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典:义理术数200部古籍典要
易经术数(146部):131 易冒-清-程良玉
《易冒》是清朝程良玉所撰的一部卜筮之作。程良玉,字元如,歙县人。他五岁时因疾病而失明,但自此致力于卜筮之学。据《易冒》结语所述,他起初创作了五十篇关于卜筮的论述,后在康熙己卯年遇到一位枯匏老人,得到了其秘旨,于是增订内容,最终成书九十章。
该书的特色在于,它主要探讨了以钱代蓍的卜筮方法。程良玉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卜筮理念和技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卜筮学资料。
易经术数(146部):132 易隐-清-曹九锡
《易隐》是清代曹九锡所撰的一本重要易学著作。曹九锡被尊称为清朝的明间易学大家,他在这本书中融汇贯通了多种易卜之术,兼收了多位名家之言,使《易隐》成为研究六爻纳甲筮法的上乘之作。
《易隐》一书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占断方法,被公认为是高层次的占断方法。在起卦、一卦多断、分爻、取数、取六亲等诸多方面,本书都有不同于前人的独到之处。同时,本书所记录的断例极为丰富,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人文研究也是极有价值。
从内容上看,《易隐》结合了斗数、八字、河洛、太乙等先天易学精华,其融会贯通、海纳百川的气势,更是其他书籍所不及。它与四大神数相挂钩,相结合,作为高级断命方法的独特优点所在,是寻常术数所难以比拟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易隐》在易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可。其深入浅出的阐述和丰富的实例,使得初学者和有经验的易学者都能从中受益。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易学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易经术数(146部):133 永乐百问-明-袁珙
《永乐百问》是明朝永乐皇帝与相学名家袁柳庄(袁珙)所作的问答记录。袁珙(1335~1410),元末明初人,字廷玉,号柳庄居士,今浙江宁波人,是明朝的相术奇人。他在七十六岁时被赠予太常少卿的荣誉。
《永乐百问》上至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内容无所不包。书中所载的问答,均围绕相学展开,旨在揭示人的命运与相貌之间的关系。袁珙以其精准的相术和独到的见解,为永乐皇帝解答了诸多关于相貌与命运的问题。
该书被誉为相学珍品,是相学爱好者必备的宝典。通过阅读《永乐百问》,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相学的理论和实践,感受袁珙作为相学大师的智慧和魅力。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朝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珍贵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永乐百问》作为一本古代的相学著作,其内容可能受到当时社会观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因此在阅读时需要以批判性的眼光进行审视。
易经术数(146部):134 玉照神应真经-晋-郭璞
《玉照神应真经》是晋朝郭璞所著的一部命理古籍,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字命理著作之一。该书被《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四库全书》等重要典籍收录,显示出其在古代命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玉照神应真经》中涵盖了丰富的命理学说和预测方法。例如,书中提及的“四阳俱立、定知难有阴尊”和“阴覆全逢、不是阳尊老寿”等观点,都是关于八字天干地支阴阳属性的论述,用以推断人的性格和命运走向。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卦象、时辰等因素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郭璞作为该书的作者,是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他的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卜筮、相术、天文、地理、历法、算术等。在《玉照神应真经》中,郭璞充分展示了他在命理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见解。
易经术数(146部):135 渊海子平-宋-徐子平
《渊海子平》并非由徐子平所著,而是由宋代徐大升依据东海徐子平先师论命成果而编著。徐子平是唐代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子平先师。而徐大升则是宋代的学者,他在徐子平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最终编撰成《渊海子平》这部经典之作。
《渊海子平》是八字命理学的宗祖之作,也是八字算命术必习的经典名著。该书以财官印食伤等格局将命运层次分为三六九等,为后世命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渊海子平》还收录了各种论命方法和技巧,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对于研究古代命理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徐子平和徐大升都是命理学领域的杰出人物,但他们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贡献有所不同。徐子平作为唐代命理学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徐大升则是在宋代对命理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发展,使得《渊海子平》成为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易经术数(146部):136 月波洞中记-宋-郑樵
