奏凯旋之乐而向社神献功。如果事队战败,就头戴厌冠而护送载有迁庙主和社主的车回来。王吊唁、慰问死伤的士、庶子,就协助王行礼。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大会同,则帅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则合诸侯之六耦。大祭祀、飨食、羞牲鱼,授其祭。大丧,平士大夫。丧祭,奉诏马牲。
                        兴建大的工程,参与工程的谋画,聚集役徒,接受役徒的名册,以待考核他们的成绩而决定对他们的赏罚。大会同,就率领土和庶子跟从王而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如果举行大射礼,就匹配诸侯为六耦。举行大祭祀、飨礼、食礼,负责进献羊牲、马牲和鱼牲,取当祭之物授给尸或宾客以行食前祭礼。有大丧,负责规正士大夫的职责与尊卑位次;举行丧祭时,奉送马牲到墓地并向死者报告。

                        《周礼》夏官司马 卷三 小司马/司险【回目录

                        小司马之职,掌凡小祭祀。会同、飨射、师田、丧纪,掌其事,如大司马之法。
                        小司马的职责掌管……凡小祭祀、小会同、小飨礼、小射礼、小征伐、小田猎、小丧事,都负责掌管其事,如同大司马掌管有关事项之法。

                        军司马,阙。 舆司马阙。 行司马阙。
                        军司马,阙。 舆司马阙。 行司马阙。

                        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勋诏之。大功,司勋藏其贰。掌赏地之政令。凡赏无常,轻重眡功。凡颁赏地,三之一食,唯加田无国正。 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纲恶马。凡受马于有司者,书其齿毛与其贾。马死,则旬之内更,旬之外入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马及行,则以任齐其行。若有马讼,则听之。禁原蚕者。 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邦国之地与天下之涂数,皆书而藏之。凡祭祀,飨宾,制其従献脯燔之数量,掌丧祭奠之俎实。凡宰祭、与郁人受斝历而皆饮之。
                        司勋掌管六乡赏赐土地的法则,以赏赐的多少体现功劳的大小。辅成王业之功日叫做勋,保全国家之功叫做功,有利民生之功叫做庸,勤劳定国之功叫做劳,为国制法之功叫做力,战功叫做多。凡有功劳的人,就书写他的名字和功劳在王的大常旗上.f死后就在冬季祭祀宗庙时让他配食,司勋向神报告他的功劳。大功劳,由司勋收藏功劳簿的副本。掌管有关征收所赏赐田地的赋役的政令。凡赏赐田地的多少没有一定,赏赐的轻重依据功劳的大小。凡所颁赐的赏地,国家收取三分之一的租税。只有加赐的田地国家不征税。马质掌管评估马的价值以成交,衡量和购买三种马:一是戎马,二是田马,三是驽马,都有一定的毛色和价格。用大绳拴系悍劣的马加以驯养。凡从马质那里领受马的,记录马的年齿、毛色与马价。如果马死了,是在十天之内死的就要原价赔偿,十天之外死的就要将马耳上缴以便验证死马的毛色,依照死马的皮肉骨骼的价格加以偿还,二十天以上死的就不赔偿了。马将远行,就要告诉领取马的人根据马的任载能力调剂马的负担和行程。如果有因买卖马而而争讼的,就受理听断。禁止一年两次养蚕,以免伤马。量人掌管营建国家的法则,划分天下的国家为九州,丈量将营建之国的国都的城郭,丈量国君的宫室,丈量市、朝、道路、里巷、宫门和沟渠。营建采邑也这样做。丈量驻军处的壁垒、营房,丈量军中的市、朝、市、朝周围的道路和军社所在之处。各诸侯国的土地和天下的道路数,都记载而加以收藏。凡祭祀或用飨礼招待宾客,确定随同献酒时献上的干肉或烤肉的多少和长短。掌管设大遣奠的牲肉和从葬于墓的牲肉。凡举行祭祀,同郁人一起接受王举以授给的最后一辈酒而都饮下。

                        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而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凡沈、辜、侯、禳,饰其牲,衅邦器及军器。凡师田,斩牲以左右徇陈。祭祀,赞羞,受撤焉。
                        小子掌管祭祀时进献豚解的羊牲、体解的羊牲、盛于豆的切肉。掌管对新建成的社稷坛的衅礼,对新建成的宫室的五祀的衅礼。凡举行埋沈、胡辜、侯禳之祭,负责洗刷所用的牲。用牲血涂新制成的邦器和军事器械。凡出征或田猎,斩杀牲以巡示左右军阵。祭祀时,协助进献祭品,(祭祀完毕接受所彻下的祭品。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衅、积,共其羊牲。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羊人掌管羊牲。凡举行祭祀,就洗刷羔羊。祭祀时,宰杀羊牲,将羊头拿上堂(献入室中。凡举行衅庙礼,供给所需的羊牲。接待宾客,供给按礼法所当供给的羊。凡举行沈埋、船辜、侯禳、衅祭和积柴燔烟之祭,供给所需的羊牲。如果牧人那里没有符合要求的羊牲,就从司马那里领取钱,派手下的贾人去购买羊牲而供给所需。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従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
                        司爟掌管用火的政令,四季变更国中用以取火的木材,来防救时气造成的疾病。春三月开始用火烧陶冶炼,民众都跟着烧陶治炼,秋九月熄灭陶冶的火,民众也这样做,到时候就施行可以放火烧荒的命令。凡祭祀,在祭祀结束时就行祭燧礼。凡国中有失火的,或有擅自放火烧野草的,就有刑罚加以惩处。

                        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颁其士、庶子及其众庶之守,设其饰器,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凡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有移甲,与其役,财用唯是得通,与国有司帅之,以赞其不足者。昼三巡之;夜亦如之;夜三鼜以号戒。若造都邑则治其固与其守法。凡国都之竟有沟树之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职焉,若有山川,则因之。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达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唯有节者达之。
                        掌固掌管修筑城郭、沟池和篱落等阻固,分派士、庶子和役徒守卫任务,设置兵甲等防守器械,分拨守卫所需的财物合理发给守卫者食粮,可以根据需要役使民众,征用他们的材物器械。凡守卫者都从掌固那里接受约束的法纪,而使守卫所需财物器械得以调度流通,但必须是有必要调动的兵甲役徒和财物,只有这一部分才能够流通,并与有关官吏率领着,以帮助守备薄弱的地方。白天耍三次巡视守卫处。夜里也这样做,夜里还要三次敲击鼜鼓并发出注意警戒的呼号。凡建造都邑,就为之修筑阻固,并颁授守卫之法。凡王国和都邑的边境处,都开有沟渠和沿沟栽种的树木作为阻固,都城的四郊也是这样。民众都有守卫和修筑阻固的职责。如果境内有山河,就借以修筑为阻固。 司险掌管九州的地图,以遍知各州的山林、川泽的险阻,而开通其间的道路。在国都郊野之地设置五沟、五途,而种植林木,作为阻固,阻固处都设有守禁,而使道路通达。国家有变故,就设藩篱阻塞道路而禁止行人,用下属守卫要害处,只有持旌节的人才可通行。

                        《周礼》夏官司马 卷四 候人/司右【回目录

                        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以设侯人,若有方治,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于竟。
                        侯人各自掌管所分管的那一方的道路的治安和有关禁令,而分设下属掌管各条道路。如果某方诸侯派使者为治理国事而来,就引导他们而把他们送到王朝;到回国时,又把他们送出国境。

                        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巡邦国,搏谍贼,讼敌国,扬军旅,降围邑。
                        环人负责对敌挑战,查察军中的奸慝。预先挫败敌人的侵略阴谋,巡视王国。抓捕间谍。有敌国来犯,出使敌营与敌争辩是非曲直。宣扬军威。负责接受被包围城邑的投降。

                        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凡军事,县壶以序聚柝。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挈壶氏掌管在打成的水井上悬挂水壶做标志以使军士们前来汲水,在当宿营处悬挂马辔做标志以使军士们前来宿营,在存放军粮处悬挂畚做标志以使军士们前来领取粮食。凡有军事行动,悬挂漏壶计时以轮流更换击柝巡夜的人。凡有丧事,悬挂漏壶计时以轮流更换代哭的人。所设的漏壶都设有专人用水火在一旁守候,并负责区分昼漏和夜漏的长短。到冬天,就用火烧沸鼎中的水,而用以注入漏壶。

                        射人掌国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东面,聊大夫西面。其挚,三公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厄。诸侯在朝,则皆北面,诏相其法。若有国事,则掌其戒令,诏相其事。掌其治达,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狸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苹》,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王射,则令去侯,立于后,以矢行告。卒,令取矢。祭侯,则为位,与大史数射中,佐司马治射正。祭祀,则赞射牲。相孤、卿、大夫之法仪,会同、朝觐、作大夫介。凡有爵者,大师,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车。有大宾客,则作卿大夫従,戒大史及大夫介。大丧,与仆人迁尸,作聊大夫掌事,比其庐,不敬者,苛罚之。
                        射人掌管王国的三公、孤、卿、大夫的朝位:三公面朝北而立,孤面朝东而立,卿、大夫面朝西而立。他们所拿的见面礼:三公拿玉璧,孤拿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诸侯在王朝,都面朝北而立,告教并帮助他们履行有关的仪法。如果王有祭祀的事,就掌管有关诸侯的戒令,告教并帮助他们行助祭的事。掌管转达诸侯们对王的报告或奏书。依据王的射礼演习射箭的礼仪。王的射礼用六耦为正耦,设三处射侯,设三名唱获者,设三容,用《驺虞》作为伴奏的音乐,音乐演奏九遍,射前先听五遍。诸侯的射礼用四耦为正耦,设二处射侯,设二名唱获者,设二容,用《狸首》作为伴奏的音乐,音乐演奏七遍,射前先听三遍。孤、卿、大夫的射礼用三耦为正耦,设一处射侯,设一名唱获者,设一容,用《采蓣》作为伴奏的音乐,音乐演奏五遍,射前先听二遍(案当为一遍)。士的射礼用三耦为正耦,射犴侯,设一名唱获者,设二容,用《采蘩》作为伴奏的音乐,音乐演奏五遍,射前先听二遍(案当为一遍)。到王举行大射礼的时候,就用狸步测量侯道,张设三侯。王开始射箭时,就命令背靠射侯而立的获者离开射侯,然后站到王的身后,把王所射出的箭飞行的毛病告诉王,以帮助王纠正。射毕,命令(射鸟氏拾取射出的矢。将要祭射侯的时候,就为服不氏确定接受献酒的位置。与大史一起数笄以计算射中的次数。协助大司马治理有关射礼的仪法。举行祭祀,就协助王射杀牲,协助孤、卿、大夫行祭祀的礼仪。王外出与诸侯会同,或诸侯前来朝觐,就使大夫做公、卿的副手前往对诸侯进行慰劳或赠赐。凡使卿、大夫与诸侯接洽,都由射人派出。王出征,就使卿、大夫乘坐王的军车的副车。有诸侯来朝时,就选派卿、大夫随从王接见,告诫随同三公前往诸侯馆舍传达王命的大史和做副手的大夫。有大丧,就同大仆负责迁移尸体,使卿、大夫分掌职事,查核居庐的人数及其是否遵守丧礼,有不严肃的,就加以责问和惩罚。

                        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凡祭祀,共猛兽,宾客之事则抗皮,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 射鸟氏掌射鸟。祭祀,以弓矢驱乌鸢。凡宾客、会同、军旅,亦如之。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
                        服不氏掌管饲养猛兽而加以教习使之驯服。凡祭祀供给猛兽做牺牲。有宾客来朝聘的事,就举起他们所进献的兽皮进内收藏。举行射箭比赛就协助射人张设射侯。射箭比赛开始后,拿着旌旗在乏后等待有人射中而唱获。射鸟氏掌管射鸟。举行祭祀,就用弓箭驱逐乌鸦和鸢。凡有接待宾客、会同、出征等事,也这样做。举行射箭比赛就负责收取射在侯处的矢。矢在侯上过高,就用并夹夹取。

                        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糯。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行羽物。 掌畜掌养鸟而阜蕃教扰之。祭祀,共卵鸟。岁时,贡鸟物,共膳献之鸟。
                        罗氏掌管用罗捕获乌鸦。举行蜡祭后,就用细密的罗捕鸟。春二月,用罗捕获春季始出的鸟,进献鸠鸟以供行养国老礼,用鸟赏赐官吏们。掌畜掌管喂养鸟,使鸟繁殖并调教而使之驯服。举行祭祀供给会生蛋的家禽。每年按季节供给候鸟。供给王用膳所当进献的鸟类。

                        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岁与其贵贱,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以诏王治,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唯赐无常。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卿,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左,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仪従者,在路门之右,南面西上。司士摈,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大仆前,王入内朝,皆退。掌国中之士治,凡其戒令,掌摈士者,膳其挚。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相其法事,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帅其属而割牲,羞俎豆。凡会同,作士従。宾客,亦如之。作士适四方使,为介。大丧,作士掌事,作六军之士执披。凡士之有守者,令哭,无去守。国有故,则致士而颁其守。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 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正弗及。大祭祀,正六牲之体。凡乐事,正舞位,受舞器。大丧,正群子之服位。会同、宾客,作群子従。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司士掌管群臣的名籍,以施行有关的政令。每年登记或注销群臣增加或减少的员数,辨明他们的年龄和级别的高低,遍知各诸侯国、畿内各采邑、各公邑的卿、大夫、士和庶子的员数。报请王所当黜陟的臣:根据德行报请黜陟爵位,根据功劳报请黜陟俸禄,根据能力报请黜陟职事,根据长期任职的表现确定所当给予的食粮数。 规正朝仪的位置,分辨贵贱的等级。王面朝南而立;三公面朝北而立,以东边为上位;孤面朝东而立,以北边为上位;卿、大夫面朝西而立,以北边为上位;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的右边,面朝南而立,以东边为上位;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在路门的左边,面朝南而立,以西边为上位。司士担任摈者,引导王揖请群臣就位:对孤、卿每人一揖,对大夫依照等级、分别向同级者三揖,对一旁的士总行三揖,王又转身向门左、门右的人行揖礼。大仆在王前引导王就朝位。王进入路门,内朝的群臣都退去。 掌管王都中士的任职情况,以及凡有关土的戒令。掌管引导初命为士的人入见王,把士所拿的挚交给膳夫。凡举行祭祀,掌管有关士的戒令,告教并协助他们行礼仪的事;到行旅酬礼向众人赐酒的时候,依照昭穆的次序呼唤土进前接受赐酒;率领下属而解割牲体,进献俎和豆。凡王前往与诸侯会同,就选派士做随从。王接见宾客时也这样做。以王命使士为使者出使四方,或做大夫使者的副手。有大丧,分派士掌理有关事项,并选派六军中的士执披。凡士有职守的,令他们哭而不离开职守。国家有变故,就召集士而分派他们职守。凡诸侯国每三年考核一次他们的卿、大夫、士的任职情况,而升降他们的爵位和俸禄。诸子掌管国子这些做父亲副手的人,掌管有关他们的戒令,以及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区别他们的尊卑等级,规正他们的朝位。国家有大事,就率领国子到太子那里,听从差遣使用。如果有战争,就授给他们战车和铠甲,按军事编制集合他们,为他们设置军官,依照军法对他们进行管理。司马不征发他们的赋役。凡国家征发役徒都不涉及他们。举行大祭祀,负责捞出鼎中的牲体放置在俎上。凡举行舞乐的事,孥正舞蹈者的行列,授给舞蹈者道具。有大丧,规正群国子的丧服和哭位。王有会同或接待宾客的事,选派国子随从。凡国家有徭役的事,国子就列入游暇无事的国子之中而不参加,让他们修养德行、学习道艺:春季把他们集合在大学里,秋季把他们集合在射宫里,以考察他们的道艺,而决定对他们的进用或黜退。

                        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军旅、会同,合其车之卒伍,而比其乘,属其右。凡国内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掌其政令。
                        司右掌管有关众车右的政令。凡出征、会同,就负责组合车队,编排车乘,安排车右。凡国中勇力之士能使用五种兵器的就选为属员,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

                        《周礼》夏官司马 卷五 虎贲氏/道右【回目录

                        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及葬,従遣车而哭。适四方使,则従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
                        虎贲氏掌管王外出时率领虎士按照军事编制列队在王前后行进,以护卫王。王出征、会同时也这样做。留宿时就守卫王行宫周围的栏桓。王的国都,就守卫王宫。国家有大变故,就守卫王的宫门。有大丧也这样做;到出葬时,跟从遣车而哭。出使四方,就护从担任使者的士或大夫。如遇兵寇或泥水致使道路不通而有征调军队或役徒的事,就奉持王的征令简书出使四方之国。

                        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凡祭祀、会同、宾客,则服而趋。丧纪则衰葛执戈盾。军旅,则介而趋。
                        旅贲氏负责手持戈盾夹在王车的两边而行,左边八人,右边八人,车停下来就站在车轮两旁。凡举行祭祀、会同或接待宾客,就穿玄端服夹在王车两边而行。有丧事,就身穿斩衰服、系葛首经和葛腰经、手持戈盾夹在嗣王的车两边而行。出征,就身穿甲衣夹在王车的两边而行。

                        节服氏掌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大常。诸侯则四人,其服亦如之。郊祀裘冕,二人执戈,送逆尸従车。
                        节服氏掌管王祭祀、朝觐时的衮冕,当王祭祀或朝觐时由六人执持王的大常旗的旒。诸侯就由四人持旒,诸侯祭祀、朝觐的服装也由节服氏掌管。王郊祭天服大裘而戴冕,就由二人持戈盾,迎送尸的时候跟从在尸车的后边。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大丧,先。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
                        方相氏负责蒙着熊皮,戴着黄金铸造的有四只眼的面具,上身穿玄衣而下著朱裳,拿着戈举着盾,率领群隶四季行傩法,以搜索室中的疫鬼而加以驱逐。有大丧,出葬时走在柩车前边。到达墓地,将把棺柩下入墓穴时,用戈击刺墓穴的四角,驱逐魍魉。

                        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眡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祭祀、宾客、丧纪,正王之服位,诏法仪,赞王牲事。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凡军旅、田役赞王鼓。救日月亦如之。大丧,始崩,戒鼓,传达于四方。窆亦如之,县丧首服之法于宫门,掌三公孤卿之吊劳。王燕饮,则相其法。王射,则赞弓矢。王眡燕朝,则正位,掌摈相。王不眡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
                        大仆负责规正王行礼时的服装和所在的位置,对外发布有关国家大事的命令并转奏群臣执行王命的报告,掌管转达诸侯的奏事和上书。王上朝,就在前引导王就朝位而后退到己位。王退朝入路门时也这样做。 在大寝门外树路鼓,而掌管有关击鼓的每,以等待达穷者引导冤民前来击鼓或遽令前来击鼓,听到鼓声,就迅速迎接在路鼓处当值的御仆和御庶子,听他们报告情况而转达王。有祭祀、接待宾客或丧事,规正王所应穿的服装和应,在的位置,告教王应行的礼仪,协助王做杀牲、解割牲体和用匕捞取牲体放在俎上等事。王出入宫门、国门,就亲自在副车的左边驾驭副车而为王车做前导。凡征伐、田猎,协助王击鼓。解救日食、月食也协助王击鼓。有大丧,王始死,击鼓警众,鼓声传达到四方。把棺柩下入墓穴时也这样击鼓。悬挂丧服的首服的法式在宫门前,使人们依此而服。负责奉王命前往吊唁或慰劳三公、孤、卿。王行燕饮酒礼,就协助王行礼。王行大射礼,就协助王拿弓矢。王在燕朝处理政事,就引导王就朝位,并负责引导和协助王行礼。王因故不能上朝处理朝政,就通告三公和孤、卿。

                        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大祭祀、朝觐,沃王盥。小祭祀、宾客、飨食、宾射掌事,如大仆之法。掌士大夫之吊劳。凡大事,佐大仆。
                        小臣负责传达王随时有事要敕问臣下的小命令,告教和协助王有关行走、拱手行揖礼等小礼仪。掌管转达三公及孤、卿的奏事和上书。规正王闲暇时的服装和所处的位置。王闲暇时出入宫门、国门,就为王做前导。举行大祭祀、大朝觐时,浇水供王盥手。举行小祭祀、用飨礼和食礼招待小宾客、举行宾射礼,所掌管的事如同大仆掌事之法。负责奉王命前往吊唁或慰劳士、大夫。凡有大事,协助大仆。

                        祭仆掌受命于王以眡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具。既祭,帅群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大丧,复于小庙,凡祭祀王之所不与,则赐之禽。都家亦如之,凡祭祀致福者,展而受之。
                        祭仆负责奉王命视察祭祀的准备情况,而警诫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检查和记录各官依事前的告诫所当具备的牲物。祭祀之后,率领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们向王汇报,奉王命慰劳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责罚那些不严肃认真的人。有大丧,就在诸小庙为死者招魂。凡畿外同姓诸侯祭祀,王不参加的,就以王的名义赐给牺牲。对于畿内同姓采邑主也这样。凡臣下祭祀毕而向王馈送祭肉的,就记录所送的牲体数而接受下来。

                        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与其吊劳。大祭祀,相盥而登。大丧,持翣,掌王之燕令,以序守路鼓。
                        御仆负责向王转达群臣的上书,以及百姓的奏事,和三对他们的吊唁、慰劳。举行大祭祀时,帮助王盥手并将牲体载于俎上。有大丧时,负责持要。负责传达王闲暇时对外发布的命令。轮流守候在路鼓旁。

                        隶仆掌王寝之扫、除、粪、洒之事。祭礼,修寝。王行,洗乘石,掌跸宫中之事。大丧,复于小寝大寝。 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诸侯之缫斿九就,瑉玉三采,其余如王之事,缫斿皆就,玉瑱、玉笄。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王之弁绖,弁而加环绖。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为之,而掌其禁令。
                        隶仆掌管五寝打扫卫生的事。将举行祭祀,打扫五寝。王将乘车出行,为王洗登车石。宫中有事负责禁止通行。有大丧,负责在小寝、大寝招魂。弁师掌管王的五冕,五冕的延都是玄表、朱里,武的两侧都有贯笄的纽,冕的前沿都悬有五彩丝绳贯穿玉珠做成的十二旒,每旒都有五彩玉珠十二颗,纽中都贯玉笄,笄两端都系朱纭。诸侯的冕上有彩色丝绳做的九旒,每旒都有三彩的□玉珠九颗,其他方面如延纽等与王冕相同。丝线绳做的旒都具备三彩,冕两侧缀有玉填,纽中贯有玉笄。王的皮弁,缝中饰有用五彩的玉珠贯结的瑾,弁下有象骨做的周缘,弁中贯有玉笄。王吊丧戴的弁经,是在弁上面加环经。诸侯及孤、卿、大夫的冕、韦弁、皮弁和弁经,各依他们的爵等来装饰缫旒和玉瑾,而掌管有关的禁令,严禁僭越。

                        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及授兵,従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及其用兵,亦如之。祭祀,授舞者兵。大丧,廞五兵。军事,建车之五兵。会同,亦如之。
                        司兵掌管五种兵器、五种盾牌,辨别它们的种类和质量等级,以供军事所需。到出兵打仗发授兵器时,遵从司马的法令而颁授。到打完仗接受送还的兵器时,也遵从司马的法令。授给守卫所需的兵器时,也遵从司马的法令颁授。举行祭祀时,授给舞蹈者用作舞具的兵器j有大丧时,陈列用作明器的五种兵器。有军事行动,装备战车上的五种兵器;会同时也这样做。

                        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祭祀,授旅贲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军旅、会同,授贰车戈盾,建乘车之戈盾,授旅贲及虎士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司戈盾掌管戈盾之类的兵器而负责颁授。举行祭祀就授给旅贲氏殳和王族故士戈盾以保卫王,并同样授给舞蹈者。安器用作舞具。王出征、会同,就授给副车的车右戈盾,给伍所乘坐的车装备戈盾,并授给担任保卫的旅贲氏和虎士戈盾。到王在外停宿时,就设置盾作为屏藩,起行时就收起来。

