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典:义理术数200部古籍典要

  易经术数(146部):81 奇门遁甲统宗-三国蜀-诸葛亮

  《奇门遁甲统宗》是一本集大成的古代术数著作,它融合了诸多古代预测学说的精华,包括天文、地理、易学经典、八卦、九宫、星相、神煞、六壬、太乙、奇门、纳甲、择吉等等。其理论核心在于阐述天地阴阳之化育,万物生死之规律,以宇宙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思维模式和逻辑关系来推算人事吉凶祸福。它并非一本单一学科的书籍,而是集诸多学问之大成,旨在揭示天地万物之间的奥秘与联系。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所建树,还精通天文地理、阴阳术数。据传,诸葛亮在军事上多次运用奇门遁甲之术,成功预测敌情、制定战略,为蜀汉国家的安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智慧与谋略,使得奇门遁甲这一古老的术数在三国时期得以广泛传播和应用。

  《奇门遁甲统宗》与诸葛亮之间的联系,或许在于诸葛亮对于这一术数的精通与运用。尽管《奇门遁甲统宗》并非诸葛亮所著,但其所包含的术数理论与诸葛亮的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研究《奇门遁甲统宗》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诸葛亮这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将他的智慧与书中的理论相结合,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古老的术数。

  总的来说,《奇门遁甲统宗》作为一本集大成的术数著作,其理论深厚、内容丰富,为后世研究天地阴阳、万物生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的智慧与谋略使得奇门遁甲这一术数得以广泛传播和应用。二者之间的联系,不仅体现了古代智慧的传承与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和应用这一古老的术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易经术数(146部):82 奇门遁甲元灵经--许松如

  《奇门遁甲元灵经》是由清代许松如所著的一本古代言情小说。该作品不仅涵盖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还深入探讨了奇门遁甲的学问。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术数,涉及天文、地理、易学经典、八卦、九宫、星相、神煞、六壬、太乙、奇门、纳甲、择吉等诸多领域,旨在揭示天地阴阳之化育,万物生死之规律,以预测人事吉凶祸福。

  在《奇门遁甲元灵经》中,许松如可能结合了小说情节与奇门遁甲的学问,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通过小说的形式,他或许更生动地展现了奇门遁甲的魅力,使得这一古老的术数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接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奇门遁甲在古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但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迷信成分。因此,在阅读《奇门遁甲元灵经》时,我们应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既要欣赏其文学价值,也要避免盲目迷信。

  易经术数(146部):83 奇门法窍-清-锡孟樨

  《奇门法窍》是清代锡孟樨编撰的一部重要著作。锡孟樨,满族人,大约生活在清成丰、同治年间,他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精于传统儒学和术数之学。其父亦精于奇门之学,父子两代对奇门之术颇有造诣,共同研究长达四十年之久,均有深厚的造诣。

  《奇门法窍》所用的奇门局是飞盘排法,与其他的飞盘排法有所不同。在起局时,八门并不排入中宫,且对于超神接气、置闰、选择、克应、占验类神、时方等,都有精妙而特别的论述。此外,该书还详细解析了奇门法窍的基本概念,包括奇门、天干地支、奇门遁甲和奇门遁甲日历等,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奇门法窍》在百余年来仅有抄本流传,学者难得一见。直到近年来,这部珍贵的古籍才得以整理出版,填补了飞盘奇门典籍出版的空白,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总的来说,《奇门法窍》是一部集大成的术数著作,它不仅展示了锡孟樨父子两代对奇门之术的深厚造诣,也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古代术数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

  易经术数(146部):84 奇门旨归-清-朱浩文

  这部书的内容主要是对奇门遁甲的深入探究和解析。奇门遁甲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术数,涉及了天文、地理、易学经典、八卦、九宫等众多领域,旨在揭示天地阴阳之化育,万物生死之规律,以预测人事吉凶祸福。朱浩文在《奇门旨归》中,通过系统的论述和生动的实例,对奇门遁甲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在书中,朱浩文不仅详细解析了奇门遁甲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操作流程,还深入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奇门遁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古老的术数。

  此外,朱浩文在《奇门旨归》中还强调了奇门遁甲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通过运用奇门遁甲,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时机、规避风险,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他鼓励读者积极学习和应用奇门遁甲,将其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易经术数(146部):85 千里命稿-民国-韦千里

  《千里命稿》是民国时期上海的命学家韦千里先生所著,成书于1935年。韦千里,浙江嘉兴人,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少负奇才,当时与袁树珊、徐乐吾并称上海命学三大家。他一生享誉命相界,将知命识相六十余年的智慧及钻研心得,戮力于培植命理界后进不遗余力。

