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讲求新鲜,读书贵在百看不厌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讲究科学、营养,吃饭做菜,求的是个新鲜。但是,读书是不是也要赶新鲜?我看未必,甚至要反着来。

  拿我自己的经历说,读书是走了很多弯路的,所以,我现在想写点体会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助爱看书的人,少走弯路。

  我是到了不惑之年才明白,人一辈子其实读几本书就可以了,读太多书,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大脑,浪费灵感。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其上上。

  我们都很清楚,读书就是在找交流或学习的朋友,找老师,拜师。那么,拜师的原则是什么?我想应该遵循“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其上上”。也就是说,最好找个比我们厉害一点或厉害很多的老师。如果我们看的那本书,一看就懂,看一遍就不会看第二遍,那基本不会比我们厉害多少,也得不到多少提升,这类书,就没太大必要看了,即便要看,也只能占看书时间的10%,顶多20%,二八原理嘛!另外80%的时间,应该放在看不大懂的书上面。看一遍两遍看不太懂说明什么?说明这老师比我们厉害太多啦!跟着这样的大师学,能差到哪里去?当然,如果我们本身志向很低,当我没说。

1930年代中杭州灵隐寺远道而来的香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上面谈了,我们读书一定不能泛泛而读,而是要把80%,甚至90%的时间花在一两三本书上面,这个是自己立志要学有所成的。这等于是我们在拜一两个横贯古今的大师。读这种书,一开始肯定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但是,这才是磨砺和提升自己的最好路径,因为这个过程淘汰掉了99%的人。不是说那些人不厉害,只是他们没有练就出足够的毅力去激发自己的潜能。

  读顶级大师的书,要做好读一百遍的心理准备。因为大师的书是用人生阅历和冥思灵感写就,我们不能急。先迷迷糊糊地过个一遍两遍,然后就慢慢来。一边干活一边经历社会一边抽空读,时常琢磨思考。读这种书,重点不在读,重在践行和思考。所以,孔子《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习浅显地讲是温习,深层次的讲就是践行,学以致用。读着大师的大作,跟着大师学,随着我们人生阅历见长,思考日深,曾经弄不明白的,渐渐就明了。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要知道,看起来容易懂的书,最大的害处就是肤浅!什么叫肤浅?就是激发我们的思考不够多,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现在书店里书太多了,太多人看了太多书了,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字——罔。

  还有一些人从来不进书店,从来不看书,自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像盘古开天一样,无师无字自通,结果也是一个字——殆。

  我们想学爱看书很好,但是学不是最终目的,学是手段,而思才是目的,思了才通,才能提升自己的智慧。所以,大师传授的东西从来都不是知识,而是激发我们思考。所以,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大概意思就是我点拨你一下,你不能琢磨出三点来,这样的学生我是不教的。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我们看多了那些一看就懂,激发不起几年几十年思考的书,慢慢人就变罔了。什么是罔?困在网里的羊,被蒙蔽而不得其解。

  相反,只顾思考,而不拜大师学,也不行,结果是殆。殆就是油尽灯枯。因为人再牛,也是一个人,人类社会的智慧是集体的结晶。你一个人再大本事也只是沧海一粟。更何况,人类的智慧是迭代式的,也就是所有人的智慧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一辈子根本做不了太多,如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突破,也更容易站得更高。要是每一代人都不学前辈从零开始,几乎就是重复和停滞不前。

  归结之,提升智慧就是学而思,思而学。学而思就是看几本书,相当于拜大师,读了学了必然引发思考,然后践行体悟,再学再思考,再践行体悟,循环往复。

  但是,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一个人一生的高度取决于是否足够聚焦。聚焦这个意思我找了很多古文,都没有特别恰当的名句来形容。说明,古人在这方面还有不够的地方。下面就谈这个聚焦。

  像太阳一样聚焦

  我们都知道一个物理实验,就是用凸透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张纸上,纸张就燃起来了。说明太阳光散射开能量小一些,一旦聚焦,能量就大到可以烧死人。这就是聚焦的厉害之处。

  太阳系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太阳太聚焦了!他能操控整个太阳系,在于他聚焦了太阳系所有质量的99%。

  所以,我们读书真的应该学习太阳,把99%的时间精力花费在一个狭小的领域,看一两本书,那就能爆发惊人的能量,而其他书,都是服务于弄懂这一两本书,只能消耗1%的时间,就是作为工具书,只看用得找的地方,查阅之用,而不是通读深读,而是查阅式的读。

  我现在书架上摆满很多书,作用两个:一是摆着装饰氛围,二是查阅之用。我一辈子涉猎的领域很狭窄的。实际上,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是一通则百通,殊途同归,

  读太多书,我们总认为总有一个门我能进入那个殿堂,其实到最后门都摸不到。而我们就敲一个门,真的就进去了,最后才发现,从这个门进去以后,所有路都通了。

  来源:国学读书网 《书仙笙》 作者: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