                        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箙。及其颁之。王弓、孤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豻侯、乌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其矢箙皆従其弓。凡弩,夹、庚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庳矢用诸散射。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句者谓之弊弓。凡祭祀,共射牲之弓矢。泽,共射椹质之弓矢。大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夹。大丧,共明弓矢。凡师役、会同,颁弓弩各以其物従,授兵甲之仪。田弋,充笼箙矢,共矰矢。凡亡矢者,弗用则更。 缮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掌诏王射,赞王弓矢之事。凡乘车,充其笼箙载其弓弩。既射,则敛之,无会计。 槀人,掌受财于职金,以赍其工。弓六物,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矢八物,皆三等。箙亦如之。春献素,秋献成,书其等以飨工,乘其事,试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诛赏,乃入功于司弓矢及缮人。凡赍财与其出入,皆在槀人,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司弓矢掌管六种弓、四种弩、八种矢的制作的法式,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种类,负责它们的保管,以及它们的颁授收回。仲春献弓和弩,仲秋献矢和菔。到颁授弓的时候,王弓和弧弓颁授给射革甲、椹板以习武的人,夹弓和庾弓授给射犴侯、鸟兽的人,唐弓和大弓授给学射的人、出使之臣以及慰问远方之臣用。所颁授的矢和簸的数量,都依照弓数配给。凡弩,夹弩、庾弩利于进攻和防守,唐弩、大弩利于车战和野战。凡矢,枉矢、絮矢利于结火而射,用于守城或车战。杀矢、铁矢用于近射或田猎。赠矢、茆矢用于弋射飞鸟。恒矢、庳矢用于礼射或习射等散射。天子的弓连接九张弓而成一圆周,诸侯连接七张弓而成一圆周,大夫连接五张弓而成一圆周,士连接三张弓而成一圆周。弯曲弧度过大的弓是劣弓。凡举行祭祀,就供给王射牲所用的弓矢。在泽宫习射,就供给射椹板所用的弓矢。举行大射或燕射,就按参加人数供给弓矢、并供给并夹。有大丧,就供给用作明器的弓矢。凡有巡狩、征伐、会同的事,各依所需颁授弓弩矢菔等,颁授时依从颁授其他兵器和铠甲的仪法。田猎弋射,供给盛有矢的笼箍,并供给赠矢。凡丢失矢的,如果不是用掉的就要赔偿。缮人掌管王所用的弓、弩、矢、菔、赠、弋、抉、拾等射具。负责告教王行射礼,并协助王拿弓矢的事。凡王乘车,就给笼菔盛满矢,为车装备弓弩,射毕车还就收藏起来。不计算用矢的多少。槁人负责从职金那里领取财货,以授给工匠。弓六种分为三等,弩四种也分为三等。矢八种都分为三等,箙也分为三等。春季呈献未经漆饰的矢菔,秋季呈献制作成功的矢菔,记载所献矢菔质量的等级以决定酬劳工匠所备酒肴的厚薄。计算工匠的事功,试验他们所制作的弓弩的好坏,以作为增减发给他们的食粮和进行赏罚的依据。把匠人制造的弓弩矢菔交到司弓矢和缮人那里。凡颁授财货给匠人以及弓弩矢菔的颁发和收进,账册都在稿人那里收藏,以待核计考察,弓弩矢菔消耗丢失的就除去不计。

                        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诏赞王鼓,传王命于陈中。会同,充革车。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
                        戎右负责在戎车中担任王的兵革使,告教并协助王击鼓,向军阵中传达王的命令。王外出会同,就居处革车左边的位置跟从王车。盟誓时,就用玉敦盛牲血,打开敦盖以供歃血盟誓,传授玉敦给所看当盟誓的人。协助王割牛耳、执牛耳和取牲血,并协助王用桃枝和笤帚拂除不祥。

                        齐右掌祭祀。会同、宾客、前齐车,王乘则持马,行则陪乘。凡有牲事,则前马。
                        齐右负责在有祭祀、会同、接待宾客等事时站在齐车前等候王乘车,王上车时就扶持驾车的马,车子行进时就担任参乘。凡遇有王在车上向牲行轼礼的事,就下车到马的前边退行而监视马。

                        道右掌前道车。王出入,则持马陪乘,如齐车之仪,自车上谕命于従车,诏王之车仪。王式,则下,前马。王下,则以盖従。
                        道右负责站在道车前等候王上车,王出入宫门,就为王扶持驾车的马,并担任参乘,如同齐右侍候王乘齐车的仪法。从车上把王的命令告诉从车。告教王在车上的威仪。王行轼礼时就下车,到马前边监视马。王下车,就取下车盖跟从王。

                        《周礼》夏官司马 卷六 大驭/形方式【回目录

                        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辔,犯軷,遂驱之。及祭,酌仆,仆左执辔,右祭两轵,祭軓,乃饮。凡驭路,行以肆夏,趋于采荠。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
                        大驭负责驾驭王的玉路而前往祭祀。到行辕祭时,王由车左边的位置控驭着车马不使行进,由大驭下车向较神祝告,祝告完毕而后登车,从王手中接过马缰绳,驾车碾过祭辕神的土山,于是驱车前进。祭祀辕神时,王使人酌酒献给大驭,大驭左手握马缰,右手用酒祭车的两轵,又祭车轨,祭毕才次酒。凡驾驭王的五路,从路寝到路门缓行时以《肆夏》为节奏,从路门到应门疾行时以《采荠》为节奏。凡驾五路的仪法,以鸾和二铃的鸣声为节奏。

                        戎仆掌驭戎车,掌王倅车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仪。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掌凡戎车之仪。
                        戎仆负责(为王驾驭戎车。掌管有关王的戎车的副车的政令,规正乘副车者的服装。为王驾驭戎车举行辕祭碾土山而过,如同大驭驾玉路的礼仪。如果王外出巡守或参加兵车之会,也这样行軷祭。负责规正所有兵车的仪法。

                        齐仆掌驭金路,以宾。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其法仪,各以其等为车送逆之节。
                        齐仆负责为王驾驭金路以接待宾客。诸侯春朝、秋觐、夏宗、冬遇而王用飨礼和食礼款待诸侯时,都乘金路迎送诸侯,迎送的仪法是,各依诸侯等级的高低,作为迎送远近的节度。

                        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仪如齐车。掌贰车之政令。
                        道仆负责为王驾驭象路而早晚上朝,或燕游时进出,其仪法同齐车一样。掌管有关象路的副车的政令。

                        田仆掌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车之政。设驱逆之车,令获者植旌。及献,比禽。凡田,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大夫驰。
                        田仆负责为王驾驭田路,用以田猎,用以巡视野地。掌管有关田路的副车的政令。设置驱赶野兽的车和拦击野兽的车。树立旌旗令猎获禽兽的人献兽。到献禽兽的时候,将禽兽分类清点。凡田猎,为王驾车就控制着马而缓慢地跑,为诸侯驾车就抑制着马不使快跑,为大夫驾车就放马奔驰。

                        驭夫掌驭贰车従车使车,分公马而驾治之。
                        驭夫负责驾驭王车的副车、群臣的从车和使者之车。分类调习公马。

                        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驽马一物。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校有左右;驽马三良马之数,丽马一圉,八丽一师,八师一趣马,八趣马一驭夫。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凡马,特居四之一,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颁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饰币马,执扑而従之。凡宾客,受其币马。大丧,饰遣车之马。及葬,埋之。田猎,则帅驱逆之车。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凡国之使者,共其币马,凡军事,物马而颁之,等驭夫乙禄,宫中之稍食。
                        校人掌管有关王马的事务。辨别六种马的类别:种马为一类,戎马为一类,齐马为一类,道马为一类,田马为一类,驽马为一类。凡把良马分配给养马官喂养:每乘四匹马设一名圉师,设四名圉;每三乘十二匹马为一皂,每皂设一趣马;每三皂三十六匹马为一系,每系设一驭夫;每六系二百一十六匹马为一厩,每厩设一仆夫;六厩为一校,有左右二校。每厩驽马数是每厩良马数的三倍,每丽两匹驽马设一圉,八丽十六匹驽马设一圉师,八圉师一百二十八匹驽马设一趣马,八趣马一千零二十四匹驽马设一驭夫。天子有马十二闲,马有六种。诸侯每国有马六闲,马有四种。卿大夫每家邑有马四闲,马有二种。凡养马,雄性的马居四分之一。春季祭祀马祖,举行执驹礼。夏季祭祀先牧,将公马与母马分开饲养,阉割公马。秋季祭祀马社,挑选优秀的驾车人。冬季祭祀马步,献马给王,挑选和训练驭夫。凡举行大祭祀、大朝觐、大会同,选择毛色相同的马以供驾王车,并分授给乘马的人。洗刷币马以备王赠赐,赠赐时拿着马鞭跟在马后。凡前来朝聘的宾客,接受他们献给王的币马。有大丧,洗刷驾遣车的马;葬后,埋掉草扎的马。举行田猎,就率领驱赶和拦击野兽的车。凡王巡守途中将祭祀四方山川,就洗刷用于祭祀的黄马。凡王国派出的使者,供给(将赠赐诸侯的币马。凡有军事行动,挑选毛色和力量符合要求的马而加以分配。 区别驭夫等养马官俸禄的等差,以及他们的属吏的食粮。

                        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掌驾说之颁。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
                        趣马负责协助校人正确地喂养调教良马,调剂它们的饮食,观察它们的进、退、行、止、驰、骤六个方面。负责安排王马驾车和卸车的次序,辨别四季王马所应居处的地方和治马的事,而听从驭夫的指挥。

                        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受财于校人,马死,则使其贾粥之,入其布于校人。 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赞焚莱。 庾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及祭马祖,祭闲之先牧,及执驹,散马耳,圉马。正校人员选,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巫马负责疗养病马,通过遛马观察马的疾病所在而加以治疗,协助医者用药治疗马的疾病,从校人那里领取财物以供治疗的开支。马死了,就让贾人把死马的皮、骨卖掉,而把所卖的钱上交校人。牧师掌管牧地,都设有藩篱和禁令而颁授给养马宫。春正月焚烧牧地的陈草,春二月使马交配,掌管有关的政令。凡举行田猎,协助(山虞和泽虞焚烧荒草,以开辟田猎场地。庾人掌管有关十二闲王马的政教,以使马盛壮,使马用之而不过于劳累,教习珧马,阉割公马以及春季祭祀马祖,夏季祭祀发明用闲养马的先牧以及举行执驹礼,使马习惯声音的刺激,教圉人养马。选择可任圉师、圉人的人员而对他们的才能加以评定。马高八尺以上称作龙,高七尺以上称作骤』高六尺以上称作马。

                        圉师掌教圉人养马,春除蓐、衅厩,始牧,夏庌马,冬献马。射则充椹质,茨墙则剪阖。
                        圉师负责教圈人养马。春天除去马厩中铺垫的草,为新建的马厩行衅礼,开始放牧马。夏天把马系到庑下。冬天向王献马。习射就供给椹板做靶子。建草屋就修剪所覆盖的草。

                        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圉师。凡宾客、丧纪,牵马入陈。廞马,亦如之。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瞢,其川江、汉,其浸颍、湛,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荧雒,其浸波溠,其利林、漆丝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五种。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沐,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谷宜稻、麦。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其浸卢维,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四种。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曰貕养,其川河、;其浸时,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基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稹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扰,其谷宜五种,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国小大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王殷国,亦如之。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王巡守,则树王舍。
                        圉人掌管饲养和放牧马的事,而听从圉师指使。凡接待宾客,或有丧事,就牵马进来陈列。陈列用作明器的驾遣车的马也一样。职方氏掌管天下的地图,以掌握天下的土地,辩别各诸侯国、王畿内的采邑、四夷国、八蛮国、七闽国、九貉国、五戎国、六狄国的人民,以及他们的财物、九谷、六畜的数目,遍知他们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所在。辨别九州内的国家,使各国都有他们共同的事业和利益。东南是扬州,它的山镇是会稽,它的大泽是具区,它的河流有三江,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五湖,它的特产有金、锡、竹箭,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五,那里宜于畜养鸟兽,宜于种植稻谷。正南是荆州,它的山镇是衡山,它的大泽是云梦,它的河流有长江、汉水,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颍水、湛水,它的特产布丹砂、银、象牙、皮革,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二,那里宜于畜养鸟兽,宜于种植稻谷。 河南是豫州,它的、山镇是华山,它的大泽是圃田,它的河流有济水、雒水,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波水、灌水,它的特产有竹木、漆、丝、麻,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宜于畜养马、牛、羊、猪、狗、鸡,宜于种植黍、稷、豆、麦、稻。正东是青州,它的山镇是沂山,它的大泽是望诸,它的河流有淮水、泗水,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沂水、沭河,它的特产有蒲柳、海鱼,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宜于畜养鸡、狗,宜于季中植稻、麦。河东是兖州,它的山镇是泰山,它的大泽是大野,它的河流有河水、沸水,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卢水、潍水,它的特产有蒲柳、海鱼,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宜于畜养马、牛、羊、猪、狗、鸡,宜于种植黍、稷、稻、麦。正西是雍州,它的山镇是岳山,它的大泽是弦蒲,它的河流有泾水、’衲水,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渭水、洛水,它的特产有玉石,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二,那里宜于畜养牛、马,宜于种植黍、稷。东北是幽州,它的山镇是医无阊山,它的大泽是貘养,它的河流有河水、沸水,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淄水、时水,它的特产有海鱼、盐,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三,那里宜于畜养马、牛、羊、猪,宜于种植黍、稷、稻。河内是冀州,它的山镇是霍山,它的大泽是杨纡,它的河流有漳水,它的可资灌溉的浸有汾水、潞水,它的特产有松、柏,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五比三,那里宜于畜养牛、羊,宜于种植黍、稷。正北是并州,它的山镇是恒山,它的大泽是昭余祁,它的河流有虖池水、呕夷水,它可资灌溉的浸有涞水、易水,它的特产有布、丝织品,它的人民的男女比例是二比三,那里宜于畜养马、牛、羊、狗、猪,宜于种植黍、稷、豆、麦、稻。辨别九服的诸侯国。地方千里的是王畿,王畿之外方五百里是侯服,侯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甸服,甸服之外方五百里是男服,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卫服,卫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蛮服,蛮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夷服,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镇服,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藩服。凡分封诸侯国,地方千里,分封方五百里的公国,可以分封四个公;分封方四百里的侯国,可以分封六个侯;分封方三百里的伯国,可以分封七(当为十一)个伯;分封方二百里的子国,可以分封二十五个子;分封方百里的男国,可以分封一百个男:根据这个比例就可遍知天下的诸侯国数。凡诸侯国,小国与大国相互维系,王为他们设置州牧,制定诸侯国君臣应行的职责,各依照他们的所能;制定诸侯国应缴纳的贡赋,各依照他们国家之所有。王将巡守(天下,就预先发文书告诫四方,说:“各自搞好你们境内的治安,检察你们迎接王的准备情况,有敢不严肃认真的,王国有重刑。”到王启程前往所巡视之国时,就做先导,率领下属而巡视该国执行戒令的情况。王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时,也这样做。土方氏掌管运用土圭的方法,通过测度日影,以度量土地的方位和远近而观测可居住的地方,建立诸侯国和采邑,辨别土地所宜种植的作物和所宜采取的改良方法,授给掌管使用土地之法的官吏。王外出巡守,就在王的行宫周围树立藩篱。

                        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怀方氏负责使远方的人民前来归附,命令六服之内的方国进献贡赋,命令远方国家进献土特产,而对他们负责迎送,发给他们旌旗或玺节以便通行,办理他们途中所需的粮草、馆舍和饮食。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同其数器,壹其度量,除其怨恶,同其好善。
                        合方氏负责使天下道路通达,使天下财物流通,使天下计数方法和称量轻重的器具统一,长度和容量的标准一致,消除国家间的仇怨,使天下的好尚相同。

                        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
                        训方氏负责向王叙说四方诸侯国的政事,和他们君臣的心志,向王诵说四方诸侯国世代传说的往古圣贤事迹。夏历正月初一,就布告天下而训导四方人民,注意观察新出现的物产器械。

                        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形方氏掌管制定诸侯国的地域,规正它们的疆界,不要有不正或相互绝离的土地。使小国服事大国,大国亲睦小国。

                        《周礼》夏官司马 卷七 山师/都司马【回目录

                        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备逯}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备逯}显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
                        山师掌管山林的名号,辨别山中的物产,以及有利或有害于人的动、植物,而划分给诸侯国,使他们进贡珍异的物产。川师掌管河流和湖泊的名号,辨别其中的物产,以及有利或有害于人的动、植物,而划分给诸侯国,使他们进贡珍异的物产。原师掌管四方的地形之名,辨别丘、陵、坟、衍、原、隰的名称和物产、辨别其中可以划分出来建造居邑的地方。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匡人负责宣达八法、八则,用以匡正诸侯国,而观察是否有为奸作恶的,使他们不敢违背法度,而听从王的命令。

                        撢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邦国国而语之,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撢人掌管[向诸侯国]诵说王的心志,讲述王国的政事,通过巡行天下的诸侯国而告诉他们,使万民和睦高兴而心向王。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家司马,亦如之。
                        都司马掌管有关都中[从军的]士、庶子和兵众、车马、兵甲的戒令,依照国法掌管有关他们的政教,而听命于大司马的属官。家司马的职掌也是这样。

                        ◎ 《周礼》秋官司寇【回目录

                            【提要】秋官系统共有六十六官,大司寇是其长,小司寇是大司寇的副手。按照《叙官》的说法,秋官是“刑官”,即掌刑法之官,此说大体不误。如大司寇的主要职责就是掌刑法,其中包括惩治违法诸侯的三典,惩治违法之民的五刑。用圜土(狱城)聚教不良之民,用“两造”之法防禁诉讼不实之辞。用罚坐“嘉石”和服役之法惩罚不良之民。用立“肺石”之法使穷民的冤情得以上达,定期宣布刑法,掌评断诸侯以至庶民狱讼的邦典、邦法和邦成,监视对违令将士行刑,等等,皆属掌刑法之职。小司寇协助大司寇工作,其主要职责也是掌刑法。但此外小司寇还掌询万民和群臣,又掌大校比时登记民数上报天府,以及孟冬献民数于王等职,则似与秋官的性质不类。大小司寇之下的六十四属官,其审掌察,掌货贿,都则,都士,家士待五官职文佚缺,其他五十九官,职掌则较复杂,第一类是掌刑法狱讼的官,有士师、乡士、遂士、县方士、讶士、司刑、司刺、司厉、司圜、掌囚、掌戮、布宪、禁杀戮、禁暴氏等,凡十六职。第二类是掌各种禁令的官,有雍氏[掌沟渎之禁]、萍氏[掌水禁]、司寐氏[掌宵禁]、司烜氏[掌火禁]、野庐氏[掌路禁]、修闾氏(掌国中路禁)。、衔枚氏[禁喧哗]等,凡七职。盖禁令近于刑法,故属之司寇。第三类是掌隶民的官司,有司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等,凡六职。案隶民罪犯(罪隶)和少数民族战俘,把他们当作奴隶加以监管役使,有执法性质,故此类职官亦属之司寇。第四类是掌司盟约的官,有司约、司盟二职。盟约有类似法律的约束力,故此二官亦属之司寇。第五类是掌接待四方宾客以及与诸侯和蛮夷交往的官,有大行人、小行人、司仪、行夫、环人(与夏官之环人官名同而职异)、象胥、掌客、掌讶、掌交等,凡九职。第六类是掌辟除的官,包括除去腐尸以及攻捕鸟兽虫怪等,有蜡氏、冥氏、庶氏、穴氏、跫氏、薙蔟氏、翦氏、赤发氏、蝈氏、壶涿氏、庭氏等,凡十一职。还有负责统计民数的司民,掌为王和公侯伯子男出巡时“执鞭以趋辟”的条狼氏,掌有关矿物开采的职金,掌除草木造田的柞氏、薤氏,掌供祭祀之杖和杖函的伊耆氏,掌供犬牲的犬人,等等,皆可自成一类。可见司寇的属官除掌刑法外,还有许多与刑法无关的职事,其中有些似当属之他官而杂入此官。如第五类官主要职责是掌宾礼,当属之春官;掌统计民数的司民,掌除草木造田的柞氏、薤氏,以及掌矿物的职金等,则当属之地官。又第六类诸职以及伊耆氏所掌,皆属杂事,不知缘何属之司寇。又第六类职官的职掌至微,而分工至细,如同样是掌捕兽,既有攻捕猛兽的冥氏,又有掌捕蛰兽的穴氏;同样是掌除虫,既有挚除毒蛊的庶氏,又有掌除蠹虫的翦氏,还有掌除墙中虫豸的赤发氏,苡及掌除水虫的壶涿氏;同样掌除鸟,既有掌攻猛鸟的翼氏,又有掌覆妖鸟巢的誓蔟氏,还有掌射妖鸟的庭氏。又仅因蛙类的叫声吵人而亦特设蝈氏一职,专掌除蛙类,真可谓不厌其烦,一故亦颇为后世举者所讥。

                            《周礼》秋官司寇 卷一 叙官【回目录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秋官司寇,让他率领下属,掌管天下的禁令,以辅佐王惩罚违法的诸侯国。

                            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刑官的属官有:大司寇,由卿一人担任;小看寇,由中大夫二人担任;士师,由下大夫四人担任;乡师,由上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中士十六人,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主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士,由中士十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县士,由中士三十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八人,史十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方士,由中士十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八人,史十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讶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讶士,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朝土,由中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民,由中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刑,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剌,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约,由下土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职金,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厉,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司厉,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六人。
                            犬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六人。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司圜,由中士六人担任,下士十二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三人,史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囚,由下士十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掌戮,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十二人。

                            司隶,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司隶,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十二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罪隶,百有二十人。
                            罪隶,一百二十人。

                            蛮隶,百有二十人。
                            蛮隶,一百二十人。

                            闽隶,百有二十人。
                            闽隶,一百二十人。

                            夷隶,百有二十人。
                            夷隶,一百二十人。

                            貉隶,百有二十人。
                            貉隶,一百二十人。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布宪,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禁杀戮,由下土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十二人。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禁暴氏,由下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野庐氏,由下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
                            蜡氏,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十人。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雍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萍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寤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
                            司烜氏,由下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十六人。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条狼氏,由下士六(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胥六人,徒六十人。

                            修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修闾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十二人。

                            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冥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庶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穴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翨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翨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柞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
                            柞氏,由下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十人。

                            薙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薙氏,由下士,另外还配有徒二十人。

                            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薙蔟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人。

                            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翦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人。

                            壶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犮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人。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蝈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人。

                            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壶涿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人。

                            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庭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人。

                            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行人,下大夫四人。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衔枚氏,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环人,中士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伊耆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二人。

                            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大行人,由中大夫二人担任;小行人,由下大夫四人担任;司仪,由上土八人担任,中士十六人为副手;行夫,由下士三十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讶,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环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呸配有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象胥,每一少数民族设上士一人担任,中士二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掌察,四方中士八人、史四人、徒十有六人。
                            掌客,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三(二)十人。

                            掌货贿,下士十有六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掌讶,由中土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八人、徒二十人。
                            掌交,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二人。

                            都则,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八十人。
                            掌察,四方共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徒十六人。

                            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家士亦如之。
                            掌货贿,由下士十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徒三十二人。

                            《周礼》秋官司寇 卷二 大司寇【回目录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大司寇的职责,负责建立和颁行治理天下的三法,以辅佐王惩罚(违法的]诸侯国,禁止四方各国(的叛逆]:一是惩罚[违法的]新建立之国用轻法,二是惩罚(违法的]旧国用中法,三是惩罚乱国用重法。用五种刑法纠察民众:一是针对野地之民的刑法,以鼓励务农而纠察是否勤劳;二是针对军队的刑法,以鼓励服从军令而纠察是否有离队的;三是针对六乡之民的刑法,以鼓励德行而纠察是否有不孝的;四是针对官府的刑法,以鼓励贤能而纠察是否失职;五是针对国都之民的刑法,以鼓励谨慎而纠察是否恭敬。

                            以圆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寘之圆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圆土者杀。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用狱城聚教那些游手好闲的不良之民。凡危害人畜,把他关入狱城而罚做工,写明他的罪行让他背在背上以羞辱他。那些能改过的,就释放回故里,但三年不得按年龄大小与一般乡民排列尊卑位次。那些不能改过而逃出狱城的,处死。用使诉讼双方都到场的办法来防禁诉讼不实之辞,先交一束矢给朝廷,然后受理诉讼。通过诉讼双方都携带有关文拿证明材料的办法来防禁人们对于大案的诉讼有不实之辞,先交三十斤铜,过三天才让诉讼双方来朝,然后受理诉讼。

                            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
                            用嘉石来使不良之民改过向善。凡民众有罪过而尚未犯法,却危害乡里的,就给他们戴上手镣脚铐罚坐嘉石,然后交给司空[罚服劳役]。罪重的罚坐嘉石十三(二)天,服役一年;其次罚坐九天,服役九个月;又其次罚坐七天,服役七个月;又其次罚坐五天,服役五个月;又轻一等的罪罚坐三天,服役三个月。[罚毕]由同州里的人担保[他不再犯],就宽宥而释放他。

                            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用肺石使穷苦无告之民的冤辞能够上达。凡远近孤独无靠或年老、幼弱之民想要向上申诉冤屈,而他们的长官不予转达的,就来到肺石上站三天,然后由朝士听他诉说冤屈,以报告朝廷,而惩罚他们的长官。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凡邦之大盟约,莅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断之。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
                            [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刑法,把形成文字的刑法悬挂在象魏上,让万民观看刑法,过十天而后收藏起来。凡王与诸侯因会同而订立盟约,就亲临监视盟约的书写,然后上交天府[而藏于祖庙],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卿,都接受盟约的副本加以收藏。凡诸侯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六典来审定。凡卿大夫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八法来评断。凡庶民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八成来判断。

