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 2023年12月19日
  • 易经 周易

  【按】本文经林辉先生授权发布。林辉,当代汉学家、易学大家。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

  有位跟我学《易经》的广东同学跟我说,她看了一本叫《翦商》的书,里面对《易经》里的好些卦作了与众不同的解读,尤其是对艮卦的解读,读后毛骨悚然,整整一个月像生了一场大病。

  我是不轻易评判别人的著作的,但既然影响到我的学生身心健康了,且《翦商》一书之相关内容实在荒诞,且提笔以正视听。

  该书(2022年10月第1版)第444页说:"前面介绍过剥卦,卦象就像是架起来的案板,内容则是人牲被屠剥。类似的还有艮卦,两个八卦中的(编者按:此处原书为三画卦艮卦卦图,本文无法显示)相重叠,也像是架起来的屠剥案板。"

  继而该书引用了艮卦的卦爻辞。然后继续说"艮,在八卦中代表‘山’,据唐人孔颖达注,意思是‘停止’。但艮卦的卦爻辞都与‘停止’之义无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艮‘的字形像一只大眼睛在朝身后望,《易经》中用的应该就是这个本意,即痛苦而愤怒地凝视。"

(上图为《宋本周易注疏》即《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内页,中华书局2018年10月北京第1版)

  简要驳之:

  1、卦象"像是架起来的(屠剥)案板"纯系臆测,且该臆测确实挺"别出心裁"。

  2、按孔颖达注,艮的主要意思是艮止,但"艮止"并非等同于"停止",虽然孔颖达用了"静止"二字,但"静止"也并非等同于"停止",后面的"但艮卦的卦爻辞都与‘停止’之义无关"之论断也就站不住脚了。话说回来,艮卦的卦爻辞恰恰是与"停止"有点相关,只是不能等同于"停止"。此系《翦商》作者不懂《易经》甚至是经学基本学养有欠所致。《翦商》作者还写了一本书叫《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其中对《论语》部分章句的解释也是错误百出,也掺入了很多臆测,故言其"经学基本学养有欠"实属不冤。

  3、虽然"在甲骨文和今文中,‘艮‘的字形像一只大眼睛在朝身后望",但也不能据此就草率地得出"《易经》中用的应该就是这个本意,即痛苦而愤怒地凝视"这个结论。古文字一字多义项,《翦商》作者是很清楚的,其谓"应该就是这个本意"也只是满足自己对艮卦的判解需要而已,没有对此进行认真的考训论证。

  其下文对卦爻辞的"解读"就更不严肃了,也真正"荒诞不经"、"耸人听闻"起来了。见下图。

  且不说上图中的字字句句理解得对不对,如果作者了解点起码的易学史,就不会这么唐突地写了。《易》在夏代即有,并非是到了殷商才创设,《周礼·春官·太卜》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

  尤其是到了周初,周朝上层精英集团对《易》进行了系统的修润、调整,如果按《翦商》一书所描述,艮卦卦辞和六条爻辞是描写周文王长子伯邑考如何被屠剥的血腥记录,试问:周王族允许这样的内容存在吗?忍心吗?从一个正常人的情感、心理角度来说,这都是不可以接受的。

  《翦商》作者本科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硕博毕业于清华历史系,为何把《易经》艮卦解读到这番境地呢,恐只能作两种理解吧:一是作者确实不懂《易经》,但又想搞点新想法、新创意出来,情有可原;二是哗众取宠,不应该。

  由于《翦商》一书中引用了一些史料,作者又是名校博士出身,即使是胡解《易经》,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就具有很大迷惑性了。所以我对学生说:人家那是畅销书,书商、作者赚钱罢了,别太当真,放松些。

  那么艮卦究竟讲的是什么?由于精力有限,我仅对其卦爻辞扼要解释一下。

  并希望大家明白,历史学是历史学,经学是经学,经学是相对独立的,也不是说中文系、哲学系的博士、教授就一定懂经学,尤其是《易经》这本书。

(艮卦,《易经》第五十二卦)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卦辞)

  【简释】艮卦讲的是"艮止"之义,其"止"并非"停止",乃是如《彖传》所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艮其止,止其所也"及《大象传》所言"思不出其位"之意。《易经》是讲流动变化、生生不息的,全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没有一卦一爻是主张"停止"的。

