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典:义理术数200部古籍典要

  易学经典(49部):21 易纬略义-清-张惠言

  《易纬略义》是清代学者张惠言所著的易学著作。张惠言(1761~1802),字皋闻,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是中国清代著名的词人、散文家、经学家。他的学术研究广泛,尤精通《易》、《礼》,并著有《周易虞氏义》、《易纬略义》等多部著作。

  《易纬略义》是张惠言对《易纬》进行的注解和阐释。在书中,张惠言深入探讨了易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特别是对易学的三义——变易、简易、不易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通过对《易纬》的解读,强调了易学的变通性、简洁性和恒定性,展现了易学的博大精深和深邃智慧。

  此外,张惠言在《易纬略义》中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学术见解。他以词人的敏锐和散文家的细腻,将易学的哲理与文学的美感融为一体,使得这部著作既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性。

  总的来说,《易纬略义》是张惠言易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清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部著作对于后世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古代易学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易学经典(49部):22 易纬乾元序制记-汉-郑玄

  《易纬乾元序制记》是汉代郑玄所著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属于《易纬》系列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是郑玄对《周易》进行深入研究后所撰写的注解和阐释,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易学造诣和独到的学术见解。

  郑玄在《易纬乾元序制记》中,对《周易》的乾元之卦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他通过阐释乾元的性质、作用和意义,揭示了乾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宇宙万物生成演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郑玄还强调了乾元所代表的阳刚之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认为这是人们在追求成功和幸福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此外,郑玄在注解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等,以此来佐证和解释自己的观点。这不仅增加了《易纬乾元序制记》的学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汉代易学思想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易学经典(49部):23 易纬是类谋-汉-郑玄

  《易纬是类谋》是汉代郑玄所著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郑玄作为东汉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对《易纬》系列进行了深入的注解和阐释,其中《易纬是类谋》便是其注解的成果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郑玄通过对《周易》的卦象、爻辞等元素的解读,揭示了易理与天地万物、人类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他深入探讨了易学的象数之学,将易学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和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郑玄在注解《易纬是类谋》时,注重发挥个人的见解和创新,对易学的某些传统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和阐发。这使得他的注解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也展现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和思想魅力。

  此外,《易纬是类谋》作为《易纬》系列的一部分,与其他《易纬》著作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汉代易学的重要体系。这部著作对于后世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古代易学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易学经典(49部):24 易纬通卦验-汉-郑玄

  《易纬通卦验》是汉代郑玄所著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郑玄,字康成,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和经学家,他在易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

  《易纬通卦验》作为《易纬》系列的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易卦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部著作中,郑玄通过深入研究易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它们与天地万物、四时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运用易卦的象数理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易卦的吉凶、悔吝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阐释。

  值得一提的是,郑玄在《易纬通卦验》中不仅关注易卦的本身含义,还将其与天地之道、人伦之常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易学思想体系。他强调易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认为易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更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实践的智慧。

  此外,《易纬通卦验》还体现了郑玄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易卦的解读,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易学经典(49部):25 易学辨惑-宋-邵伯温

  《易学辨惑》是宋朝学者邵伯温所著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邵伯温,字子文,是邵雍之子,生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卒于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他不仅在宋朝政治和学术领域有着显著的地位,同时也是一位深入研究易学的学者。

  《易学辨惑》的主要目的在于辨析当时易学界的一些疑惑和误解。邵伯温针对当时一些学者对易学的错误理解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他特别关注那些曲解易理、误导学者的观点,并通过引用经典、分析卦象等方式,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在《易学辨惑》中,邵伯温不仅展示了深厚的易学造诣,还体现了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求真精神。他坚持以易理为本,尊重并传承易学传统,同时也敢于质疑和挑战不符合易理的观点和解释。这种精神对于后世学者研究易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外,邵伯温在书中还对易学与政治、社会等现实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易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更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实践的智慧。因此,他强调将易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易学辨惑》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易学著作。它不仅为我们了解宋朝易学的发展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理解易学的本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邵伯温在书中所体现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求真精神,也值得我们后世学者学习和传承。