                            大祭祀,奉犬牲;若祀五帝,则戒之日,莅誓百官,戒于百族。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奉其明水火。凡朝觐、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大军旅,莅戮于社。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跸。
                            举行大祭祀,负责奉进犬牲。用裎祀来祭祀五帝,就宣告祭祀的日期,临视[大宰]对百官的告诫,又对服务于官府的府史胥徒们进行告诫。到[祭祀那天黎明]行纳亨礼的时候,为王做前导。到天大亮以后[正式进行祭祀时]也这样做。负责奉进明水和明火。凡举行朝觐、会同,为王前导。有大丧也这样做。有重大军事行动,亲临监视在军社前[对犯令将士]行刑。凡王国有大事,就派属吏禁止闲人通行。

                            《周礼》秋官司寇 卷三 小司寇【回目录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其位,王南乡,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声明而弊谋。
                            小司寇的职责,掌管有关外朝的事务,召集民众而征询他们的意见:一是当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征询他们的意见,二是当国家要迁都的时候征询他们的意见,三是当国家需选立嗣君的时候征询他们的意见。外朝的朝位:王面朝南而立,三公和州长、百姓面朝北而立,群臣面朝西而立,群吏面朝东而立。小司寇揖请他们依次进前而接受王的征询,用众人的智慧辅助王的思虑而进行谋断。

                            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读书,则用法。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用五刑审断民众的诉讼,对于那些触犯刑律的案件,又用情理加以审断,到十天后才判决,行刑时宣读罪状之后就施用刑罚。凡命夫、命妇,审判时不亲自到场对坐受审。凡是王的同族人有罪,不到市朝行刑。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依据五个方面来听断诉讼,求得诉讼人的实情:一是依据言辞听断,二是依据神色听断,三是依据气息听断,四是依据听觉听断,五是依据眼神听断。

                            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二曰议故之辟,三曰议贤之辟,四曰议能之辟,五曰议功之辟,六曰议贵之辟,七曰议勤之辟,八曰议宾之辟。
                            用八种议罪法附以王国的八法来议论减罪,而后再附诸刑罚:一是对王的亲族的议罪法,二是对王的故旧的议罪法,三是对廉吏的议罪法,四是对有道艺者的议罪法,五是对有大功勋者的议罪法,六是对地位尊贵者的议罪法,七是对勤劳国事者的议罪法,八是对宾客的议罪法。

                            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
                            通过三次讯问来使对平民诉讼的审断正确无误:一是讯问群臣,二是讯问群吏,三是讯问民众。听从他们的意见来决定诛杀或从宽,决定施用重刑或轻刑。到进行大校比的时候,登记人民及财产数,自生齿的婴儿以上都登记,上报给天府。内史、司会、冢宰收取副本,据以制定国家的财政计划。

                            小祭祀,奉犬牲。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大宾客,前王而辟。后、世子之丧,亦如之。小师,莅戮。凡国之大事,使其属跸。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
                            举行小祭祀,负责奉进犬牲。凡用裎祀祭祀五帝,负责给镬中添水。到祭祀那天黎明王牵牲行纳亨礼的时候,也负责给镬中添水。接待来朝的诸侯,为王做前导并清除行人。为王后或太子举办丧事时也这样做。举行小规模军事行动,就亲临监视在军社前对犯令的将士行刑。凡王国有大事,就派属吏禁止闲人通行。冬十月祭祀司民的时候,把人民数呈献给王,王行拜礼而后接受,据以计划国家开支的增减。夏历年终,就命令司法官们统计已审结的案件数,把统计的簿书报送天府。

                            正岁,帅其属而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用常刑。」令群士,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乃命其属入会,乃致事。
                            夏历正月初一,率领下属观看刑法,摇响木铎命令说:“不遵守刑法的,国家有常设的刑罚在!”又把这话来命令遂士、县士、方士、讶士等。接着又向四方宣布刑法,并将五禁的条文悬挂公布。命令下属呈报记录所审理案件的簿书,上报给王。

                            《周礼》秋官司寇 卷四 士师/朝士【回目录

                            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徇之于朝,书而县于门闾。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诸国中;五曰宪,用诸都鄙。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掌官中之政令,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令。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犯邦令,五曰挢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王燕出入,则前驱而辟。祀五帝,则沃尸及五盥,洎镬水。凡刉珥,则奉犬牲。诸侯为宾,则帅其属而跸于王宫。大丧,亦如之。大师帅其属而禁逆军旅者,与犯师禁者而戮之。岁终,则令正要会。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
                            士师的职责,掌管有关五禁之法,以辅助刑罚禁止民众为非作歹:一是有关王宫的禁令,二是有关官府的禁令,三是有关都城的禁令,四是有关都城外田野的禁令,五是有关军中的禁令。都摇响木铎宣示于外朝,并书写出来悬挂在各处的闾巷门前。用五戒辅助刑罚而预先告诫民众,不要使民众因不知而犯罪:一是用誓的形式来告诫,用于军旅;二是用诰的形式来告诫,用于会同;三是用禁令的形式来告试;;四是用纠的形式来告诫,用于都城中;五是用宪的形式来告诫,用于采邑。掌管六乡的州、党、族、闾、比的联合,以及民众从军组成什伍的联合,使他们相互亲和、相互托付,以相互配合进行追击外寇和抓捕盗贼的事,以共受刑罚、共享庆赏。掌管大司寇官府中的政令,研究疑难案件的讼辞,以向司寇提供断案的参考意见,并提供所依据的王国的有关法令。掌管司法官断案的八个方面的成例:一是有关盗取国家机密案件的成例,二是有关叛国作乱案件的成例,三是有关为外国作间谍案件的成例,四是有关违犯王的教令案件的成例,五是有关诈称王命案件的成例,六是有关盗取国家宝藏案件的成例,七是有关结党营私案件的成例,八是有关诬蔑国君或大臣案件的成例。如果国家发生大灾荒,就用荒年减损之法来处理有关事宜:命令灾区移民,运输财物救灾,加强纠察守备以防盗贼,减缓刑罚。凡因财物诉讼的,依据契约、合同来裁决。如果祭祀亡国的社稷,就充当尸以代神受祭。王闲暇时出入宫门或国都,就为王做前导并清除行人。祭五帝时,就浇水供尸和王盥手,并负责给镬添水。凡举行衅礼,就奉进犬牲以便取其血。诸侯作为王的宾客而接受王的款待时,就率领下属在王宫中禁止闲人通行。有大丧时也这样做。有大规模军事行动时,率领下属严禁违反军令者,以及干扰行伍军阵者,而对这种人加以诛杀。夏历年终,就命令下属统计整理所审理案件的簿书以备考核。夏历正月,率领下属在国都及郊野悬挂禁令。

                            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大祭祀、大丧纪、大军旅、大宾客,则各掌其乡之禁令,帅其属夹道而跸。三公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国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遂士掌四郊,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命,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二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就郊而刑杀,各於其遂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令三公会其期。若邦有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遂之禁令,帅其属而跸。六卿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郊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乡土掌理六乡以及国都中的诉讼,各掌所属乡的人民数并对乡民加以纠察和禁戒,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罪状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乡土挑选合适的日期施刑或诛杀,(杀后陈尸三日。如果王有想要赦免的罪犯,王就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有大祭祀、大丧事、大的军事行动,以及迎送来朝诸侯等事,各自掌管所属乡的禁令,率领下属站在道路两边禁止闲人通行。三公如有国事外出,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行人。三公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王国有大事时,就负责诛杀违犯禁令的人。遂土掌理六遂以及四郊的诉讼,各掌所属遂的人民数,并纠察他们遵守戒令的情况,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案情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二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判。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遂士挑选合适的日期就国郊施刑或诛杀,杀后各在本遂陈尸三日。如果王有想要赦免的罪犯,王就命三公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王国有大事要聚集六遂的民众,就各掌有关本遂民众的禁令,率领下属禁止闲人通行。六卿如果有国事而来到遂地,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路上的行人。六卿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郊地有大事,就诛杀那些违犯命令的人。

                            县士掌野,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各就其县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命六卿会其期。若邦有大役聚众庶,则各掌其县之禁令。若大夫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野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县士掌理野地公邑的诉讼,各掌所属公邑的人民数,并纠察他们遵守戒令的情况,而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案情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三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县士挑选合适的日期施刑或诛杀,各就本公邑行刑,杀后陈尸三日。如果王想要赦免某罪犯,王就命六卿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王国有大规模劳役要聚集公邑民众,就各掌有关本公邑民众的禁令。如果大夫有国事而来到公邑,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路上的行人。大夫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野地有大事,就诛杀违犯命令的人。

                            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月而上狱讼于国,司寇听其成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书其刑杀之成,与其听狱讼者。凡都家之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方之禁令,以时修其县法。若岁终,则省之而诛赏焉,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论罪刑于邦国。凡四方之有治於士者造焉,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入于国,则为之前驱而辟。野亦如之。居馆,则帅其属而为之跸,诛戮暴客者。客出入则道之。有治则赞之。凡邦之大事聚従庶,则读其誓禁。
                            方土掌理采邑的诉讼,听察他们的讼辞,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三个月而后把案件上报王朝。大司寇在外朝审理方士的评断意见,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而由方士记暴所判的罪刑以及参与审判案件的官吏。凡都家因有大事聚集民众,就各掌有关本方民众的禁令。 按四季贯彻施行县法,到了夏历年终就检查县法的执行情况,而对采邑的官吏进行奖惩。凡都士、家士所上报的有疑难的案件,就负责初审而后上报大司寇。讶士掌理四方诸侯的诉讼,向诸侯国解释刑法条文议及制定刑法的本意。凡四方诸侯国有疑难案件或问题需向士师请示的,都先见讶士由讶士通报士师。四方诸侯如果发生君臣淫乱、上下相虐之类的案件,就前往审断。王国有宾客,就与小行人一起迎送。宾客入王都,就为宾客做前导并清除行人。在野地也这样做。宾客居住馆舍,就率领下属在周围禁止行人通行。诛杀侵暴宾客的人。宾客出入(王朝就做前导,有事询问或提出请求就帮助转达。凡王国有大事聚集民众,就宣读誓辞和禁令。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禁慢朝、错立、族谈者。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凡士之治有期日,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
                            朝士负责建立王国的外朝之法。左边种有九棵棘树,是孤、卿、大夫的朝位,群士的朝位在他们后边。右边种有九棵棘树,是公、侯、伯、子、男的朝位,群吏的朝位在他们后边。前边种有三棵槐树,是三公的朝位,州长与民众代表的朝位在他们后边。朝门左边设置嘉石,用以使不良之民改过向善。朝门右边设置肺石,用以使穷苦无告之民的冤辞能够上达。率领下属在外朝巡行,拿着鞭子呼喊着清除行人。禁止在朝而不肃敬、擅离朝位,以及招聚交谈的人。凡拾得财物、捕获逃亡的奴婢和牲畜,送交外朝,报告朝士,过十天无人认领而加以没收:大物归公,小物归拾得的民众私人所有。凡司法官受理诉讼有日期规定:都城中十天,城郊二十天,野地三十天,诸侯国一年。在期限之内就受理,在期限之外就不受理。凡有债务纠纷,有借赁契劲而诉讼就受理。凡民众有收购或抛售货物的,命他们按照国家规定的赢利法经营,违反命令的处以刑罚。凡接受已故债主的嘱托而收债的,如果负债人拒不偿还而发生诉讼,通过与受委托人居处相近的人证明他确实接受过债主的委托,而后受理他们的诉讼。凡盗贼攻略杀害乡遂、公邑以及平民人家,杀死这些盗贼无罪。凡报仇的人,事先书面报告司法官,杀死仇人无罪。如果国家有大灾荒、瘟疫或军事行动,就命令诸侯国、采邑、公邑考虑减缓刑罚和经费开支。

                            《周礼》秋官司寇 卷五 司民/掌戮【回目录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中国,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司民负责呈报民数,自生齿的婴儿以上的人都载入户籍,辨明他们居住在都城、采邑或在郊野,区别男女性别,并载明每年出生、死所造成的人数增减。到三年大校比,把民数报告司寇。司寇到冬十月祭祀司民时,献民数给王,王行拜礼而后接受,收藏于天府。内史、司会和冢宰保存副本,以协助王施政。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若司寇断狱弊讼,则以五刑之法诏刑罚,而以辨罪之轻重。 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后刑杀。
                            司刑掌管五刑之法,以施加于犯罪的民众:判墨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劓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宫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刖的罪有五百条,判死刑的罪有五百条。如果大司寇在外朝审断诉讼,就依据五刑之法辨别罪行的轻重,而建议大司寇所宜施的刑罚。司刺掌管三次讯问、三种宽宥、三项赦免之法,以协助大司寇审理诉讼:三讯一讯是讯问群臣的意见,二讯是迅问群吏的意见,三讯是讯问民众的意见;三宥一是宽宥看错人而杀人者,二是宽宥无心而误杀者,本是宽宥忘了某处有人而误杀人者;三赦一是赦免年龄幼小而杀人者,二是赦免年老而杀人者,三是赦免痴呆而杀人者。用这三法求得人犯罪的实情,使对犯人的审断正确,而决定是应当施以重刑或轻的罪,然后施刑或处死。

                            司约掌邦国及万民之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次之,治地之约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挚之约次之。凡大约剂书於宗彝,小约剂书於丹图。若有讼者,则珥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诏明神,既盟,则贰之。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凡民之有约剂者,其贰在司盟。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凡盟诅,各以其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既盟,则为司盟共祈酒脯。
                            司约掌各诸侯国以及民众间的契约券书。治理有关神约的事最重要,治理有关民约的事次一等,治理有关地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功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器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挚约的事又次一等。凡重大的契约券书记载垂宗庙彝器上,小事的卖约券书用红色书写在竹帛上。如果有因契约而争讼的,就先行衅礼而后打开府库查阅契约原件,违约的服墨刑。如果有大乱事件,就会同六卿打开府库所藏契约,违约的处死。司盟掌管订立盟辞之法。凡诸侯国之间因不和协而会同,就负责记载盟约之辞以及盟约的礼仪,面朝北宣读盟辞以报告神明。盟约订立后,就抄写副本交给六卿。盟诅民众中违犯国君教令的人,盟诅违犯誓约的人,也这样做。凡民众之间订有契约券书的,副本收藏在司盟那里。如果有(因契约发生诉讼的,就先让他们盟诅。凡举行盟诅,各使当事人所在地的民众供给所需的牲,并把民众召集在一起。盟诅之后,又为司盟提供祈神所需的酒脯。

                            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入其要,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飨诸侯,亦如之。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职金掌管凡有关铜玉锡石丹青等的戒令。接受开采者缴纳的赋税,辨别所缴纳矿物的质量好坏及数量多少,书写标签并加盖印章,把铜锡交到制造兵器的府库,把玉石丹青等交到主管收藏的府库。上交记录的簿书(给大府。负责接受司法官所判罚的铜和货币,交给司兵。 旅祭上天,就供给所需的金版。用飨礼款待诸侯时也这样做。 凡王国有军事行动而需用铜石,就掌管有关领取铜石的政令。

                            司厉掌盗贼之任器货贿。辨其物,皆有数量,贾而楬之,入于司兵。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槀。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乱者,皆不为奴。
                            司厉掌管所收缴的盗贼的兵器、财物,辨别它们的种类,都记有数量,标明价格而加上标签,交到司兵那里。盗贼罚做奴隶,男子交到罪隶那里,女子交到舂人、槁人那里。凡盗贼中原来有爵位的和七十岁以上的,以及尚未换牙的小儿,都不罚做奴隶。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几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
                            犬人掌管犬牲。凡祭祀供给所需的犬牲,要用毛色纯一的犬。伏牲行辕祭、埋牲祭地神也供给犬牲。凡举行衅祭、沉祭、毁折牲体而祭,用杂色的犬也可以。凡挑选犬的人、牵犬的人都隶属犬人,由犬人掌管他们的事务和对他们的治理。

                            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二年不齿。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司圜负责拘禁不良之民而加以教育。凡危害人的人不让他们戴寇饰,而写明他们的罪状让他们背在背上,使他们服劳役而对他们加以拘禁教育。能改过的,重罪拘禁三年而后释放,次一等的罪拘禁两年而后释放,轻罪拘禁一年而后释放。不能改过而逃出狱城的,抓住了就处死。改过者即使放出来,三年内不得按年龄与乡民排列尊卑位次。凡拘禁在狱城中而身加明刑的人,不施加肉刑而亏损他们的身体;罚服劳役的人,不罚没他们的财产。

                            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
                            掌囚负责看守被抓捕在狱的盗贼,以及凡有罪被囚禁的人。重罪犯戴桔、辇、桎,次一等的錾蕉,挂,轻罪犯只戴梏。王的同族人犯罪只戴拳,有爵位塑人犯罪只戴桎,以等待判决。到施刑或处死罪犯那天,向王报告将行刑罪犯的姓名,把罪犯押送到朝士那里,朝士给罪犯加上写有姓名和罪状的梏,然后押送到市上施刑或处死。凡有爵位的人以及王的同族中人,就押送到旬师氏那里,以等待施刑或处死。

                            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刑盗于市。凡罪之丽於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与有爵者,杀之于甸师氏。凡军旅、田役,斩杀刑戮亦如之。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
                            掌戮负责斩杀盗贼和间谍,杀后剥去衣服并分裂尸体。凡杀害亲属的人处死后焚尸,杀害王的亲属的人处死后分裂尸体。凡杀人的人在市上处死,陈尸三日。对盗贼行刑也在市上。凡有罪而犯法的,也在市上行刑。只有王的同族和有爵位的人,在甸师氏那里处死。凡出征、田猎、劳役,对犯罪的人斩杀行刑,也这样做。受过墨刑的人使他守门,受过劓刑的人使他守关,受过宫刑的人使他守宫内,受过刖刑的人使他守苑囿,受过髡刑的人使他守粮草。

                            《周礼》秋官司寇 卷六 司隶/庭氏【回目录

                            司隶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帅其民而搏盗贼,役国中之辱事,为百官积任器。凡囚执人之事,邦有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役其烦辱之事,掌帅四翟之隶,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守王宫与野舍之厉禁。 罪隶掌役百官府与凡有守者,掌使令之小事。凡封国若家,牛助为牵彷,其守王宫与其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蛮隶掌役较人养马。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厉禁。
                            司隶掌管有关五隶官之法,辨别他们的衣服、器物,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率领五隶官属下的隶民追捕盗贼,从事国都中低贱的事,为百官积聚所需用的器具,凡拘执罪人的事(都用他们去干。王国有祭祀、接待宾客或丧事,役使隶民从事繁杂低贱的事。负责率领四翟隶官属下的隶民,使他们都穿本国的服装,持本国的兵器,守卫王宫和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的屏藩。罪隶掌管为百官府与凡有地守者服役的隶民,负责指使他们做杂役小事。凡封建诸侯国或采邑、或有王子出封,就从罪隶那里领取隶民以供役使。蛮隶负责为校人所役使而养马。那些在王宫中的蛮隶,持本国的兵器而守卫王宫,在野外时就守卫王停宿处周围的屏藩。

                            闽隶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掌子则取隶焉。 夷隶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闽隶负责为掌畜所役使而养鸟,使鸟繁殖并训练驯服鸟,负责同鸟沟通。他们守卫王宫的,与守卫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屏藩的,都同蛮隶的事情一样。夷隶负责为牧人所役使而养牛,牛驾车时在辕外帮助牵牛。他们守卫王宫的,与守卫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屏藩的,都同蛮隶的事情一样。

                            貉隶掌役服不氏而养兽而教扰之,掌与兽言。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貉隶负责为服不氏所役使而饲养猛兽,加以训练使之驯服,负责同兽沟通。他们负责守卫王宫的,与守卫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屏藩的,都同蛮隶的事情一样。

                            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
                            布宪负责悬挂王国的刑法禁令。(周历正月初一,持旌节到四方宣布,而悬挂王国的刑法禁令,以使四方诸侯国及其采邑谨慎遵行,使刑法禁令布达天下。凡王国有大事集合民众就宣布刑法禁令以相约束。

                            禁杀戮掌司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禁杀戮负责侦察杀人凶手,以及凡伤害他人至于流血而被害者无法控告的罪犯,还有那些为袒护罪犯拒不受理诉讼的官吏,或阻止被害者诉讼的官吏,查明后报告司寇而加以惩罚。

                            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徇。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禁暴氏负责禁止民众中的暴乱和以强力欺凌人的人,矫命欺诈和违犯禁令的人,以及造谣惑众的人,把这些人报告司寇而加以惩罚。凡国家聚集民众的时候,就诛杀违犯禁令的人以示众。凡男女奴隶集中出入,就对他们加以监控,诛杀其中违犯禁令的人。

                            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柝之,有相翔者,诛之。凡道路之舟、车互者,叙而行之。凡有节者及有爵者至,则为之辟。禁野之横行,径喻者。凡国之大事,比修除道路者,掌凡道禁。邦之大师,则令埽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者。
                            野庐氏负责使王国的道路畅达四境,巡视检查国郊和野地的道路、庐舍、井和树。如果有宾客,就命令所经过的道路旁庐舍附近的居民聚集起来击柝守卫,发现徘徊观望想要伺机盗窃的人,就加以惩罚。凡水陆道路(因狭窄可能导致船车相撞击的,加以疏导使船车依次行驶。凡持有符节的人以及有爵位的人到来,就为他们清除行人。禁止横穿田野走小道捷径和逾越沟渠堤防的人。凡王国有大事,考核修治道路者的成绩,掌管有关道路的禁令。王国有大的军事行动,就命令扫除道路,并稽察不在正常时间出行作息的人,以及所穿衣服和所持器物异常的人。

                            蜡氏掌除骴。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若有死於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掌凡国之骴禁。
                            蜡氏负责掩埋人和禽兽的腐尸。凡王国有大祭祀,命令州里清除不洁之物,禁止受过刑的人、罚作劳役的不良之民和穿丧服者通过。都郊和野地有大军事行动或有诸侯来朝,也这样做。如果有死在道路上的人,就命令加以掩埋而在掩埋处设置标志,写明死的日期,把死者的衣服用具悬挂在当地官府处,以待死者的家人前来认领。掌管王国凡属有关掩埋尸骨的禁令。

                            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凡害於国稼者,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於民者;秋令塞阱杜擭。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
                            雍氏掌管有关沟、渎、浍、池的禁令,凡可能造成危害王国庄稼的都加以禁止。春季命令设置陷阱,阱中设擭,修挖沟、渎等以利于民众,秋季金今填基阱攫。禁止就山修建苑囿和在湖泽中投药。

                            萍氏掌国之水禁。几酒,谨酒,禁川游者。
                            萍氏掌王国有关水的禁令。监察人们饮酒,节制人们用酒。禁止在河里游泳。

                            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司寤氏负责夜间告时,依据星宿的位置来区分夜的早晚,以告诉巡夜的官吏实行宵禁。禁止晨行,禁止夜行,禁止半夜游荡。

                            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军旅,修火禁。邦若屋诛,则为明焉。 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凡誓,执鞭以趋於前,且命之。誓仆、右曰杀,誓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誓师曰三百,誓邦之大史曰杀,誓小史曰墨。
                            司烜氏负责用阳燧向日取明火,用铜镜向月取明水,以便供淘洗祭祀用的谷物、供点燃火把,供(用作玄酒的明水。凡王国有大事,供给树在门外的大火把和门内庭中用的火把。春二月,在国都中摇动木铎告诫人们严格遵守有关用火的禁令。有军事行动,告诫军中严格遵守有关用火的禁令。如果王国中有在甸师的屋舍处诛杀的罪犯,就为挖墓穴者照明,并在墓前标明死者的罪行和所处的刑罚。条狼氏负责拿着鞭子走在前边清除行人。王出入宫门或国门,就由八人夹在道路两边清除行人,公出入就由六人夹在道路两边,侯、伯出入就由四人夹在道路两边,子、男出入就由二人夹在道路两边。凡誓诫众人,拿着鞭子巡行在众人的行列前,并大声宣告违命者所当受的刑罚。誓诫大仆和车右,说“违命者处死”;誓诫驭夫,说“违命者车裂”;誓诫大夫,说“有事胆敢不向王请示报告,鞭打五百”;誓诫乐师,说“违命者鞭打三百”;王国有大事誓诫众人,说“违命者处死”;有小事誓诫众人,说“违命者处墨刑”。

                            脩闾氏掌比国中宿互柝者与其国粥,而比其追胥者而赏罚之。禁径逾者,与以兵革趋行者,与驰聘於国中者。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唯执节者不几。
                            修闾氏负责考核在都城中值班的守卫,设置行马和击柝巡夜的羡卒,由国家给予他们食粮,考核他们追击外寇和伺捕国内盗贼的情况而加以赏罚。禁止走小路捷径和逾越沟渠堤防的人,禁止武装的人和车马(在都城中疾行,以及骑马在都城中快跑。王国有变故时,就命令人们守卫闾里之门和所设置的行马,只有持符节过往的人不检查。

