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治书院林辉谈国学:如何学国学?

  1.从经典着手

  学国学,一定要从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经典著作着手,这样才不会滑向虚妄,才能踏踏实实、托得住。

  经典中要着重学习那些核心经典,然后是重要经典,最后是一般经典。

  同时辅助以思想史、文学史、断代史、人物传记等各种类型的优秀作品之阅读。

  2.从先秦开始

  学国学要从先秦经典开始学习,按照历史时期一路学下来,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整体感,建立起自己的国学知识架构和总印象,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晚后的著作和思想,认识前后之间的传承和变化。

  不要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而打破这个方法。举例说,很多人国学基础很薄,先秦及宋代的经典没好好读过,就急切去攻王阳明的“心学”,这样是得不到真学问的,甚至可能走偏。

  3.要有鲜活感

  不要把书本看成是平面的、故旧的,也不要把作者或书中的人物看成是“死人”、把其场景和事件看成“过去时”。读书的时候要有历史的代入感,让自己参与进去(就像“穿越剧”一样),把作者或书中人物的言行及发生的事都看做是活生生的。

  要有历史感,而绝大部分人是缺乏历史感的。不要让自己被当下生活的细节分解、淹没,要意识到自己是活在历史中的,能参与历史的创造和书写。

  4.要把握大体

  国学著作如此繁多,一个人的精力又很有限,尤其对绝大部分现代人而言,光读完“十三经”都很难。只能有选择、有方法地去读。有些要细读、精读、反复读(如“四书”等核心经典),有些可泛读、选读。一路学下来,贵在把握其大体、大旨及精要处,了解经典与国家、民族、国民的内在精神关系。

  所谓大体,一是单本著作的核心思想及与他者的异同,一是思想史的流变与趋势。

  5.要忘我

  读书、做学问、搞研究贵在忘我,要和古人进行精神对话,把古人当良师益友,忘记自己是在读古书。

  花同样的时间学习,如果全神贯注,势必效果倍增。

  6.要体悟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体悟,对于其精要处更要认真揣摩、体会。要经常比较,比较不同作者的思想,也比较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以及中外、东西的差别。同时拿自己的现实所闻见去比照参考。

  7.类别之先后

  先从儒家“四书”及《尚书》入手,毕竟儒家是主流,先秦儒家又是源头;然后学习道家的经典,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再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专项研读各学派、各著作,比如《周易》、《诗经》、《春秋》就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项来研读。

  史学、文学的经典著作可穿插其中来读。史学有助于建立自己的历史感和时空感,并能更好地理解思想著作;文学有助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灵性。

  8.所有人之必读

  学国学,“四书”是必读的,也是所有中国人、华人当然之必读。要非常认真地研读两到三遍,以后则争取每年或至少每两年复读一遍。

  “四书”从著作本身来说,毫无疑问是很优秀、很有代表性的,而且“四书”影响了自宋以来的近代中国人整整近千年,对现在的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思维方式甚至生命基因都起到了内在的影响甚至塑造作用,和我们当代的人是密切相关的。

  9.有老师指导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各种注释本、白话本出版物以及网络视频内容非常丰富,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自学。

  但是如果有老师指导学习,那么效果会更好。可以是临时性的、短期的老师,可以是长期的老师(如果该老师足够优秀的话)。

  老师的意义不在于全面传授知识,也不是要什么都比你懂、比你高明,而是在整体上及部分精要处、方法处把握得更好,或有先见、经验,而点拨你。

  10.要知行合一

  书上学来终觉浅。学习国学,关键是要识得其精义,并化为自己的人格修养、精神气质。要处处在实践中结合、消化,切实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要在事上磨练。

  如此,则能返回去帮助你理解国学、体悟国学,丰满和巩固学习的成果,达到“变化气质”和“时来运转”的作用。

  11.要大气

  学国学,是学其那份大气;凡是核心经典及部分大家著作,均有那份大气象在。

  同时要有全人类视野,意识到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分子,国学也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甚至要有全生命的怜悯,不仅是站在人类的利己角度。

  因此要有使命感,大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使命感的内驱力;使命感对于不同的人可以或强或弱,但不能没有。也就是要立志。

  12.要快乐

  学国学,如果学得很痛苦是要不得的,当然个中经历些痛苦的片段是正常的。

  前提是不要认为自己是在学习枯燥的旧知识,认识到它是活的,有生命的,同时不要抱着功利心去读,要“志于道”,这样就能去享受它,会获得愉悦的身心感受。如此,读书亦快乐,人生亦快乐。

  东治书院的宗旨“乐学崇道·同济同光”之前四个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来源:国学读书网 作者:林辉

  (林辉,易学家,诗人。字太初,号真言,又号渡归,浙江台州府人。東治書院院长、首席教习,著有《读易随记》、《林辉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