  从卦序而言,艮卦接在震卦之后,首先是要止震。对应到人事上,一个社会不能不断地震动;对应到个体身心上,也不能不断地震动。震与止相互为用,均为常态,但不能一方偏盛、独长。如果没有止,则震就不成立;如果没有震,则止也不成立。我们这个世界就是震中有止,止中有震,震震止止,止止震震,如此运动演化。止震而进入艮体腹地后,就有了止于其所、止于至善的过程和状态。

  从卦象而言,两个三画卦艮卦重叠,三对应爻均敌应。就像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背后,而不是面对面站立;也像两座山对峙而不能合并成一座山。三画卦艮卦的上爻(即六画卦的三爻和上爻)就像背部(人之背、山之背)。中医讲后背为阳、身前为阴。这就是"艮其背,不获其身"。艮为门阙,两门之间即庭院,大家想一下三进式四合院就能理解了。既然院内众人各止其所,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有走到庭院中来走动、交流,自然就"行其庭,不见其人"了。

  从卦德而言,艮为止。《说文》虽然讲"艮,很也",但后面又说"《易》曰:艮其限",这是引用了艮卦九三爻辞中的"艮其限",可见许慎还是把"止"(限止)之义项放到"艮"字里面了。人的背部是相对静止、不活动的部位,也是承力所在,某种意义上,背本身就含有止意,一个男人的坚实宽阔后背(含肩膀)也容易让女性生出安全感,可见止住背、止在背上、"艮其背"是恰如其分的。但仅仅是"艮其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和感应,这就是"不获其身"。

(观卦,《易经》第二十卦)

  从卦变而言,艮卦由观卦变来,观五之三。观卦变艮卦后,"观"不见了,观卦中的"坤"(身)也不见了。原来蔚然可观的景象成了生活化的四合院景象,原来巍峨雄伟的观筑变成了四合院的两道门。如果继续走到曾经的观筑废墟那里,再没有人来人往,更无法"观国之光","用宾于王"。此亦"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卦辞为何不言吉凶,仅说"无咎"呢?主要因为三点:一是要看是否止得其时、其所;二是诸爻无应,尤其是五爻不正无应;三是想要艮止是不容易的,就像要让心止定是不容易一般,卦中有大坎小坎,卦中还有震。能无咎就是不错的了。

  接下去简单解释一下六条爻辞,否则本文篇幅太长了,没有时间写。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简释】艮,止也。趾,对应初爻之爻位,以人体部位为象,喻艮之始。由震入艮,初爻位卑、体柔、不正、无应,又处内艮之初、大坎之始,故唯有止而已,如此方可无咎害。利永贞,即宜久正,此诫勉之辞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简释】腓,小腿肚,指小腿。六二中正,欲行止道,然体柔、无应、入坎,行而不得,犹小腿被止住。二求阳三之助,然三亦有其难,不能遂二愿,故二其心不快。拯,升也,举也。随者,二也,从象上看,二、初均随三;从愿望上看,二欲随三。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简释】限,腰部。夤,背脊肉。厉,危也。薰者,用作动词。三为坎心,又同时为下艮与上互震之主,震前行,艮后止,行止不得,恰三爻体健志躁,又处内外卦交接处,故造成上下撕裂、进退两难、左右不是,纵如腰被止,横犹背中裂,何其心如焚哉。然三正居卦中,全卦仅有两根阳爻之一,艮之时,行艮之为,故未断之凶。

  六四:艮其身,无咎。

  【简释】四爻得正居上,性阴位高,故艮其身。身,上半身之前部。不能大济,艮其身可矣。虽处坎乘刚,不为凶咎。观之坤不存,王柔不得依,且艮其身。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简释】辅,上牙床,饮食、言语之据。三至上为小颐卦,亦为大离卦。"辅"象取之小颐。祸从口出,王命尤需慎。五虽不正无应,然处尊得中,故悔亡。止道于众人其重点不同,于上位者,言命之属为重,执中为要。

  上九:敦艮,吉。

  【简释】敦者,厚也。上九虽不正、无应,又处穷极,然于艮之时,居艮之所,行艮之道,其拥兼山之厚,阳刚之能,顶层之势,且出坎成离,故吉。

  结语:本文由我学生读《翦商》一书而起,然非针对该书作者,《翦商》作者是一位很有才气、颇有积累的学者,只是其不专于《易经》,宜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稍许保持一份谨慎之学术态度,正如我不擅长历史学、考古学,我不敢妄言之。

  林辉,2023.12.18晚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