                            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驱之,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
                            冥氏负责设置网罗、机弩,设置陷阱并在陷阱中设擭,用以捕获猛兽。敲击灵鼓驱赶野兽。如果捕得猛兽,就把猛兽的皮、革、牙、须全部献上。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凡驱蛊,则令之,比之。
                            庶氏负责驱除危害人的毒虫,用攻祭和说祭以祈求神除去毒虫,用嘉草熏毒虫。凡塑险至虫,塾工金羞部置:捡查。

                            穴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以时献其珍异皮革。
                            穴氏负责攻捕冬季蛰伏的野兽,各用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在洞穴外用火烧,(用香气引诱它们出来然后捕获。按季进献可供膳羞的珍异美味和皮革。

                            翨氏掌攻猛鸟,各以其物为媒而掎之,以时献其羽翮。 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若欲其化也,则春秋变其水火。凡攻木者,掌其政令。
                            翨氏负责攻捕猛鸟,各用它们喜欢的食物放在罗网中作为诱饵而加以捕获。按季进献羽毛。柞氏负责伐除草木及山脚的树林。夏至那天,命令剥去山南边树木接近根部的皮而后放火烧;冬至那天,命令剥去山北边树木接近根部的皮而后放水淹。如果想使伐除草木后的土质变化改良,就在春秋季节用水渍火烧的办法来进行。凡斫伐树木的人,都由柞氏掌管有关的政令。

                            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掌凡杀草之政令。
                            薙氏负责除草。春季草开始生长而用锄锄草,夏至用镰贴地割除草,秋季草结实而加以芟除,冬至用耒耜除草根。如果想使除草后的土质变化改良,就用水渍火烧的办法来进行。掌管有关除草的政令。

                            硩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之号,十有二辰之号,十有二月之号,十有二岁之号,二十有八星之号,县其巢上,则去之。
                            硩蔟氏负责毁坏妖鸟巢。用方版写上十日的名号,十二辰的名号,十二月的名号,十二太岁年的名号,二十八宿的名号,悬挂在妖鸟巢上,妖鸟就飞走了。

                            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
                            翦氏负责灭除蠹虫,用荣祭、攻祭祈求神帮助灭除蠹虫,用莽草熏杀蠹虫。凡灭除益虫的事都负责。

                            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貍虫。
                            赤犮氏负责灭除藏在屋墙中的虫子,用蛤炭灰驱除虫,用水和的蛤炭火洒墙毒杀虫。凡有缝隙的房屋,都负责除去其中埋藏的虫。

                            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则死。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虫无声。 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驱之,以焚石投之。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沈之,则其神死,渊为陵。
                            蝈氏负责除去蛙类,焚烧牡菊,用焚烧后的灰洒蛙类,蛙类就会死。用焚烧牡菊的烟散布水面4水皇势不叫了。壶涿氏负责驱除水中的毒虫,用敲击陶鼓来驱赶它们,用烧热的石块投水惊走它们。如果想杀死水怪,就用一根榆木棍,用象牙十字交叉贯穿棍中,而沉入水中,水怪就会死,深渊也会变成山陵。

                            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若神也,则以大阴之弓与枉矢射之。
                            庭氏负责射杀都城中的妖鸟。如果有夜里怪叫而不见其形的鸟兽,就用日食时救日的弓箭和月食时救月的弓箭射杀它们。如果发出怪叫声的是神怪,就用救月用的大阴弓和救日用的枉矢射它。

                            《周礼》秋官司寇 卷七 衔枚氏/司仪【回目录

                            衔枚氏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嚣。军旅、田役,令衔枚、禁嚣呼叹呜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
                            衔枚氏负责禁止在朝廷喧哗吵闹。王国举行大祭祀,下令禁止喧哗。出征、田猎,命令军士衔枚。禁止在都城中呼叫、叹息、呻吟,禁止在都城中的道路上边走边唱或边走边哭的人。

                            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
                            伊耆氏负责在王国有大祭祀时供给收藏老臣们的杖所用的函。军队出征,授给有爵位者杖。供给王赐予老人所需的杖。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闲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灾。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上公之礼,执恒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再祼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立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而酢,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斿,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不酢,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壹问、壹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壹劳,朝位当车前,不交摈,庙中无相,以酒礼之,其他皆眡小国之君。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皆如之。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凡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协其礼,宾而见之。若有大丧,则诏相诸侯之礼。若有四方之大事,则受其币,听其辞。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大行人掌管有关大宾、大客的礼仪,用以与诸侯相亲睦。春季诸侯朝见王而共同谋划一年的天下大事,秋季诸侯觐见王而排列各国功绩的高下,夏季诸侯宗见王而陈述各自的谋议,冬季诸侯遇见王而协调相互的谋虑,通过时会征伐不顺服的诸侯而向四方发布禁令,通过殷同而施行治理天下的政法。时聘的时候对来聘的卿以礼相待以结好诸侯,殷规的时候通过命以政事和下达禁令以除去诸侯国的恶行。隔一年派使者慰问一次诸侯并把王的心志告诉诸侯,赠送祭肉给诸侯以向诸侯致福,诸侯有喜庆的事向他们表示庆贺以增添他们的喜悦,行禬礼赠送财物以弥补诸侯国受灾的损失。用九种礼仪区别诸侯、诸臣的爵命等级,以统一各诸侯国的礼仪,而用以接待诸侯国的宾客。上公的礼仪:手执九寸长的桓圭,配有彩绘的九寸长的圭垫,冕服上绘刺九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九存,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扇绕饰九匝,副车有九乘,设九名介,款待公的大礼用九牢,公的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九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的右轴端旁,王迎接公设五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桓圭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公行裸礼,两次向公进献郁鬯而后公酌郁鬯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公行三次问礼、三次劳礼。诸侯的礼仪:手执七寸长的信圭,配有彩绘的七寸长的圭垫,冕服上绘刺七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七脖,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厨绕饰七匝,副车有七乘,设七名介,款待诸侯的大礼用七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七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前侯处的右边,王迎接诸侯设四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信圭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侯行裸礼,向诸侯进献一次郁鬯而后诸侯酌郁鬯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四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诸侯行两次问礼,两次劳礼。诸伯手执躬圭,其他礼仪都同诸侯一样。诸子手执直径五寸的谷璧,配有彩绘的直径五寸的璧垫,冕服上绘刺五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五脖,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扁绕饰五匝,副车有五乘,设五名介,款待诸子的大礼用五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五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衡处的右边,王迎接诸子设三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谷璧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子行裸礼,向诸子进献一次郁鬯而诸子不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诸子行一次问礼,一次劳礼。诸男手执蒲璧,其他礼仪都同诸子之礼一样。 凡大国的孤拿豹皮裹饰的束帛做见面礼,跟在小国之君的后面朝见王,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王对于孤不行问礼,行一次劳礼,朝位在大门外所乘车的前面,不行交摈传辞之礼,在庙中行授玉礼时不设相礼者,用醴礼敬孤,其他礼仪都比照小国之君。凡诸侯的卿(受君命来向王行聘礼,礼数各比他们的君降低二等,卿以下的大夫、士又相应降低二等。王国的畿疆地方千里。王畿之外方五百里叫做侯服,一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祭祀用物。侯服之外方五百里叫做甸服,二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接待宾客用物。甸服之外方五百里叫做男服,三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宗庙器物。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四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缝制祭服的材料。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卫服,五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竹、木材。卫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要服,六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珠玉龟贝等自然之物。九州之外叫蕃国,一代新君即位来朝王一次,各用他们宝贵的物品作见面礼。王用以安抚各国诸侯的办法:一年派使者普遍慰问一次;三年派使者普遍看望一次;五年派使者普遍探视一次;七年聚集诸侯国的译官,告诉他们语言,协调他们的辞令;九年聚集诸侯国的乐师和史官,告诉他们文字,让他们听习声音;十一年颁发瑞节的样式,同一度量单位,平抑牢礼的僭越,统一度量单位,修治法则;十二年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凡诸侯因王事而来朝,辨别他们的朝位,规正他们的尊卑等级,协调他们的礼仪,由摈者相礼而朝见王。如果有大丧,就告教并协助诸侯行丧礼。如果有四方的(诸侯国因遭兵寇而前来告急的事,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听他们叙述情况(而向王报告。凡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每年(使大夫相问一次,若干年使卿相聘一次,新君即位就相朝。

                            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人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存、覜、省、聘、问,臣之礼也。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谷璧,男用蒲璧。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若国师役,则令槁禬之。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乃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小行人掌管有关接待诸侯国宾客的礼籍,以接待四方的使者。命令诸侯国春季进贡,秋季呈报政绩,王亲自接受,各依照有关该国的礼籍接待他们。凡诸侯来朝见王,就前往畿疆迎接并行劳礼。到行郊劳礼、为宾客安排馆舍以及(诸侯在庙中向王授玉的时候,都担任承摈。凡四方诸侯国的使者来朝,是大客就担任摈者引导他们见王,是小客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并听取他们言辞而转告王。奉使前往四方诸侯国,(帮助他们演习并记录下九等礼仪中所当实行的礼仪。做宾客的礼包括:春季朝见王、秋季觐见王、(夏季宗见王、冬季遇见王,以及参加王的会同,这是诸侯国君所行的礼;存问、看望、探视、大聘、小聘,这是王或诸侯派出的使臣所行的礼。 出使天下各国以颁给六种瑞节的样式:山区之国用虎节,平地之国用人节,泽地之国用龙节,都用铜铸造;通行道路用旌节,出入城门和关卡用符节,经过采邑用管节,都是用竹制造的。统一六种瑞玉的样式:王用的镇圭,公用的桓圭,侯用的信圭,伯用的躬圭,子用的谷璧,男用的蒲璧。六币的配合法:夏殷二王的后代进献给王的圭配以马,进献给王后的璋配以虎豹皮;五等诸侯进献给王的璧配以帛,进献给王后的琮配以锦;(子男二等诸侯相互行聘礼进献给对方国君用琥配以绣,(进献给国君夫人用璜配以黼。这六种.币,用以和好诸侯。如果某国因瘟疫而造成国人丧亡,就命令其他国家补助他们财物;如果某国遭受大饥荒,就命令其他国家救济他们粮食;如果某国遭受兵寇之灾而致使国穷民贫,就命令其他国家救助他们资财;如果某国有福庆的事,就命令其他国家为他们庆贺;如果某国遭受灾祸,就命令其他国家对他们哀悼慰问。凡属以上五方面的事,依照有关法令力口以治理。将天下各国的自然形势对于民众有利和不利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各国的礼俗、政事、教化治理和刑法禁令能否遵守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反叛、暴乱、作恶和图谋违反禁令者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瘟疫丧亡、遭受大饥荒和民众困厄贫穷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民众康乐、和睦相亲、安宁太平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凡此五方面情况,每国按条目分别记载,以向王报告,以使王遍知天下的事。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及其摈之,各以其礼: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其将币,亦如之。其礼,亦如之。王燕,则诸侯毛。凡诸公相为宾,主国五积三问,皆三辞拜受,皆旅摈,再劳,三辞,三揖,登,拜受,拜送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辱,三揖,三辞,拜受,车送,三还,再拜。致馆亦如之。致飧如致积之礼,及将币,交摈三辞,车逆拜辱,宾车进,答拜,三揖,三让,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宾拜送币,每事如初。宾亦如之,及出,车送,三请,三进,再拜,宾三还三辞,告辟。致饔饩,还圭。飨食,致赠。郊送,皆如将币之仪。宾之拜礼,拜饔饩,拜飨食,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各以其礼相待也,如诸公之仪。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则三积,皆三辞拜受。及大夫郊劳,旅摈三辞,拜辱,三让,登听命,下拜,登受,宾使者,如初之仪。及退,拜送,致馆,如初之仪。及将币,旅摈三辞,拜逆,客辟,三揖,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三让,客登,拜,客三辟授币,下出,每事如初之仪。及礼,私面,私献,皆再拜稽首,君答拜,出及中门之外,问君,客再拜对,君拜,客辟而对。君问大夫,客对,君劳客,客再拜稽首,君答拜,客趋辟。致饔饩,如劳之礼。飨食,还圭,如将币之仪。君馆客,客辟,介受命,遂送,客従,拜辱于朝。明日,客拜礼赐,遂行,如入之积。凡侯、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其仪亦如之。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従其爵而上下之。凡宾客,送逆同礼。凡诸侯之交,各称其邦而为之币,以其币为之礼。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不正其主面,亦不背客。
                            司仪掌管迎接九等宾客的摈相之礼,以告王应有的仪容、辞令和揖让的节度。王将与诸侯会同,就命令筑坛高三层,坛周围筑矮墙以象宫,宫的四边每边开一门。告诉王会同的礼仪。王面朝南接见诸侯,向庶姓诸侯行土揖礼,向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诸侯行时揖礼,向同姓诸侯行天揖礼。到设摈者召诸侯见王时,各依所应行的礼:摈上公时站在坛的上层,摈侯伯时站在坛的中层,摈子男时站在坛的下层。诸侯向王授玉和进献礼物时也这样。王向诸侯行裸礼进献郁鬯时也这样。王举行燕礼时,诸侯就依照年龄大小序尊卑排列座次。凡诸公相互为宾而行朝礼,宾从来直到返国主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要对宾行三次问礼,宾对于主国所致的礼每次都要推辞三次而后行拜受礼接受,每次都要陈列介迎接前来行礼的使者;主国对宾行前两次劳礼时,每次宾都要推辞三次,然后宾与前来行劳礼的使者进入馆舍,行进中互行三次揖礼,登阶升堂,宾行拜受礼接受劳礼,使者行拜送礼。第三次主君亲行郊劳礼,宾主交摈传辞,(宾对主君亲行劳礼三次表达推辞之意,然后乘车出馆舍大门迎接主君,拜谢主君屈驾亲临,然后宾与主君进入馆舍,行进中宾主互行三次揖礼,来到堂阶前,宾要三次让由主君先升阶,主君推辞三次,然后登阶升堂,宾行拜受礼接受主君的劳礼。宾乘车送主君,主君三次转身推辞,宾于是行再拜礼以示相送。宾进入国都后为宾安排馆舍也如同郊劳一样由主君亲自进行。为宾设便宴的礼仪也如同向宾赠送粮草牲牢之礼一样,由主国的大夫前往进行。到第二天将正式行朝礼向主君授玉时,在大门前通过交摈传辞,主君三次表示推辞之意,然后乘车出大门迎接宾,下车拜谢宾屈驾亲临。宾乘车进前而后下车答拜。接着宾主进入大门,每进一门主君都三次揖请宾先入而宾三次推让。每经过一门都只由一名上相相礼,到了太祖庙门前,只有上相进入庙中。进庙后宾主行三揖三让之礼,登阶升堂。主君行再拜礼然后接受了玉圭。宾授玉后行拜送礼。(向主君进献礼物,或有国事要同主国交涉,每件事的礼仪都同当初一样。主君向宾进献郁鬯行裸礼的礼仪也同当初一样。到宾退出时,主君乘车送宾,三次请宾登车,并三次驱车前进做出将要远送宾的姿态,(宾将要登车时又向宾行再拜礼以相送。宾对于主君的三请三次转身推辞,(对于主君的再拜礼告以不敢当并做出回避的样子,然后登车而去。行过朝礼之后,主国要向宾馈送饔饩,宾将返国时主君要把圭璋送还给宾,宾在主国居留期间主君要用飨礼、食礼款待宾,宾返国出了主国都城到达近郊时主君要赠送财物,并到近郊馆舍送行:以上几件事情的礼仪都同宾前去向主君授玉时的礼仪一样。宾返国前向主君行拜谢礼的有以下三件事:拜谢馈送饔饩,拜谢为己设飨礼、食礼。宾用宾礼接待(到馆舍来的主君,礼仪都如同主国接待自己时一样。诸侯、诸伯、诸子、诸男相互朝见而为宾,各自依照相应等级的礼数,而相互接待的仪节则同诸公相朝一样。诸公的臣相互作为国客行聘礼,就三次供给粮草牲牢,客每次都要推辞三次然后行拜礼接受。到主国的大夫前来行郊劳礼时,客陈列介迎接,并要推辞三次,然后拜谢大夫屈尊前来。客与大夫进入馆舍来到堂阶前,客要三次让由大夫先登阶上堂,而大夫三次推辞,然后客先登而大夫随之登阶上堂,客听(大夫代表主君致郊劳辞,听毕下堂行拜礼,再上堂接受劳礼。客用宾礼接待使者也如同当初行劳礼的礼仪。到大夫退去时,客行拜礼相送。为客安排馆舍的礼仪也如同郊劳一样。到将(行正聘礼向主国国君授玉时,主君陈列摈者(迎接客,对于客来行聘礼三次表示推辞,然后拜迎客,客回避君的拜礼,接着客进入大门,以后每进一门主君都三次揖请客先入,而客三次推让,每经过一门都只由一名上相相礼,到了太祖庙门前,只有主君的相进入庙中。进庙后主君与客行三揖三让之礼,然后客(随主君登阶上堂。主君拜谢客的到来,客三次退避君的拜礼。客把玉授给主君,然后下堂,出庙。向主君进献礼物,或有国事要同主国交涉,每件事的礼仪都同当初一样。到主君向客献醴,客以个人名义拜见主君,以及以个人名义向主君进献礼物时,都要向主君行再拜稽首礼,君回拜礼。客出庙走到中门外,主君询问客的国君的健康情况,客行再拜礼而后回答。主君回拜礼。客回避主君的拜礼而后又回答有关国君的其他方面问题。主君又问起卿大夫们的健康情况,客回答。主君劳问客(旅途辛苦,客行再拜稽首礼表示感谢。主君回拜礼,客快步出大门避开主君的拜礼。(主君派卿去向客馈送饔饩,如同郊劳时的礼仪。(主君向客致送飨礼、食礼,以及客返国前向客奉还玉圭,都如同客向主君授玉时的礼仪。客返国前主君前往客馆看望客,客因不敢当而回避,使介听取主君的辞命。接着主君行拜礼表示送客。主君离去时客跟从主君,到朝的大门外拜谢主君屈尊亲来送行。第二天,客到朝的大门外拜谢主君礼赐的乘禽,接着启程上路。(主国馈送的粮草牲牢如同客进入主国时所馈送之数。

                            《周礼》秋官司寇 卷八 行夫/朝大夫【回目录

                            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
                            行夫负责乘轻车前往诸侯国传达小事,这是一些有关福庆或丧荒而出使传达者无须讲究礼的事。凡行夫出使,必须持有旌节,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时到达,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传达到。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国,就负责听从大行人指使干一些繁杂低贱的事,大行人为使臣就为他担任介。

                            环人掌送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舍则授馆,令聚柝,有任器,则令环之。凡门关无几,送逆及疆。
                            环人负责迎送诸侯国以常事往来的宾客,发给旌节使他们能通行王畿内四方。宾客住宿就负责安排馆舍,并命令野庐氏聚集民众击柝守卫。宾客带有器物的,就令人环绕巡视以备盗贼。有环人迎送的宾客凡经过门关都不检查,送客和迎客都抵达畿疆。象胥掌管蛮、夷、闽、貉、戎、狄之国(前来烧聘的使者,负责向他们传达王的话而使他们知晓,以同他们相亲和。如果蕃国新君即位按时来朝为宾,就协调他们的礼仪,传达他们告请王的言辞,(并把王的话告诉他们。凡有关蕃君从来至离去的迎送礼节、献币帛、致辞令等,都担任摈相而协助他们行礼。凡王国有大丧,告教并协助蕃国前来吊丧的使臣行丧礼,而规正他们的哭位。凡王国有出征、会同的事,就接受蕃国前来慰问的使臣奉进的币帛,而以礼敬待他们。凡使人去做某项事情,王的大事就使诸侯去做,次一等的事就使卿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大夫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士去做,小事就使庶子去做。

                            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傅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凡其出入、送逆之礼节、币帛、辞令而宾相之。凡国之大丧,诏相国客之礼仪而正其位。凡军旅、会同,受国客币而宾礼之。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掌客掌管招待四方宾客所当供给的牲牢、饔饩、乘禽和饮食的不同等级的不同礼数,以及有关行礼厚薄的原则。王与诸侯会同而举行飨礼,就具备十二太牢,并具备百种美昧。在飨礼上对于诸侯之长,要行十二次献酒之礼。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王所在国的国君要向王进膳而用牛犊,命令供给王的百官所用的众多的牲牢都要具备。对于王的随从官员,三公比照上公的礼来接待,卿比照侯伯的礼来接待,大夫比照子男的礼来接待,士比照诸侯之卿的礼来接待,庶子比照诸侯之大夫的礼来接待。凡接待来朝诸侯之礼:上公(从来直到返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其中所供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三次问礼每次都进献有脯,(下“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九字衍,不译)。供给的飧食用五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饭、梁饭十簋,各种菹菜和酱类四十豆,各种肉羹三十二铡,酒四十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三十六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九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四牢,米一百二十笛,醋酱一百二十瓮,都加以陈列;载米的车数比照活牲的牢数,每牢十车,每车载米一秉零五菝,载禾的车数比照死牲的牢数,每牢十车,每车载禾三耗,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九十双。中间又赠送太牢为膳食。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三次飨礼,三次食礼,三次燕礼;如果主君不能亲自参加飨礼、食礼、燕礼而酌酒献宾,就派人奉上束帛代君致辞而把酒食馈送给宾。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高低来决定所陈列的牢礼数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八壶,八豆,八笾,膳食用太牢,馈送的飨礼用太牢,食礼用太牢。主国的卿都来见宾,用羔羊做见面礼,并馈送太牢用作膳食。

                            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饩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王合诸侯而飨礼,则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备,诸侯长十有再献。王巡守殷国,则国君膳以牲犊,令百官、百牲皆具,従者。三公眡上公之礼,卿眡侯伯之礼,大夫眡子男之礼,士眡诸侯之卿礼,庶子壹眡其大夫之礼。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饩飧牵,三问皆修,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簠十,豆四十,鉶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饔饩九牢,其死牢如飧之陈,牵四牢,米百有二十筥,醯醢百有二十瓮,车皆陈,车米眡生牢,牢十车,车秉有五籔,车禾眡死牢,牢十车,车三秅,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九十双,殷膳大牢,以及归,三飨,三食,三燕,若弗酌,则以币致之;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牢礼之陈数,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大牢,致飨大牢,食大牢;卿皆见以羔。
                            侯伯从来直到返国要四次供给粮草牲牢,其中所供给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两次问礼每次都进献有脯。供给的飧食用四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饭、粱饭八篮,各种菹菜和酱类三十二豆,各种肉羹二十四铡,酒三十二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二十七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七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三牢,米一百笛,醋酱一百瓮,都加以陈列;米三十车,禾四十车,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七十双。中间又馈送太牢为膳食。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两次飨礼,两次食礼,两次燕礼。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高低来决定所陈列的牢礼数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八壶,八豆,八笾,膳食用太牢,馈送的飨礼用太牢。主国的卿都来见宾,用羔羊做见面礼,并馈送一头牛用作膳食。子男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等,其中所供给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行一次问礼进献有脯。供给的飧食用三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二十四豆,稻饭、梁饭六簋,各种菹菜和酱类二十四豆,各种肉羹十八铡,酒二十四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十八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五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二牢,米八十笛,醋酱八十瓮,都加以陈列;米二十车,禾三十车,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五十双。(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一次飨礼,一次食礼,一次燕礼。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等级来决定馈送牢礼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六壶,六豆,六笾,馈送的膳食与馈送的飨礼相同而不另馈送飨礼。主国的亲来见宾的卿,都要向宾馈送一头牛用作膳食。凡诸侯的卿、大夫、士来行聘礼而作为国客,就用如同他们为君做介时接待他们的礼数来接待他们。凡以礼接待宾客,国家新建立礼就可以从简,有大灾荒礼从简,有大瘟疫礼从简,遭受兵寇侵犯或水火灾害礼从简,在野地、在畿外礼从简。凡宾客在主国期间死亡,主国就馈送礼物以供丧用。宾客进入主国后闻报有丧,就只接受主国供给的饲草和粮食。如果宾客进入主国后遭逢主国的丧事,就不接受主国的飨礼和食礼,而接受生牲肉。