  易学经典(49部):26 易学滥觞-元-黄泽

  《易学滥觞》是元代学者黄泽所著的一部重要的《周易》研究著作。黄泽(1260~1346年),字楚望,是资州人,他终生致力于研讨经义,精通儒家经典,尤其在“易”与“春秋”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滥觞”一词,原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少,仅能浮起酒杯,后多借指事物本源。在《易学滥觞》中,黄泽主要用力研究《周易》的象数,深入探究其古义,并追溯其本源。他通过对《周易》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

  黄泽的《易学滥觞》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备受推崇。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为后来的易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同时,黄泽的学术态度和求真精神也为后世学者树立了榜样。

  总的来说,《易学滥觞》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它不仅展示了黄泽深厚的易学造诣,也为我们理解《周易》的本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部著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易学的发展状况和学术特点,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易学经典(49部):27 易原-清-多隆阿

  《易原》是清朝多隆阿所著的一部易学著作。多隆阿(1794年~1853年),字文希、雯溪,舒穆禄氏,属满洲正白旗,祖居长白山,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搬迁至岫岩(今庄河市大孤山镇)。他是一位对易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

  《易原》一书体现了多隆阿对易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在这部著作中,多隆阿深入探讨了易学的核心原理和卦象变化,揭示了易学与天地万物、人类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运用丰富的易学知识和象数理论,对易卦的吉凶、悔吝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阐释。

  此外,《易原》还体现了多隆阿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易卦的解读,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易学经典(49部):28 易纂言外翼洛书说-元-吴澄

  《易纂言外翼洛书说》是元朝学者吴澄所著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吴澄(1249年~1333年),字幼清,晚字伯清,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是元朝的杰出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南宋末年考中乡试,南宋灭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人称“草庐先生”。

  《易纂言外翼洛书说》是吴澄在《易纂言》之后的又一易学力作。其中,“洛书”指的是大禹治水时,洛水中出现的神龟背上的图案,据说这一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天道人事之理。吴澄在此书中详细解读了洛书的意义,通过卦象、爻辞等元素的解析,揭示了洛书与《周易》之间的内在联系。

  吴澄的易学思想深受朱熹的影响,他既继承了朱熹的理学精神,又对其进行了开拓和发展。在《易纂言外翼洛书说》中,吴澄不仅大量吸纳改造了汉代以来的各类象数体例,更力求在全新的时代精神下为象数易学注入新的内涵。他通过深入研究易理,将易学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和解释。

  易学经典(49部):29 御纂周易折中-清-李光地

  《御纂周易折中》是清代康熙皇帝命大学士李光地主持编撰的解易著作,也是清代康雍乾三朝后先相继纂修的《御纂七经》的第一部。该书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始编纂,实际参与人数除李光地外,还有胡煦、何焯、李鼎征等十一位对《周易》有精深研究的学者。康熙皇帝也亲自参与了编纂工作,其卷首凡例、及《启蒙附论》、《序卦明义》、《杂卦明义》等部分都留有他的痕迹。

  在编纂过程中,李光地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对《周易折中》的编纂贡献无疑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学者多将此书归于其名下。李光地本人是一位博学的经学家和易学家,他不仅在经义性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旁及历算、图书、象数、韵谱、道术、乐律、音韵诸学。他的学识和才华得到了康熙帝的青睐,君臣之间逐渐相知相契。

  《御纂周易折中》共二十二卷,内容涵盖了《易学经典》二篇和《传》十篇的深入解读。在编纂方法上,该书既注重对传统易学的继承,又力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对易理的深入剖析和解读,揭示了《周易》的深奥之处,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和解释。

  此外,《御纂周易折中》在清代及后世的易学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一部全面、系统的解易著作,还推动了清代易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该书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易学思想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易学经典(49部):30 周易本义-宋-朱熹

  《周易本义》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解《周易》的著作。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本义》采用吕祖谦《古周易》本,经传分列不混,上经、下经、10篇传文各为1卷,总计12卷。书中对《周易》的卦象、爻辞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朱熹在注解中注重阐发义理,以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周易》,使得这部古老的经典焕发出新的光彩。

  此外,《周易本义》还体现了朱熹对易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他通过对易理的深入剖析,将易学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解释。这些观点不仅丰富了易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周易本义》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学者广泛研究和传颂。它不仅展示了朱熹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思想魅力,也为我们理解《周易》的本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通过研究《周易本义》,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理学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脉络。

20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