  《千里命稿》是韦千里先生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是讲述子平命学概念的佼佼者。该书语言简练、述理清晰,对五行、六神的性质讲解尤为精到,叙述得非常明了,让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此外,此书的评断篇基本上定出了现代命书的格式,包括看强弱、定格局、取用神、论喜忌、查岁运、推六亲、评性情、断事业等步骤。

  然而,该书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六亲的定论过于固定而失之灵活,十年大运上下各五年分看,以及性格分析以注重五行强弱而不是以十神心性去判定等。但尽管如此,《千里命稿》仍然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命学著作,对于研究子平命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信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易经术数(146部):86 乾元秘旨-清-舒继英

  《乾元秘旨》是清代舒继英所著的一部重要典籍。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古代天文学中的“九重天”理论。根据书中的描述,最上层为宗动天,没有星辰,每日带动各重天自东而西左旋一周。自宗动天往下,依次是列宿天、镇星天、岁星天、荧惑天、太阳天、金星天、水星天,最下层为太阴天。自恒星以下,八重天皆随宗动天左旋,同时各天又有右旋之度,形成了往复循环、运行不息的宇宙模型。

  此外,《乾元秘旨》还详细解析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包括正五行和正五行的变化,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体现。这些观念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医学、占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易经术数(146部):87 潜虚发微论-宋-张敦实

  《潜虚发微论》是宋朝张敦实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作品在古文献中占有显著地位,对于理解和研究宋朝时期的思想、哲学及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这部作品中,张敦实深入探讨了潜虚与发微的哲学思想。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潜虚与发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这些思想不仅体现了张敦实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展现了他对于宇宙、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此外,《潜虚发微论》还涉及了其他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易学经典、八卦、九宫等。张敦实在书中将这些知识与潜虚发微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然而,由于《潜虚发微论》是一部古代文献,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可能与现代科学观念存在差异。因此,在阅读和研究这部作品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既要尊重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也要避免盲目迷信和过度解读。

  易经术数(146部):88 潜虚-宋-司马光

  《潜虚》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是司马光在哲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独到的思想见解。

  《潜虚》以气为本,主张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这种宇宙观体现了司马光对于自然界起源和演化的独特理解。同时,他通过借鉴《周易》的象数之学,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在书中,司马光详细论述了道与数的关系,强调了它们在宇宙万物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潜虚》还涉及了人性论、道统论、王霸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司马光在人性论上坚持“善恶混”的观点,认为人性并非单一,而是善恶并存的。在道统论上,他推崇荀子和扬雄,对孟子则持有不同的看法。而在王霸论上,他主张“王霸无异道”,即王道和霸道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从整体来看,《潜虚》不仅体现了司马光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学术氛围。这部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北宋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易经术数(146部):89 钦定协纪辨方书-清-梅毂成

  《钦定协纪辨方书》是中国古代典籍中集大成之作,主要内容为择吉、选择用事之用。该书由允禄、梅毂成、何国栋等三、四十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奉敕编撰,乾隆亲制序文。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第811册(子部),又名《协纪辨方书》。

  梅毂成(1681年~1763年),字玉汝,号循斋,又号柳下居士,安徽宣城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官员,以精研天文、数学著称。梅毂成一生著有多部作品,其中《钦定协纪辨方书》是他最为人所知的著作之一。他在这部书中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择吉、选择用事之用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其破除术数家繁碎拘泥、附会假借之说,以五行生克衰旺之理来谈趋吉避凶之道。

  《钦定协纪辨方书》共三十六卷,其主要内容是对古代择吉术的一次全面整理和总结。在书中,作者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观念,强调了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的重要性。同时,该书还详细阐述了各种吉凶祸福的判断方法,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易经术数(146部):90 禽星易见-明-池本理

  《禽星易见》是明代作家池本理所著的一本古籍。在《明义·艺文志》中记载,池本理除了《禽星易见》四卷外,还著有《禽遁大全》四卷。然而,现存版本的《禽星易见》仅为一卷,可能是传抄过程中合并所致。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禽星的使用,特别是通过七元甲子局使用翻禽倒将之法来推算时日的吉凶,以利于人们的决策。书中也提及了禽星之法的起源,虽然有些说法是好事者的附会,但其实际应用却广泛涉及到人事得失趋避的各个方面。

  此外,《禽星易见》对禽官的性情喜好、吞啖、进退取化之理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相较其他书籍更为简明。同时,书中也特别强调了时日禽的公用性,专用翻禽为我,倒将为彼,这是池本理独特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收录了《禽星易见》这部禽星古籍。同时,四库全书中也收录了另一部禽星古籍《演禽通篡》,这两部书都被评价为古之遗法,虽然其推导之法烦琐,描述不清,歧义很多,但依然是民间秘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20页 上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