                            膳大牢,侯伯四积,皆眡飧牵,再问,皆修;四牢,食三十有二,簠八,豆三十有二,鉶二十有八,壶三十有二,鼎簋十有二,腥二十有七,皆陈;饔饩七牢,其死牢如鉶之陈;牵三牢,米百筥,醯醢百瓮,皆陈;米三十车,禾四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七十双,殷膳大牢,三饔,再食,再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大牢,致飨大牢,卿皆见以羔,膳牲牛。子男三积,皆眡食牵,壹问,以修,食三牢,食二十有四,簠六,豆二十有四,鉶十有八,壶二十有四,鼎簋十有二,牲十有八,皆陈;饔饩五牢,其死牢如食之陈;牵二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瓮,皆陈;米二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乘,乘禽日五十双,壹飨,壹食,壹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食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六壶,六豆,六笾,膳眡致饔;亲见卿皆膳特牛。凡诸侯之卿大夫士为国客,则如其介之礼以待之。凡礼宾客,国新杀礼,凶荒杀礼,札丧杀礼,祸灾杀礼,在野在外,杀礼。凡宾客死,致礼以丧用。宾客有丧,唯刍稍之受。遭主国之丧,不受飨食,受牲礼。
                            掌讶掌管有关诸侯国礼仪等级的簿籍,据以接待宾客。如果将有诸侯国的宾客到来,就告诫有关官吏准备好粮草,与讶士一起到畿疆迎接宾客,为宾客做前导而进入国境。到宾客住宿下来,就命令野庐氏聚集民众击柝守卫。到向宾客赠送粮草时,就以王的名义赠送给宾。到达国都,宾客住进馆舍,就在宾馆门外搭起帐篷,以待宾客有事时帮助处理。宾客将要上朝去向国君授玉行朝见礼,就为宾客做前导。宾客到朝,告诉他们应处的朝位,然后进去向王报告。到宾客退出时,也同样做前导。凡宾客有事要报告,就告诉掌讶,掌讶入朝报告而加以办理。凡宾客的随从官员出入,就派人做前导。到宾客回国时,送宾客的礼仪也同迎接时一样。凡宾客,到行朝聘礼那天,王要派讶前往宾馆迎接:是诸侯就由卿充任讶,是卿就由大夫充任讶,是大夫就由士充任讶,是士也都有讶。凡充任讶的,宾客到来就前往宾馆,告教和协助宾客行礼事,并负责处理有关事宜。

                            掌讶掌邦国之等籍以待宾客。若将有国宾客至,则戒官修委积,与士逆宾于疆,为前驱而入。及宿,则令聚柝。及委,则致积。至于国,宾入馆,次于舍门外,待事于客。及将币,为前驱,至于朝,诏其位,入复。及退,亦如之。凡宾客之治,令讶讶治之。凡従者出,则使人道之。及归,送亦如之。凡宾客,诸侯有卿讶,卿有大夫讶,大夫有士讶,士皆有讶。凡讶者,宾客至而往,诏相其事而掌其治令。
                            掌交负责持旌节和币巡视诸侯国,以及各国民众聚居的大城邑,宣扬王的德行、意图、志向和思虑,使人们了解王的好恶,王所憎恶的事就避而不做。使诸侯之间和睦友好。把民众喜欢的事告诉王或诸侯国君。负责诸侯国的朝觐、聘问等蝴夸往魄事,而缔结(诸侯与王以及诸侯之间的友好。向诸侯国宣传九税制度的好处,九礼制度对于诸侯国的亲睦作用,九牧制度对诸侯国的维系作用,九禁之法的难以触犯,九戎之法的威武。

                            掌交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其万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使和诸侯之好,达万民之说。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以谕九税之利,九礼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
                            朝大夫负责依照王国的政令和指示治理采邑。每天上朝听取有关王国的政事,以报告给本采邑的君和卿大夫。主国有专施于采邑的政令,就下达给采邑的朝大夫。凡采邑的政事要请示王国的,一定要通过朝大夫转达,然后王朝官吏受理,只有大事可以不通过朝大夫转达,而派专使来向王国请示。凡采邑.的政事有拖延而不及时办理的,就惩罚朝大夫;如果在军中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惩罚采邑的有关官吏。

                            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国有政令,则令其朝大夫。凡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后听之,唯大事弗因,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则诛其朝大夫。在军旅,则诛其有司。

                            ◎ 《周礼》冬官考工记【回目录

                                【提要】《周礼》是未完成的书,原缺《冬官》,汉人取《考工记》补之,以足六篇之数,而仍冠以《冬官》之名。冬官系统的官,按作者的构想,当为事官,掌“事典”(参见《天官·大宰》第1节),亦即《小宰》所谓“事职”,其职责在于“富邦国”,“养万民”,“生百物”。既为“事官”,则其属固不当限于“工”,故江永日:“冬官掌事而不止工事,考工是工人之号,而工人非官。”据江永考证,依作者的构思,冬官之长日大司空,其副日小司空,其属可考见者,还有匠师、梓师、豕人、啬夫、司里、水师、玉人、雕氏、漆氏、陶正、圬人、舟牧、轮人、车人、刍人等十五职。然此诸职,除玉人、轮人、车人三职外,其余十二职《记》文中皆不见。依《小宰》说,冬官“其属六十”,然《记》文仅列三十工(其中段氏、韦氏、裘氏、筐氏、(“木”加“即”)人、雕人六工职文佚缺)。《考工记》为战国后期人所作,是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考工记》既别为一书,则自与《周礼》原书不同。其首为全篇之总叙,其中论百工的分工一节,则是《考工记》全篇的大纲,兹据以略述各类工种的职事。第一类攻木之工,凡七工:一日轮人,制作车轮、车盖;二曰舆人,制作车箱;三日弓人,制作弓;四曰庐人,制作庐器(戈、戟、殳、矛等长兵器);五日匠人,建造城郭、宫室、门墙、道路,以及开挖沟渠等;六日车人,制作耒和大车;七日梓人,制作悬挂钟磬的笱虞,制作饮器及射侯等。第二类攻金之工,凡六工:一日筑氏,制作削(一种刊削简札的刀);二日冶氏,制作杀矢(一种田猎用的矢)、戈和戟;三日凫氏,制作钟;四日栗氏,制作豆、区、确等量器;五日段氏(原文缺);六日桃氏,制作剑。第三类攻皮之工,凡五工:一日函人,制作甲衣;二日鲍人,揉制皮革;三日韗人,制作鼓;四曰韦氏(原文缺);五日裘氏(原文缺)。第四类设色之工,凡五工:一日画,二日绩,《记》文合二为一,而总言“画缋之事”;三日钟氏,掌染羽毛;四日筐人(原文缺);五日慌氏,掌涑丝、帛。第五类刮磨之工,凡五工:一日玉人,制作圭、璧、琮、璋等玉器;二日榔人(原文缺);三日雕人(原文缺);四日磬氏,制作磬;五日矢人,制作矢。第六类抟埴之工,凡二工:一日陶人,制作觑、盆、甑、鬲、庾(陶器,具体形制不详)等;二日瓬人,制作簋、豆。以上六大类,总为三十工。从《记》文看,记车工之事尤详(分见《轮人》、《舆人》、《辘人》、《车人》诸文),盖因“周人尚舆”,而车又为乘载及战争所必须,且工艺又最复杂的缘故。其次则详于弓矢,尤详于弓的制作(分见《矢人》、《弓人》),盖因戎事为国之大事,而弓矢为战争所必需的缘故。又《考工记》所记诸制作,不仅详其尺度、要求和要领,且善于做经验总结以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其一大特点。如《筑氏》总结铜锡合金因二者所占比例不同而区分为六等,记载各等的名称及其所适于制作的不同器物,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冶金业和手工制作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考工记》中也颇有一些附会阴阳五行的神秘说法,则反映了战国时人的观念。

                                《周礼》冬官考工记 卷一 总叙【回目录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的器物;有的人使四方珍异的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有的人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的,是王公;起来执行治国之道的,是士大夫;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器物的,是百工;使四方珍异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的,是商旅;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的,是农夫;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的,是妇功。

                                粤无鏄,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鏄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越地没有制作铸的工匠,燕地没有制作铠甲的工匠.秦地没有制作矛、戟等长柄武器的工匠,匈奴没有制作弓、车的工匠。越地没有制作铸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镩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镩。燕地没有制作铠甲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铠甲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铠甲。秦地没有制作(矛、戟等长柄武器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长柄武器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长柄武器。匈奴没有制作弓、车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弓、车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弓、车。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智慧的人创造器物,心灵手巧的人循其法式,守此职业世代相传,叫做工。百工制作的器物,都是圣人创造的。熔化金属而制作带利刃的器具,使土坚凝而制作陶器,制作车而在陆地上行进,制作船而在水上行驶:这些都是圣人的创造。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橘窬淮而北为枳,瞿□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天有寒温之时,地有刚柔之气,材质有优良的,工艺有精巧的: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然后可以制作精良的器物。材质优良、工艺精巧,然而制作的器物却不精良,就是因为不合天时、不得地气。橘迁种到淮北就变成枳,八哥鸟不向北飞越济水,貉向北越过汶水就会死:这些都是地气造成的。郑地的刀,宋地的斧,鲁地的削,吴、越的剑,离开当地而制作,就不能精良:这也是地气造成的。燕地的牛角,荆地的弓干,始胡的箭杆,吴、越的金、锡:这些都是优良的材料。天有时使万物生长,有时使万物凋零;草木有时生长,有时枯死;石头有时会产生裂纹;水有时会凝固,有时冰冻会消解:这些都是天时造成的。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凫、□、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锺、筐、□荒;刮摩之工:玉、(木即)、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
                                凡治理木材的工匠有七种,治理金属的工匠有六种,治理皮革的工匠有五种,染色的工匠有五种,刮摩的工匠有五种,用黏土制作器物的工匠有两种。治理木材的工匠有:轮人、舆人、弓人、庐人、匠人、车人、梓人。治理金属的工匠有:筑氏、冶氏、凫氏、栗氏、段氏、桃氏。治理皮革的工匠有:函人、鲍人、韗人、韦人、裘人。染色的工匠有:画人、绩人、钟氏、筐人、荒(此字为左“巾”右“荒”)氏。刮摩的工匠有:玉人、榔人、雕人、矢人、磬氏。用泥制作器物的工匠有:陶人、瓬人。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即建而迤,崇于轸四尺,谓之二等;人长八尺,崇于戈四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于人四尺,谓之四等;车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于戟四尺,谓之六等。车谓之六等之数;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
                                有虞氏尊尚制作陶器之工,夏后氏尊尚建造宫室、开挖沟渠主工,殷人尊尚制作主L压器县之工,周人尊尚制浩车舆之工。制作一种器物而需要聚集数个工种的,以制作车(聚集的工种为最多。车有六等差数:车轸高四尺,这是第一等;戈连柄长六尺六寸,插在车上而让它斜倚着,比轸高出四尺,这是第二等;人长八尺,站在车上比戈高出四尺,这是第三等;殳长一寻零四尺,插在车上比人高出四尺,这是第四等;车戟长一常,插在车上比殳高出四尺,这是第五等;酋矛长一常零四尺,插在车上比戟高出四尺,这是第六等。因此说车有六等差数。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凡观察车子的要领,必须从车子着地的部位开始,因此观察车子要从车轮开始。凡观察车子的要领,车轮要结构坚固而与地的接触面小。结构不坚固,就不能经久耐用;与地的接触面不小,就不能快速。车轮过高,就不便人登车;车轮过低,对于马来说就常常像爬坡一样吃力。因此兵车车轮高六尺六寸,田车车轮高六尺三寸,乘车车轮高六尺六寸。六尺六寸高的车轮,轵高三尺三寸,再加上轸木与车模就是四尺。人高八尺,以此作为方便人上下的轸高的节度。

                                《周礼》冬官考工记 卷二 轮人/輈人【回目录

                                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毂也者,以为利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牙也者,以为固抱也。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望而眡其轮,欲其幎尔而下迤也。进而眡之,欲其微至也。无所取之,取诸圜也。望其辐,欲其揱尔而纤也。进而眡之,欲其肉称也。无所取之,取诸易直也。望其毂,欲其眼也,进而眡之,欲其帱之廉也。无所取之,取诸急也。眡其绠,欲其蚤之正也,察其菑蚤不龋,则轮虽敝不匡。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蒿。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挚。是故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参分其牙围,而漆其二。椁其漆内而中诎之。以为之毂长,以其长为之围,以其围之阝力捎其薮。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容毂必直,陈篆必正,施胶必厚,施筋必数,帱必负干。既摩,革色青白,谓之毂之善。参分其毂长,二在外,一在内,以置其幅。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辐广而凿浅,则是以大扤,虽有良工,莫之能固。凿深而辐小,则是固有余,而强不足也,故竑其辐广,以为之弱,则虽有重任,毂不折。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则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参分其股围,去一以为围,揉辐必齐,平沈必均,直以指牙,牙得,则无槷而固,不得,则有槷必足见也。六尺有六寸之轮,绠参分寸之二,谓之轮之固。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杼以行泽,则是刀以割涂也,是故涂不附。侔以行山,则是搏以行石也,是故轮虽敝不甐于凿。凡揉牙,外不廉而内不挫,旁不肿,谓之用火之善。是故规之以眡其圜也,萭之以眡其匡也。县之以眡其幅之直也,水之以眡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薮以黍,以眡其同也,权之以眡其轻重之侔也。故可规、可萭、可水、可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
                                轮人制作车轮,砍伐用作毂、辐、牙的三种木材必须依照一定的季节。三种木材具备之后,心灵手巧的工匠将它们加工组合而成为车轮。毂,要使它利于车轮的转动;辐,要使它直指车牙;牙,要使它牢固紧抱。轮子即使磨损坏了,毂、辐、牙也不松动变形,称之为完美。远看车牙,要能够从中间向两旁均匀地下斜;走近来看,要着地面积小:这没有别的什么可取法,只有取法于圆才能做到。远看车辐,向牙的一端要削得较细小;走近来看,要每根车辐的粗细都很均匀:这没有别的什么可取法,只有取法于平直才能做到。远看车毂,要像凸出的大眼睛;走近来看,要缠革的地方显出毂端的木棱:这没有别的什么可取法,只有取法于紧固才能做到。看车牙的绠处,要绠内侧的蚤安得很正。观察辐的蕾和蚤成直线相对而没有不齐,那么即使轮用坏了也不会变形。凡砍伐毂材的方法,必须刻记下树的背阳面和向阳面。向阳面的木材纹理较密而木质坚硬,背阳面的木材纹理较疏而木质柔软,因此要用火烘烤背阳的一面,而使木质变得与向阳面一样坚硬,那么毂即使用坏了木材也不会缩耗而致使裹在上面的皮革鼓起。毂小而长辐间的距离就狭窄,大而短车轮就不安稳。因此用轮高六尺六寸的六分之一做牙围。牙围的三分之二加油漆。度量轮两边白油漆以内的长度而从中折分,用以作为毂的长度,又用毂的长度作为毂的周长。依照毂的周长的三分之一挖除毂心而为薮。把毂的长度分为五等分,去掉二等分就是贤的周长,去掉三等分就是轵的周长。整治毂一定要它直,毂上所刻的篆的排列一定要正,毂上所涂的胶一定要厚,所缠的筋一定要稠密,所缠裹的皮革一定要紧紧地贴附着毂干。在此革上先涂丸漆,丸漆干后再用石块打磨,打磨之后,皮革显出青白色,这就叫做好车毂。把毂长分成三等分,使二分在外,一分在内,在这两者之间的地方安置车辐。凡辐,度量(毂上凿的深度来确定辐的宽度。辐宽而凿浅,辐就会因此而摇动,即使有好的工匠,也不能使之牢固;凿深而辐狭小,就会使辐牢固有余而强度不够。因此度量辐的宽度以作为蕾宽的尺寸,而蕾端则削成尖笋状,那么即使有重载,毂也不会折断。把辐长分成三等分而把靠近牙处的一等分的内侧削得细小些,即使遇有深泥,辐上也不会黏泥。把股围长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骰的围长。用火烤煤做辐的木材必须使它们一律笔直,把辐材沉入水中,入水的深度要均平如一。辐要直指牙凿,使蚤与凿密合,无须加楔子就会牢固了。如果蚤与牙不能密合,就要加楔子,楔子的末端一定会从牙践地一边的凿眼中露出来。六尺六寸高的轮,留出三分之二寸宽的绠,这就可以称得上轮子牢固。凡制作车轮,行驶在泽地的轮牙践地的一边要削得较薄,行驶在山地的轮牙的上下要厚薄均等。轮牙践地的一边j削薄而行驶在泽地,就像用刀切割涂泥一样,因此涂泥不会黏附车轮;轮牙上下厚薄均等而行驶在山地,就是用圆厚的轮牙仃驶在山石上,因此轮子即使用坏了,也不会使凿孔两侧的牙磨损变薄而致使凿中的辐蚤松动。凡用火烤燥牙材,朝外的一边木材的纹理不断绝,而朝内的_连不挫损,两旁也不肿出,叫做善于用火。用规测量以观察轮子圆不圆,用矩测量以观察辐与牙相交处是否成直角,悬垂线以观察上下车辐是否成一条直线,用水来测量两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用黍来测量两毁的毂孔以观察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称量两轮以观察它们的重量是否相等。因此所制作的轮子可以经得起圆规、曲尺、水、垂线、黍、称的检验,这样的工匠就可以称之为国工了。

                                轮人为盖,达常围三雨,桯围倍之,六寸。信其桯围以为部广,部广六寸。部长二尺,桯长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谓之枚,部尊一枚,弓凿广四枚,凿上二枚,凿下四枚,凿深二寸有半,下直二枚,凿端一枚。弓长六尺谓之庇轵,五尺谓之庇轮,四尺谓之庇轸,参分弓长而揉其一,参分其股围,去一以为蚤围。参分弓长,以其一为之尊,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盖已崇,则难为门也,盖也卑,是蔽目也。是故盖崇十尺,良盖弗冒弗纮,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
                                轮人制作车盖,盖柄的上节围长三寸,盖柄的下节围长增大一倍,为六寸。用盖柄下节的围长作为上面盖斗的直径,盖斗的直径为六寸,盖斗下的柄长二尺。盖柄的下节比上节长一倍为四尺而又加一倍而为八尺。一寸的十分之一叫做枚。盖斗的上部高出一枚,盖斗周围安弓的凿孔大四枚,凿孔的上边留出二枚,凿孔的下边留出四枚;凿孔深二寸半,(凿孔内减于凿口处二枚,凿孔顶端宽一枚。盖弓长六尺,叫做庇轵,长五尺叫做庇轮,长四尺叫做庇轸。把弓长分成三等分,而把靠近盖斗的一等分用火烤燥而变得平直。把弓股的围长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弓蚤的围长。把弓长分成三等分,以靠近盖斗的一等分作为高出而平伸的部分。近盖斗的部分要高而宇曲、的部分要低。近盖斗的部分高而宇曲的部分低,雨水就流淌得快而且流得远。车盖过高就难以通过宫室的大门,车盖过低就会遮住人的视线,因此盖的高度设计为十尺。好的车盖上即使不蒙幕、不用绳栓系幕,车子横驰在垄亩间盖弓也不会脱落,有这种技艺的工匠就可以称之为国工了。

                                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参,如一,谓之参称。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在揉其式。以其广之半为之式崇,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六分其广,以一为之轸围。参分轸围,去一以为式围。参分式围,去一以为较围。参分较围,去一以为轵围。参分轵围,去一以为轛围。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县,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继者如附焉。凡居材,大与小无并,大倚小则摧,引之则绝,栈车欲弇,饰车欲侈。 辀人为辀。辀有三度,轴有三理。国马之辀,深四尺有七寸,田马之辀深四尺,驽马之辀,深三尺有三寸。轴有三理:一者,以为也;二者,以为久也;三者,以为利也。軓前十尺,而策半之。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辀之长,以其一为之围。衡任者,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围。小于度,谓之无任。五分其轸间,以其一为之轴围。十分其辀之长,以其一为之当兔之围。参分其兔围,去一以为颈围。五分其颈围,去一以为踵围。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弧深。今夫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此无故,唯辕直且无桡也。是故大车,平地既节轩挚之任,及其登阝也,不伏其辕,必缢其牛。此无故,唯辕直且无桡也。故登阤者,倍任者也,犹能以登,及其下阤也。不援其邸,必緧其牛后。此无故,唯辕直且无桡也,是故辀欲颀典,辀深则折,浅则负。辀注则利准,利准则久,和则安。辀欲百无折,经而无绝,进则与马谋,退则与人谋,终目驰骋,左不楗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终岁御,衣衽不敝。此唯辀之和也。劝登马力,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良辀环灂,自伏兔不至軓,七寸,軓中有灂,谓之国辀。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舆人制作车箱,使车轮的高度、车箱的宽度、车衡的长度,三者如一,叫做三称。把车箱的宽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车箱的纵长。把车箱的纵长分成三等分,一等分在前作为车轼短边的长度,二等分在后作为安置车輈和较木的长度,用火燥制车轼。用车箱宽度的一半作为轼高的尺度。用车箱纵长的一半作为较的高出于轼的尺寸。把车箱的宽度分成六等分,用一等分的长度作为轸木的围长。把轸木的围长分为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轼木的围长。把轼木的围长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较木的围长。把较木的围长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轵木的围长。把轵木的围长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树木的围长。凡车箱上所用之木,圆木圆得符合规,方木方得符合矩,立木直得符合垂线,横木平得如同水平,直立之木如同从地里生长出来的,纵横相交之木如同附着为一体。凡处置造车的木材,粗大的木材不要同细小的木材相并而用;粗大的木材倚附于细小的木材,细小的木材就会折断,用力拉时会把细小的木材拉断栈车的车箱要向里收,饰车的车箱要向外张。輈人制作輈。輈有三种高度,轴有三项要求。国马的輈下距轸高四尺七寸,田马的輈下距轸高四尺,驽马的輈下距轸高三尺三寸。制作车轴有三项要求:一要光洁好看,二要经久耐用,三要利于旋转。輈在前轨之前的长度为十尺,而马鞭的长度是它的一半。凡承受重力的木材,承受车箱重力的钒木,把輈长分为十等分,用一等分作为钒木的围长;两轭之间受力处的衡木,把它的长度分为五等分,用一等分作为它的围长。如果围长小于这个长度,就叫做不胜任。把左、右两轸木间的宽度分为五等分,用一等分作为轴的围长。把輈长分为十等分,用一等分作为当兔的围长。把伏兔的围长分为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輈颈的围长。把輈颈的围长分为五等分,去一等分就是輈踵的围长。凡用火烤輈木,要顺着木材的纹理而弯曲的弧度不要太深。现在大车的辕低,上坡感到困难;就是能爬上去,也容易造成翻车。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辕直而不弯曲的缘故。因此大车行走在平地上,车辕平衡适于任载,到上坡的时候,不向下伏压车辕,就一定会悬勒牛脖子。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辕直而不弯曲的缘故。因此大车上坡,虽然要加倍用力,还是能够爬上去;到下坡的时候,不拉住大车的后边,牛后的革带一定会兜勒牛的臀部。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辕直而不弯曲的缘故。因此輈要很坚韧。輈弯曲的弧度过深就会折断,过浅就会倚负而磨压马的股部。輈的弯曲弧度适中如同水下注一般就会使车的行驶便利而又平稳,便利而又平稳就经久耐用,輈的曲直调和乘车人就安稳。輈要有一定的弧度而不致折断,要顺着輈木的纹理糅曲而不使纹理断绝。想要使车前进的时候同马想前进的意思正相应,想要使车后退的时候又能符合人的意思而后退,前进和后退都能随心所欲,十分便利,整天奔跑不息,在车左边的尊者也不会感到疲倦;行驶几千里,马也不会因为马蹄开裂受伤而畏惧;成年驾车,衣下的裳也不会磨破:这只是因为輈的曲直调和的缘故。輈的曲直调和就能助马用力前进,即使马力已经用尽(想停下来,輈还能促使马前进好几步。好的辑上漆饰的环形纹理,在伏兔的前边、不到前轨约七寸的地方,前钒内能保持这漆饰的环形纹理长久不被车箱底板磨灭,就可称之为国輈。轸的方形,以象征地。盖的圆形,以象征天。轮辐三十根,以象征日月三十日合宿。盖弓二十八根,以象征二十八宿。龙旃饰有九存,以象征大火之次的尾宿九星。鸟旃饰有七存,以象征鹑火之次的星宿七星。熊旗饰有六脖,以象征参宿中伐星的六颗星。龟旒饰有四旃,以象征营室(与东壁连体构成的四颗星。弧旌上画有枉矢,以象征(形如张弓发矢的弧星。

                                《周礼》冬官考工记 卷三 筑氏/玉人【回目录

                                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治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氏为量,段氏为鏄器,桃氏为刃。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治理金属的工匠,筑氏掌洽下齐,冶氏掌治上齐,凫氏制作乐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农具,桃氏制作长刃的兵器。铜锡合金有六种比例:把合金分为六等分而锡占六分之一,叫做钟鼎之齐;把合金分为五等分而锡占五分之一,叫做斧斤之齐;把合金分为四等分而锡占四分之一,叫做戈戟之齐;把合金分为三等分而锡占三分之一,叫做大刃之齐;把合金分为五等分而锡占五分之二,叫做削杀矢之齐;铜锡各占一半,叫做鉴燧之齐。

                                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欲新而无穷,敝尽而无恶。
                                筑氏制作削,长一尺,宽一寸,六把削可以合成一个圆。削要造得永远像新的一样锋利,即使刀刃磨损殆尽也没有缺损变形。

