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典:义理术数200部古籍典要

  易经术数(146部):121 心相篇-宋-陈希夷

  《心相篇》是宋代的相学大师陈希夷的作品。他生于唐末至宋初,字图南,是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西南)人。这部作品强调了人的面貌与内心品质的关联,认为人的心地是相貌的根本,通过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同时,行为作为心性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预测他的祸福吉凶。

  在《心相篇》中,陈希夷列举了许多具体的生活现象来阐述他的观点。例如,“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财务上不公平,或者言语反复无常,那么这样的人很难有长久幸福的家庭和亲密的朋友。

  此外,书中还提到“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强调了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性格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这些观点都体现了陈希夷对于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易经术数(146部):122 星命总括-辽-耶律纯

  《星命总括》并非耶律纯所著。耶律纯,又名耶律淳,是辽朝的重要人物,他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孙子,宋魏国王耶律和鲁斡的儿子,辽道宗耶律洪基的侄子,也是中国北辽第一任皇帝。耶律淳笃好文学,但其作品和学术贡献中并未包含《星命总括》。

  易经术数(146部):123 星学大成-明-万民英

  《星学大成》是中国传统命理学的重要著作,由明朝的万民英所撰。万民英,字育吾,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午岁,是大宁都司人。他在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历任河南都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参议,掌东南兵宪。在嘉靖四十二年,万民英完成了《星学大成》的编撰工作。

  《星学大成》全书依次编排星学家言,中间插进注释论断,对于星家古法巨细不遗,可谓大备。万民英在书中对星命学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战国时期到明朝,他详细梳理了星命学的发展历程,并表达了自己对星命学之灵验的深信不疑。他认为人的命运受天之理气的支配,从理与气的客观存在看,人的命是被客观先天决定了的。

  易经术数(146部):124 徐氏珞琭子赋注-宋-徐子平

  《徐氏珞琭子赋注》是宋代徐子平所撰的一部重要著作。徐子平,名居易,是北宋时期的人物,生平事迹虽不详,但他在命理学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传,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专注于星命学的研究。

  《徐氏珞琭子赋注》是徐子平对《珞琭子》一书的注解和阐述。《珞琭子》一书为言禄命者所自出,其法专以人生年月日时八字推衍吉凶祸福。徐子平在注解中深入剖析了八字推命的原理和方法,为后世的命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徐子平在《徐氏珞琭子赋注》中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命理学说,更有所创新和发展。他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论断,使得八字推命的方法更加精确和完善。他的学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命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徐子平在注解中还融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使得《徐氏珞琭子赋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他的注解语言简练明了,逻辑清晰严密,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八字推命的精髓。

  易经术数(146部):125 许负相法-汉-许负

  许负相法是由汉代著名的女相士许负所著的一种相术。许负以其在面相领域的卓越成就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古代第一女神相。她的相术精湛,预言准确,特别是在预言魏王豹的妃子薄姬会生下天子以及大将军周亚夫的命运方面,更是为人所称道。

  许负相法作为她相术的重要体现,涵盖了丰富的相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许负相法中,她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气色、神态等方面,来推断人的性格、命运和未来走势。她的相法既注重外在表象的分析,也关注内在气质的洞察,因此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虽然许负相法的原著已经失传,但后人根据她的相术理论和实践,整理出了许多相关的著作,如《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这些著作在传承和发展许负相法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的相学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易经术数(146部):126 演禽通纂--佚名

  《演禽通纂》是《四库全书》中的书籍,卷数共两卷,藏本于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此书没有明确的作者姓名,它使用演禽法来推测人的命运,是星命术的支流之一。

  演禽法源自梵学,比如《都利聿斯经》、《鲜鄂经》等经典。书中不仅收录了关于演禽法的原理及方法的解说,还详细介绍了二十八宿之禽,如角木蛟、亢金龙等,它们各有所属,并在十二宫中演化,用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此外,《演禽通纂》还包含了三十六禽歌等丰富的内容,这些都是演禽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深入了解演禽法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易经术数(146部):127 阳宅指南-明-蒋大鸿

  《阳宅指南》是明代蒋大鸿所著的一本关于阳宅风水的经典著作。蒋大鸿,名平阶,字大鸿,又字雯阶、斧山,号宗阳子,是明末清初人,世居华亭张泽,即今日上海松江区张泽镇。他生于西元1616年,逝世于1714年,享年九十八岁。蒋大鸿在风水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被后世尊为风水大师。

  《阳宅指南》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阳宅风水的各种原则和技巧,包括如何看宅体、生向、辅弼星,以及开门引路等方面的诀要。其中,第五开门引路诀是该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在阳宅布局中,门的设置和路径的规划对于风水的影响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其他诸多风水要点,如宅体要端圆方正、生向要合天心、辅弼星要审虚实等。

  蒋大鸿在《阳宅指南》中不仅继承了传统风水学的精髓,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他的学说对于后世风水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阳宅指南》成为风水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易经术数(146部):128 疑龙经-唐-杨筠松

  《疑龙经》是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杨筠松所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根据山水地势来寻找龙脉。其中,上篇主要讨论如何在关局水口处寻找龙脉的枝干;中篇则详细阐述如何追寻龙脉到头,并观察其面背朝迎之法;而下篇则专注于论述结穴形势。

  杨筠松在《疑龙经》中,以其深厚的风水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地理风水学遗产。他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风水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疑龙经》作为一部经典的风水学著作,对于想要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风水学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这部著作,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理风水学思想。

  易经术数(146部):129 乙巳占-唐-李淳风

  《乙巳占》是唐朝天文学家李淳风所撰的一部占星学著作,该书以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在古代占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淳风在唐朝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占星家,他深受其父的影响,自幼便对天文、星占产生浓厚兴趣。在《乙巳占》中,他全面总结了唐贞观以前各派星占学说,经过综合之后,保留各派较一致的星占术,摈弃相互矛盾部分,建立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星占体系。

  该书内容相当丰富,不仅包括了星占术,还涵盖了天文、气象等多个领域。李淳风在书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天象,描述了天象的特征,并解释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他还深入探讨了岁差的存在,这是古代天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除了科学内容外,《乙巳占》还反映了李淳风对奇异天象的独特描述和解释。他通过对这些天象的观察和分析,尝试揭示其背后的宇宙奥秘,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占星学的理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李淳风在风水和命理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提出了“山水相依”的理论,并研究了命理学中的“八字”理论。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在预测未来方面的卓越才能。

  总的来说,《乙巳占》是一部集天文、星占、气象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唐朝时期天文学和占星学的发展水平,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易经术数(146部):130 易林补遗-明-张世宝

  《易林补遗》是一部由明朝礼部冠带术士张世宝先生所著的易学典籍。该书广列条章,群汇诸事,从百匠工艺到朝野战事,从钱财琐事到仕宦升迁,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易学的多个方面。

  在结构上,《易林补遗》分一百四十五种条目,对测事用神进行了分节分条解断,使得后学者能够直观明确地理解其中的奥秘。这不仅体现了张世宝先生深厚的易学功底,也展现了他对易学传承和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在内容上,《易林补遗》对易学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卦象的解读、爻辞的诠释、吉凶的判断等。它揭示了易学的内在逻辑和原理,使得后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易学知识。

  此外,《易林补遗》还对一些特殊的易学应用进行了阐述,如失物寻找、逃犯追捕等,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展现了易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独特魅力。

20页 上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