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典:义理术数200部古籍典要
易经术数(146部):111 太乙金镜式经-唐-王希明
《太乙金镜式经》是唐朝王希明所撰的一部重要著作。王希明生活在公元8世纪的盛唐开元年间,其在术数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并因此而成为内供奉,在翰林院中待诏。该书是他在待诏期间奉敕编撰的作品,是一部传承千年的皇家秘藏绝学。
《太乙金镜式经》主要研究和论述太乙数,这是古代一种用于天文观测、治国用兵、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的数术。书中包含了神秘的奇门遁甲之术,并以岁、月、日、时为网,以八将为纬,三基、五福、十精之类为经,来揭示各种吉凶情况。术士们长久以来都在传习此经。
此外,《太乙金镜式经》还是现存的最早专门论述和研究太乙数的典籍,被收录在《四库全书·子部》中,是研究和学习太乙数者必读的一部经典。通过阅读此经,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数术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易经术数(146部):112 太乙秘书-宋-王佐
《太乙秘书》是南宋官员王佐所创作的术数著作。王佐(1126年-1191年),字宣子,号敬斋,南宋越州山阴禹会乡广陵里(今浙江绍兴华舍街道东南一带)人。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术数研究者,创作了这部《太乙秘书》。
《太乙秘书》是一卷本的术数著作,明代华阳逸叟还对其进行了增辑。该书内容主要围绕术数展开,探讨了术数在预测和解析事物运行规律中的应用。作为南宋时期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术数研究的发展和水平,对于研究南宋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
易经术数(146部):113 天玉经-唐-杨筠松
《天玉经》是风水理气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相传为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所著。然而,该书曾因战乱失传,至明末才由蒋大鸿辑录注疏,破译了其中艰涩难解的部分。自此之后,以玄空卦理为基础的江西风水得以影响后世千年不绝。
杨筠松(834年-900年),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尊称为“杨救贫”。他精通堪舆术,唐僖宗时期被封为国师,官至光禄大夫,掌管灵台地理事。杨筠松在赣州一带广为传播风水文献,活动于赣州杨仙岭、宁都黄陂、兴国三僚村等地,并收曾文迪为徒,协助卢光稠扩建赣州城。其著述十分丰富,包括《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等。
然而,关于《天玉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尽管该书传统上被认为是杨筠松所著,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此外,随着蒋大鸿《地理辩正》的发表,后来对《天玉经》的注释者层出不穷,各抒己见,使得后世学者在阅读和理解该书时面临一定的挑战。
易经术数(146部):114 天玉经外篇-唐-杨筠松
易经术数(146部):115 天元五歌-明-蒋大鸿
《天元五歌》是明代蒋大鸿所著的宗教哲学类书籍。蒋大鸿,名珂,字平阶,号宗阳子,门人称其为杜陵子。他生于1616年,卒于1719年,是江苏省松江县泽镇人。蒋大鸿的著作言辞隐晦,但对于得诀者而言,自然会深感其著作之高见,字字珠玑。
在《天元五歌》中,蒋大鸿详细论述了阳宅风水中重要的几个点,包括门、路、风口、峤星的风水看法。他特别对城市、乡村、山居等不同形式的房子的风水做了较为详实的阐述,这些看法对于现代风水研习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蒋大鸿在书中也强调了阳宅风水的重要性。他提出,阳宅风水关系到人的祸福,与阴地风水作用一样。如果宅气不宁,会招来祸咎。阳宅风水的影响不仅限于家庭,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与稳定,以及地方的安危。
易经术数(146部):116 推背图-唐-李淳风
《推背图》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但据后人考证,《推背图》是历朝历代人不断修改的作品。现在流行假托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基本可以确定是民国年间(1915年)“清溪散人”的伪作。书名《推背图》来源于第60象(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全书内容是两位预言大师对唐朝及其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以《周易》64卦名称排列象序,按天干地支相配,依甲子、乙丑之顺序循环一周,共有六十象,每象以干支为序号,主要包含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共四个部分。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
《推背图》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预言内容大多都已发生,因此流传甚广。
易经术数(146部):117 文王金钱课-周-姬昌