                                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锊。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重三锊。 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两従半之。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后。参分其腊广,去一以为首广,而围之。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冶氏制作杀矢,矢刃长二寸,矢最阔处围长一寸,铤长十寸,重三垸。戈宽二寸,内的长度比宽加一倍,胡的长度是宽的三倍,援的长度是宽的四倍。援太向上仰就不便于啄击,援太向下勾就不能割断创处,内太长就容易折断援,内太短啄击就不迅捷,因此使援与胡之间的角度稍向外张。戈重三锊。戟宽一寸半,内的长度是宽的三倍,胡的长度是宽的四倍,援的长度是宽的五倍,刺、胡与援、内纵横相交呈直角,援、胡、内与刺共重三锊。桃氏制作剑。剑的腊宽二寸半,两从的宽度各占一半。以腊的宽度作为茎的围长,茎的长度则比围长加一倍。在茎的中间部分,设置用绳缠的后。把腊的宽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作为剑首的直径,而据此制作剑首的围长。剑的身长是茎长的五倍,重九锊,称为上制,上等身材的勇士佩用它;剑的身长是茎长的四倍,重七锊,称为中制,中等身材的勇士佩用它;剑的身长是茎长的三倍,重五锊,称为下制,下等身材的勇士佩用它。

                                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修,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参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参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
                                凫氏制作钟。钟两旁的两栾叫做铣,两铣的末端之间叫做于,于上敲击的部分叫做鼓,鼓上面的部分叫做钲,钲上钟顶的部分叫做舞,舞上面的柄叫做甬,甬上端的平面叫做衡。设在甬下部的圆环形的钟悬叫做旋,贯旋的如纽状的旋虫叫做干。钟带叫做篆,篆间突起的钟乳叫做枚,枚又叫做景。于上面稍凹而生光以备敲击的地方叫做隧。把铣的长度分为十等分,去掉二等分就是钲的长度。用钲的长度作为两铣之间的距离,再去掉二分就是两鼓之间的距离。用两鼓之间的距离作为舞的长度,再去掉二分就是舞的宽度。用钲的长度作为甬的长度,用甬的长度作为甬的大端的围长。把甬的大端的围长分为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衡的围长。把甬长分为三等分,二等分在上,一等分在下,就在上下两段之际设置旋。钟体或厚或薄所产生的震动,钟声或清或浊所由产生的原因,钟口或宽或窄所由制定的根据,其中都有道理可说。钟体太厚就会像石头一样发不出声音,钟体太薄发出的声音就会播散,钟口太宽发出的声音就过于迫促,钟口太窄发出的声音就抑郁回旋难出,甬过长发出的声音就不正。因此大钟把两鼓之间的距离分成十等分,用它的一等分作为钟体的厚度。小钟把两钲之间的距离分成十等分,用它的一等分作为钟体的厚度。钟体大而短,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短暂。钟体小而长,发出的声音就舒缓而持久。制作备敲击的隧,把钟体的厚度分成六等分,用一等分作为隧凹下的深度而做成圆形。

                                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秅,不秅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鬴,其臂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概而不悦。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栗氏制作量器,先反复冶炼铜锡使之精纯而不再有杂质可损耗,不再有杂质可损耗然后称量,称量后浸入水中测知体积大小,体积确定后再铸造量器。所铸造的量器为鬴,深一尺,可容纳一立方尺而口缘为圆形,它的容积即为一鬴。鬴的臀部深一寸,臀部的容积为一豆。稿两侧的耳子深三寸,耳子的容积为一升。鬴重一钧。敲击鬴所发出的声音符合黄钟宫。用概推平鬴中所盛的米粟而不让它脱落。鬴上的铭文说:“这位有文德的君王思求为民众确立度量的法则而制作了这鬴,达到了最高的信用。优良的量器已经制成,用以颁示四方各国。永远开导你的子孙后代,把这量器作为准则。”凡观察冶铸金属的状态,被冶炼的铜和锡黑浊的气体销尽了,接着会出现黄白的气体;黄白的气体销尽了,接着会出现青白的气体;青白的气体销尽了,接着会出现青色的气体,然后就可用以铸造器物了。

                                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以其长为之围。凡甲,锻不挚则不坚,已敝则桡。凡察革之道,眡其钻空,欲其丰也;眡其里,欲其易也;眡其朕,欲其直也,櫜之欲其约也;举而眡之,欲其丰也;衣之,欲其无齘也。眡其钻空而惌,则革坚也;眡其里而易,则材更也;眡其朕而直,则制善也。櫜之而约,则周也;举之而丰;则明也;衣之无齘,则变也。
                                函人制作甲衣。犀甲的上下旅都是用七片连缀而成,兕甲(的上下旅都是用六片连缀而成,合甲的上下旅都是用五片连缀而成。犀甲可用一百年,兕甲可用二百年,合甲可用三百年。凡制作甲衣,必须先量度人的体形,然后裁制甲片。称量甲衣的上旅和下旅,而重量要一样。用甲衣的长度作为腰围。凡甲衣,皮芋锻治不实就不坚固,锻治过分致使革理损伤就会使甲衣易于曲折而不强韧。凡观察甲衣的方法:看甲片上为穿丝绳连缀甲片钻的孔眼,孔眼要小;看甲片的里面,要刮治得平而光;看甲衣的缝,要上下对得很直;装进袋子里,要体积小;举起而展开来看,要显得宽大;穿到身上,要甲片相互间不磨切。看到甲片上的钻孔很小,就知道甲衣很坚固;看到甲片的里面平而光,就知道甲衣的材料好;看到甲衣上的缝很直,就知道做工好;装进袋子体积小:就知道缝制精致;举起展开显得宽大,就一定很有光耀;穿到身上甲片相互不磨切,活动起来就很便利。

                                鲍人之事,望而眡之,欲其荼白也;进而握之,欲其柔而滑也;卷而抟之,欲其无迆也;眡其著,欲其浅也;察其线,欲其藏也。革欲其荼白而疾,汗之则坚,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之也,必自其急者先裂。若苟自急者先裂,则是以博为帴也。卷而抟之而不迆,则厚薄序也。眡其著而浅,则革信也。察其线而藏,则虽敝不甐。
                                鲍人揉治皮革的事,远看那皮革,要像茅、芦的花那样白;进前用手握一握,要感到很柔滑;把它紧紧地卷起来,要整齐而不斜;看皮革上两皮缝合处,要又薄又窄;看那缝合处的线,要隐藏不显。皮革要像茅、芦的花一样白而清洗时很快捷,不使入水时间过久,就会坚韧;要使皮革柔滑而涂上厚厚的油脂,就会很柔软;拉而伸展皮革,要它很平直。拉伸开来很平直,就说明所取革材纹理很正;伸展开来歪斜不直,就因为拉伸时用力一边紧,一边松。如果(拉伸时用力一边紧,一边松,到用皮革的时候,一定会从紧的一边先断裂。如果从紧的一边先断裂,那就是使宽的皮革反而变窄了。将皮革卷紧而不歪斜,就说明厚薄均匀;看到皮革缝合处又薄又窄,皮革就不会伸缩变形;看到皮革上的缝线隐藏不显,即使皮革用坏了缝线也不会受损伤。

                                韗人为皋陶,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良鼓瑕如积环。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
                                韗人制作皋陶,长六尺六寸,构成鼓身的每片木板左右两端宽六寸,中段宽一尺,厚三寸,中段穹隆部分(比两端鼓面直径高出三分之一,鼓框上的木板都折成平直的三段。鼓长八尺,鼓面直径四尺,鼓身中段围长比鼓面围长增加三分之一,叫做轰鼓。制作皋鼓,鼓长一寻零四尺,鼓面直径四尺,鼓腰弯曲如磬。凡蒙鼓皮,必须在启蛰那天。好鼓鼓皮上的漆痕一圈圈地如同积环。鼓面大而鼓身短,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短暂;鼓面小而鼓身长,发出的声音就舒缓而持久。

                                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绘画的事,调配五色。象征东方叫做青色,象征南方叫做赤色,象征西方叫做白色,象征北方叫做黑色,象征天叫做玄色,象征地叫做黄色。青与白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赤与黑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玄与黄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青色与赤色相配叫做文,赤色与白色相配叫做章,白色与黑色相配叫做黼,黑色与青色相配叫做黻,五彩具备叫做绣。画土地用黄色,它的形象画作四方形。画天依照四季的变化用色。画火用圆环作为象征,画山用獐作为象征,画水用龙作为象征,还画有鸟、兽、蛇等。调配好象征四季的五色的着色部位以使色彩鲜明,叫做技巧。凡绘画,最后才着白色。

                                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钟氏染羽毛,把丹砂和丹秫一起在水中浸渍三个月,而后用火蒸,再用蒸丹秫的水浇丹秫并再蒸,而后就可以用蒸丹秫的水染羽了。羽毛三次放进染汁中浸染就成缥色,五次放进染汁中浸染就成鲰色,七次放进染汁中浸染就成缁色。

                                荒氏湅丝,以涚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暴之。昼暴诸日,夜宿诸井。七日七夜,是谓水湅。湅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而沃之,而盝之,而涂之,而宿之。明日,沃而盝之,昼暴诸日,夜宿诸井。七日七夜,是谓水湅。 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瓚,伯用将,继子男执皮帛。天子圭中必,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祼圭尺有二寸,有瓚,以祀庙;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两圭五寸有邸,以祀地,以旅四望。瑑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案十有二寸,枣栗十有二列,诸侯纯九,大夫纯五,夫人以劳诸侯。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饩。
                                荒(此字为左“巾”右“荒”)氏湅丝,先把丝放在温水中浸泡七天,再离地一尺曝晒,白天在太阳下暴晒,晚上悬浸在井水中过夜,经过七天七夜,这就叫做水湅。湅帛,用栏木烧灰(再和以水,厚厚地浇在帛上,放进光滑的容器里,再将蛤灰涂在帛上。早晨清洗帛上的蛤灰而拧干,振去细灰,再厚浇栏灰水,再清洗拧干,涂上蛤灰,这样过夜;第二天再清洗拧干。这样经过七天七夜,叫做灰涑。白天在阳光下曝晒,晚上悬浸在井水中过夜,这样经过七天七夜,叫做水湅。玉人制作玉器的事:镇圭长一尺二寸,由天子执守;命圭长九寸,叫做桓圭,由公执守;命圭长七寸,叫做信圭,由侯执守;命圭长七寸,叫做躬圭,由伯执守。天子所拿的瑁,四寸见方,用以接见来朝诸侯。天子用纯玉,上公用石占四分之一的龙,侯用石占一半的瓒,伯用石占一半的埒。朝见天子时位在子男之后的孤拿豹皮裹饰的束帛作为挚。天子的圭中间系有丝带。四圭的每一圭长一尺二寸,用以祭祀天。大圭长三尺,上端两侧向里削,首部如椎头,天子插在腰间。土圭长一尺五寸,用以测量日影,度量土地。裸圭长一尺二寸,前端有勺,用于祭祀宗庙。琬圭长九寸而有彩色的圭垫,用以象征德行。琰圭长九寸,上端尖角两侧作半规形,用以作为奉王命诛除恶逆的凭证,以改变诸侯烦苛酷虐的政令。璧的直径长一尺,中间的孔径三寸,用作一尺的标准长度。圭璧直径五寸,用以祭祀日、月、星、辰。琮的边长九寸,璧的直径九寸,是诸侯朝见天子时用以进献天子的。谷圭长七寸,天子用以向将要迎娶的女方行聘礼。大璋、中璋长九寸,边璋长七寸,削尖的部分长四寸,厚一寸,璋的前端有黄铜勺,勺外涂有铅,勺内朱红色,勺旁的流长一寸,勺的直径四寸,有缫垫,天子用以巡守天下时祭祀所经过的山川,由大祝在杀马祭祀山川之前先用璋瓒行裸祭礼。诸侯的长七寸的大璋也如同天子的谷圭一样,用以向将要迎娶的女方行聘礼。有纹饰的圭和璋长八寸,有纹饰的璧的直径和琮的边长八寸,是诸侯用来向王行舰礼或聘礼用的。牙璋、中璋长七寸,削尖的部分长二寸,厚一寸,用以发兵,用以调动驻守的部队。驵琮边长五寸,王后用作称锤。大琮边长十二寸,四角各长四寸,厚一寸,这叫做内镇,由王后执守。驵琮边长七寸,系丝带的鼻一寸半,天子用作称锤。用长五寸而以琮为本的两圭祭祀地,并用以祭祀四方的名山大川。有纹饰的琮的边长八寸,是诸侯相互朝聘时用以进献给夫人的。玉案高十二寸,案上陈放枣栗,对于来朝的夏、商二王的后裔用十二张玉案排成列,对于来朝的诸侯都用九张玉案排成列,对于来朝的大夫都用五张玉案排成列,这是天子夫人用以慰劳来朝诸侯的。以琮为本而锐出一璋的玉器,没有纹饰,用以祭祀山川,并在向宾客赠送粮草时拿着它致辞。

                                《周礼》冬官考工记 卷四 磬氏/车人【回目录

                                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参分其鼓博,去一以为鼓博。参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
                                磬氏制作磬,股、鼓弯曲的度数为一矩半。以股的宽度作为一,股的长度就是二,鼓的长度则为三。把股的宽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鼓的宽度;把鼓的宽度分成三等分,用一等分作为磬的厚度。磬发出的声音太清就琢磨它的两面使变得较薄,发出的声音太浊就琢磨它的两端使变得较短。

                                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水之,以辨其阴阳,夹其阴阳,以设其比。夹其比,以设其羽。参分其羽,以设其刃,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前弱则俯,后弱则翔,中弱则纡,中强则扬。羽丰则迟,羽杀则趮。是故夹而摇之,以眡其丰杀之节也。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凡相笴,欲生而抟。同抟,欲重;同重,节欲疏;同疏,欲栗。陶人为,实二鬴,厚半寸,唇寸。盆实二鬴,厚半寸,唇寸。甑实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庾,实二觳,厚半寸,唇寸。
                                矢人制作矢。把镞矢的长度分为三等分,把杀矢的长度分为三等分,一等分在前,二等分在后,则前后重量相等。把兵矢、田矢的长度分为五等分,二等分在前,三等分在后,则前后重量相等。把弗矢的长度分为七等分,三等分在前,四等分在后,则前后重量相等。把箭杆的长度分为三等分而把前面的一等分削细以便安镞。把箭杆的长度分为五等分而设羽的部分占一等分,以箭杆的厚度作为设羽的深度。把箭杆浸入水中以辨别它的阴面和阳面,夹在阴阳分界处的两边开口设比,夹在比的两边设羽。把羽的长度分为三等分而以一等分的长度作为设置镞刃的长度,那么即使有迅疾的风也不怕。刃长二寸,刃最阔处围长一寸,铤的长度是围长的十倍,镞重三垸。箭杆前面弱箭头就会向下栽,后面弱箭头就会向上扬,中间弱箭的飞行就纡曲而不直,中间强而两头弱箭就会飘飞;羽毛过大箭就飞行迟缓,羽毛过少箭就飞行疾速而偏离目标掉落一旁。因此用手指夹着矢的比部摇动它,以观察它的羽的大小是否合适,弯曲箭杆以观察它的粗细是否匀称。凡选择箭杆,要挑选无异色无虫眼而又圆的,同样圆的要挑选重的,同样重的要挑选木节稀疏的,同样木节稀疏要挑选颜色如栗的。陶人制作甗,容量为二鬴,厚半寸,口缘厚一寸。盆,容量为二鬴,厚半寸,口缘厚一寸。甑,容量为二鬴,厚半寸,口缘厚一寸,底部有七个孔。鬲,容量为五觳,厚半寸,口缘厚一寸。庾,容量为二觳,厚半寸,口缘厚一寸。

                                瓬人为簋,实一觳,崇尺,厚半寸,唇寸。豆实三而成觳,崇尺。凡陶瓬之事,髻垦薜暴不入市。器中膊,豆中县,膊崇四尺,方四寸。
                                瓬人制作簋,容量为一觳,高一尺,厚半寸,口缘厚一寸。豆,三豆为一觳,高一尺。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断足、损伤、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场上去卖。所制陶器要符合膊,豆的柄要很直而符合垂线。膊高四尺,横断面四寸见方。

                                梓人为筍虡。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鳞者。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臝者、羽者、鳞者以为筍虡,外骨、内骨,却行、纡行、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以为雕琢。厚唇弇口,出目短耳,大胸燿后,大体短脰,若是者谓之臝属。恒有力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有力而不能走,则于任重宜;大声而宏,则于钟宜。若是者以为钟虚,是故击其所县,而由其虚鸣。锐喙决吻,数目顅脰,小体骞腹,若是者谓之羽属。恒无力而轻,其声清阳而远闻。无力而轻,则于任轻宜;其声清阳而远闻,则于磬宜若是者以为磬虚,故击其所县而由其虚鸣。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筍。凡攫閷援{筴口}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则于眡必拨尔而怒。苟拨尔而怒,则于任重宜,且其匪色必似鸣矣。爪不深,目不出,鳞之而不作,则必穨尔如委矣,苟穨尔如委,则加任焉,则必如将废措,其匪色必似不鸣矣。
                                梓人制作笋虞。天下的大兽分五类:脂类,膏类,裸类,羽类,鳞类。宗庙祭祀,用脂类、膏类的兽为牲,用裸类、羽类、鳞类的兽的形象作为笋虞上的刻饰。骨长在外的,骨长在内的,倒行的,侧行的,连贯而行的,纡曲而行的,用脖子发声的,用嘴发声的,用翅膀发声的,用腿部发声的,用胸部发声的,这些都叫做小虫类,用它们的形象作为祭器上的雕琢。厚唇,深口,突眼,短耳,胸部阔大,后身渐小,身体大,颈项短,像这样的动物就叫做裸类,这类动物总是很有力而不能跑,发出的声音大而宏亮。有力而不能跑,就宜于负重;声音大而宏亮,就同钟相宜:像这类动物的形象用作钟虞上的刻饰,因此敲击所悬挂的钟,而好像声音是由钟虞发出来的。 嘴巴尖利,嘴唇张开,眼睛细小,颈项长,身体小,腹部低陷,像这样的动物叫做羽类,这类动物总是无力而轻捷,鸣声清阳而远播。无力而轻捷,适于负载轻物;鸣声清阳而远播,就同磬相宜:像这类动物的形象用作磬虞上的刻饰,因此敲击所悬挂的磬,而好像声音是由磬虞发出来的。小头而长身,抟起身体而显得肥大,像这样的动物叫做鳞类,用这种动物的形象作为笋上的刻饰。凡在笋虞上刻饰善于捕杀抓咬的兽类,一定要深藏它的爪,突出它的眼,张起它的鳞与颊毛。深藏它的爪,突出它的眼,张起它的鳞与颊毛,对于看它的人就一定像是勃然大怒。假如能够勃然大怒,这类动物就宜于负重,而且从它所涂饰的色彩来看,也一定像是能够发出宏大的叫声。爪不深藏,眼不突出,鳞与颊毛不张起,就一定会显得颓丧不振。假如颓丧不振。那么加给重负,就一定如同将要把重物废弃,而它的色彩也一定像是不能发出宏大的声音。

                                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一豆矣;食一豆肉,饮一豆酒,中人之食也。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
                                梓人制作饮器,勺容一升,爵容一升,觯容三升。向宾客献酒用爵而进酬酒用觯,献酒一升而酬酒三升,就合一豆了。吃一豆肉,饮一豆酒,这是一般人的食量。凡检验梓人制作的饮器,如果爵上的两柱向眉而酒还没能饮尽,梓师就要加罪于制作此爵的梓人。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参分其广,而鹄居一焉。上两个,与其身三;下两个,半之。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张兽侯,则王以息燕。祭侯之礼,以酒脯醢,其辞曰:“惟若宁侯,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强饮强食,诒女曾孙诸侯百福。”
                                梓人制作射侯。侯中的宽与高相等,把侯中的宽度分成三等分而鹄宽占三分之一。如以躬的长度为一,上两个则为二,与躬合而为三,下两个长出于躬的部分是上两个所长出的一半。上纲与下纲各长出于舌八尺,系纲的纽襻长一寸。张设皮侯而在中央缀鹄,春季用以比赛诸侯群臣的射功而选拔参加祭祀的人。张设五彩侯,王与远方来朝的诸侯举行宾射礼。张设兽侯,王与诸侯、群臣举行燕射礼。祭祀射侯之礼,用酒和脯醢,祭祀辞说:“你们这些安顺而有功德的诸侯,不像有的不安顺的诸侯,不到王这里来朝会,因此张举射侯而射他们。努力地饮酒用食吧,遗留给你们后世做诸侯的子孙多多的福。”

                                庐人为庐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攻国之人众,行地远,食饮饥,且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守国人之寡,食饮饱,行地不远,且不涉山谓林之阻,是故兵欲长。凡兵,句兵欲无弹,刺兵欲无蜎。是故句兵椑,刺兵抟。
                                庐人制作长兵器的柄。戈柄长六尺六寸,殳长一寻零四尺,车戟长一常,酋矛长一常零四尺,夷矛长三寻。凡兵器的长度不要超过人的身高的三倍,超过人的身高的三倍,不只是不能使用,还会危害拿兵器的人。因此攻国的兵器要短,守国的兵器要长。攻国的人员多,行路远,饮食短缺,而且要跋涉山林险阻,因此兵器要短;守国的人员较少,饮食充足,行路不远,而且不用跋涉山林险阻,因此兵器要长。凡兵器,勾兵的兵刃不可转动,刺兵的兵刃不可弯折,因此勾兵的柄要椭圆,刺兵的柄要圆。击兵的柄从上到下同样坚劲,手握处要细,手握处细攻击敌人就迅疾;刺兵的柄从上到下同样坚劲,手握处要稍大而重,手握处稍大而重就能迫近敌人,迫近敌人就能准确命中,因此能够攻击敌人。凡制作殳,把殳的长度分为五等分,用一等分的长度作为手握处的长度而制成圆形;把殳的手握处的围长分为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晋处的围长;把晋处的围长分为五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首部的围长。凡制作酋矛,把它的长度分为三等分,二等分在前,一等分在后而制成圆形;把酋矛的围长分为五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它的晋处的围长;把酋矛的晋处的围长分为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刺处的围长。

                                兵同强,举围欲细,细则校。刺兵同强,举围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则密,是故侵之。凡为殳,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参分其围,去一以为晋围。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凡为酋矛,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而围之。五分其围,去一以为晋围。参分其晋围,去一以为刺围。凡试庐事,置而摇之,以眡其蜎也;炙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横而摇之以眡其劲也。六建既备,车不反覆,谓之国工。
                                凡检验庐人所制作的长兵器的柄,树立在地上摇动它,以观察它是否弯折;撑在两墙之间,以观察它弯曲是否均匀;横过来摇动它,以观察它是否强劲有力。五种兵器和旌旗都在车上插好,车行时不给人以反复不定的感觉,这样的庐人就可以称做国工。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以县,眡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匠人建造都城,用立柱悬水法测量地平,用悬绳的方法设置垂直的木柱,用以观察日影辨别方向。以所树木柱为圆心画圆,记下日出时木柱在圆上的投影与日落时木柱在圆上的投影,这样来确定东西方向。白天参考正中午时的日影,夜里参考北极星,以确定正南北和正东西的方向。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穴怱},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夏后氏的世室,堂前后深七步,宽是深的四倍为二十八步。堂上四角和中央分布有五个室,每室四步见方,每边都有三个四步见方;每边都有四道墙,每道墙厚三尺,每边都有四个厚三尺。堂的四周有九层台阶。每室的四方各开一门,每门两旁有两窗相夹。用蛤灰把墙涂饰成白色。门堂是正堂的三分之二,堂后的室是正堂的三分之一。殷人的重屋,堂深七寻,堂高三尺,堂上有四注屋,四注屋上有重屋。周人的明堂,用长九尺的筵来量度,它的南堂东西宽九筵,南北深七筵,堂高一筵,共有五室,每室二筵见方。室中用几来度量,堂上用筵来度量,宫中用寻来度量,野地用步来度量,道路用车轨来度量。庙门的宽度可容七个大扃,闱门的宽度可容三个小扃,路门的宽度容不下五辆乘车并行,应门的宽度为三轨。路寝内有九室,九嫔居住在那里。路门外有九室,九卿在那里处理政事。把国事划分为九个方面,由九卿负责治理。王宫门屋屋脊的建制高五雉,宫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七雉,城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九雉。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用王宫门阿建制的高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之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宫宫墙四角浮思建制的高度,作为诸侯都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都环城大道的宽度,作为诸侯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用王畿野地大道的宽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专达于川,各载其名。凡天下之地埶,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凡沟逆地阞谓之不行。水属不理孙,谓之不行。梢沟三十里,而广倍。凡行奠水,磬折以参伍。欲为渊,购句于矩。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凡为防,广与崇方,其閷参分去一,大防外閷,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茸屋参分,瓦屋四分,囷、窌、仓、城,逆墙六分,堂涂十有二分,窦,其崇三尺,墙厚三尺,崇三之。
                                匠人挖掘沟渠。耜头宽五寸,二耜相并为耦,一耦所掘,宽一尺、深一尺的小沟叫做畎。在田头的沟渠宽和深比这加一倍,宽二尺、深二尺叫做遂。九夫共耕一井之田,井与井之间宽四尺、深四尺的叫做沟。十里见方的土地ⅡL{做成,成与成之间宽八尺、深八尺的叫做洫。百里见方的土地叫做同,同与同之间宽二寻、深二仞的叫做浍,浍直通河流。这里是记载各种沟渠之名。凡天下的地势,两山之间一定有河流,大河流岸上一定有道路。凡开沟渠违逆地的脉理,叫做水流不行;水的流注不顺,也叫水流不行。所挖的沟渠下流三十里而宽度增加一倍。凡疏导停积的水,所开渠道要顺地势曲直交错。要想使水成渊,渠道弯曲度就要大于直角。凡开沟一定要顺水的流势,凡筑堤防一定要顺地势。善开沟渠的人能利用水势冲荡障碍物,善筑堤防的人能利用水淤积的泥土增厚堤防。凡建筑堤防,下基的宽度与堤防的高度相等,上面的宽度比下基渐减三分之一。大的堤防因下基增厚而外侧向上减薄的比例增大。凡开渠筑堤,定要先用数人一天试作的进度为每天工作量的标准,再计算出完成一里长度所需天数和人数,然后可依此计算整个工程所用人力数。凡用绳束版,绳把版束得太紧,其结果就跟没有用绳束版一样。草屋屋脊的高度是屋前后之深的三分之一,瓦屋屋脊的高度是屋前后之深的四分之一。圆仓、地窖、方仓、城墙,它们的墙上端的厚度渐减为墙高的六分之一。堂阶前的路中间高出的尺寸是两旁宽度的十二分之一。宫中水道深三尺。墙的厚度与高度的比例是:墙厚三尺,高为九尺。