《月波洞中记》是南宋史学家郑樵所著的一部作品。这部书在宋代的《通志·艺文略》中有记载,书中称老君在太白山的月波洞中记下了这些内容,全书共有九篇。此外,《宋史·艺文志》也收录了《月波洞中龟鉴》一卷,并提到了《月波洞中记》一卷,但并未提及作者。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他一生不应科举,立志读遍古今书,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郑樵的著述非常丰富,但大部分已佚亡,现存的遗文包括《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关于《月波洞中记》的具体内容,从某些描述中可以窥见一二。例如,书中描述了一个主人公夏守愚逃避恶煞追杀,偶然进入神秘山洞的故事。在这个洞穴中,夏守愚经历了种种奇遇,包括见到一个神秘的向导,探索月波浮游洞深处的奇妙景象,并最终来到一个神秘的宫殿,见到了一位名为福士的姑娘。
然而,由于《月波洞中记》的具体内容和版本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建议查阅古籍或相关文献,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易经术数(146部):137 月谈赋-明-佚名
《月谈赋》是明朝时期的一部命理著作,出自《穷通宝鉴》一书。该书作者姓名不详,但书中不少命例记载明朝名人宰辅,可能出于明朝年间。最初,《月谈赋》只是手抄本,后经沈孝瞻著,余星先生鉴定刊刻,《穷通宝鉴》一书方才问世。
《月谈赋》是《穷通宝鉴》中的总纲,也是命理学家职业批命、断命的必修课题,江湖术士更是将其视为必读之篇。该赋内容广泛,涉及阴阳五行、财官印绶、父母兄弟、妻妾子女等诸多方面的命理分析。例如,其中有“阴阳绝空,蓬垢堂前使唤,五行全备,可羡美貌花容”的论述,也有“财星得禄,父命长春;比肩扶身,兄弟洒乐”等关于家庭关系的描述。
易经术数(146部):138 葬法倒杖-唐-杨筠松
《葬法倒杖》是唐朝杨筠松所著的一部关于风水学的经典著作。杨筠松是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论述了风水学中关于点穴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倒杖”是风水家用标杆确定立穴放棺之前后左右上下深浅部位的方法。杨筠松在《葬法倒杖》中深入探讨了倒杖的原理和应用。他提出,通过倒杖之法,可以确定穴位的深浅、左右、前后,从而达到乘生气的目的。在风水术中,乘生气是最后的关键一环,对于形成良好的风水格局至关重要。
此外,《葬法倒杖》还涉及了其他风水学的相关理论,如砂水相应、龙虎相登、生气与杀气的关系等。杨筠松强调了风水布局中应审时度势,顺应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易经术数(146部):139 葬书-晋-郭璞
《葬书》是东晋时期著名学者郭璞的著作,全文虽不到两万字,却系统地阐述了风水理论,是中国风水学的重要经典之一。郭璞因此被后世尊为风水鼻祖。
该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五大理论亮点:一是乘“生气”论,强调在选址时要寻找生气旺盛的地方,这是风水学的核心观念;二是“藏风得水”论,指出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能够避风聚气,同时又有水源滋养;三是“形势”论,关注地形地貌对风水的影响;四是“四神砂”论,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位的砂山对风水的影响;五是“土质标准”论,认为土壤的质量和颜色也是判断风水好坏的重要因素。
除了风水理论,葬书还可能包含一些与逝者生平事迹、悼词赠语、葬礼安排以及感恩祝福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古人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道德观念。
在历史上,《葬书》曾被不同学者增补和删改,形成了多个版本。例如,南宋风水家蔡元定删除了其中部分内容,元代学者吴澄则对其进行了重新整理,并分为内、外、杂三篇。这些不同版本的存在,既体现了《葬书》在历史上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也为我们研究古代风水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易经术数(146部):140 增删卜易--野鹤老人
《增删卜易》是明末清初野鹤老人(真名丁耀亢)所著的一部卜筮经典。丁耀亢(1599~1669年),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他不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和诗人,还是一位深谙卜筮之道的大家。
《增删卜易》一书在清末影响极大,其最大特点为分类占断,卦例解析详尽,便于入门提高,且有他书不传之秘(断占诀窍)。书中保留了楚江李坦我平鉴定与湖南李文辉觉子增删按语原貌,是学易者必读之作。该书对以往奉为经典的易卜理论与经验的争议点及流传错讹之处均作了考证,并配以实例论证,具有拨乱反正之功。全书共分四卷二百余章,总序为入门导引,卷一为筑基之学,卷二为深造之论,卷三卷四为精进之术,是初学者从熟知易到深入占卜提高过程的桥梁,也是现代占卜家必修之书。
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在卜筮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断卦方法和精妙的卦理分析,为后世卜筮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同时,通过研读《增删卜易》,人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感受古代先贤的智慧和魅力。
共20页 上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