文王金钱课,又称“文王八卦”或“金钱卜”、“金钱卦”,是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创的占卜方法。这种方法以六枚铜钱(或硬币)为工具,通过抛洒或旋转的方式,观察其落地后的正反面,来确定阴阳爻,进而组成卦象。每卦共有六爻,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形成完整的卦象。
在占卜过程中,需要端正身心,恭敬意诚,以确保占卜的准确性。卦象形成后,可以通过查阅六十四卦录,对照其中的“象曰”和“诗曰”来解析吉凶。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被广泛用于预测运势、决策疑难等方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文王金钱课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但其预测吉凶的效果并未得到科学验证。因此,在对待这种占卜方法时,应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避免盲目迷信。
此外,文王金钱课也是中国钱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风水、命理的角度来看,它被视为一种休闲的学科,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相信,佩戴或收藏一些带有吉祥图案或诉求的钱币,如文王金钱课中所用的铜钱,能带来好运、财运等积极助力。
易经术数(146部):118 吴园易解-宋-张根
《吴园易解》是宋朝张根所撰写的一部书籍。张根,字知常,浙江德兴人,是宋朝的一位著名学者和官员。他在元丰年间中进士,后官至淮南转运使,并以朝散大夫的身份在家中去世。他的事迹被详细记载在《宋史》的本传中。
张根学识渊博,对《易学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吴园易解》是他的仅存著作,全书共九卷。在解读《易学经典》时,张根全用王弼的注解,以义理为本,不涉及汉、唐的象数家之说,也不沿袭河洛的谈论。他的注解简约而具有概括性,有话则长,无说则短,全书没有冗余之处。此外,书中还附有“序语”五篇和“杂说”一篇,都是探讨《系辞》的作品,对《易学经典》的经义有所发明,形成了张根自己的一家之言。其中,《泰卦论》一篇对人事、天道、倚伏消长之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体现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然而,《吴园易解》在流传过程中并不广泛,明代有传是楼抄本,清代则收录于《四库全书》。尽管如此,该书对于研究儒学发展史及北宋《易》学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易经术数(146部):119 五行大义-隋-萧吉
《五行大义》是隋代萧吉撰著的一部关于五行的著作。萧吉(约525年~约614年),字文休,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他是南梁长沙宣武王萧懿的孙子,隋朝学者,博学多通,精于阴阳算术。承圣三年(554年),他投归西魏,授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他进位上仪同三司、太常少卿,考定古今阴阳书籍。大业元年(605年),他拜太府少卿,卒于官。
《五行大义》全书分为五卷,二十四个段落,分别为《释名》、《辨体性》、《论数》、《论相生》、《论配支干》、《论相杂》、《论德》、《论合》、《论扶仰》、《论相克》、《论刑》、《论害》、《论冲破》、《论杂配》、《论律吕》、《论七政》、《论八卦八风》、《论性情》、《论治政》、《论诸神》、《论五帝》、《论诸官》、《论诸人》、《论禽虫》。该书在内容上主要探讨了阴阳五行的原理和应用,不仅涵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还融入了萧吉自己的见解和诠释。
然而,《五行大义》在唐、宋时期虽有一定范围的流传,但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可。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对于阴阳五行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学派,导致该书并未成为主流学术著作。此外,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散佚和重编,使得其原貌难以完全恢复。
尽管如此,《五行大义》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它不仅是研究隋代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萧吉学术思想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珍贵资料。同时,对于现代学者来说,通过深入研究《五行大义》,可以进一步理解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内涵和演变过程,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易经术数(146部):120 五行精纪-宋-廖中
《五行精纪》是宋代的命理学集大成之作,作者为廖中,字伯礼,号“平斋老人”,南宋人。此书在公元1228年刊行时,岳飞的孙子岳珂为其作序。
《五行精纪》是一部被“忽略”的典籍,上接汉唐之学,下启明清之术,承前启后,乃命学重要典籍。全书详细论述了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神煞等,内容全面且深入,对后世命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共20页 上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