                                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一宣有半谓之欘,一欘有半谓之柯,一柯有半谓之磬折。
                                车人制作器物的事,直角的一半叫做宣,一宣半的角叫做欘,一榍半的角叫做柯,一柯半的角度就是磬的弯曲度。

                                车人为耒,庛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自其庛,缘其外,以至于首,以弦其内六尺有六寸,与步相中也。坚地欲直庛,柔地欲句庛,直庛则利推,句庛,则利发。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车人制作耒,下端的庇长一尺一寸,中间直的一段长三尺三寸,上端向后弯的一段长二尺二寸。从庇端沿着耒木,而到达首端,以两端之内的直线距离为弦,长六尺六寸的耒木,而弦的长度正好等于一步的长度。坚硬的土地要用直庛的耜,柔软的土地要用庛弯折的耜。直庇利于推耜入土,弯折的庛于强士,庛弯折的角度如磬体,称之为适宜于各类土地。

                                车人为车,柯长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首。毂长半柯,其围一柯有半。辐长一柯有半,其博三寸,厚三之一。渠三柯者三,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短毂则利,长毂则安。行泽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则易,仄輮则完。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柏车毂长一柯,其围二柯,其辐一柯,其渠二柯者三。五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大车崇三柯,绠寸,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羊车二柯有参分柯之一,柏车二柯。凡为辕,三其轮崇,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以凿其钩,彻广六尺,鬲长六尺。
                                车人制造货车。柯长三尺,宽三寸,厚一寸半,把柯长分为五等分,用一等分的长度作为斧刃的长度。大车毂长一尺五寸,毂围长四尺五寸。辐长四尺五寸,辐宽三寸,厚一寸。轮牙周长二丈七尺。在沼泽地行驶毂要短,在山地行驶毂要长;短毂便利,长毂安稳。在泽地行驶煤制轮牙要使木的阴面朝外,在山地行驶煤制轮牙要使木的阴阳面各一半朝外;煤制轮牙使木的阴面朝外就滑易而不黏泥,揉制轮牙使木的阴阳面各一半朝外就能保持完好而不被山石所损坏。将轮的高度分为六等分,用一等分作为牙的围长。柏车毂长三尺,毂的围长六尺,辐长三尺,轮牙的周长一丈八尺,把轮的高度分为五等分,用一等分的长度作为牙的围长。大车轮高九尺,(牙边留出的绠宽一寸,牝服长八尺。羊车的牝服长七尺。柏车的牝服长六尺。凡制作牛车的辕,辕长是轮高的三倍。把辕长分为三等分,二等分在前,一等分在后,以在此凿衔轴的钩。轨宽六尺,轭长六尺。

                                《周礼》冬官考工记 卷五 弓人【回目录

                                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凡析干,射远者用埶,射深者用直。居干之道,菑□不迆,则弓不发。
                                弓人制作弓,取用六材必须依照季节。六材都具备后,心灵手巧的工匠将它们加工组合而成为弓。干,以求射得远;角,以求箭速快;筋,以求箭射得深;胶,以求弓身结合紧密;丝,以求弓身牢固;漆,以求弓身能经受霜露。采取干材的质量标准分七等:柘木为上等,檀木次一等,屎桑又次一等,橘木又次一等,木瓜又次一等,荆木又次一等,竹子最次。凡选择干材,要颜色赤黑而敲击的声音清扬的:颜色赤黑就木质坚韧,声音清扬就木理条顺。凡剖制弓干,为求远射的要反向利用干材的曲势,为求射得深就要用直材。处理干材的方法,剖析干材时锯不邪,制作的弓就不会扭曲。

                                凡相角,秋閷者厚,春閷薄,稚牛之角直而泽,老牛之角紾而昔。疢疾险中,瘠牛之角无泽。角欲青白而丰末,夫角之本,蹙于脑而休于气,是故柔。柔故欲其埶也;白也者,埶之征也。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畏也者必桡。桡,故欲其坚也;青也者,坚之征也。夫角之末;远于脑而不休于气,是故色。色故欲其柔也;丰末也者,柔之征也。角长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谓之牛戴牛。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深,深瑕而泽,紾而抟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凡昵之类不能方。凡相筋,欲小简而长,大结而泽,小简而长。大结而泽,则其为兽必剽,以为弓,则岂异于其兽,筋欲敝之敝,漆欲测,丝欲沈,得此主材之全,然后可以为良。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冬析干则易,春液角则合,夏治筋则不烦,秋合三材则合,寒奠体则张不流,冰析灂则审环,春被弦则一年之事。析干必伦,析角无邪,斫目必荼。斫目不荼,则及其大修也,筋代之受病。夫目也者必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夫筋之所由幨,恒由此作,故角三液而干再液。厚其帤,则木坚;薄其帤,则需,是故厚其液而节其帤,约之。不皆约,疏数必侔,斫挚必中,胶之必均。斫挚不中,胶之不均,则及其大修也,角代之受病,夫怀胶于内而摩其角,夫角之所由挫,恒由此作。
                                凡选择角,秋季宰杀的牛角质厚,春季宰杀的牛角质薄;小牛的角直而润泽,老牛的角不直而干燥;久病的牛角里就会受伤而洼陷不平,瘦瘠的牛角不润泽。角要颜色青白而末端粗大的。角的根本处近于牛脑而受脑气的蒸润,因此比较柔韧,柔韧因此要它具有自然弯曲之势,颜色发白,就是弯曲之势的征验。角的中段常附在弓隈处,弓隈处必然弯曲,弯曲因此要所附的牛角坚韧,颜色发青,就是坚韧的征验。角的末端远于牛脑而不受脑气的蒸润,因此比较脆,脆因此要它柔韧,角的末端粗大,就是柔韧的征验。角长二尺五寸,兼有三色而纹理无瑕疵,叫做牛头上又戴着一牛。凡选择胶,要红色而干燥的。干燥的胶,裂痕深而有光泽,裂成的纹理呈圆形而有廉棱。鹿胶青白色,马胶赤白色,牛胶火赤色,鼠胶黑色,鱼胶白而微黄,犀胶黄色。凡黏附类的东西都不能同胶的黏合力相比。凡选择筋,要小筋成条而长,筋端的结要大而润泽。小筋成条而长,筋端的结大而润泽,有这种筋的野兽一定行动迅疾,用它的筋制作弓,射出的箭难道会同兽的迅疾不同吗?筋要捶打得熟之又熟,漆要清,丝要像在水里煮练时的颜色。

                                凡居角,长者以次需,恒角而短,是谓逆桡,引之则纵,释之则不校。恒角而达,譬如终绁,非弓之利也。今夫茭解中有变焉,故挍;于挺臂中有柎焉,故剽。恒角而达,引如终绁,非弓之利也。
                                得此六种弓材都完好无瑕,然后可以制作优良的弓。凡制作弓,冬季剖析干材而春季用水煮治角,夏季治理筋,瞅季再用胶、漆、丝三种材料将干、角、筋组合在一起,冬寒季节固定弓体,隆冬冰冻时检验漆纹是否剥落。冬季剖析干材就比较容易治理好,春季煮治角就较易使角柔韧,夏季治理筋就不会紊乱,秋季再用胶、漆、丝组合干、角、筋三种材料就坚固而严密,冬寒季节固定弓体张弦时就不再变形,隆冬冰冻时检验。

                                挢干欲孰于火而无赢,挢角欲孰于火而无燂,引筋欲尽绝无伤其力,鬻胶欲孰而水火相得,然则居旱亦不动,居湿亦不动。
                                漆纹就皲易确定环形的漆纹是否符合要求,到下一年春季再安上弦,就是整整一年的事情了。剖析干材必须顺着木的纹理,剖析角也要顺着纹理不要斜,砍斫干材上的节疤必须徐缓。砍斫节疤不徐缓,等到弓使用长久了,缠在弓干外的筋就会代干受到损坏。木节必然是坚硬的,坚硬的东西在里面磨它外面的筋,筋之所以鼓起而不附干,常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因此角要煮治三次而干要煮治两次。弓干中部的衬木过厚干木就过于坚硬,衬木过薄就过于软弱,因此弓干要多煮治而适当地加衬木。弓干上要缠束丝绳而不遍缠,缠束的疏密必须均匀。弓干的砍斫要十分精致而且厚薄必须调匀,施胶必须均匀。砍斫弓干不精致不调匀,施胶不均匀,等到弓使用长久了,角就会代干受到损坏。胶在里面而磨损角,角之所以折断,常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

                                苟有贱工,必因角干之湿以为之柔,善者在外,动者在内。虽善于外,必动于内,虽善亦弗可以为良矣。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长其畏,而薄其敝,宛之无已。
                                凡处置角,角长的安置在弓隈而短的安置在弓箫。隈角过短,就会受箫角的影响而向相反方向弯曲,这就叫做逆曲,这样拉弓就无力,射出的箭就不能疾行。隈角过长,那就譬如弓始终系在铋上一样,影响拉弓射箭,并非对弓有利。弓的隈角与箫角交接处用力方向不同,因此射出的箭能迅疾;在弓把处两侧贴附有骨,因此射出的箭能迅疾。隈角过长,拉弓时就如同弓始终缚系在秘上一样,并非对弓有利。

                                应下柎之弓,末应将兴。为柎而发,必动于閷,弓而羽閷,末应将发。
                                用火煤制弓干要熟而不要过熟,用火煤制角要熟而不要烤烂,拉筋要尽量伸展而又不要拉断纹理损伤它的力度,煮胶要熟而所用水火恰到好处,这样制成的弓放在干燥的地方不变形,放在潮湿的地方也不变形。

                                弓有六材焉,维干强之。张如流水。维体防之,引之中参。维角常之,欲宛而无负弦,引之如环,释之无失体。如环。
                                假如有低能的工匠,必然会趁角、干潮湿易燥时进行煤制,只图外表好看,而变化的因素隐藏在内,即使能做到外表好看,内部必然发生变化,外表再好也不可以成为良弓。凡制作弓,峻要方而拊要高,隈角要长而蔽角要薄,即使拉弓不停,也都能与弦的缓急相应而不疲软。

                                材美,工巧,为之时,谓之参均。角不胜干,干不胜筋,谓之参均。量其力,有三均,均者三,谓之九和。
                                拊低的弓,箫一应弦承受拉力拊就将变形。作为拊而变形,必然会使驸角与隈角相接处变动。作为弓而拊角与隈角相接处因变动而宽缓无力,箫一应弦承受拉力整个弓体都将变形。

                                九和之弓,角与干权,筋三侔,胶三锊,丝三邸,漆三斞。上工以有馀,下工以不足。
                                弓有六种材料。要使干强有力,而拉弓时顺如流水;要使弓体固定而防止变形,拉满弓时弦与弓臂之间符合三尺的距离;角要能撑住弓干以增加强度,拉弦时不发生邪曲而不能正对弦;拉弓时弓体弯曲如环,松手放箭时弓体不变形,仍弯曲如环。

                                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为诸侯之弓,合七而成规。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规。士之弓,合三而成规。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材料优良,工艺精巧,制作适时,叫做三均;角与干相应,干与筋相应,叫做三均;衡量弓的拉力又符合三均:三个三均,叫做九和。符合九和标准的弓,角与干相称。筋三侔,胶三锊,丝三邸,漆三蚪,上等工匠用之有余,下等工匠用之不足。

                                凡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卢血气,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骨直以立,忿埶以奔。若是者为之安弓,安弓为之危矢,其人安,其弓安,其矢安,则莫能以速中,且不深。其人危,其弓危,其矢危,则莫能以愿中。
                                制作天子的弓,合九弓而成圆;制作诸侯的弓,合七弓而成圆;大夫的弓,合五弓而成圆;士的弓,合三弓而成圆。弓长六尺六寸,称为上制,高个子的人使用;弓长六尺三寸,称为中制,中等身材的人使用;弓长六尺,称为下制,低个子的人使用。

                                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利射深。
                                凡制作弓,各因使用者的形貌性情而定。胖而矮,性情宽舒而举动徐缓,这样的人要为他制作劲疾的弓,劲疾的弓配以柔缓的箭。刚毅而敏捷,暴躁而迅疾,这样的人要为他制作柔缓的弓,柔缓的弓配以劲疾的箭。如果人的性情柔缓,他的弓也柔缓,箭也柔缓,射出的箭就不能迅速中的,而且不能深入。如果人的性情急躁,他的弓也劲疾,箭也劲疾,(射出的箭就不能谨慎命中。

                                大和无灂,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其次有灂而疏,其次角无灂。合灂若背手文。角环灂,牛筋贲灂,麋筋斥蠖灂。
                                弓体向外弯曲的弧度大,向内弯曲的弧度小,称为夹、臾之类的弓,利于射犴侯和弋射飞鸟。向外弯曲的弧度小,向内弯曲的弧度大,称为王弓之类的弓,利于射革甲和椹板。向外和向呙弯曲的弧度相同,称为唐弓之类的弓,利于深射。

                                和弓毄摩,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覆之而干至,谓之侯弓。覆之而筋至,谓之深弓。
                                九和的弓没有漆纹,其次筋、角都有漆纹而深藏在内侧,又其次筋、角的表面都有漆纹而较稀疏,又其次仅角当隈里的地方没有漆纹。弓侧表里漆纹相合处就像人两手背相合一样纹理相应。角上的漆纹如环状,牛筋上的漆纹如麻子纹,麋筋上的漆纹形似尺蠖。

                                ◎ 《周礼》导读【回目录

                                    【一】内容简介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

                                    这些制度规范《周礼》分为六类职官,《天官·大宰》谓之“六典”:“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天官·小宰》谓之“六属”:“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

                                    其分工大致为:

                                    一,天官冢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种职官,负责宫廷事务;

                                    二,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种职官,负责民政事务;

                                    三,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宗族事务;

                                    四,夏官司马,大司马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军事事务;

                                    五,秋官司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罚事务;

                                    六,冬官百工,涉及制作方面共30种职官,负责营造事务。

                                    伪《古文尚书·周官》有类似说法:“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但这种说法可能更晚出,是对传世《周礼》的抄袭、概括而已。

                                    《周礼》之所以由《周官》而更名为“周礼”,意味着在汉儒看来,社会的所有一切制度规范,可概名之“礼”。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话语中,“礼”乃所有一切制度规范的概称。汉语之“礼”,尽管最早、最狭义的用法指“事神致福”的祭祀礼仪(《说文解字》),但其最广义的用法则是指的所有一切制度规范。所以,贾公彦谈到为什么主礼的春官之职不能说“礼百官”、而应说“统百官”时,解释说:“礼,所以统叙万事,故云‘统百官’也。”(《天官·大宰》)所谓“统叙万事”,意味着“礼”乃统摄着所有一切制度规范。

                                    《周礼》的制度规范并非以往社会的实际制度,而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理想设计。如果《周礼》确实是战国时期的产物,那么,它的创作正好处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必定反映那个时期的历史趋向,因此,其制度设计的目标应该并不是指向转型之前的社会时代,而是指向转型之后的社会时代。

                                    为此,有必要简要谈谈中国社会历史及学术的分期问题。中国社会历史及其学术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其间有两个转型时期,大致情况如下表:

                                    表中的时代称谓“王权”“皇权”“民权”乃标示国家主权行使者的变动:王或天子→皇帝→公民。主权行使者的历史变动是由于生活方式、社会主体的变动:宗族→家族→市民。家族社会虽然仍讲宗法,但其宗法已不具有宗法社会“家–国–天下”同构的地位,这是本质区别。

                                    这在经济上表现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的变动:王土公有制→地主私有制→资本主义。又在政治上表现为基本政治制度及其主体的变动:王领导下的血缘贵族集体统治→皇帝的专制→公民的民主政治。

                                    就其时代背景而论,《周礼》应该属于“子学”范畴(儒家当时属于百家之一,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也包括儒家);其制度设计之指向,乃是社会转型的趋向。唯其如此,《周礼》的实际影响是在后来的皇权时代。例如,从隋代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其“六部”就是仿照《周礼》“六官”而设置的;唐代将六部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至清。

                                    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所以说《周礼》并不是王权时代的经典,而是皇权时代的经典。今天面临的一个任务,是如何使《周礼》进化为民权时代的一部经典。

                                    【二】创作背景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命舜摄政,“修五礼”;舜命伯夷为秩宗,“典三礼”;舜还任命夔为典乐,“教稚子”,“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史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但是,作为华夏文明的初创期,五帝时代还属于礼乐文化的萌芽时期,或者说属于华夏文明发展的神守时期,即巫祝文化期。而夏、商、周三代,特别是西周才是中国礼乐文化的形成时期。

                                    周朝伊始,为配合政治上维护宗周统治的分封制,周公旦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全面革新,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孔子所景仰的“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化,即礼乐成为一套遍及政治、教育、信仰等各领域的重要文化结构,并在其统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礼乐之治。

                                    《史记·周本纪》载:“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昃,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洛,亦如之。”《魏书卷一零八之一志第一零》:周文公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阳。

                                    《春秋繁露卷第七》周公辅成王受命,作宫邑于洛阳,成文武之制,作汋乐以奉天。《周官》即《周礼》、《史记·周本纪》载:“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废黜殷祀,袭击淮夷以后,回到西周首都丰京,写下了《周官》。《周官》即《周礼》,是西汉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的先秦古籍,是记录周代礼制的集大成者。

                                    【三】成书年代

                                    有关《周礼》一书发现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之《河间献王传》。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载:“《周官》孝武之时始出,秘而不传”;“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至孝成皇帝,达才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之”。

                                    《周官》直到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府文献才发现,并加以著录。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更名为《周礼》。东汉初,刘歆门人杜子春传授《周礼》之学,一时注家蜂起,郑玄序云:“世祖以来,通人达士大中大夫郑少赣名兴,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故议郎卫次仲,侍中贾君景伯,南郡太守马季长,皆作《周礼解诂》。”(《周礼注疏序》)到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之作注,《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

                                    关于《周礼》的作者及其年代,历代学者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如《四库提要》所说:“(《周礼》)于诸经之中,其出最晚,其真伪亦纷如聚讼,不可缕举”。古代名家大儒,近代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穆、钱玄同、郭沫若、徐复观、杜国庠、杨向奎等著名学者,都介入这场大讨论,大致有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秦汉之际说、汉初说、王莽伪作说等六种说法。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所有先秦文献都没有提到《周礼》一书。在先秦文献中,较为集中地记载先秦官制的文献是《尚书》的《周官》篇和《荀子》的《王制》篇。自《周礼》被今文学派诬为伪造,曾一度致使治中国古史者视为禁区,莫敢援引其说,这实在是一大冤案。

                                    通过大量金文材料的证明,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已愈益显现出来。《周礼》虽非西周的作品,更非周公所作,但其中确实保存有大量西周史料。

                                    但《四库提要》对此种种矛盾的解释是:“夫《周礼》作于周初,而周事之可考者不过春秋以后,其东迁以前三百余年官制之沿革、政典之损益,除旧布新,不知凡几。其初去成康未远,不过因其旧章,稍为改易,而改易之人不皆周公也。于是以后世之法窜入之,其书遂杂。其后去之愈远,时移势变,不可行者渐多,其书遂废。”并引张载《横渠语录》:“《周礼》是的当之书,然其间必有末世增入者。”直至晚清孙诒让著《周礼正义》,仍然坚持《周礼》乃是周公所作:“粤昔周公,缵文武之志,光辅成王,宅中作雒,爰述官政,以垂成宪,有周一代之典,炳然大备。”(《周礼正义序》)但这个结论遭到近代以来众多学人的质疑。

                                    其实,孙诒让《序》自己也说:“此经上承百王,集其善而革其弊”,“非徒周一代之典也”,“是岂皆周公所肊定而手刱之哉!”

                                    今天多数学者认为,《周礼》成书于战国时期(乃至于汉初)。

                                    【四】思想结构

                                    孙诒让《周礼正义序》指出:《周礼》在后来皇权时代的实际运用往往是失败的。“刘歆、苏绰讬之以左王氏、宇文氏之篡,而卒以踣其祚;李林甫讬之以修《六典》,而唐乱;王安石讬之以行新法,而宋亦乱。”之所以如此,孙诒让进一步指出:“不探其本,而饰其末,其侥幸一试,不旋踵而溃败不可振,不其宜哉!”这个批评的对象是《周礼》的后世运用者,而非《周礼》本身;但事实上《周礼》本身在制度设计上就是空想的,并不能真正切合于后来的皇权社会。

                                    《周礼》的真正价值不在其制度设计,而在其赖以进行制度设计的更为根本的原则精神。

                                    孙诒让在《周礼正义序》中点出了“本末”问题:“不探其本,而饰其末。”尽管古今变易,然而“人之性犹是也;所异者,其治之迹与礼俗之习已耳”。这就是说,“本”是不变之人性,“末”是可变之礼俗。这使人想起庄子借老子之口所说:“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性是“所以迹”,是不变的;礼是“迹”而已,是可变的。

                                    孙诒让明确提出:“为治之迹,古今不相袭。”对于今天的生活方式来说,《周礼》之“礼”、即其制度规范条文,可以分为三类:有些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但很少;有些在今天还可以参考斟酌;而更多的则完全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为此,孙诒让提出“人之性”来解释《周礼》还具有现实价值。

                                    所谓“人之性”,按孟子的思想,主要就是“仁义”,即《孟子》一书开宗明义所提出的“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孟子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观念结构:仁–义–礼。这个观念结构的普适意义在于:对于任何社会群体的生存来说,都需要“礼”(制度规范);然而制度规范的建构及其变动,其根据乃是“义”(正义原则);而正义原则的最终渊源,则是“仁”(仁爱情感)。

                                    【五】周礼精神

                                    制度规范正当性的根据,是仁爱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博爱精神。

                                    儒家“仁爱”观念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差等之爱;一体之仁。只谈差等之爱,最终会逻辑地导向杨朱的“唯我”,即不再是儒家;只谈一体之仁,最终会逻辑地导向墨翟的“兼爱”,也不再是儒家。

                                    儒家的“仁爱”观念,既承认“爱有差等”的生活实情,又通过“推扩”的功夫,超越这种差等之爱,走向“一视同仁”。所谓“推扩”,就是推己及人、推人及物,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乃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这也就是所谓“博爱”,即韩愈所说的“博爱之谓仁”(《原道》)。此乃制度规范之正当性的根据所在。

                                    从差等之爱方面看,兄弟情谊只是儒家倡导的“五伦”情感之一而已,既不能设想对父母的爱等同于对兄弟的爱,也不能设想对禽兽的爱等同于对兄弟的爱。从一体之仁方面看,儒家的博爱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充实内容的实质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既承认差等之爱的生活实情,又强调超越了这种差等之爱的一视同仁。

                                    《周礼》的制度设计,体现着儒家的博爱精神。

                                    例如,保息制度:“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地官·大司徒》)郑注:“保息,谓安之使蕃息也。”

                                    ◎ 《周礼》研究【回目录

                                        【一】理想治国

                                        《周礼》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国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富于哲理。

                                        国都:《周礼》国都地点的选择,是通过土圭来确定的。《周礼·大司徒》云: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九畿:王畿是以王城为中心建立,王畿之外有所谓九畿。九畿的分布,是以方千里的王畿为中心,其四外的五千里之地,依次划分为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蛮畿、夷畿、镇畿、蕃畿等九层,大小相套,依次迭远。相邻之畿的间隔都是五百里。

                                        居民组织:《周礼》的居民组织有两类:国都之外的四郊之地称为乡,郊外之地称为遂。乡之下细分为州、党、族、闾、比等五级行政组织。遂之下细分为邻、里、酂、鄙、县等五级行政组织,乡、遂各级组织的编制极其整齐。此外,乡和遂的数量都是六个。

                                        农田规划: 《周礼》对于野的农田的规划,也是整齐划一。《地官·遂人》云: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沟洫、道路系统有严格的丈尺规定。据郑玄注,遂,宽、深各二尺;沟,宽、深各四尺;洫,宽、深各八尺;浍,宽二寻、深二仞。沟洫上的道路的宽度,径可以让牛马通过,畛可以让大车(车轨宽六尺)通过,涂可以让一辆乘车(车轨宽八尺)通过,道可以让两辆乘车通过,路可以让三辆乘车通过。

                                        仅就以上数例,就不难发现《周礼》的制度有相当的理想化的成分。将国都建在地中,其理论色彩十分鲜明,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因此,《周礼》是理想国的蓝图。

                                        【二】人法天

                                        《周礼》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

                                        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勃兴,学术界盛行以人法天之风,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因而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周礼》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为间架。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方六合,就是古人所说的宇宙。《周礼》六官即六卿,根据作者的安排,每卿统领六十官职。所以,六卿的职官总数为三百六十。

                                        众所周知,三百六十正是周天的度数。《周礼》原名《周官》,此书名缘何而起,前人曾有许多猜测。依笔者之见,所谓《周官》,其实就是周天之官的意思。作者以周官为书名,暗含了该书的宇宙框架和周天度数的布局,以及以人法天的原则。其后,刘歆将《周官》更名为《周礼》,虽然有抬高其地位的用心,但却是歪曲了作者的本意。

                                        在儒家的传统理念中,阴、阳是最基本的一对哲学范畴,天下万物,非阴即阳。《周礼》作者将这一本属于思想领域的概念,充分运用到了政治机制的层面。《周礼》中的阴阳,几乎无处不在。《天官·内小臣》说政令有阳令、阴令;《天官·内宰》说礼仪有阳礼、阴礼;《地官·牧人》说祭祀有阳祀、阴祀等等。王城中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也是阴阳思想的体现。南为阳,故天子南面听朝;北为阴,故王后北面治市。左为阳,是人道之所向,故祖庙在左;右为阴,是地道之所尊,故社稷在右。如前所述,《周礼》王城的选址也是在阴阳之中。所以,钱穆先生说,《周礼》把整个宇宙,全部人生,都阴阳配偶化了(《周官著作时代考》)。

                                        战国又是五行思想盛行的时代。阴、阳二气相互摩荡,产生金、木、水、火、土五行。世间万事万物,都得纳入以五行作为间架的体系,如东南西北中等五方,宫商角徵羽等五声,青赤白黑黄等五色,酸苦辛咸甘等五味,等等。五行思想在《周礼》中也得到了重要体现。在《周礼》的国家重大祭祀中,地官奉牛牲、春官奉鸡牲、夏官奉羊牲、秋官奉犬牲、冬官奉豕牲。众所周知,在五行体系中,鸡为木畜,羊为火畜、犬为金畜、豕为水畜、牛为土畜。《周礼》五官所奉五牲,与五行思想中五畜与五方的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具有明显的五行象类的思想。与此相呼应,地官有牛人一职,春官有鸡人一职,夏官有羊人一职,秋官有犬人一职,冬官有豕人一职。

                                        综上所述,《周礼》是一部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的蓝图。这样说丝毫不意味着《周礼》中没有先秦礼制的素地。恰恰相反,作者对前代的史料作了很多吸收,但不是简单移用,而是按照其哲学理念进行某些改造,然后与作者创新的材料糅合,构成新的体系。

                                        【三】学治兼包

                                        《周礼》一书,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所谓学术,是说该书从来就是今古文之争的焦点。汉代经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称为今文经,用六国古文书写的称为古文经。汉初在孔子府宅的夹壁中发现的文献,以及在民间征得的文献大多是古文经,而立于学官的都是今文经。今文经与古文经的记载不尽一致,因而双方时有争论。

                                        汉代古文学以《周礼》为大宗,今文学以《礼记·王制》为大宗。为此,《周礼》每每成为论战中的焦点,加之它传授端绪不明,屡屡受到今文学家的诘难,如著名经师何休就贬之为六国阴谋之书;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则指斥它出于王莽篡汉时刘歆的伪造。相反,褒之者如刘歆、郑玄等则誉之为周公之典。

                                        尽管如此,《周礼》依然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唐人为九经作疏,其中最好的一部就是贾公彦的《周礼疏》,受到朱熹的赞赏。清儒为十三经作新疏,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冠绝一世,至今无有出其右者。历代学者围绕《周礼》真伪等问题所作的种种考索,更是浩繁之至。

                                        所谓治术,是说《周礼》作为一部治国纲领,成为历代政治家取法的楷模。古人言必称三代,三代之英在周。古人笃信《周礼》出自周公,书中完善的官制体系和丰富的治国思想,成为帝王、文人取之不尽的人文。

                                        《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库财物的措施,严密细致,相互制约,体现了高超的运筹智慧。书中有许多至今犹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鉴的制度。

                                        历史上每逢重大变革之际,多有把《周礼》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中寻找变法或改革的思想武器者,如西汉的王莽改制、六朝的宇文周革典、北宋的王安石等,变法无不以《周礼》为圭臬。清末,外患内忧交逼,为挽救颓势,孙诒让作《周官政要》,证明《周礼》所蕴涵的治国之道不亚于西方。朝鲜时代后期的著名学者丁若镛(号茶山),曾撰作三十万言的《经世遗表》,主张用《周礼》改革朝鲜的政治制度。

                                        任何一位空想家都不可能脱离现实来勾画理想国的蓝图,《周礼》也是如此,在理想化的框架之下,作者利用了大量历史材料加以填充。不过,作者在使用时往往根据需要作了加工和改造,这是读《周礼》时必须注意的,这也正是此书的复杂之处。

                                        【四】名目繁多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其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

                                        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

                                        西周的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文化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卑。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

                                        礼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即宗法制,进一步讲是继承制的确立。殷代从康丁以后,历经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明显地废除了传弟制而确立了传子制。

                                        周在周公之前也没确立嫡长制,继太王的不是泰伯和仲雍,而是季历。武王有兄名伯邑考,文王却以武王姬发为太子。

                                        自周公以后,历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除去孝王外直到幽王都是传子的,这不是偶然的,这种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应归功于周公。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后,只有嫡长子有继承权,这样就经法律上免除了支庶兄弟争夺王位,起到稳定和巩固统治阶级秩序的作用。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周公把宗法制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周天子是天下大宗,而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说来是小宗。而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又是小宗,这样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它的顶端是周天子。周代大封同姓诸侯,目的之一是要组成这个以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政权结构,它比殷代的联盟形式前进了一大步。

                                        周代同姓不婚,周天子对异姓诸侯则视为甥舅关系。血缘婚姻关系组成了周人的统治系统。到春秋战国时代暴露了它的弱点,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但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无疑形成了一种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层次分明的政权机构,一种远较殷人的统治为进步的机构。

                                        由宗法制必然推演出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这种礼法是隶属关系的外在化。反过来,它又起到巩固宗法制的作用,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维护周天子统治,谁要是违反了礼仪、居室、服饰、用具等等的具体规定,便视为非礼、僭越。

                                        周天子能授民授疆土,则必以土地国有为前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时代,并非虚构。由此引申出来的田里不鬻,土地不许买卖,恐怕也出自周公。周公能授给姜太公以专征专伐的特权,那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恐怕是周公时代或更早确立而为周公所法定下来的。

                                        为了加强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册封、巡狩、朝觐、贡纳等制度,也很可能是周公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周公的制礼作乐,一方面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另一方面也是周人具体实践的总结。

                                        【五】社会正义

                                        《周礼》一书之所以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根本上不是因为具体的可以损革的制度设计,而是因为这些制度设计背后所蕴涵的普遍的社会正义原则。孔子讲“礼”(制度规范)可“损益”(《论语·八佾》),而进行“损益”的根据正是这种正义原则。儒学“仁–义–礼”观念的核心枢纽是“义”,也就是正义原则。

                                        儒家所说的“义”即正义原则,包括两条基本原则:

                                        正当性

                                        制度规范的建构须是正当的。差等之爱的“爱而利之”将会导致利益冲突,就需要建立某种制度规范来解决这种利益冲突问题。这就意味着:制度规范的建构必须超越差等之爱、追求一体之仁。这就是正当性原则的要求。

                                        公正性

                                        所谓“正当”,首先是要求制度设计的公正性。公正的关键是“公”的观念:公则正,不公则不正。这里涉及的是“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公私”观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很早就已出现了。

                                        当然,古代的“公私”观念和现代的“公私”概念是有所不同的。但是,这种不同并不是“义”(正义原则)层面上的,而只是“礼”(制度规范)层面上的。换句话说,公私的分别本身乃是一个普适的区分,克私奉公亦是一个普适的原则。而这个普适原则在制度层面上的具体实现方式,则是因时因地而变动的,即取决于具体的、如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

                                        在《周礼》创作的时代,“公私”在制度规范(礼)层面上的分别有其具体的历史内容。例如《夏官司马·大司马》说:“大兽公之,小禽私之。”《秋官司寇·朝士》也说:“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中,例如在“个人→家→国→天下”的社会结构中,家对于个人来说是公,对于国来说则是私;国对于家来说是公,对于天下来说则是私。然而与此同时,《周礼》蕴涵着更为根本的、在正义原则(义)层面上的一般公私观念,意味着不论在任何生活方式下,制度规范之建构的出发点都必须是克私奉公的。

                                        这种一般公私观念在正义问题上的体现,就是“公正”的观念。例如《天官·小宰》谈到吏治廉政的公正问题:“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郑注:“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正,行无倾邪也”。贾疏:“云‘正,行无倾邪也’者,以其行正直,言公正无私也。”这是一般性的公正性观念的一个例子。但贾疏所说的“公正无私”并不是十分准确的理解,因为“公正”并不意味着“无私”。超越差等之爱、追求一体之仁并不意味着否定爱的差等性,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不意味着否定“己欲立”、“己欲达”,“克己”并不意味着“灭己”,如此等等。这其实是一种“中道”原则:既不因私害公,也不以公灭私。

                                        公平性

                                        所谓“正当”同时也意味着要求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公平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通常被表达为“均”或“均平”。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周礼》同样是用“均”、“平”的概念来表达正当性原则所要求的公平性。

                                        “均”的本义指土地分配的均平、均匀。《说文》解释说:“均,平也。”《地官·小司徒》说:“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这里也存在着一种区分:“均土地”体现的是一般正义原则(义)所要求的公平性;而上地、中地、下地的划分则是其具体的制度设计(礼)。

                                        引伸开来,建立这种制度的一个基本目的,乃是“均节财用”,就是在一种秩序结构中恰当适宜地分配利益。如《天官·大宰》说:“以九式均节财用。”贾疏:“式谓依常多少,用财法式也”;“此九者,亦依尊卑缓急为先后之次也”。《天官·小宰》也说:“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贾公彦释《天官冢宰》“均邦国”说:“云‘佐王均邦国’者,以大宰掌均节财用故也。”

                                        土地的分配属于财富的一次分配。在这种分配的基础上,《周礼》设置了“土均”、“均人”的职官,负责税赋、徭役,属于财富的二次分配。《周礼》的土均、均人的制度设计,皆属于“礼”的范畴,这是可以“损益”的。然而这种制度设计所根据的则是“义”的原则所要求的公平性,是普适的原则。

                                        须注意的是,“均平”、公平的原则绝非平均主义原则。平均主义对于公平、均平的一种典型误解就是:利益的分配采取利益物(分子)除以利益者(分母)的方式。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制度设计(礼)、而不是正义原则(义)的问题了。再者,这种平均主义的制度设计到目前为止仍不具有现实性,即使是现代性的“平等”原则也始终处在仍在进行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制度变动过程之中。

                                        公平、均平之“义”,其要领乃在于要求建立一种秩序(秩叙);在这个秩序结构中,人们分别获得一种恰当适宜的利益分配份额。例如《天官·宫伯》:“行其秩叙”;“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郑注:“秩,禄廪也。叙,才等也。”贾疏:“秩谓依班秩受禄,叙者才艺高下为次第。”这个秩序结构的具体形式、即“礼”,乃是历史地损益变动着的;然而无论怎样变动损益,秩序必定会表现为一个结构系统,而任何社会结构系统必定表现为“礼以别异”的差异分别。

                                        适宜性

                                        制度规范的损益变动,涉及到中国正义论的另一条正义原则:适宜性原则。事实上,如果不讨论适宜性问题,那么,公平性就是无法具体落实的。显而易见,仁爱的动机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良好的效果。同理,具有正当性出发点的制度建构未必能够保证这种制度的结果是好的。因此,如果说正当性原则是一条动机论原则,那么,适宜性原则就是一条效果论原则。适宜性原则要求制度规范的设计必须考虑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特定生活方式。

                                        因此,《周礼》是非常重视制度设计的适宜性问题的。《周礼》全书,“义”字仅出现4次,而“宜”字竟出现49次之多。

                                        首先是一般性的重视时宜、地宜的观念,例如:

                                        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天官·食医》)

                                        这种时宜、地宜的观念体现在关于制度建构原则的问题上,就形成了作为正义原则之一的适宜性原则。

                                        (一)地宜性

                                        适宜性原则包括时宜性、地宜性两个方面。地宜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基本观念,正如《周易·系辞下传》所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地宜,《周礼》有时谓之“土宜”。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地官·大司徒》)郑注:“十二土分野十二邦,上系十二次,各有所宜也。”贾疏:“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地有十二土,王公之所国。故知分野十二邦,上系十二次,各有所宜也。”

                                        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以乐昬扰甿,以土宜教甿稼穑,以兴耡利甿,以时器劝甿,以彊予任甿,以土均平政。(《地官·遂人》)贾疏:“‘以土宜教甿稼穑’者,高田种黍稷,下田种稻麦,是教之稼穑。”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夏官·土方氏》)郑注:“土宜,谓九谷稙所宜也。”贾疏:“言‘土宜’,明是土地所宜。”

                                        以上“土宜”虽指耕种稼穑的土地所宜,而非制度规范问题,但也体现了《周礼》的一般地宜观念。这种一般地宜观念体现在制度设计上,也就是地宜性。例如司稼制度的设计:“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悬于邑闾。”(《司稼》)这里的原则性的体现,就是“所宜地以为法”,即以地宜性为法。又如上文所引《大司徒》中关于贡税的会计制度的设计, 郑注:“以土计贡税之法,因别此五者也。”贾疏:“以土地计会所出贡税之法。贡税出于五地,故须说五地所生不同也。”这种贡税之法,就是按不同土地的不同出产来确定关于贡税的会计制度。

                                        (二)时宜性

                                        对于时宜性,《周礼》可谓异常关注,乃至于全书“时”字共出现了131次。这其实也是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突出的特点。

                                        《周礼》许多制度规范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时宜性问题,如:

                                        闾会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时徵其赋。(《闾会》)

                                        遂会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以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施舍,与其可任者。(《遂会》)

                                        酂长各掌其酂之政令,以时校登其夫家,比其众寡,以治其丧纪、祭祀之事。(《酂长》)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林衡》)

                                        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川衡》)

                                        在这些职官制度设计中,“以时”始终都是一个基本的考量原则。“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时,引伸而指一般意义的时间,诸如时辰、时日、时节、时令、时期、时代、等等。

                                        《地官司徒·调人》:“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雠,雠之则死。”这是《周礼》的一个制度设计:在特定情况下,私自杀人复仇也是正当的,无须偿命。私自杀人复仇在当时之所以是具有正当性的,实质上乃是一个适宜性问题,故郑注说:“义,宜也。谓父母兄弟师长尝辱焉而杀之者,如是为得其宜,虽所杀者人之父兄,不得雔也,使之不同国而已。”这种适宜主要是指的时宜,故贾公彦疏说:“古者质,故三者被辱即得杀之也。”这就是说,私自杀人复仇的做法,并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正当的和适宜的。真正普适的乃是适宜性原则本身,而非某种曾经具有适宜性的具体制度规范。

                                        《地官·媒氏》中有一条制度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男女关系从来都是制度规范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男女关系的制度规范也是变动的,这种变动的原则根据,主要是时宜性。郑玄注:“中春,阴阳交,以成昬礼,顺天时也”;“重天时,权许之也”。贾公彦疏:“云‘于是时’,谓是仲春时。此月既是娶女之月,若有父母不娶不嫁之者,自相奔就,亦不禁之。但‘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以当礼乃可得为配。郑云‘权许之’,其实非正礼也。”贾疏以为仲春允许男女私奔,乃属非礼、或非正礼。其实,《周礼》将这一条列入“周礼”,将其作为“中春之月令会男女”的补充规定,意味着“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本身也是一种礼、即一种制度规范。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所谓“权”(权宜),出自《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这番议论其实有更深刻的意义:礼并不是根本的原则,根本的是仁(爱)与义(宜)。贾疏谈到:“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故权云为量,或轻或重,随物而变者也。”这是不错的,但还不够透彻。其实,权之为宜,也就是义。据此,礼是可以突破、另行制定的。

                                        制定“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条规范的缘由,注疏谈到两点:一是“仲春之月”亦即“娶女之月”,这是具体的时令条件;二是“若有父母不娶不嫁之者”,这是具体的实际情况,其实还涉及到一个更大的时宜条件,就是时代问题。当时宗族的人口繁衍是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因此,“仲春之月奔者不禁”其实是当时的一种“自然法”,即是一种礼俗。

                                        《周礼》一整套社会制度规范,就是以这样的正义原则(正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为根据而设计而建构起来的。

                                        ◎ 《周礼》影响【回目录

                                            政治制度

                                            《周礼》一书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度方面,从隋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礼》的“六官”设置的。唐代将六部之名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是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

                                            文化思想

                                            从后世影响上来看,西周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统治思想的核心。当然在其后的时代,礼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发生移转,从西周之时主要作为政治权力分配功能的原则,到汉代以后转变为社会生活层面秩序塑造和维持的机制,但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并未发生改变,反而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西周意识形态奠定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格局。

                                            城市建设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著名的大都城在城市布局上都体现了《周礼》的礼制思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都城格局,成为历代帝王向往的楷模。

                                            中国封建社会盛期,最具有典范代表的都城——隋唐长安城,整个城市的布局严整、统一,充分体现出周代王城的布局特点。

                                            明清北京城,在格局上恢复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使皇城在都城的中心。还仿照《周礼》,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形成今日的布局。

                                            朝鲜的汉城,同样有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乃是海外依仿《周礼》建都的典范。

                                            ◎ 《周礼》争议【回目录

                                                【一】秘藏之谜

                                                《周礼》面世之初,不知什么原因,连一些身份很高的儒者都没见到就被藏入秘府,从此无人知晓。直到汉成帝时,刘向、歆父子校理秘府所藏的文献,才重又发现此书,并加以著录。刘歆十分推崇此书,认为出自周公手作,是"周公致太平之迹"。东汉初,刘歆的门人杜子春传授《周礼》之学,郑众、贾逵、马融等鸿儒皆仰承其说,一时注家蜂起,歆学大盛。

                                                贾公彦《序废兴》引林孝存的说法,给出一个答案。《周官》经河间献王献于朝廷,“‘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的缘故”。

                                                【二】真伪之谜

                                                迄今无法确定《周礼》是哪朝哪代的典制。此书名为《周官》,刘歆说是西周的官制,但书中没有直接的证明。更为麻烦的是,西汉立于学官的《易》、《诗》、《书》、《仪礼》、《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有师承关系可考,而《周礼》在西汉突然被发现,没有授受端绪可寻,而且先秦文献也没有提到此书,所以,其真伪和成书年代问题成为聚讼千年的一大公案。

                                                历代学者为此进行了旷代持久的争论,至少形成了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秦汉之际说、汉初说、王莽伪作说等六种说法。古代名家大儒,以及近代的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穆、钱玄同、郭沫若、徐复观、杜国庠、杨向奎等著名学者都介入了这场讨论。

                                                考古新发现,对于证伪多有帮助。

                                                例如《周礼·大卜》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墓就发现了《归藏》。“经学者整理研究,证明多与后世流传的《归藏》佚文一致。”可见《周礼》绝非后人可以伪造。

                                                再如,“中国学术源于史的传统”。中国的“史官”在历史上有其特殊性和特殊地位。西周晚期番生簋和毛公鼎铭文都有关于太史寮的记载,并且与卿并列,地位突出。太史寮就是太史官。这种特殊性,印证了《周礼》关于太史官独立职责的记述。“《周礼》六官,除冬官亡佚外,大宰等五官之首职掌均作‘掌建邦之······’云云,此外惟有太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可见一斑。

                                                李学勤指出:“《周礼》是西汉早年重新出现的先秦旧籍,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此书在汉代已遭一部分学者排斥,后世怀疑的人更多,甚至以为是刘歆伪作。清代以来,一些著作进行了细密的考证,如汪中、陈丰、孙诒让、刘师培、陈汉章等,提出许多证据说明《周礼》的可据。”

                                                “实际上,凡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学者,尽管对《周礼》如何诟病,他们的作品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引据《周礼》,罕有例外。近几年,由于金文研究的进展,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周礼》的价值。

                                                【三】朝代之谜

                                                古代学者大多宗刘歆、郑玄之说,认为是周公之典。清代著名学者孙诒让认为,《周礼》一书,是自黄帝、颛顼以来的典制,"斟酌损益,因袭积累,以集于文武,其经世大法,咸稡于是"(《周礼正义序》),是五帝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经世大法的集粹。古代学者以五帝、三代为圣明之世、至治之极,其后则是衰世。周公是五帝三代的集大成者,古人将《周礼》的著作权归于周公是十分自然的事。

                                                近代学者大多反对古人的这种历史观。从文献来看,比较集中地记载先秦官制有《尚书》的《周官》篇和《荀子》的《王制》篇,《周官》已经亡佚。最初曾有人认为,《周礼》原名《周官》,应当就是《尚书》的《周官》篇。但是,《尚书》二十八篇,每篇不过一、二千字,而《周礼》有四万余字,完全不象是其中的一篇。

                                                《春秋》、《左传》、《国语》中有不少东周职官记载,但没有一国的官制与《周礼》相同。从西周到西汉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找到若干与《周礼》相同的官名,但谁也无法指认出与《周礼》职官体系一致的王朝或侯国。

                                                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诸家本各为畛域,《易》家言阴阳而不及五行,《洪范》言五行而不及阴阳;儒家讳论法治,法家讥谈儒学。阴阳与五行,经由邹衍方始结合;儒与法,经由荀子才相交融。儒、法、阴阳、五行的结合,肇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其精致的程度,超过《吕氏春秋》,因而其成书年代有可能在《吕氏春秋》之后,而晚至西汉初。

                                                近代学者在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辅之以古文字学、古器物学、考古学研究等手段,对《周礼》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周礼》成书年代偏晚,约作于战国后期。持其它意见的学者也不少,彼此争论很激烈。争论的实质,是对于古代社会的认识,即《周礼》所描述的是怎样一种性质的社会?它的发展水平究竟与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的千年历史中的哪一段相当?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复杂,《周礼》的成书年代问题至今没有定论。

                                                李学勤先生在玉器研究中提醒学人注意:“现在传世的《周礼》本身也成于不同的时代。《典瑞》等所在的部分系《周礼》(古称《周官》)本文,反映西周情况,《玉人》所在的《考工记》则属于战国作品,汉初始并于《周礼》。两者虽有关系,仍不应混为一谈。如果将《周礼》本文、《考工记》,以及汉人为《周礼》作的解释区别开来,各自还其于本来的时代,对于玉器研究还是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这条引文,对于判别《周礼》的真伪和年代,都有指导意义。

                                                ◎ “三礼”关系【回目录

                                                    三礼包括《周礼》(原称《周官》)、《仪礼》(原称《士礼》)和《礼记》(专指《小戴礼记》)。虽说叫三礼,但三者关系并不大,进入经书的时间也不一致。《仪礼》进入经书最早,应在先秦;《周礼》几进几出经书之列,最早当在新莽之时;《礼记》进入经书之列当在唐朝。

                                                    先秦没有《礼记》这个名称,其收录作品来源庞杂,但多为七十子后学的作品,“有关著作也不都是礼经的‘记’”。

                                                    《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